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中“沙上凫雏傍母眠”傍字的妙处:
“傍”是依偎,靠着的意思,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地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代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网友评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代]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夏天,田园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一只只幼小的山鸡隐伏在竹笋根旁,没有人能看见;河岸的沙滩上,刚出生的小野鸭依偎在母亲身旁安然入睡。
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原文: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绝句漫兴九首翻译及注释翻译 其一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其三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著了人。
其四二月已经过去三月来到,渐渐老去的人遇到春天还能有几次?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其五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著枴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七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著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著母鸭甜甜地睡着。
注释 其五(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赏析其一简析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其二简析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 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著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 明代 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著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暱。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其五简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放荡不羁。
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暱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慇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诗词作品: 绝句漫兴九首 诗词作者: 唐代 杜甫 诗词归类: 写景、抒情
杜甫诗选 绝句漫兴九首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一
原文 眼见客愁愁不醒1,无赖2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3,便4教莺语太丁宁。
注释 1不醒:沉醉迷惘。 2无赖:不懂人情。 3即:即刻,马上。造次:鲁莽,轻率。 4便:又。
译文 眼见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中不能自拔,不懂人情的春色却莽撞地来到了江亭。花儿马上开放太过轻率,莺鸟时时歌唱实在吵闹。
赏析 这组绝句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也就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包含了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之意,也说明不是同时写成的。从九首绝句的内容来看,应当是由春至夏的过程中写出的,也有次序可循。成都草堂周围的景色十分优美,诗人生活在那里也比较安定闲适。然而,忧国忧民的诗人始终无法忘记国家正蒙受的灾难、百姓有家不能归的痛苦,所以,尽管春光明媚,繁花在前,依然觉得愁思满怀。「眼见客愁愁不醒」一句,概括地写出了诗人忧愁不堪的心境。「不醒」二字逼真地刻画了诗人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似乎不晓人情,它莽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明媚的春光本来是令人愉悦的,无奈诗人此刻正被客愁困扰,看到这突然而至的春色,竟平添了几许烦忧。春光急匆匆地催遣花开,又令莺鸟频频歌唱,好像在故意捉弄愁思绵绵的他乡游子。看到这番景象,诗人怎能不恼怒伤怀?诗中恼春烦春的情景,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颇为相似。只不过诗人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愁思也有所不同。写《春望》时,诗人身处乱中,愁思激切;写此诗时,诗人暂得安定,愁思绵绵。诗人善用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情感,增强诗的艺术效果。望江亭春色顿觉其无赖莽撞,见繁花盛开则深感其轻率造次,闻莺鸟啼鸣又嫌其过于吵闹,这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为本诗增色不少。清人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
其二
原文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1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2,夜来吹折数枝花3。
注释 1野老:杜甫自称。 2得:是语助词。相欺得:指欺负野老。 3夜来:昨夜。折:断。
译文 亲手种植的桃李,决非没有主人,野老的院墙低矮,还是算得一户人家。 正是这讨厌的春风,有意欺负人,晚上的一霎时间,吹断了可爱的几枝花。
赏析 此首诗意是恨春风。桃、李树是杜甫亲自栽种,风吹花折,引起了诗人的怨恨,恨春风不该欺负他,客愁之状,自在不言之中。「得」字妙,如闻于口。
其三
原文 熟知茅斋绝1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 孰知:深知,已知。绝:很,十分。
译文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著了人。
赏析 此诗描写了频频飞入杜甫草堂的燕子扰人的情景。 首句道出了燕子频来的原因。诗人的茅屋极其低矮狭小,有利于鸟雀筑巢,这一点连江上的燕子都「熟知」,所以它们频频飞到这里来筑巢。而燕子频频前来,对主人的生活有何影响呢?接下来诗人便对此作了描述。 燕子衔泥筑巢弄脏了诗人的琴和书,这还不算,它们还没头没脑地追捕飞虫,甚至碰著了人。诗人以明白的语言,对燕子扰人的情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画,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试想,茅屋乃诗人的安身之所,如今却被小小的燕子明目张胆地占据了,这怎能不让人厌烦恼怒呢?进一步来说,江燕之所以频频侵扰诗人,就因为诗人所居之所非高楼阔室,而是低矮狭窄的茅屋,江燕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堂而皇之地入侵,逼得诗人难以容身。明代王嗣夷评论此诗说:「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杜臆》)而「不可人意」之处,就包括了禽鸟也会欺人的现实,此时,诗人的烦闷心绪到达了顶点。 全诗从茅斋江燕落墨,似乎处处都在描写燕子,然而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细致刻画中,却蕴藏着诗人因流寓他乡、前途渺茫而产生的烦乱情绪。体物缘情,神物妙合。诗人觉得「不可人意」,诗句中却一字不提,而让这种情绪全在精细的景物描绘中体现出来。因此,此诗真可谓景中含情、情由景发的佳作。 全诗语言平易,明白易懂,却极有韵味,耐人咀嚼,此外还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
其四
原文 二月已破1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2。
注释 1破:过、尽的意思。 2「莫思」二句:这是牢骚语,叫人不要考虑身外的无穷事,应喝尽生前有限的酒。
译文 二月已经过去了,正是三月到来,人,渐渐地衰老,美好的春天能逢几回?休要思考,身外的许多烦恼的事,姑且高兴喝完,生前有限的清酒两三杯!
赏析 此首诗意言春将尽,而人已衰老。「莫思」二句,言身外烦恼的事,用不着思虑,还是借酒消愁。「生前有限杯」,人的年龄有限,酒也只能喝尽有限的几杯,「有限杯」与人的「渐老」呼应。「无穷事」,言其多,「有限杯」,言其少,这种照应的写法,耐人寻味。
其七
原文 糁1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2。笋根雉子3无人见,沙上凫雏4傍母眠。
注释 1糁(sǎn):饭粒。 2青钱:青铜钱。此处形容刚生的荷叶又小又圆,像青铜钱一样。 3雉(zhi)子:小野鸡。 4凫(fu)雏:小水鸭。
译文 飘落在小径上的杨花,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小溪上的嫩荷,就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竹林中伏在笋根旁的小野鸡,很少有人注意到;沙滩上刚刚孵出的小水鸭,依偎著母鸭安然入睡。
赏析 此诗写的是初夏的景色。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侧重状物。诗人采用高超的笔法,将景物写得相间相融,妙趣横生。开篇,诗人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初夏风景图:洁白的杨花漫天飞舞,飘落在小径上,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小溪上的嫩荷,就像青钱似的一个叠著一个。接着,诗人掉转目光,将视线转移到了竹林和沙滩上:一只只小野鸡伏在竹丛的笋根旁,实在不易被人发觉;一个个刚孵出的小水鸭,亲暱地依偎在母鸭身边甜甜入睡。首句中的「糁径」,用语精练,富有形象感。次句中的「点」、「叠」二字,将荷叶漂浮在溪水中的状态描摹得生动而传神,使整句话都变得鲜活起来。三、四句更是观察入微,刻画细腻,将旁人不曾发觉的「雉子」、旁人习以为常的「凫雏」,生动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极富生活情趣。本诗一句一景,分开来看是各自独立的,每句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而结合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幅极有韵味的初夏郊野风景图。细腻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诗人对初夏美景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也反映了诗人此刻的闲适心境。然而,在闲适之中,又微寓著诗人客居异地的寂寞之感。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从全诗来看,「微寓萧寂」之说十分中肯,但「怜儿」之感,就过于深究了。 这首诗描景状物细腻逼真,语言生动精练,又充满著醇厚的生活情趣,营造出一种清新隽永的意境,非大师之笔难达也。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后两句: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两句诗描绘的情景: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