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 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
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作为一位班主任,当发现有学生早恋时,我们需要理智、平和地处理,同时也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下面是一些处理方法:
1 客观了解情况: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首先需要客观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的恋爱情况、心理状态和家庭背景等,以便更好地制定后续处理措施。
2 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进行沟通是处理早恋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和想法,并且向学生明确表明早恋的危害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早恋对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3 教育和引导: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恋爱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4 寻找合适的帮助:如果学生的早恋问题比较严重,我们需要及时寻找合适的帮助和支持,比如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家庭辅导员来帮助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5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了更好地管理早恋问题,我们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加强学生管理、开展相关的课程讲解和宣传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等,从而在全面防范早恋方面下功夫。
总之,处理学生早恋问题需要理智、平和和耐心,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措施。通过客观了解情况、与学生沟通、教育和引导、寻找合适的帮助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下面还有一些处理学生早恋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
6 强调性教育: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我们也需要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性知识和安全措施,以避免在情感方面产生不良后果。
7 与家长沟通:家长在学生早恋问题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恋爱情况和影响,并且协助我们进行处理和引导。
8 尊重学生的隐私: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我们也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避免过度干预和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9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可以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更加信任和依赖我们,从而更好地进行早恋问题的处理和引导。
10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总之,在处理学生早恋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措施,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通过与学生沟通、教育和引导、寻找合适的帮助、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强调性教育、与家长沟通、尊重学生隐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上一节我们认识到情感暴力就隐藏在我们周围,甚至以各种美好的形象出现,我们都是情感矛盾中的当事人。那么这一节,我将主要讲述这两个方面,一是认清所处的情感环境,二是真实面对自己的情感需求。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面对的人群也有所区别,成长环境会对一个人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当下所处的生活环境则直接影响你的生活健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定位,因此也有不一样的情感需求。我们需要对环境和对个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如何认清所处的情感环境?
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需要做一些基本的准备。我这里说的情感环境,特指你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过程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下需要付出的情感关系合集。
以我自己打个比方。小时候,我是父母的儿子,兄弟姐妹的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的孙子,外公外婆的外孙,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和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老师和同学打交道。我与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合集就是我当时所处的情感环境。
随着年龄增长,我后来读书毕业了,参加了工作,那我有多了与上司和同事以及下属等几种人际关系需要维护,而与父母亲人、兄弟姐妹的联系少了,我的情感环境发生了变化。到现在,我已经结婚成家,我又增加了丈夫、父亲、女婿等角色,情感环境又再次发生了变化。
每一个阶段,我们所处的情感环境是不一样的。因此,你要清楚自己现在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些关系是你必须要维护好的,你就应该在这些关系上下功夫。
以上这个例子,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每个人都有特殊性。每个人要处理的关系也不仅仅是我说的这些。
在某一个阶段,总会有特别突出的关系需要我们处理,别的关系不需要花费很大功夫。
首先,你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一步其实在认清自己的情感环境这个环节中已经基本确定了。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有相应的属性和角色要求,也就有着相应的情感需求。
比如,作为父母,养儿育女是天职,为了养儿育女,需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工作。
作为儿女,从小认真读书,学习成长是我们设定的人生道路,家庭和学校会给我们设定一些标准和规则,我们必须遵守,年满十八岁之后开始接触更广阔的社会,不管是继续在学校深造,还是踏入社会工作,我们开始履行更多的义务。
作为职工,要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敬岗爱业等等。
不管多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只要抽茧剥丝,拆解分析,你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人设定位。在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方面花点时间和精力,无疑对我们是大大有利的。
你认清了所处的情感环境,也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你就大致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合适做,哪些事情不合适做了。当然,这还不够,你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继续往下看。
其次,你要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
你找准了自己的人设定位,对应着这个角色,你得继续分析这个角色下的你的情感需求。自我定位不易,自我了解更难。但是再难也要了解自己,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感受,你应该成为那个最了解自己的人。这就要经常思考,认知自我。
其实,哲学三问就是很好的联系方法。经常花点时间,反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多问多回答,只要你是认真的,是花了时间思考的,你就一定会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当你能够对答如流,发自内心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了解了你的基本情感需求了。再将这三个问题对应到你的角色定位中去,你就会更加容易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一名女子在爱情中,可以这么回答:我是爱情中的女方,我从原生家庭中来,我要和他一起组建新生家庭。也许不是一个好例子,但是有助于在爱情关系中定位清楚,也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对应分析对方的情感需求。
第三,你要分析别人的情感需求。
你光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行,你还得分析别人的情感需求。要从比较中去寻找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做法,这样才是双赢、共赢。
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了,毕竟需求不是揣测而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得出来的。比如,作为父母,如果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而不是一堆指引和指责。如果父母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经常问孩子,我该怎么帮你?孩子会得到更好的成长。这就是聪明父母的做法,通过询问和倾听来表达对孩子的支持,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命令孩子。
想办法然让你的沟通对象说出自己的想法,直接对话的效果会好很多,有助于双方了解。同样,在沟通的过程中,你也要将自己的情感需求表达明确一些。这样,双方的情感需求都明确很多,大家不用猜来猜去。
第四,你要从中做出选择,学会拒绝部分不合理需求,学会面对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会保护自己和爱自己。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了解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又分析了别人的情感需求,这时候你做选择就好做很多了。
面对自己的情感需求,要考虑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哪些地方是可以商榷的,适当退步没有问题,哪些地方则是底线原则问题,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过界了,就要及时说不。正如我在《情感自修:别让给你的爱变成刀子,也别让别人的爱伤害你》这篇文章中说的一样:我们不能成为情感的施虐者,也不能成为情感的受虐者,而要成为情感冲突的调和者。
我们需要考虑别人的情感需求,也需要正视自己的情感需求。正当的情感需求,需要彼此付出,满足彼此。不合理的情感需求,要学会拒绝,不管是自己方面的,还是来自他人。
当你和对方都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在今后的交往过程中,就相对容易遵守边界,和而不同,和平相处。
-END-
浅谈师生的情感沟通
北京101中学化学组 姚桂珠
德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系统工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心灵接触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关系,实质也是情感关系能否建立在尊重、信赖学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一直是处理各种教育矛盾的焦点问题。
对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多次教育无效,于是产生厌烦学生的情绪,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对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回答是:“认真负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解学生苦闷,能和我们说心里话,理解我们”、“能清楚我随时随地的想法,接受学生意见”;“喜欢我、信任我、正直、风趣加幽默”;“体贴、关心学生,不偏向,不乱发脾气、不讽刺挖苦、挫伤学生自尊心”;“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情感化学生,不强迫学生干某种事,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这些真实的要求反映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遇到困难和心里烦闷时,首先同谁商量”的调查中:先和父母讲的居第一位,占315%;和校内同学讲的居第二位,占285%;和谁也不说的居第三位,占276%;先和校外朋友讲的居第四位,占10%;而先和老师讲的居最末一位,仅占23%,为什么学生在有困难的时候,要依靠老师帮助的比例如此低呢?如果长此以往教育又如何奏效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因此,改革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质量的教学。赞可夫说的好“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教师为主导,是师生关系的实施者,所以教师在师生情感的沟通过程中,应有主动性,平时和蔼的一个眼神、温柔的一个手势或者早上主动向学生问好,都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尤其当学生遇到困难,遇到失败时,老师的关心,“相信自己、你能行”的简单话语,往往就可唤起他的自信心,使他从逆境中坦然走出。总之,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
师生情感传播与沟通的途径很多,方法各异,关键在于教师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可沟通的机会,下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1 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待学生应像尊重同志和公民一样,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不耻笑、辱骂、贬低学生,不说诸如:“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你真笨!”“我不愿意再见到你这样的学生”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
2 欣赏学生、肯定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
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因为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学生受到的心理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学生的自信心、动机、情绪稳定的一般影响,也有强化、选择和决定力方面的调节机能和感情的传导,还有对学生欲求的满足、阻遏、甚至对其成长发展着的人格形成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负责地进行评价,克服随意性,教师对学生的欣赏、肯定,教师的期望、关心,可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尤其是对那些愚笨拗犟的学生,教师的过低的不公正评价和冷落,更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挫伤自尊心和上进心,同时也易使他们与那些教师评价过高、被老师偏爱的学生间产生忌妒与敌对现象。
3 选择合理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
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批评和表扬,才会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调查发现,学生对教育方式的选择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认为老师表扬学生的最好方式是,点头微笑的占435%;其次是宣传典型占226%;及时告诉家长的占177%;再次是定期表扬占97%。物质奖励则排在最后一位,仅占65%。老师批评学生最受欢迎的方式依次排列是:个别谈心(468%),经常暗示(263%),及时提醒(194%),定期总结(48%),向家长传播信息(27%)。可见,学生们在老师面前精神的需求胜于物质的需求,他们普遍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4 适当地放下架子袒开自我
教师不仅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且又能够从学生中走出来,成为指点他们的师长。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或利用跟学生谈心时候, 老师不防有选择地公开一点自己的“秘密”,“披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我”,给学生增加一点“透明度”。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老师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息与尊重;也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并不只是课堂上讲课、班会上讲理,还很有人情味,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情感。
二、用职业的灵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体察学生的情绪及时沟通
每个人的情绪总是通过种种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尤其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处于成长变化之中,学生情绪表现良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直接沟通,并增进双方感情投资以达到长期稳定的目的,当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而影响学习时,教师应及时疏导说明,调查原因进行开导,以消除不良情绪达到感情沟通的目的,当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可先退一步,决不可采取高压政策,否则欲速而不达,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三、采用征询意见、书信交往、促膝谈心等途径,经常地、有意识地征询学生的意见
书信交谈是与学生沟通的一种良好途径,书信直接、明白、具体,交谈亲切感人,反馈及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起来,才可达到最佳的传播沟通效果。
除此之外,座谈会、打电话等形式也是进行传播与沟通的方法之一。
事实证明,注重师生间的情感的沟通,就必然能促进教育教学的良好循环,或者说,有效的教学,有赖于有效的交往,在没有心灵隔膜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就能更加顺利地驶入成功的港湾,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也一定能提高。
你看看有什么想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