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枇杷的诗词和典故 (急
写枇杷的诗,精彩的似乎不多。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2古诗词中鹦鹉的典故鹦鹉(一作翦羽)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赏析
此下八章,乃杂咏物类,盖即所见以寓意也。鹤注此诗句句含不遇之意,盖托以自况。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夔州诗内,近之。《明皇杂录》: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娘,有鹰搏之而毙,遂瘗苑中,呼为鹦鹉冢。今详诗意,乃泛咏鹦鹉,与彼无涉。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知。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①。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咏鹦鹉,有离乡之感。鹦鹉而含愁思者,以聪明能忆别高也,二句提纲。翠衿短,伤其貌悴。红嘴多,惜其空言。未开笼,苦于拘束。残旧枝,悯其远离。句句说别离、句句说愁思,句句皆聪明中所自晓者。末又写出所以别离之故,感慨深矣。顾注此诗拈出含愁思三字,代为鹦鹉写意。八句反覆宛转,盖亦伤受制于人,不能自展其奇也。朱鹤龄曰:此诗似隐括称衡赋中语。聪明,则“性慧辩而能言,才聪明以识机”也。别离,则“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也。翠衿、红嘴,则“绀趾丹嘴,绿衣翠衿”也。浑欲短,则“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也。漫多知,则“岂言论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也。未有开笼日,则“闭以雕笼,剪其翅羽”也。空残宿旧枝,则“想昆山之高峻,思邓林之扶疏”也。末句羽毛奇,则“虽同俗于羽毛,故殊志而异心”也。)
3古诗词中鹦鹉的典故鹦鹉(一作翦羽)年代:唐作者:杜甫原文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赏析此下八章,乃杂咏物类,盖即所见以寓意也。
鹤注此诗句句含不遇之意,盖托以自况。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夔州诗内,近之。
《明皇杂录》: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娘,有鹰搏之而毙,遂瘗苑中,呼为鹦鹉冢。今详诗意,乃泛咏鹦鹉,与彼无涉。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①。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咏鹦鹉,有离乡之感。
鹦鹉而含愁思者,以聪明能忆别高也,二句提纲。翠衿短,伤其貌悴。
红嘴多,惜其空言。未开笼,苦于拘束。
残旧枝,悯其远离。句句说别离、句句说愁思,句句皆聪明中所自晓者。
末又写出所以别离之故,感慨深矣。顾注此诗拈出含愁思三字,代为鹦鹉写意。
八句反覆宛转,盖亦伤受制于人,不能自展其奇也。朱鹤龄曰:此诗似隐括称衡赋中语。
聪明,则“性慧辩而能言,才聪明以识机”也。别离,则“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也。
翠衿、红嘴,则“绀趾丹嘴,绿衣翠衿”也。浑欲短,则“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也。
漫多知,则“岂言论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也。未有开笼日,则“闭以雕笼,剪其翅羽”也。
空残宿旧枝,则“想昆山之高峻,思邓林之扶疏”也。末句羽毛奇,则“虽同俗于羽毛,故殊志而异心”也。)
4关于枇杷的诗句《初夏游张园》
年代: 宋 作者: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枇杷》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往年乘传过青山,
正值山花好时节。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金线丛飘繁蕊乱,
珊瑚朵重纤茎折。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绿珠语尽身欲投,
汉武眼穿神渐灭。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昨来谷口先相问,
及到山前已消歇。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天高万里看不精,
帝在九重声不彻。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两木》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
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
春风拆勾萌,朴樕如榛菅。
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
去年小试花,珑珑犯冰寒。
化成黄金弹,同登桃李盘。
大钧播群物,斡旋不作难。
树老人何堪,挽镜觅朱颜。
颔髭尔许长,大笑欹巾冠。
《依韵和行之枇杷》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杂咏园中果子》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不酸金橘种初成,无核枇杷接亦生。
珍产已从幽圃得,浊醪仍就小槽倾。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隐静遗枇杷》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5与枇杷有关的诗句1、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2、初夏游张园
宋代: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译文: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3、寄蜀中薛涛校书
唐代: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译文: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4、满江红·山居即事
宋代: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译文: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
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5、怨郎诗
两汉:卓文君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译文:自从我们分别,两个人的心思差别可真大啊。当时只说三四个月后就相见,谁能想到如今已五六年。没有心情弹七弦古琴,也不想去寄书信。精致的连环玉断裂了,我在长亭里等你等得望眼欲穿。即使我有一百个心思在想你,有一千个挂念系在你身上,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责怪你。
内心有万语千言说都说不完,可你不在身边我百无聊赖,徒劳地倚遍栏杆。在重阳节登高时看到孤零的大雁,在中秋时月亮圆满我们却没有团圆。七月半的时候我持烛烧香问苍天,六月的三伏天那么热,人们都在摇扇子,可我的心却是寒冷的。
五月石榴花开红似火,偏偏遇上一阵阵的冷雨浇打花朵。四月的枇杷还没有成熟,我就在对着镜子心烦意乱了。春光奔走忙,三月的桃花凋落随水流婉转。二月的风筝断了线,飘零无依真可怜。唉,我的郎君啊,多想下一世你做妾来我为郎。
6关于枇杷的典故传说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
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
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
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
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
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
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
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
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
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
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
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苏轼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中的"卢橘"确切指的是枇杷。
拓展知识:
1、名句出处与解读:
苏轼的这句名句出自《赤壁赋》中的“三国演义”一篇,描绘了罗浮山下四时春景的美好。"罗浮山下四时春"意味着罗浮山下的景色在四季都如春天般宜人。而其中提到的"卢橘杨梅次第新"则是形容春季果树的结果。
2、"卢橘"的真实含义:
"卢橘"实际上指的是枇杷,枇杷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树,属于蔷薇科植物。它的果实外形酷似橙子,但味道却有所不同。枇杷果实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钙、磷等营养成分,被誉为草本柑橘。它的果实经常被用来制作果酱、蜜饯等食品。
3、诗句的意境与表达技巧:
苏轼通过使用"卢橘"这一具体形象来描绘罗浮山下春季果树的景象,创造出鲜明的视觉形象。"次第新"则表达了春季果实连绵不断地成熟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四时春景中丰收的景象。
4、枇杷的栽培与特点:
枇杷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其树干较为粗壮,叶片厚实,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寒冷。枇杷有多个品种,如福建枇杷、广东枇杷等,不同品种的果实形状和口感会有所差异。枇杷的果实一般在春季开始成熟,成熟的枇杷呈金**或橙**,香甜可口。
5、文学意义与赋予的情感:
苏轼用"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描绘了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色,并表达了喜庆的氛围和丰收的喜悦。这句诗句中的"卢橘"作为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还赋予了情感,表达了对生活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枇杷来历:产甘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各地广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名称: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
经历、历史:枇杷在古人的文化中生活中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其实对他们而言枇杷就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吉祥。在我们传统的思想中,就有那么几种树是吉祥的代表,比如槐树、椿树、梅树以及桃树等等,而枇杷树如这些树一样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占有一定的分量的。
而古人们对枇杷树的喜爱,从古人们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中就可以看出,有些人是单纯地赞其果实的好吃,而有些人是以物寄自己的相思。而枇杷从唐宋宗时期就被视为一种贡品,是宫廷贵族们才可以享用的。
枇杷树从园林观赏性上来说,有这样的三大方面,首先就是枇杷树整体的形象是比较繁茂整齐的,其次就是金灿灿的果实给人极佳的视觉感受,再者就是它所蕴含的寓意了,能够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因此在古人们的眼里,枇杷是深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的,还有“果中之皇”的美誉。其实枇杷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不论是果实、花、叶子还是种子,都是可以用药的,对经常咳嗽的人来说是救星。
扩展资料:
树高3~5米,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别名又叫芦橘、芦枝、金丸、炎果、焦子。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枇杷的花为白色或淡**,有五块花瓣,直径约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以作为蜜源作物。
-枇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