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第1张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赵丽颖版《知否知否》讲述了一位古代庶女的奋斗史,那词中的李清照又有怎样的才情和经历呢?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生于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自幼受到熏陶,培养了她卓著的文学艺术才能。

青年时代,词人与丈夫赵明诚过着宁静闲适的书斋生活,靖康之乱后,夫妇二人南下,之后,赵明诚染病去逝,从此,李清照漂泊在杭州、金华一带,在落寞中度过了悲苦孤独的晚年。

这首《如梦令》写的是她早期闺中生活的片断,用她最擅长的白描手法渲染出了色泽浓艳,形象逼真的场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用六句小令写出了背景,人,花语。

背景为雨疏风骤,人是浓睡残酒,花为绿肥红瘦。

在词的用韵上,“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词中还有词人与婢女的对话,“试问卷帘人”却没有写出问了什么,然后一句“海棠依旧”,原来是在问花。婢女说花还是那样,李清照急忙反驳,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恰恰表明了女词人惜春而又不伤春的情愫。

从这首词的可以看出李清照很擅于用简单易懂的词语渲染和形容场景,也就是李清照早期自创的白描法。

历史上的女词人屈指可数,而李清照可以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所熟知,可知其才情出众,非常人能比拟。

李清照的词还有很多,下面分享几个李清照名句:

《醉花阴》 莫道不销魂,卷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写过两篇《如梦令》哦!)

《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留下的名篇还有很多,今天我先总结到这里!

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非常得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8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