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标题:月夜忆舍弟①
作者:杜甫
体裁:诗
格律:五言律诗
原文: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③,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④未收兵。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不停息。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鼓声。断人行:战争期间夜里禁止行人,如后世所谓"戒严"。
3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4况乃:何况是,未收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写作背景:杜甫乾元二年(759)在秦州写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鉴赏: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赏析一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张明非)
赏析二
杜甫共有四个弟弟。公元759年他西来秦州时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 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也是诗人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这一句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边秋一雁声”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边地、秋日、雁声都是引起人“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还让人想到古人称兄弟为“雁行”的典故。这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后两句从视觉方面来写,可谓有声有色。“露从今夜白”,意思是露从今晚上开始才分外惨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也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两句诗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最后四句为第二段,直接抒写对舍弟们的怀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无人,又因为“无家”,所以想写封信打听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死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寄书长不达”正承“无家问死生”, “况乃未休兵”又进一步申说:平时尚且如此,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这四句层层紧逼,一环扣一环,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赏析三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唐诗手札:
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
江 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解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诗即作于此间。诗题作《江汉》,近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评解
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论这首诗说:“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确实,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就说,这两联“含阔大于沉深,高(适)、岑(参)瞠乎其后”。
《诗·大雅》篇名。召穆公(召伯虎)奉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之命平淮夷后铭器的诗。
《毛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符合诗的主题,但说是尹吉甫所作,恐系附会。有人怀疑,诗本身就是古器物簋的铭文。朱熹提出诗词同古器物铭“语正相类”。方玉润干脆认为《江汉》就是“召穆公平淮铭器”。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大雅·江汉》之篇,与世存《召伯虎簋铭》之一,所记乃同时事。《簋铭》云:‘对扬朕宗君其休,用作列祖召公尝簋。’《诗》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文例正同。”有人据此,认为全诗都是簋铭,作者就是召虎。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
大历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湖北公安。这里地处长江、汉水之间,所以诗题作《江汉》。诗人长期飘零,历尽艰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颇多感慨。但他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诗中依然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1 关于赞叹老当益壮的诗句
2 杜牧关于老当益壮的诗句
3 关于老当益壮的诗句
关于赞叹老当益壮的诗句 1夸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现代的咏老诗也不乏妙句。朱德的“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董必武的“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刘海粟的“晚霞璀璨飞花雨,白发尤需猛着鞭”,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等,都是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2形容老当益壮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3形容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龟虽寿》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2、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仔细想想都到了,下面这个就自由自在地。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3、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唐代·杜甫《江汉》
译文: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译文: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4老当益壮的诗词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6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7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4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形容老当益壮的古诗句有哪些
1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龟虽寿》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 《瑞鹧鸪》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南兰陵郡鹧鸪词。底用登临更赋诗。贵不能*非一日,老当益壮未多时。人间天上风云会,眼底眉前岁月知。只有海门横北固,宦情随牒想推移。
4 《咏老赠梦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5 《和张咏老》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6描写老年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干行
--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表梅。
同居长千里, 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石?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杜牧关于老当益壮的诗句 1 形容老当益壮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2 形容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龟虽寿》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2、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仔细想想都到了,下面这个就自由自在地。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3、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唐代·杜甫《江汉》
译文: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译文: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3 与“老当益壮老有所为”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4 老当益壮的诗词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6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7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4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描写老当益壮的诗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现代的咏老诗也不乏妙句。朱德的“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董必武的“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刘海粟的“晚霞璀璨飞花雨,白发尤需猛着鞭”,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等,都是经久流传、脍炙人口的名句。
6 描写老年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干行
--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表梅。
同居长千里, 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石?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形容老当益壮的古诗句有哪些
1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龟虽寿》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 《瑞鹧鸪》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南兰陵郡鹧鸪词。底用登临更赋诗。贵不能*非一日,老当益壮未多时。人间天上风云会,眼底眉前岁月知。只有海门横北固,宦情随牒想推移。
4 《咏老赠梦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5 《和张咏老》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8 老当益壮不服老的诗句
长干行
--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表梅。
同居长千里, 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石?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 形容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1、老骥伏zhidao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龟虽寿》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2、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仔细想想都到了,下面这个就自由自在地。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3、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回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唐代·杜甫《江汉》 译文: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答唱黄鸡。——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译文: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关于老当益壮的诗句 1 形容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龟虽寿》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2、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仔细想想都到了,下面这个就自由自在地。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
3、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唐代·杜甫《江汉》
译文: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译文: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文: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2 形容老当益壮的诗句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赞同57|评论(3)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回答共6条2011-11-13 12:24鸡飞蛋打半兵卫|十三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出自和张咏老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92;映业荻。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3 描写老年人老当益壮的诗句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干行
--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表梅。
同居长千里, 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石?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关于“老当益壮”的诗词有哪些
1《瑞鹧鸪》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南兰陵郡鹧鸪词。
底用登临更赋诗。贵不能*非一日,老当益壮未多时。
人间天上风云会,眼底眉前岁月知。只有海门横北固,宦情随牒想推移。
2《满江红(送徐换斡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辛弃疾)》 宋代:辛弃疾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清镜,而今华发。
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
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
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
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 5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无名氏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8《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 与“老当益壮老有所为”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表达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古诗如下文所示:
1、唐代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2、唐代李白的《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3、唐代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4、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5、宋代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
晚间将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