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特点是什么?

爵士乐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爵士乐相较于其它音乐,其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

1、从大音阶来讲,它的第三级(Mi)音和第七级(Si)音经常是降低一些(平时讲是降半音,实际上不到半音)。有时第五级(Sol)音也降半音。这些降音还常辅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由于有以上这些特点,按这种方法形成的音阶,人们称之为"布鲁斯音阶"。 

2、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和三连音,形成轻重音颠倒; 

3、节奏多为双拍,通常为4/4拍,也有部分是2/4拍 ; 

4、从歌词、曲调结构上讲,布鲁斯多采用对称的、带音韵的两行词。第一句重复一遍。每段曲调12小节,每句4小节,从而形成:‖∶ A ∶‖+B三句的固式曲式结构 。

5、和弦常用主和弦(Ⅰ)、属和弦(Ⅴ)和下属和弦。(Ⅳ),因此,和声听起来很和谐,而且朴素。

扩展资料:

从爵士乐诞生之初,它就吸引了众多的转业作曲家。1920年,美国指挥家保罗·怀特曼组织了一支著名的乐队,将改编的爵士乐作品带进了音乐厅。这种新潮流引起了许多“严肃”的爵士乐爱好者的激烈反对,然而,正是从这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和欧洲家喻户晓,受到广泛的欢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在这时诞生,为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怀特曼乐队的作曲家格罗菲。按照手稿上的记录,写这部作品只用了三个星期,演出后几乎是立即引起轰动。

欧洲作曲家也有许多以爵士乐为基础或是受爵士乐影响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钢琴曲《丑黑怪步态舞》(1908)、《游吟诗人》(1910)、《怪人拉维纳将军》(1910);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慢乐章(布鲁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独奏乐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内乐第一号》(作品24,无调性)和钢琴组曲(1922)。

  摘 要莆仙戏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极受现代观众的欢迎和喜爱,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它对当地的民俗、语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早期莆仙戏的伴奏乐器被称为“锣鼓吹”,其中,大鼓是主要的指挥乐器,与锣紧密结合使用,成为锣鼓乐。莆仙戏锣鼓经有300多种,是莆仙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栩栩如生地保留着早期南戏音乐的原始形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值得研究。

关键词莆仙戏;锣鼓经;鼓师;表演

一、莆仙戏调度表演

打击乐的应用因各种乐器的音色、音响效果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再者,行当不同,使用的乐器也有所不同。(1)大棚戏排场仪式的“三锣鼓”。大棚戏在莆仙一带较为常见,通常搭在广场或较为空旷的地方。排场是莆仙戏演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棚戏演出之前,先三通锣鼓,戏班后场还有“报鼓”形式,先由掌鼓打鼓三下,吹笛者以笛管应两声,司锣者以锣应两声,此为通知全班演出即将开始。继“报鼓”后,掌鼓者复击鼓三声,后台燃放鞭炮,乐队闹棚,打锣鼓三遍,此称“三锣鼓”。在打第一遍锣鼓时,演员开始化妆,至三通锣鼓结束时,凡戏中角色均应上场。乐队排列位置图:

(2)鼓师的重要性与绝技。莆仙戏锣鼓经经过了上百年的锤炼,不仅形成多种独具特色的打法,还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鼓师。鼓师就是掌鼓者,也称“鼓头”。“鼓头”不仅是乐师,还是舞台监督,有的还是导演。对鼓师来说,掌握技巧并对鼓槌的起落做到心中有数,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剧情和剧本的发展,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并掌握好各种锣鼓经节奏,从而达到衬托戏剧人物所表达情感的目的,使剧情更具感染力。仙游鲤声剧团的郑牡丹师傅,在《目连尊者》的“打地狱门”那场戏,目连唱破狱词时,郑牡丹手执三支鼓槌,以“双槌”、“阴阳槌”的鼓介交替运用,自如流畅,确为鼓中绝技。他改革鼓点原先的喧闹噪耳为婉转流畅,用腕力代替原来的肘力,限定举槌高度不高于压鼓石狮之首。(3)应用不同的锣鼓经调度戏曲舞台表演。在莆仙戏《百花亭》中,小生江陆云被奸人用酒灌醉后送进百花郡主研读兵书之处时,用的是“双槌”中的二甲颠,表现其惊慌失措的心情;在《三鞭回两锏》中,尉迟恭与秦琼的鞭与锏的交战,打得难解难分时,用颠的打法表现双方颠颠倒倒、疲惫不堪的场面;莆仙戏《春草闯堂》中,胡进为了急于求证,出轿后又亲自请春草上轿,春草用“花旦步”轻快的靠近轿扛,当她抬脚进轿时,用的是入轿。《春草闯堂》是属于戏剧性的文戏,所以很少运用到大鼓,其中最典型的是宰相李阁老出场的那一片段,用的是在“阴阳槌”中的齐头,齐头一般用于人物出场或唱腔前、对话、相骂等;当旦角掩面哭泣时,用滚表达人物的悲伤情绪。“阴阳槌满锣”应用较多要属仙游鲤声剧团演出的大棚戏《目连尊者》,在“打地狱门”那出戏中,“双槌”、“阴阳槌”交替应用,流畅自如。戏剧曲头或曲中过门时,用的是“文鼓堂”中的七甲;旦、丑角在紧张道白时,用的是三甲的打法;当道白变得更为紧张、急促时,应转变为二甲。在莆仙戏《千里送》的过门里,赵匡胤舞动棒法时,用的是“战鼓堂”中的三不和;当武打歇息走圆场,准备再战时,是用四平操;武打达到高潮时,用的是水战。另外,锣鼓还能制造出一些自然音效,如风、雨、雷、电等,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借助手段。

二、小结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辉煌于现代。它既保持古老戏曲艺术精华,又具备很高的现代艺术品位,是一个历史悠久,艺术形态古老而又充满活力,风格独特的优秀剧种。莆仙戏锣鼓经是莆仙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莆仙戏的锣鼓经用莆仙方言念唱——兴化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打法和其它剧种完全不同,锣鼓节奏型是随着剧情和人物感情的曲折变化而变化的,并能演绎出各种种不同的锣鼓经。从以上内容看出,戏曲舞台中的锣鼓与表演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制约,都是为体现剧情的发展而服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背景。

参 考 文 献

[1]叶明生.莆田戏剧文化生态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建华.莆仙戏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4]李国庭.陈仁鉴评传[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5]王耀华.民族民间音乐[M].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材.1982

[6]林熙庆.莆仙戏[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7]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97

[8]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69

小题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2分);颔联用典(1分),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分)

小题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清惠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枪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降巨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息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要从意象入手,意象一般都有固定的寓意,意象和作者情感紧密相关,还要知人论世,一般作者的情感和作者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

诗歌鉴赏参考: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03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