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金色花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第1张

它是以一种儿童的心态来写的。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儿童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与母亲嬉戏的心理,表达了孩子须臾都不离开母亲的难舍难分的情感。主旨应该是童真吧。

也就是表达“我”和母亲之间的浓浓的爱和母子间亲密的感情。 《金色花》泰戈尔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里,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主旨应该是童真吧。

反正就是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思想感情~~

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我的金色阿尔泰是使用冬不拉弹拉的轻重拍交错的乐曲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01 万物流淌

初闻李娟,是几年前在一份刊物上看到一篇评论,称她为“写作的天才”、“文坛的奇迹”。李娟,这名字太普通了,我们每个人周围,都生活着一个或几个李娟。出于好奇,我买了一本《我的阿勒泰》。看了开篇,读不下去了,感觉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女孩在梦呓,好多的省略号、语气词。这不是我理解中的成熟的写作、规范的文字。遂放下。

一放经年。前些日子清理书柜,又看见这本书,拣起来重读。这一读不得了,惊为天人。暗笑自己当年到底太轻浮,只懂用教条去衡量一个毫无匠气的作者。

李娟的文字好在哪里?其实我说不太出来。她的文字,就是生长在戈壁深处的芨芨草,开在草原上的无名野花,流淌在牧场上空的白色云朵,乍一看平常无奇,细一品惊心动魄。

李娟是个山野女孩,高中都没有读完。她住在阿勒泰一隅,和母亲一起卖杂货,做小裁缝。在无客上门的日子里,她在货物的包装盒上写下了这些文字。 你能感觉到,在她的笔下,万物都是流淌的,流淌的风,流淌的云,流淌的水,流淌的文字,流淌的思想。即使是描写静谧的湖,她也能写出独特的动感。万物的流动交织在一起,使她的文字呈现出一种惊人的想象力,每一个字都那么鲜妍,每一个字都自带画面。这不是我们惯常经过精心选材、反复推敲才写下来的文字,而是从一个山野女孩的内心深处喷涌出来的。它们只属于阿勒泰,只属于李娟。

02 哀而不伤

《我的阿勒泰》并不是一本专门描写阿勒泰风土人情的书。虽然,在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你都能看到这种风土人情。在李娟这里,没有选题一说,鸡毛蒜皮的家常小事,养狗、睡觉、卖杂货、修鞋,都能信手拈来成为叙述对象。这种叙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贯穿始终的淡淡疼痛感。

在开篇《我能带给你们的事物》中,作者写到给母亲和外婆带各种小动物做礼物,有兔子,有耗子,通篇语调轻快。但在收尾时,她写外婆“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这种悲伤来得猝不及防,又戛然而止。

这种疼痛感,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却绝不过度。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李娟的文字,在思想上是尽情撒野的,在情感上却是含蓄克制的。她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 世上受苦的人很多,但大多都默默无语。大约越是悲苦的生活,越是得乐观坚强地投身其中吧。自怨自怜实在是很丢人,很虚弱的事。 ”

亲人离去,没有呼天抢地,没有贩卖悲情,只有豁达地“吐吐舌头”。但那种无可言说、无从解脱的悲伤,因为这种豁达反而更加尖锐。

03  骨子里的幽默

她在采访中提到了悲苦的生活。看完这本书,你能明白,在阿勒泰这种极寒之地生活,绝对不是童话般美好。

她写骑着摩托车穿越茫茫戈壁,在狂风中骑行四五个小时,人冻得僵硬,吃一嘴黑沙,迷路,车又没了油。她写去喀吾图,和十个哈萨克老乡挤在一辆破的快散架的吉普里,颠得昏天黑地。她写为了多挣点钱,随牧民转场到深山里,下车的地方是一片沼泽,司机把货物和被褥卸在泥泞的草地上,把三个女人扔在暮色荒野中扬长而去。

如此困顿,依然抹不去她骨子里的幽默。一家人住在一顶塑料帐篷中,多雨的季节,帐篷中四处漏雨。她写道,我们都是聪明人,能想到好办法,就是把零零碎碎的塑料袋子挂在顶棚下面,哪里漏就对着哪里挂一个袋子。她洋洋自得地说,不像边木合斯家的商店,用大盆小罐接雨,进门就踢翻了盆,简直是一场灾难。只是,当有一天,其中一个塑料袋裂了,而我正站在下面微笑着面对顾客……

读到这里,简直要笑出声来,似乎能看到她脸上狡黠、自嘲又无奈的表情。

这种幽默,并不是她独有。她家祖孙三代,个个是这样的脾性。

李娟写道,她的母亲仗着自己聪明,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中胡乱翻译,把化纤织物翻译成“塑料”,把木耳翻译成“喀拉(黑色)蘑菇”,把孔雀翻成“大尾巴漂亮鸟”,把金鱼翻成“金子做的鱼”,更有才的是,把一种瓶子为手雷形状的酒翻译成“砰砰”。这些翻译简单传神,最关键是有效,很好地促进了汉哈两族人民的边境贸易。

就连九十多岁的外婆,也是个老顽童。“(外婆)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从这些叙述中,隐约可以看到李娟的生长背景。为什么她生活悲苦,却能乐观坚强;为什么她长在山野,却有惊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什么她并未受过系统的教育,却能写出天才的文字;为什么她絮叨的家长里短,能如此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我想,因为她是真正生活着的,她努力、踏实地生活,并用最原始的本能和好奇记录下她的生活。并且,她生活在远离喧嚣的阿勒泰角落,只有这块纯净的土壤,才能孕育这么豁达的灵魂。 对这样的女孩,“作家”一词是对她的辱没,她就是她,一个野生的生活记录者。

若有一天我有幸能见到她,我一定会问,嗨,姑娘,可否带我去到你的阿勒泰?

我不会想到,在新疆有一个叫阿勒泰的地方,让我一见如故,爱之弥深,魂牵梦绕。

不必说喀纳斯美得令人窒息的湖水,我三至方得见真颜的卧龙湾,也不必说可可托海战功卓著的三号矿坑,两两依偎似相濡以沫的夫妻树……我只想说随意走在阿勒泰的小路上,遇到的群群牛羊,腼腆淳朴的少数民族朋友,一片老树林,一片戈宝麻地,一块少数民族特色点心……都让人倾心兴奋,如数家珍,不舍离去。

来到阿勒泰阿拉哈克镇。原来我以为阿拉哈克镇只有眼前的一条街道那么长,参加了阿克齐村和塞克塞吾勒村的美食和民族团结活动,才知道小镇和村庄都那么不显山不露水地蔓延开去。

阿克齐村口的大片树林,高大茂盛的枝叶从路两边向中间延伸汇合,形成天然的翠玉宫殿,傍晚的夕阳从枝叶的缝隙里斜射下来,一道道光线朦胧可见,瞬间恍至仙境。

进入阿克齐村,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锅,也第一次见这么大一锅羊肉,全村的村民都来了,只有镇长和书记能说一些汉语,但语言不通一点都不妨碍交流,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我们对望,微笑,很多村民来找我们拍照。

一大盘精华里有羊头羊肉还有肥肥的羊油,书记说这羊油养胃,不腻。关于吃,我历来是不甘人后的,勇敢来一口羊油,果然入口即化,不知不觉滑进胃里,格外舒坦。一小伙子娴熟地用刀给我们盘子里分着肉,村民热情地劝,我们畅快地吃。

餐后哈萨克朋友教我用羊毛纺线,那可是地道的纯羊毛,织块披肩、挂毯,一定极具民族特色,美不胜收。

塞克塞吾勒村里,友好热情的村民把民族特色点心包尔萨克做出了花样,不但外形各异,光用油就有羊油,清油,酥油三种,尊贵的女性长者戴着白色的绣花头巾,男性长者坐在前排的位置,村民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开心知足的欢笑,让人看了浑然忘我,只想随之欢唱起舞,我们告别的时候,又被拉回去再多喝一碗浓郁的奶茶,还给装了好多包尔萨克。

窝依玛克村哈萨克朋友的盛情在这满桌的包尔萨克、奶疙瘩、酥油、奶茶、和哈萨克斯坦的精美糖果里。知道我是来旅行的,医生阿拍和老师阿嘎问我新疆好不好,我说景美人好瓜果香,当初只想来两周,没成想待了两个月还舍不得走,大家开怀大笑。

第二天,我去寻找通往阿克齐村心心念念的那片树林,没有向导,没有同伴,烈日暴晒,我只带了一瓶水,穿过镇上那条唯一的主街道一直向北,凭着感觉出发了,在路的尽头,几个剽悍的汉子把八九辆摩托车停成一个弧形,在聊着什么,我心中忐忑,放慢了脚步。

小智(一个遇到若干次,智力稍有障碍,总会对着我孩童般的笑,有时也会随行一段的哈萨克小伙,当时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就叫他小智)不知从哪里走过来,咿咿呀呀地跟我说着什么,那几个剽悍汉子不再聊天,都抬头看我,清澈的眼神中满是好奇。

眼神清澈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我放心地前行了,再见那片树林,我停住脚步张大了嘴,那半枯半荣直指蓝天的造型多像童话城堡里的哨兵啊,我童心未泯地原地转了两圈,模拟进入一个神奇国度。树林里静谧荫凉,如诗如画,偶有骑摩托车的人经过,后面别着铁锹等务农工具,都回头猛盯着我看,于是我收敛了如醉如痴,有人经过时便规规矩矩走我的路。

遇到一位割草的村民,我问这些是什么树,有多少年了?他说是他爸爸年轻时大概七八十年代种下的,是榆树和柳树。美丽新疆经过几代人辛勤开垦奉献,依然保持了这份原汁原味的美,向生活奋斗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致敬!

天色渐晚,再现沐浴金光的林荫道可遇不可求,我想回去了,在路边向开过来的小车望了一眼,古丽巴合提夫妇就热情地停下车,于是幸运地搭了便车,真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就开启了我们友谊的《传奇》。

回到住处,一位离家在外的读者在公众号给我留言:阿克齐村,我的家,想念。

简简单单几个字,让我眼含泪花,我因他深沉的故乡之爱感动,也因自己的文字能让游子想家而感动。

回到深圳的日子里,我的睡前阅读是阿勒泰作家李娟的《冬牧场》,边读边咂摸,经常在静夜中兀地咯咯笑起来,好像我也和他们一样用所有长长短短能保暖的衣物把自己裹成个麻包,和李娟、居麻一家在寒冷简陋的的冬牧场里牧牛放羊,取雪化水,啃馕喝茶,艰难而充实地自得其乐。

我无数次想起阿勒泰,思念它,思念那些信马由缰遇到的所有惊喜,哪怕只短暂相处或相视一笑而过淳朴踏实的笑脸,牧场的牛羊,盐池的飞鸟,白桦林公园的羊驼与白桦树,戈宝麻花海里王洛宾歌曲中吟唱的美丽姑娘……它们共有一个难忘的名字——阿勒泰。

我渴望重回阿勒泰,渴望再见那些说不上为什么就惦记的小路,树林,村庄,一张张不一定多熟悉却难以忘怀的亲切脸庞……

离别前夕,沐浴在阿勒泰的夕阳里,好像被神奇之光注入某种天赐的能力入怀,恍若有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缓缓地对我说,Tina,你来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吧……

阿勒泰的美好,温暖和爱,都会变成我心里汩汩流淌而出的文字,一个个都长了腿,欢快地跑进你的心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0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