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见情感两极性)。情绪具有4个维度:强度(情绪的强弱程度)、快感度(愉快和不愉快的程度)、紧张度(从紧张到轻松的程度)和激动度(从激动到平静的程度)。情感的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序列。4种维度之间不同程度的组合构成复杂多样的情绪状态。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外界事物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
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成分最重要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等,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等。
1、情绪和情感区别:
1)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情感则是人独有的。
3)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情感则带有稳定性和内稳性的特点。
4)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5)情绪带有全人类的性质,而情感则受到民族、区域的影响。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都要受到已经形成情感的制约。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具体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不能孤立存在。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扩展资料:
说情绪,我们每个人都逃不了干系。情绪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们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产生的。情绪在制约人,也在成就人,还在损害人,不同的情绪有着不同的生活。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拥有我们自己需要的情绪,使情绪获得应有的表达和展示。所以,我们必须对情绪作出真正的了解,知道它的种类和对人的利害。
我们不仅需要积极的情绪,还需要消极的情绪;不仅需要克制,还需要发泄;不仅需要防御,还需要利用。知道情绪是我们为人做事乃至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挖掘积极情绪和善待消极情绪,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管理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情绪
-情感
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感,这是一个困惑了人类好几千年的问题。中国人对情绪其实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古代的中国人就知道人有七情六欲。什么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但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喜、怒、哀、惧、厌恶是情绪,但爱它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它是一种复合的人类的感情,欲望更是跟人类的动机相关联的心理活动,所以它不是一种情绪。
什么是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我们对于外在刺激的一种主观的反应。这种主观反应,包括我们的主观的感受,是愉快,是放松,是积极,是兴奋,同时也包括我们的客观的评价,我们生理的反应,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倾向性。
设想一下,你心仪已久的一位男生,或者女生,突然有一天对你粲然一笑,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肯定会有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生理反应,同时你一定会有愉快、积极放松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可能你还要评价一下他今天为什么对你笑,因为评价的结论不一样,你的情绪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如果她的笑是由于你而产生的,那您一定非常的开心,但是如果他的笑是由于旁边一个人而引起的,那你一定非常的尴尬。
所以,人类的情绪的活动其实由多种元素而引起的,这种元素可以通过外部的表情来体现,也就是我们的面部表情,就是我们面部肌肉所表达出来的人类的心活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姿态,我们的体态,我们的手势,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的语调,我们的语速,我们的语气等等语言的线索来体现。所以,人类的情绪是一个多元素的、多过程的、多方面的整体的反应。
什么是情感
情绪与情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整体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把它叫做感情,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及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反应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的、直观的、生理的方面。情感相对而言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主要的作用:
它具有深层进化的价值,它也能够让我们和人联系在一起。情绪的功能,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首先情绪可以激发我们心里的能量。有了情绪,我们就能够记东西记得更快,我们就会行动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情绪是激发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很强烈的动机因素。
情绪也是我们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因为有了特定的情绪,我们就把有关的很多的心理活动组织在一起。
情绪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人在开心的时候,一定是喜笑颜开,能够鼓励大家的接近和接触,人在悲伤的时候,我们用感情来增加我们之间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情绪也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我们的同仇敌忾,我们的万众一心,我们的共赴艰难,其实就是一种连接人心的纽带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外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应,换句话说,很多人往往以为因为有了一种情绪,我们就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他们俩认为,我们是因为有了生理的反应,然后才有对这种生理反应的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就是情绪。因为我们逃跑,所以我们意识到这种逃跑才变得害怕,因为我们身心激动,所以我们才觉得我们爱上了一个人,这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核心理论。(刺激—生理反应—对生理反应的觉知—情绪体验)
坎农-巴德(Cannon-Bard)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反应的作用,人类的情绪,其实是首先对我们的丘脑进行了刺激,然后传达给我们的大脑,大脑产生了情绪,再传达到我们的内脏到我们的骨骼,到我们躯体的前端。坎农-巴德理论纠正了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不足,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理论也不是完整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人类的丘脑确实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下丘脑有快乐中枢,有痛苦中枢,说明丘脑确实在情绪的活动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人类的大脑皮质,可能是我们情绪活动的最重要的指令中枢。
沙赫特-辛格理论:
到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发现情绪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认知判断,外在的刺激引发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需要我们的认知评估,才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情绪的活动,著名的沙赫特-辛格理论就是讲人类的情绪,一定要有评价的成分在里头。同样的生理反应,属于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情绪的认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就是我伯克利大学的同事著名心理学家理查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拉扎勒斯认为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首先是由评估所引起的,认知评估是情绪活动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决定我们情绪体验最重要的一种因素。如果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虽然是洞房花烛夜,可是是隔壁,虽然是金榜提名时,可惜是他人,久旱逢甘霖,发现原来只有一滴水,他乡遇故知,原来是债主。由此可见,评价才是决定情绪活动最核心的要素。
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人类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都是六千万年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各种情绪都是我们选择出来利用我们生存适应的有效的工具。达尔文甚至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很多相对应的情绪的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教授的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它可以由同样的心理的因素所激发,它在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中,都有独特的生理信号。这种基本的情绪,可以发现于我们的生存有特别大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表情是进化选择出来的基本的情绪表情呢,艾克曼在全世界做了很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对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的表现和认识、辨别都是基本上一致的。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
第一个差异就是不同文化的人对情绪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Tsai就提出情绪价值理论,她认为在西方文化下情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喜形于色的领导,在西方社会认为是没有领导魅力的人,在我们东方社会,不喜形于色是做领导的一种很高的要求,所以东方社会对情绪带有排斥、压制、瞧不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价值理论对东西文化的情绪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文化对情绪活动的生理定位也是不一样的,美国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的活动,我们中国人也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所以我们有心情这样的说法,日本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自己的内脏和腹部,所以日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一定要剖腹自杀。当然欧洲人很多人把情绪定位于我们脑区的活动,自杀采用的是枪击脑区的方法。
情绪发生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下的频率差异。羞耻文化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有害羞的时候,害羞这样的情绪体验,根据很多学者的分析和判断,就不是一种在美国文化下经常出现的情绪。
情绪表现规则差异。我们不能表现出过分的狂喜,我们也不能表现出过分的骄傲,这就是对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限定。情绪的表现规则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掩饰自己的情绪,偷偷的笑,默默的恨,这都是掩饰后的情绪反应。有的时候我们还得伪装一些情绪,就是它不存在,但是我们得要装出来,我估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飞机上,在服务场所,在旅馆,我们的服务员有的时候,得伪装出这种积极快乐微笑的心情,这都是职业性的微笑,都是伪装出来的情绪体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的表现规则。著名心理学家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le)他发现这样的情绪表现规则,是我们从小就学习到的一种行为的方式,中产阶级的美国女孩,三岁的时候就知道当你收到一个不太令人高兴的圣诞礼物,你必须面带微笑,感谢人家,欣然的接受这样的礼物,你不能生气的把不喜欢的礼物摔在地上。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很多这种从小就教育我们待人处事的情绪的表现。
不同文化的人对负面情绪的表现差异。受到了一种侮辱和挑衅,发现加拿大的白人一定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而且延续很长时间,大概十分钟之后才能够安静下来,而这些加拿大的华人在受到挑衅和侮辱之后,虽然也很快的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平静要来得比较快一些。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阶层。有心理学家发现中产阶级的家庭强调对自己情绪控制,采用间接的替代式的方法,在孩子痛苦的时候,中产阶级的父母亲往往希望孩子更快乐一些,更积极一些,而低层的阶层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情绪控制方面,往往采用的是直接的粗鲁的控制方法。
东西文化的情绪调节还有很多的差异,在我们的表现强度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差别,东方人情绪的表现强度,实际上是要弱于西方人的情绪表现的强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差异,就是我的研究领域辩证情绪的文化差异。长时间以来,达尔文艾克曼和美国主流的心理学家,不承认人类有悲喜交加这样的复杂的混合情绪,他们认为人不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和情绪活动,这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的要求和行为表现,但是我和我的同事发现,美国人其实和东方人一样都可以体验到辩证情绪。比如说父母亲把孩子送上上大学的火车,这个时候他们经历的一定是一种骄傲,同时也是哀愁的复合情绪。我们的同学离开自己心爱的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也一定会体验到一种离愁和一种向往,这就是辩证情绪存在的实际的证明。
情绪智力:
在情绪活动、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方面,有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情绪的管理、情绪的感受、情绪的利用和情绪的理解方面,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提出情绪智力这一个有趣的概念,情绪智力可以来自于个人的气质的差异,有些人天生比较能够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体验,有些人相对而言,对情绪的体验情绪的理解就比较笨拙。
还有我们经验的差异,有特殊工作经验的人,比如说教师和演员,他们的情绪体验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多彩,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有些人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情绪智商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
这种情绪智力的高低,还可以由于我们采用的认知策略不同而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判断分析不一样的话,那么你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关注人类的情绪活动,有些人不关注人类的情绪的活动,所以这些认知策略的差异,都会造成我们情商的高低。
情绪智力这个概念是由著名记者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来的,其实这个概念的首先提出,还是他们的老师Peter Salovey和Mayer在耶鲁大学的研究所提出,这两位学者提出来人类的情绪智力,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个体的差异:
(一)是我们感受情绪的能力的差异;(二)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如何监控管理我们的情绪,当一定的情绪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控制它,去改善它,去替代它;(三)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我们会不会利用我们的情绪来帮助我们思维生活和工作,情绪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是完全的破坏作用,其实往往也有很多帮助的作用。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利用情绪来帮助我们记忆,无动于衷、无动于情的学习,其实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有效;(四)情绪智力的高低还表现在对情绪意义的理解方面,当你的朋友在流泪的时候,你如何去应对,你是直接的鼓励他,不要流泪,还是陪他一起流泪,还是拥抱安抚你的朋友,这就是我们对情绪的意义的理解其实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情商的能力还表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情绪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来帮助我们思考和决策。
情商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提高,首先学习心理学,了解情绪的意义价值,它的生理的规律,它的心理的规律,对我们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会控制我们自己情绪的方法,也会提高我们的情商,培养自己观察他人、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习惯,会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去思考问题、去看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形成同理心同情心,这对我们的情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积极活动的习惯,体育锻炼听音乐,和朋友在一起,做社会的公益,都会对我们的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培养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判断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的情商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件负面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环境、外在去找一些可以解决的策略和答案,就会让我们能够有正面的态度、正面的心情应对社会生活中间复杂的焦虑的,甚至有些时候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商是可以提升的,需要我们自己的修心修炼和修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这就是情绪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这就是情感对于我们行为的限定。
(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
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情感和情绪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两个术语,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情感(Emotion):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感知和反应。它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评价和评估,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例如:喜悦、悲伤、愤怒、害怕等。
情绪(Mood):是指个体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它不是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反应,而是对整体生活的评估。例如:高兴、悲伤、兴奋、沮丧等。
简单来说, 情感是个体对特定事件或物体的反应,而情绪则是个体长期的、整体的心境。情感是短暂而强烈的,情绪则是持久而温和的。
情绪与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是构成个体内心世界的重要元素。情绪和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探讨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特点
情绪是指人在面对某些特定的环境或事件时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愤怒、恐惧、悲伤、开心等等。情绪通常是短暂的,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或消失。情绪以其强度、持续时间和行为表现的多样性而被人们所关注。
情感则是更为稳定、持久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评价,如喜爱、厌恶、信任、敌意等等。情感往往与人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及信仰有关,因此它们可能比情绪更为深层次和长期。
二、情绪和情感的相互关系
1 情感调节情绪
情感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情感可以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和表达,从而影响其行为和心理健康。例如,在压力和焦虑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感到不安、害怕或烦躁,但当他处于支持和安慰的环境中时,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会缓解他的情绪,使其更容易承受压力。
2 情绪影响情感
情绪的体验和表达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状态。例如,当一个人面对某种挑战或竞争时,他的情绪可能会变得紧张和兴奋,这种情绪状态会对他对待问题的态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心。
3 情感和情绪的共同作用
情绪和情感在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不能分割开来,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的情感体验,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健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个体的情感体验既包括情绪反应,也包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三、情绪和情感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行为退缩、进攻性行为、社交退缩等等。同时,情绪和情感问题也会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如焦虑、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
因此,了解情绪和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的提升。例如,积极的情感可以有益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而处理情绪问题和情感困扰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四、结论
情绪和情感是构成个体心理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情感可以调节和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而情绪则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状态。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了解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掌握情绪管理和情感调节的技巧,对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