九夜茴在《匆匆那年》里写道:“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个人觉得这是对相见不如怀念的最佳解读,而《胭脂扣》则是对于这个词的最佳诠释。
八十年代的**,对于20世纪的人来说,算是一部“老**”了,可是这部我偶然接触到的**却深深的“扎根”在我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慢慢深根发芽,感触也与日俱增。那么这部**让我如此痴迷是为何呢?
那便是李碧华的创作,梅兰芳,张国荣的再现。在香港,有一位擅于写鬼魅系列,以浪漫,凄美,激越的写作风格著称的作家,那就是李碧华,小说《胭脂扣》就出自她笔下。而梅兰芳的歌,张国荣的**在香港甚至内地也是享有盛誉,三个看似无关的人,却因为一部改编自小说的**《胭脂扣》而结下了思想上的缘。剧本的故事情节的不落俗套,两位演员细腻的再现书中角色,则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关键。
梅兰芳饰演香港石塘咀的妓女如花,张国荣则是以陈家十二少爷的身份出场。身份的悬殊,注定了是一场爱情悲剧。简单来概括一下剧情,则是如花与十二少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因为生存能力的缺乏,而选择以双双殉情的方式来获得安逸的长相厮守---服鸦片自杀。然而如花一片痴情步入阴间,十二少却辜负了她,独自苟活。如花在阴间等待十二少50年,心有不甘,于是从阴间来人间,因为机缘巧合下结实一对情侣,并且在情侣的帮助下,在一家**制片厂内,找到了已经两鬓斑白的陈十二少。漫长的等待以及十二少的贪生怕死让她伤心而离开人间,了断了这情丝。说到出色,是因为故事的情节时时刻刻,或明或暗的在展现两人爱情的差距。身份的差距,一个是妓女,一个是正经人家的大少爷。时空的差距,一个化为鬼魅,一个则苟活。情感厚度的差距,一个情深似海,愿为他死,愿等待50年,一个贪生怕死,违背誓言。感情转变的差距,在影片结尾处,如花已经心如死灰,任凭十二少如何呼唤,她都离去,而十二少却后悔内疚,明白自己这份感情。影片从开始到结尾,都极力突出二者的差距,两人在感情上的融洽相处,却因为存在的差距,始终抵不住悲剧。
就表演来说,有几场,我觉得梅兰芳和张国荣这对组合对于角色的拿捏丝丝入扣,那种角色内心世界的展现,让观影者如痴如醉。
第一场则是,如花着男儿装,唱着曲,眼光流转于十二少,十二少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这个阿姑,十二少接上如花的曲,却被笑道哪有那么多愁,于是如花悠然离场。那种暧昧,全在眼神里了。那种欲拒还迎,那种男女间的较量在影片前部分多次出现,调足观众胃口。
第二场则是如花和十二少的相处,十二少尽显不羁的性格,眉眼全是戏,简单的布景,镜头拉近到两人的脸上,烟枪里,袅袅的烟气,萦绕在两人周围,心灵相契的眉眼交流。不得不说两人对于细节的把握很到位。
第三场也是让我最难忘,也是本片最值得一提的一场,如花重遇十二少,而此时此刻的如花衣装如初,容颜未改,而十二少却年老体衰,早已不见当年风采,暗淡的眼神,加上如花含情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十二少看清眼前人,愧疚之情溢于言表,一声,一声的呼唤如花。然而,如花一句,我不想再等了,转身离去的背影。再加上当时《胭脂扣》哀婉的配乐。实在是物是人非,感触颇深。
导演关锦鹏对于梅兰芳的评价则是“无线一代谢幕”,我想这是实至名归的。
最后附上《胭脂扣》最后一个离别场景的歌曲:
誓言幻作烟云字
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
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
负情是我的名字
错付千般相思
情象水向东逝去
痴心枉倾注
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
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
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
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
人被爱留住
祈望不再辜负我
痴心的关注
问哪天会重遇
(Dreamers**评论,微信公众号ID是:our-dreamers)
《胭脂扣》里讲了一个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香港,倚红楼的当红阿姑如花和富家少爷陈十二少在历经一番缠绵跌宕的爱情游戏之后走投无路,两人选择双双赴死,唱出一曲同生共死的旷世悲歌。
如花如愿死去,十二少被救活却再也不肯死。如花在黄泉路上等候了53年,苦等不至。没办法,她请假来到阳间,邂逅一对80年代的年轻恋人:袁永定和阿楚。最终在他们的帮助下,如花找到十二少,却也揭开了一个不堪的谜底。
年少时,看《胭脂扣》我们大都被如花的深情和痴情所打动,不齿十二少的负心。现在再看《胭脂扣》,才懂,爱不是轰轰烈烈,爱也不是表演,爱是一种踏踏实实的人间烟火生活。而如花和十二少之间恰恰没有这种接地气的生活,所以,这两人命运迥异,如花死去,十二少被救活之后却再也不肯死了,一直到耄耋老年,穷困潦倒,却还是苟活着。
仔细看来,如花对十二少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的爱里充满了欺骗和不信任。骗他同死,就是如花对十二少最狠的算计。原来,我们一直瞧不上的袁永定和阿楚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如花是生活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倚红楼的妓女,她因为天生丽质,又经过“猜、饮、唱、靓”的严格训练,成为石塘咀的红牌阿姑。
如花的生活充满了灯红酒绿和空虚寂寞冷。所以每逢初一十五,她都要去文武庙求签,到现在已经二百多支了,大部分都是上签。文武庙卜凶吉,在没有认识十二少之前,这些签文是支撑如花活下去的希望。
命运果然厚爱她。她遇到了十二少,两人一见钟情。一个是一掷千金的豪富阔少爷,翩翩美少年;一个是倚红楼红牌阿姑,如梦如幻月,若即若即花。十二少坐在倚红楼窗口最高端鸣炮,燃尽后,露出的对联花牌上彰显的藏名诗。这大写的爱情!
十二少每日送来绵密的花笺,情书,各式的礼物,芽兰袋、绣花鞋、襟头香珠、胭脂匣子、珠宝玉石,他甚至送她西人百货公司新运来的名贵铜床。
送给妓女一张铜床?当时最大方的客人也不会这样做。这个行为彻底打动了如花。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十二少身上,付出真情,付出身体,付出爱,完全冷落了其他的客人。也因为这,她的花运日淡,门庭冷落,可是,她不后悔。她认定这是爱,她决定从良赎身做十二少的妻子。因此,他们每日混在一起,携手看大戏,唱小曲,流连忘返,等待婚姻佳期到来。
但是十二少做不了主,如花决定自己谋求自己的幸福。一天,她不施脂粉,穿上素净的衣服,来到陈府拜见十二少父母,希望陈母能同意他们的婚事。
十二少的母亲很客气地接待她,命丫头奉上好茶。如花夸茶好,陈母不动声色说这是乳前龙井,须用处子的胸乳湿润过才能成就极品。你我都不行了。
十二少的母亲其实是很客气的,她把你我连在一起说,对如花并不刻薄。陈母作为阔家太太,她的情况和如花自是不一样,但你如花是什么人,你是人尽可夫之女人,跟贞洁不搭界的,是很廉价的女人。这些需要如花自己品咂。
陈母又说:陈家家教很严的,十二少早已与门当户对的表妹指腹为婚,不久两人就要完婚为陈家开枝散叶。当然,如花**想来不会变心,但是振邦今年才24岁,还是小孩子家,不定性的,再让他玩个两三年,玩够了也就收心了。
如花嫁入陈家的梦幻破灭,可是十二少并不放在心上。如花也只能强颜欢笑,继续痴缠。此后两人继续谈恋爱、如胶似漆,陈家父母的反对反而成为两人爱情的助燃剂,爱更加高调,更加火热。十二少干脆离家,在外面租房与如花过起了二人世界。
鲁迅说过:人必生活着,爱必须有所附丽。后来,陈家切断了十二少的经济供给,这种坐吃山空的日子不能持续下去。无奈之下,如花只能重操旧业。
可是,十二少是有自尊的人,他还没习惯吃软饭,更做不到软饭硬吃。为这,他和如花吵架。后来,他自力更生,决定去戏院拜师学戏。
学戏多苦啊。刚看完《霸王别姬》,上吊自杀的小赖子生前说过一句话:得挨多少打才能成为角儿?当然,十二少年龄大了,不会像小孩子那样挨打,但是为师父捶背、按摩、倒痰盂这都是应该的的。其他的打杂、跑腿也都要求一个勤快、嘴甜,会看人脸色。
一掷千金的十二少,养尊处优的十二少哪干过这种事,哪吃得了这种苦!即使这样,新近师兄要在梨园中唱成角儿,扬名立万赚大钱,哪有那么容易?
眼看如花和十二少两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体会到什么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两人都在心中暗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爱子,我又为什么为你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
于是,如花决定去死,她要和十二少一起共赴黄泉,相约来生。
此时这一对恋人已经走到了末路。如花在烛光下翻看签文:两意同谋必有佳期。这个签文使如花决定去死。她对十二少说:以前有这些签,现在有你,我这一生也不冤枉了。从签文到恋人,如花始终都在寻觅一种寄托和依附。两人的爱情亦因此缠绵悱恻。于是她情愿为了永远在一起而双双殉情。
如花说,两人甘愿赴死。1934年3月8日11点,两人相约黄泉再见,为怕来生走散,暗语是3811。
如花事先在酒里加了40粒安眠药,就是担心十二少不死,加上安眠药就是双保险了。十二少喝了三杯,鸦片是如花喂他,同时自己也吃,跟吃豆沙一样。
后来,阿丁和阿楚多方寻访,找到了当年的报纸,对红阿姑和阔少之间的爱情,只不过是娱乐版上的两句话:名妓痴缠,魂断倚红;阔少梦醒,药散偷生。
十二少被救活后,他宁可辛苦做群演跑龙套,老态龙钟被人欺被人骂,他都再也没有想着去死,去赴如花的黄泉之约。
如花终于找到衰老的十二少,眼前的十二少粗俗野蛮,他随地小便,随地吐痰。如花顿悟五十年永不失约的誓言是一场空。于是她扔还了当年十二少送她的一枚小小的胭脂扣。这是当年十二少送她的定情信,如花固执地佩戴了五十三年的胭脂扣,从而结束了一场美丽却虚妄的爱情,恰似镜中花与水中月,最终随风消散。
如花对十二少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个还给你,我不再等了。然后她转身离去。剩下十二少
在身后哭喊:请原谅我。
如花终于从爱情梦中醒来了,可是,细想想,如花从来就没有完全相信过十二少。她其实相信的更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吧。再说,她对待十二少,她欺骗爱人同死,这种欺骗,和谋杀也没有区别。这种所谓的痴情里包含了一个女人最狠的算计。她又有什么资格对十二少说辜负二字呢。
爱是什么?每个人对于爱的理解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我认为,爱就是付出,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但在如花这里,爱更多是一种依附,是一种得不到就毁掉它的决绝。所以,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并不是纯粹的爱情。
袁永定和凌楚娟是生活在香港的一对现代恋人,也是如花在阴间苦等十二少53年不至而寻上人间偶遇的一对现代情侣。他们是一对普通的恋人,恋爱同居多年,还没有结婚打算。
在遇到女鬼后,这对恋人由如花的爱情为镜子关照自己的爱情。
原来世界上真有这般传奇的生死之恋,只是你我没有而已。
永定隐隐约约眷恋女鬼的温柔和体贴,阿楚太独立,整天忙工作,不知道体贴自己的男朋友。
而阿楚也受如花与十二少爱情的触动,幻想着:如果我见到十二少,又英俊又痴情,又肯为女人死,我一定会投向他的怀抱。
有次做爱后,阿定和阿楚在床上聊天,阿楚问阿定:你会为我去死吗?
阿定说:我不会,你呢?
阿楚说:我也不会。
阿定说:我们这种人,这么平庸,怎么会有这种热情呢?
袁永定是广告部的小职员,一张大众脸,也没有什么出息。名字倒是定,有种地老天荒的感觉。简直不像人的名字,像一块石头,或者桥,或者坟墓。
阿楚是个娱乐记者,她可以为拍明星、采访明星同男人打架、为抢新闻而四处奔走,为写稿子彻夜不眠……阿定在评价女友阿楚(凌楚娟)的名字时调侃:楚,是“横施夏楚”,娟,是“苛捐杂税”。
阿楚是现代女性,她经常因忙于工作和生存而忽略情感。
她给阿定打电话:永定,我今晚不同你宵夜,我们接到线报,落选港姐的几位**姐相约到某酒店咖啡馆爆内幕,我要追。你不用等,自生自灭。
因为要抢先报道落选港姐的内幕新闻,给男朋友电话干脆利落。啧啧,“自生自灭”,这话说的果决。阿楚是谁呀?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她能干、强干和自信。
即使是被送礼物,阿楚的第一反应也是:明天再给我吧,碍手碍脚的。
看过了如花和十二少的惊世爱情和柔肠百转,再看阿定和阿楚的速食爱情,是不是有点不适?
这可能是另一个平行时空,我们和古人处在两个平行时空。
现代人阿定和阿楚对感情有更为务实和冷静的思考,尽管门第不再是阻碍二人相恋的绊脚石,但双方的情感却更加游离。
如花问阿定为何不娶阿楚,阿定眼中显出迷惘,他回答:很难说,有些事没人逼就暂时不做。
是自己的跑不了,不是自己的强求不来。阿定在姐姐和姐夫的婚姻中早已参透,我肯定他们白头偕老,但不保证永结同心。人人都是如此。由绚烂归于平淡,或由平淡走向更平淡,都是如此。没有什么不好,也不牵扯到谋杀。他是她永久的夫,她是他永久的妻。
当阿定想学十二少买胭脂盒送阿楚时,阿楚反问道:学人家买胭脂盒,难道你会变十二少,我会变成如花吗?
我们强调独立与自由,但也因此产生距离。即使可以在物品上相似,但对待爱情的态度已经不同。
当然,在某个千帆过尽的夜晚,阿楚也会崩溃,说出心底的话:我妒忌如花,我佩服她,她敢做的事,我这辈子也不敢做,连想也没有想过。
偶尔的软弱,并不说明阿楚就会去追求这样的飞蛾扑火的爱情。她终归是一个理性、达观的现代女性。
而况随着事件真相的浮出,原来如花和十二少的爱情也不是那样百坚不摧,甚至所谓的同生共死也不过是如花的欺骗,甚至是谋杀。
这样来看,不那么执着,也许才是更好的生活吧?
这样来看,阿定和阿楚的爱情才是真实的模样,也许是最好的模样。
如花离去了,阿定和阿楚在见证一番古典爱情后,又恢复了吵吵闹闹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可能不轰轰烈烈,但是真实,接地气儿。
董卿曾说:爱不要像火焰,要像流水,才可以长久。
如花没有错,她只不过想在天地中抓住一个可以和她永恒的人。可惜,十二少不是那个人。
如花认为自己错付,转身离去了。
**幻化成的梦境色彩斑斓,渐渐消隐。环顾四周,其实平实的生活气息就在身边。有些烟火气的日子才能够长久,像阿定和阿楚这样有些世俗的男女才能幸福。
爱一个笨一点的人,最踏实。所以如花最可怜。
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
附:**《胭脂扣》的主题曲《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心思》
誓言幻作烟云字
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
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
负情是你的名字
错付千般相思
情象水向东逝去
痴心枉倾注
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
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
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
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
《胭脂扣》采用了“才子佳人戏”的结构模式,只不过添加了一层“穿越”的迷人外衣:女鬼如花生前曾是倚红楼的名妓,因和南北行中药海味铺的少东家“十二少” ( 陈振邦)两情相悦而以身相许,但是身为妓女的如花遭到对方父母的拒绝。两人虽几番挣扎,但终归于失败,迫不得已而相约殉情,不料在如花服鸦片自杀之后,十二少却苟且偷生,并与他的表妹淑贤成亲。如花在阴间苦等了53 年仍不见昔日爱人的踪影,于是以来生的阳寿为代价回到人间寻找。 在现代都市情侣袁永定和凌楚娟的帮助下,如花发现了十二少苟且偷生的真相,也终于见到苟延人世的十二少。面对十二少的背叛,如花伤心欲绝,回到阴间转生投胎。这部**看罢心中是一种抑郁难言的感觉,一种愤怒、怜悯、佩服交织在一起不禁为这个爱情悲剧而感到惋惜。
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虽然这句话不能完全概括了悲剧的所有特点,但是看完**之后脑海里始终盘旋着这句话,忍不住为如花的痴情叹惋。或许是影片呈给人的那种迷离伤感,“如梦如幻”却又美不胜收的旧式的美,以及它那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意境让我忍不住想到《红楼梦》 。《红楼梦》的每一个人都在命运阴云中笼罩着,一步步走向判词所预言的“命运”之中。他们也如十二少和如花一般同命运抗争过,甚至用生命在抗争,可是最后都被压碎一切的“命运”所碾压粉碎,最后落得“苍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我想如果说一句林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概括了《红楼梦》的悲剧,那十二少送给如花的“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则一语概括了《胭脂扣》的悲剧。
影片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去注意,一个是11点如花等十二少的时候如花的坚定,一个是在吞鸦片的时候十二少的犹豫。
一个家族里对于独子的控制关系必然会更强,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更是身为独子的十二少必须要面对的事情。阔少和妓女的门不当、户不对的这种婚姻结构,其实就算没有淑贤的存在也走不到最后,这是他们的命运。可是不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选择了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去抗争,但是在现实的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之下他们失败了,最后迫于无奈选择了为爱殉情。
在阴间苦苦等待的53年中,如花是一直坚信十二少会来找他,等不到就算来世折寿也要来阳间寻他。如花何尝没有想过十二少根本没死?但是她始终沉浸在“如梦如幻、若即若离”的爱情幻梦中无法自拔,不敢去面对十二少丢下了自己选择偷生,或许她下定决心用来世阳寿来换取返人间的七天的选择,就是因为她想亲自来确定一下十二少到底有没有死。以至于后面她读筒子报的时候看到“阔少梦醒偷生”的时候都不相信自己所见所闻,还在口里念着“为什么,他为什么没有死?”指着台上“梁祝”的戏曲说十二少在上面。如花是早就意识到了十二少没死的,只是自己不愿相信,不相信十二少的贪生负心。
如花在这时候空洞迷离的的眼神,犹犹豫豫的讲述,委屈的 喃喃自语,将那份痛苦演绎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同身受,不禁为如花的痴情感到惋惜和心痛。这份惋惜和心痛恰就是《胭脂扣》悲剧美的体现之一,这种惋惜和心痛是看到现实与理想差距、命运的强大和人生的虚无之间差距时产生一种审美的同情,是普遍审美情感。
若是这部影片停笔于此,就单单纯纯讲一个“琵琶女和太子爷”的故事,这部**无法成为一部经典,仅仅只能说是一个普通的凄美爱情故事。**以穿越的形式,形成了两条线索,第一是如花50年前的爱情故事,第二是如花在当下对十二少的寻找。在如花讲述自己与十二少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引起了袁先生和阿楚两者对彼此爱情的思考。认识半年谈婚论嫁对比认识三年不涉及结婚,是否会为爱情赴死,情侣间的感情形式等在53年前的如花与十二少和阿楚与袁先生之间显现了莫大的差距。就像阿楚哭着说的那句:“我就是嫉妒,嫉妒她做到了我不敢做的事情,今时今日,还有谁会像她那样痴情?”反问自己,确实我不会像如花一般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甚至赴死。这种对爱情的反思是时代带给我们那些值得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被如花对于爱情牺牲的那一份勇气所折服的感觉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悲剧主题的深刻性,在了解一段故事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启示。
如花和十二少凄美的爱情悲剧是身份悬殊这个命运带来的,造成这个结局不能说是其自身的错,只是生活逼迫他们做出了如此这般的选择,他们都是命运主宰下的可怜人。而《胭脂扣》以奇特的叙述方式将故事的主旨就深,让悲剧在现实的对照下更显凄惨,凸显如花对爱情的执着与勇气,显现了53年前后如花与十二少之间的差距变化,让这一个悲剧塑造更为完美,以这种同情感和折服感凸显了悲剧之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