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这首诗写了山、水、花、鸟四种景物。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两句讲的是画上的山和水。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讲的是画面上的花和鸟。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原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
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二、文学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画
翡翠原来是指一种鸟,身上的羽毛呈红色的叫翡,雄性,身上的羽毛呈绿色的为翠雌性,习性跟现在的翠鸟差不多,是鸟类中最善于捕食鱼虾,这句话的书面意思是指鱼虾要不浮起来躲在水里面的话,就算是翡翠鸟也没办法捕捉得到它们但是这句话还有个暗于喻。齐白石大师,一向厌烦替日本人做事的汉奸上门索画,更恨日本人的侵略中华。因此自喻为虾,将汉奸及日寇比作翡及翠整句话意思:人意志坚定,不求名不求利,即使受到外界的任何诱惑也不会为之所动,外界的任何威逼利诱都没有用。表现了齐白石刚正不阿的品格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齐白石会有什么表现呢?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白话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画鱼_百度汉语
作者:钱宰
绿波春水没渔家,杨柳青青拂钓槎。
三月江南春雨歇,一双鳣鲔上桃花。
渔民泛舟在碧绿的春水上 杨柳依依 刚下过春雨 在桃花的映衬下 水中不时有鲤鱼 鲟鱼出现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中的: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鲦(tiáo):白条鱼。鲿(cháng):黄颊鱼。鰋(yǎn):鲇鱼。总的意思是: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1绿波春水没渔家。画面中春日绿色的水面泛起波纹,打渔人家的身影却隐没不见。没:隐没。渔家:打渔为业的人家。
2杨柳的枝条随风轻拂着钓舟,原来渔家正“藏”在这里。
34鳣:鲟鳇鱼。鲔:鲟鱼。鲟鳇鱼在风大和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因为是春雨过后,水面漂着不少桃花,一对鲟鳇鱼突然从桃花花瓣中跃上而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