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洞察消费者内心的真实需求?

如何洞察消费者内心的真实需求?,第1张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市场。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消费品市场,也正在从以前的产品导向时代向消费者导向时代转变,成熟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成为市场经济大舞台的主角,选择权掌握在他们手中,消费者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

而消费者总是“言非所意,意非所言”。其实,“言非所意,意非所言”背后所体现的是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共同体——消费者潜意识,只有真正洞察消费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才能做到“察其言,观其行”,把握住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1.千万不要和消费者的内心对着干。

要知道消费者内心对产品的期望,洞悉其隐藏在心中潜意识的真正想法,这是品牌能够使消费者达成牢固的品牌忠诚度和情感依赖度最有力的法宝。

全球知名的“可口可乐”品牌也遭遇到轻信消费者一面之词的市场调研的结果所导致的悲惨下场。当时,“可口可乐”决定推出一种可口可乐的升级换代版——全新的可口可乐,并动用上千名调查员走访 10 个城市,调查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新的可口可乐?在调研问卷中的问题是:“可口可乐配方中将增加一种新成份,使它喝起来更柔和,你愿意吗?” “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调查数据显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会适应新可口可乐,这就表示顾客们愿意尝试新口味的可口可乐的想法。基于此,“可口可乐”公司便决定启用“新可乐”取代传统可乐,并停止了传统的可口可乐的生产、销售。此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一些忠诚于传统可口可乐的人们开始组织游行、抵制“新可乐”,从新还原美国传统正宗的可口可乐的生产线和销售,在美国大部分民众的心中只有可口可乐最能代表美国。原来声称喜欢“新可乐”的顾客有一半以上的人又改变了原来的态度,“新可乐”的销售量也不见起色,公众的抗议愈演愈烈,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恢复传统配方的生产。这就是基于消费者的调查问卷所引来的营销灾难,最终又是以传统可乐的回归平息此事,验证了消费者在市场调场中给出的结论与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差异与内心变化的复杂性。

2.难以琢磨的消费者行为

20 世纪 80 年代初,麦当劳和肯德基几乎同时准备进入中国。市场调查人员在研究中国消费者饮食结构的调查中,麦当劳觉得中国人饮食习惯相当固定,不容易接受外来的洋快餐;但肯德基却判断中国是个广阔的快餐消费市场。 1987 年,肯德基最大的快餐店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时至今日,市场结果证明肯德基的市场预测是对的,在全球市场不敌于麦当劳的的肯德基,在中国大陆已遥遥领先。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的国度,中国人善于喝茶、品茶,在人们的惯常的意识里都知道冷茶、隔夜茶是不能喝的,年长的人总是教育年轻的人不要喝冷茶或隔夜茶,这样对身体不好。但台湾人大胆创新,把茶当饮料来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于是,“康师傅”、“统一”、等茶饮料一下子红遍了中国大江南北。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对草药茶和水果茶概念的调查研究表明:英国的茶类消费人群绝对不会接受并喜欢这些“古怪可笑的茶”。但是,事实上当这些新产品推向市场很快得到消费者认可并接受。国外的研究机构做出的预测也是失误的。

可见,无论是外国或是中国市场,都存在调研中对消费者言行不一的失误预测。

3.消费者“消费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在日益倡导健康生活的当今,牛奶越来越受到每个家庭的重视,当年某企业要推出新的利乐枕牛奶外包装,便在一项关于牛奶外包装的调查问卷中设问题:“牛奶装在塑料袋里,您会喝吗?”而大多数主要负责采买牛奶的家庭妇女都是回答 “不会”。但企业还是决定大胆一试,推出利乐枕包装的牛奶,想看看市场反响到底如何!因为包装成本的降低,利乐枕装的整箱牛奶的售价也相应的降低了。于是,利乐枕包装的牛奶在所有牛奶品类中便成为家庭妇女最受欢迎的首选。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又是与消费者实际纷纷抢购的现状完全背道而驰。归结原因是普通大众消费家庭都是以家庭妇女为主要的产品决策者和购买者,她们在选购任何产品时,都会喜欢选择价格便宜并可以讨价还价的东西。这样,她们就可以和其他家庭妇女在聊天时显示一下自己持家有道、会省钱、会过日子的“女管家”的形象,表达了在她们内心其实真正关心的是“价格”。

再比如,某知名咨询企业在过去对于手机的市场调查中,并没有预知到促使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背后真实原因——社交价值。但现在,手机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它实际的功能用途,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一种纽带。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手机是一种与外界联系密切的通信工具,俨然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手机的,会使人在心理上觉得恐慌,就像没有氧气的感觉会使人窒息。同样,他也会感觉到像是被整个社会遗忘或抛弃一样惴惴不安!

国际性知名的服装品牌如 Chanel 、 LV 、 Dior 等在其时装发布会上的 T 型台上都会让纤瘦的模特穿着时尚、前卫的服装走台,引领着最新潮流的趋势,吸引着无数充满梦想、追求时尚感觉的所有做梦的女性群体。虽然她们在看到曲线玲珑的服装模特表演的时候,心中难免会对自己的身材产生自卑,产生贬低自身价值的心理感受。在一项调查研究中,走访普通女性对时装模特的看法时,得出的结论是:希望能看到与平常生活贴近的普通女性形象出现在广告和时装表演中。但如果在实际中一旦采用身材臃肿或平常无奇的普通女性出现在某个服装品牌的发布会现场做 SHOW ,就等同于此品牌给人的形象就是没有美感、没有时尚,与“以瘦为美”的社会审美趋势逆转,反而不得人心,也不会有人再去看了,而此品牌的时装也不会得到认同,销售量也会直接受到连带影响!

再比如,无论是大型的国际车展或是国内车展中都能看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就是一辆辆豪华车旁边总会有一个摆着各种诱人的姿势不停的在名车旁边搔首弄姿漂亮的美女——车模。虽然车展都是以豪华车、概念车等作为展会的最大看点,每次车展都会人流攒动,但参观的人多以男性观众居多,他们在享受顶级的名贵豪车所带来的视觉震撼的兴奋之外,再顺便看看漂亮的车模带给他们心理上的愉悦,两者兼而有之,何乐不为呢?

在中东某国曾举办过一次车展,名车虽然很多,由于宗教等的原因没有漂亮的车模助阵。结果可想而知,参观车展的人数骤然下降,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所有的国际或国内车展中都要在每一辆豪华车的旁边放一个魅力十足的车模,根据核磁共振造影仪( MRI )的测试,男人看到名贵跑车和美女时候兴奋度峰值都是一样的高。所以,香车一定要配美女,否则是没有看头的。

卡尼曼是唯一一个以研究人类心理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这足以证明人类心理学对社会经济学的巨大影响。例如,一个经济学家以他所擅长的经济学角度客观的去分析买车的利弊。他刚刚前脚分析了一定要买性价比最合适的车,然后等他真赚到很多钱之后决定买车时,回头就买一个性价比不合适的名牌豪华房车。为什么给别人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而到了自己身上却不是那么回事了呢!这也就表明无论是经济学家或是普通消费者,表面上都可以用理性的思维去正确的分析判断事物,但其内心的价值判断则从感性的角度去直线思考事物。一个人在行为和内心存在着本质的矛盾对立体,他在做决策时往往是内在情感占上风。

有一个企业专门做女士连裤袜的产品,他的老板说女士连裤袜最讨厌的是脱丝,他说我们经过研究发明了一种绝对不会脱丝的很结实并且舒服的连裤袜。其实,女孩子内心中期望连裤袜真正带给她们的是什么感觉?我们来看过去连裤袜发展的历史:尼龙丝袜是杜邦公司发明的,一下子风靡了整个欧洲和美国。接下来便遭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用于制造尼龙丝袜的材料全部转用于军需,导致了市场上尼龙丝袜买不到。当时就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在女孩子腿上画袜子的行业——像现在的纹身一样。二战结束后,女孩子们终于可以排队买到一双尼龙丝袜了,她们会兴奋的在大街上当众穿上它。 在好莱坞的**中,女明星对连裤袜是没有好感情的。影片中常见的镜头是,好莱坞的女星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高跟鞋一甩踢掉,把连裤袜团成团掷到墙角,如果是很舒服的东西为什么这么痛恨它?首先,穿上连裤袜肯定不是图舒服,第二肯定不是图结实。女人穿上连裤袜内心真正的需求就是散发性感,以期吸引异性的关注和赞美,借由别人给予她认可、欣赏所透射出的目光,以便找到肯定自己的理由,从而更增添内心的自信。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你就不要和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对着干。女人不希望一双袜子穿的那么结实,而且一双袜子很便宜,脱了丝随便在哪个商店都可以再买一双。所以,袜子一定不是卖舒适、卖结实,你的袜子诉求卖舒适、卖结实一定是错的,以消费者内心真正需求为诉求点才是策略正确的关键!

速溶咖啡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过去喝咖啡非常麻烦,要现磨才可以喝。所以,速溶咖啡的利益点就是便利,随时随地很方便的可以喝到一杯咖啡。但是,销售结果并不理想,家庭妇女内心会觉得随便一冲就给老公一杯咖啡,这是一种偷懒的行为。于是雀巢改变了定位,不再卖很方便的就能喝到一杯咖啡,而是改为卖咖啡的纯度,强调良好的口感,芬芳浓郁的醇香,真正的速溶咖啡从此打开了市场。

雀巢咖啡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量远高于麦氏咖啡,但在中国台湾市场,麦斯威尔是第一品牌,其广告语是“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但是,在20世纪80 年代麦氏和雀巢共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时候,委托不同公司做市场调查,麦氏委托国际性的大公司调查的结果是中国内地居民向往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才会尝试喝咖啡,因为咖啡是舶来品。于是,广告语非常文雅——“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相反,雀巢咖啡发现20世纪 80 年代初,上海市女大学生最喜欢嫁的人的职业是什么?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女孩子第一希望嫁的人是出租车司机。那时候,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工资是当时教授平均工资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雀巢咖啡就明确的知道目标消费者绝对不是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因为当时大学教授一个月的工资才 100 多块钱,而一杯雀巢咖啡的价格是 20 多块钱。只有那些发了财的个体户才会喝咖啡。并且,雀巢当时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喝完雀巢咖啡的人都会把雀巢的罐子带到办公室当茶杯用。几个月过后,罐子上雀巢的标志还会保持的非常好,让人感到我买得起雀巢咖啡。

这样一来,雀巢一个本来在国外非常普通的品牌,在中国却变成了一个炫耀品牌。所以,雀巢咖啡的广告语非常简单——“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炫耀其香浓诱人的味道,也洞察到消费者想炫耀自己是买得起、享用得起咖啡这样的高档饮品的身份的内心想法。其实,咖啡的味道并不好喝,尤其是对于喝惯了以茶为主饮的根深蒂固的悠久茶文化国度的中国人来说。但是,它的广告语天天暗示你:“味道好极了”!天天在人脑海中进行灌输和心理暗示,习惯成自然,自然就习惯的认为雀巢咖啡味道就是好。就像“农夫山泉”的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跟雀巢咖啡的“味道好极了”有异曲同工之妙。久而久之,雀巢咖啡就等同于味道好极了的代名词,抢占到了目标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使其在20世纪80 年代先期刚进驻中国内地咖啡市场便取得了无可替代的位置。麦氏咖啡错失良机,没有找准目标消费者内心对咖啡品牌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永远只能屈居于雀巢咖啡之下,其广告语“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在当时播了半年还有很多人认为是卖清香油的,要听懂这句广告语至少大学毕业才行,才能领会麦氏咖啡所要传达的语言意境。所以,唯有真正了解到目标消费者的内心是如何看待此品牌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感受,才能抢占市场先机、稳坐翘楚地位。这就是为什么雀巢咖啡在中国市场上能够遥遥领先于麦氏咖啡获得成功的肇始所在!

4.洞察消费者内心需求的方法

(1)焦点深度访谈

此种方法是市场调研中非常实用和有效的定性方法,它具有一般的问卷调查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焦点小组座谈会的精髓在于透过倾听来了解消费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仅仅是听到一些表面似乎是真实的东西。

首先,你必须仔细筛选目标人群来进行交流,运用面对面深度沟通的谈话方式,通过直觉来判断不同态度背后的想法。比如说,如果找一定量的男性群体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说 “男人最在意什么?”他们一定会说:“责任、事业、家庭、朋友……”全世界男人的回答也许都一样,但这仅仅是男人表层回答上所能告知的。如果长时间与目标消费者进行发散性的深入的访谈,调查男人内心潜意识当中最喜欢、最在意的是什么。题目是开放性思维的,例如“请描绘出你最开心的瞬间、最幸福的时刻?所有男人表述的都是一样的情景: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浪花翻卷和帆船在大海上航行,空旷的景色象征着男人喜欢无拘无束的性情,不愿被别人牵绊的随性而为的形象。男人的骨子里喜欢的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生活写照。

以啤酒为例,啤酒卖的并不是口味、质量、轻爽或其他什么,而是卖男人的梦幻。啤酒为什么是卖梦想?一个男人喝完啤酒希望看到非真实的自己,变成放大的自我、超越自我的幻觉。

以国内的雪花啤酒为例,其突出的是情感定位,其目标消费者是 20~35 岁的年轻人群,雪花啤酒觉得年轻人最在意的是“成长”,所以广告语就是“雪花啤酒、畅享成长”。

一个人单独喝啤酒的时候比较少,一般是三三俩俩的好友汇聚在一起分享畅饮。所以,雪花啤酒所宣传的“畅享”是非常好的定位。

(2)洞悉数据—数据是重要的,但对数据的判断更重要。

调研中获得的数据很重要,是我们参考的依据,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判断则更重要。数据判断时有个思维的方法叫“逆向思维”。美国在 20世纪60 年代时生产电视机是不赚钱的,因为据当时调查得知看电视的人数很少,所以就得出投资生产电视机是无利可图的。但随着电视台在节目编排日渐丰富,连带的促使电视机的增长空间不断上升。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的话,并不是观看电视机的人数减少,而是观看的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相应匮乏。并不是电视机和观看者的关系,而是电视节目的稀缺才造成观看者数量的减少,才导致电视机的购买量相应的减少。

无论是从正面思维的角度抑或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事物的结果,都要树立共同意识:数据很重要,但对数据的判断更重要。国内市场很多行业存在裂变式、爆发式、跳跃式发展的机遇,市场的发展呈现不规律性,随时都会有暴增的机会点。这也是国内市场最迷人的地方。在欧美成熟的市场上,这种机遇非常少,而在中国则非常多。

1990 年,第一部手机在我国投入使用时,政府有关部门曾放胆预测:到 2000 年,中国手机的用户将达到 80 万户。事实上,到了 2000 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 8700 万户,是预计数字的 100 多倍。而到了 2002 年,中国手机用户迅猛增长到 206 亿。当时,市场调查公司在调查国产手机的市场前景时,常会直接问消费者“您会买国产手机吗?”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不会”。甚至还会遇到被调查者强烈的抵触——“你才会买国产手机呢”。然而,时至今日,国产手机凭借设计创新与渠道创新,已抢占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从手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领略国内市场的壮阔场景。

(3)企业家精神——“直觉”

我们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多数是从消费者调研的途径去思考问题。但由于国内市场发展的特殊性,企业家对市场直觉的判断有时也是很重要的。这也需要企业家拥有判断的胆识,所谓胆在识前。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说过:“我从不相信市场调查公司,而是凭借自己的判断”。宗庆后做出的决策很专断,只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宗庆后在做决策之前的一个绝招就是深入一线与经销商、消费者聊天,深入了解消费者内心真实的需求,这也是他为什么如此自信的底气!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的要素中,除劳动、资本、土地之外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精神。在知识经济下最活跃的智力资本就是人本身。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关于人力资源的研究中指出:在美国 1929 ~1957 年近 30 年间的经济增长中,资金的投入以及土地、厂房、设备等的投入所得到的经济增长率是可以量化的,但另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率——人力资源的成本是无法量化的。比如,同样的厂房、技术、设备、资金等有形资本,交给不同的人管理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企业领袖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4)洞察消费者内心的需求——多问几个“为什么”?

无论做任何形式的调研,结果都不能保证完全的周密性和可靠性。对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也不能一叶障目,应去不断挖掘消费者内心真正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20 世纪 70 年代,百事可乐针对可乐行业霸主可口可乐发起了一次颇具杀伤力的策划——“口味大挑战”。百事可乐请参与者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要他们说出哪一种口感更好,在参加品尝者中, 2/3 挑选了百事可乐,百事可乐以事实赢得了成功,这次口味实验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成为百事可乐攻击可口可乐最尖锐的武器。然而,30多年过去了,两种可乐的口味都没什么变化,但可口可乐还是拥有更多不离不弃的品牌忠诚者。难道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或是那次可乐口味实验有什么内幕问题,种种疑惑使人们不断探究其背后的真正原因!

2003 年,美国贝勒医学院神经学教授们又做了一次口味实验。这次,他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核磁共振造影仪( MRI )来监测记录受试者品尝无记名可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时大脑的活动状况。

结果显示:百事可乐倾向使大脑的腹侧核产生更强烈的反应,而这个区域是大脑产生强化奖赏情感的区域。在实验初期,选择百事的受试者喝百事时,其腹侧核的活跃程度是可口可乐支持者们喝可口可乐时的 5 倍。

接下来,实验组织人员又开始测量可乐的品牌形象影响力。这一回,受试者被告知实验样本是可口可乐。

形势随即扭转了,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表示他们更喜欢可口可乐。非但如此,连他们的大脑活动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形,他们的大脑中区前额叶皮层也有活动。而这个区域正掌握着大脑里高水平的认知能力。百事却未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当被告知品尝样本为百事可乐时,说更喜欢百事可乐的受试者相对要少得多。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拜 MRI 所赐,品牌的竞争力得以被最直接的测量。

相隔 30 年的两次实验都证明: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并不见得更好喝。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口味并不代表一切,在人脑这样一个精确的神经认知系统中,特殊的品牌力量操控了人的味蕾。

在消费者内心意识中,对品牌的情感偏好决定了其最后的选择。产品的好坏并不能最终决定什么,消费者内心的真实需求往往决定最终的选择。

(5)建立微弱信息搜集机制

微弱信息搜集机制,有利于我们从不同途径更细致的了解消费者。

大多数企业对微弱市场信号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集机制,随着竞争的多元化、同质化的加剧,企业明显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各企业对目标消费者的聚焦呈现重叠化。而在信息流通日益透明化的今天,消费者心理构建的防范意识更强了,欲得到真实的信息也比以往更难了,所以众多企业决胜的终端就是在一些细微领域的竞争。

常见的信息搜集途径:

①从公司内部人员进行搜集。有时,内部员工也是消费者,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同样能接近真实的状况。

②从竞争对手的资料进行搜集。竞争对手也是在有针对性的了解目标消费者,这样能使我们更加全面的收获一些没有意识到的重要资讯。

③从出版的资料与公共文献中搜集信息。以往的资料同样对现在、未来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社会的发展同样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当时会有那样的行为,继而解释人们内心的心理变化。

(6)评察调查问卷

调研中,人为主观所设计的问卷选择项有时候并不能客观的代表消费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想法,有时就连消费者自己都无法表述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要有洞察力去分析、挖掘、找出并引导消费者隐藏在心中未被唤醒或连他本人都还未意识到的真实需求,这必然要求策划人员要比消费者自己还要了解消费者。

请看一个调查问卷:

①请问您的月收入是多少? A 1000 元以下 B 2000 元 C 3000 元 D 4000 元 E 5000 元以上

②请问您会选择 1000 元以上或更高档的内衣吗?(开放题) ③如果商场出现同档次的服装,更便宜您会买吗?(开放题)。

消费者的思考过程及其回答大概为:

①不想让你认为我穷,偏选个高收入, 5000 元以上,实际为 2000 元;

②身材走样了,不多花钱买点优质剪裁、修身的好衣服遮挡身材的缺陷,免得我那个男朋友又说我水桶腰什么的!这怎么能写上啊 “ 有品位 ”。

③哼!还嫌我没钱,就算买也不买你的,“不买”。

调查最终答案:

①E 5000 元。

②有品位。

③不买。

可能,你会觉得这都是消费者伪心的假话和不真实的答案,最终费时费力得到的却是对企业一无是处的废纸一筐。

有时,你不能完全责怪消费者不诚实的回答,调查公司在设计问卷中应先检视一下,是不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强加给了消费者,在有限的问卷选项中能否触及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自我设问式的问卷无形中隐蔽了消费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调查人员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所得到的答案会和消费者相契合,并且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企业在做市场调查研究时,应避免调研员以自己主观的思想去强加给消费者,问卷的设计也应考虑被调查者在回答时可能会遇到的非理性(会揭开消费者不愿说的真实想法——产生尴尬、不好意思、隐私)回答的问题,问卷设计中应尽量做到换位思考,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开放题也应灵活掌控。

所以,企业不要和消费者内心对着干。在市场调查中不要低估消费者的智商,也应避免受到消费者表面所反馈信息的误导,对其判断需要营销人员具有洞察的先机。

如何洞察消费者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是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的基础环节,也是品牌建设中与消费者重要沟通的第一步。

贝贝金海外专营店营养中心为您服务哦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一、情绪和情感的涵义、分类、特性和构成。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们口头简单的说法,实际上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的涵义,通常也统称为感情或情感。 心理学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极其复杂,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主要是指感情发生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本质上是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手舞足蹈、暴跳如雷等等。情感则是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如对故土的眷恋、对美的欣赏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人的情感产生的源泉,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人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二是主观需要。主观需要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内在基础。一般地说,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符合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不符合时人就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无关时人就会无动于衷,无情感可言。 2、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 情绪一般与自然性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但动物的情绪属于生物学的性质,而人的情绪除了生物性以外还有社会性,是以受社会制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人的情绪有很多表现状态。我国古代名著《礼记》中提到人有“七情”,也就是七大类: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说文解字》9395 个正篆字中有354 个字是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的。我国有心理学家以这354 个字把人的情绪分为18 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怒、忿恚、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悦爱、憎恶、贪憩、嫉妒、微惧、惭愧、耻辱等。 现代心理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大类。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是先天的,不学就会的,如兴趣、惊奇、痛苦、 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等。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包括基本情绪的互相结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基本情绪与认知能力的结合等等。 人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其表现形式也会从简单到复杂,其中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一是心境。心境是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是对于某一种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待一切事物的共同态度体验。比如高兴了,看见什么都高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高兴了,看见什么都不高兴,见花伤情,见月也流泪。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有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月或更长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和人的气质和性格。 引起心境的原因很多,如重大意义的事件,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 心境既为主客观因素所引起,反过来又给予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大的影响。青少年的心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欢乐、愉快;二是焦虑、苦闷。欢乐和愉快是由青少年生命力的活跃及学业上的成绩所致。焦虑和苦闷也是由学习负担及学业上的失败所致。青少年的这两种心境是稳定的、交替的。如放假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心境就无比轻松、欢快。考试成绩优异的,尤其会感到满意、愉快。开学了,新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紧张、焦虑就油然而生,考试成绩不良的,更会感到苦闷、惆怅。欢乐、愉快和焦虑、苦闷就是这样循环交替成为笼罩在整个青少年阶段的心境。 二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 的。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之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痛,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 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盛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双目怒视,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紧握双拳等;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极度恐惧、悲痛和痛苦时可能导致精神衰竭、晕倒、发呆甚至出现休克现象,有时还会表现为过度兴奋,言语紊乱,动作失调等。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知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有正义的激情和工作的激情。消极的激情表现为对事物缺乏一种理智的态度。青少年是最富有激情的,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常常是暴风骤雨式的。可能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也可能由于盲目的狂热,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 三是应激。这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们遇到意外危险或突发事故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牌高度紧张状态,这就是应激状态。如飞机突然发生空中故障,驾驶员紧张与地面联系并作出一系列应急操作;正常行驶的汽车发生故障,司机紧张刹车等等。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反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2)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的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与情绪相比之下,情感着重于表明人的主观体验,特别是表明客观事物与主体的思想意识发生关系时所引起的切身体验。因此,情感比情绪持续时间长,具有意识性和内隐性,表现比较含蓄、深沉、不易觉察。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道德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来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如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体验的情感。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当自己的言行符合这些标准时,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当别人的言行符合这些标准时,人们就会对他产生爱慕、崇敬、尊重、钦佩等情感;而对那些违背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人们就会产生厌恶、反感、憎恨等体验。 二是理智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人们在探索未知事件时所表现的未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愉快,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热情,为真理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由于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都属于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其作用的大小同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愿望有关。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也有重要作用。 三是审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包括两大类:一是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的特征引起的美感体验,如风光秀丽的山水,雄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艺术作品等;二是人类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引起的美感体验,如善良、纯朴、诚实、坚强、公正、廉洁等。审美感 也有肯定和否定之分。 3、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情绪和情感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极性。如上所述,人的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情感的这种对立的特性,被称为情感的两极性: 一是肯定与否定的两极。当外界事物能够满足需要、符合愿望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愉快、欢乐、热爱、振奋等内心体验。相反,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苦恼、愤怒、憎恨、绝望等内心体验。 二是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凡是对人的行为具有促进、增力作用的情感,如兴奋、喜悦等,称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减力作用的,如抑郁、悲伤等,称为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三是紧张与轻松的两极。在一般情况下,人处在活动的关键时刻,容易产生紧张的情感。一旦关键时刻过后,人就会随着紧张的解除而出现轻松的情感。 四是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激动指人的情感处于极为活跃状态,其心理体验是强烈的。平静是激动的对立面,其心理体验是微弱的。 五是强和弱的两极。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有一个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如可把喜由弱到强分为:暗喜、欣喜、欢喜、狂喜等。可把怒由弱到强分为不满、生气、愠怒、愤怒、盛怒、暴怒等。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统一的对立。首先,属于两极的情感是相互依存的,如没有欢乐就无所谓悲伤,没有热爱就无所谓憎恨,没有感受到紧张,就体会不到轻松等。其次,居于两极的情感又是相互冲突的,不破不立,只有破除了旧的情感,才能建立新的情感。如只有破除了颓丧、松懈、冷漠的消极情感,才能养成振奋、紧张、热情的积极情感。再次,两极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乐极生悲、破涕为笑等。不仅如此,两极情感有时也是交杂在一起的,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既爱又恨等。 4、情绪和情感的构成及表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感都是由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和情感生理三部分构成的,同时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 (1)情绪和情感是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主观色彩,它是一种个人化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内心真实、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2)情绪和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的情感活动除了产生独特的主观体验之外,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外部表现,被称为表情: 一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的面部肌肉(主要包括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外部流露)。其中人的眼神最善于传情。如高兴时,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嘴角上提;悲哀时,泪眼汪汪、哭丧着脸、嘴角下撇;愤怒时,两眼圆睁、咬牙切齿;眼睛甚至还能交流思想,在某些情景下,通过观察人的眼神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和愿望,人们之间往往有很多事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或不便言传。达尔文对人的面部表情有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为全人类所理解。艾克曼等心理学家对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作的研究表情,人的面部约有80 多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 多种不同的表情。 二是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身段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动作变化。如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沉痛时,肃立低头。骄傲时,挺胸阔步。惧怕时,手足无措,等等。手势表情通常与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以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 三是语调表情。语调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在言语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如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悲哀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声音断续语音高低变化很小;喜悦时,语调高昂,语速较快,语音高低差别明显。愤怒时,声音高尖而且颤抖,有时出现沙哑,等等。 总之,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上称之为“体语”,是情感所特有的外部表露,是了解、观察、研究情感现象的客观指标之一,它自然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许多时候或场合下,人们无需使用语言,只要看看对方的脸色、手势、动作,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情绪。 (3)情绪和情感具有复杂的生理机制。人在情感状态下,有机体内部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称作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外腺体活动的确良改变上。如人在激怒或惊恐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心跳和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和血液含氧量增加。人处于焦虑、悲哀等抑郁状态时,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糖下降,肌肉松驰,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活动降低,食欲减退。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变化比情感的外部表现更具有客观必然性。以说谎为例,从外部表现上,人可以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从生理变化上,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人在有意编造谎言时,会感到紧张、不踏实,那么他的心理、特别是他的生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比如呼吸加快,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等。现代的科学的测谎仪主要就是通过测案犯手心发汗程度、呼吸的快慢和血压高低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和图线来分析案犯口供的真假。事实证明,这三个方面在人紧张时很自然地发生变化,不容易受到大脑控制,测量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一句名言说得好“身体不会说谎”。生理变化自然也是判别和研究情感状态的重要客观指标。 5、情绪和情感的活动规律。 1、情感为情境刺激所引起。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刺激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动因。 2、情感为认识所决定。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有什么情感。情感心理学研究也指出,认识在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认识越深刻,情感也就越深刻,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反之,认识越浅簿,情感也就越浅簿,而且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感,甚至于根本错误的情感。 3、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情感虽然为刺激所激发,但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情感。情感虽然为认识所决定,但认识本身并不是情感,认识反映的只是客观事物本身,情感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需要是情感的本质。需要决定情感的性质。人具有哪方面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和形成哪方面的情感。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人有道德、审美和知识的需要。人若是有不健康的需要,就容易对吃喝玩乐产生好感和偏好。 4、情感受社会交往制约。人的高级情感主要是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对学生来说,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无疑是其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师生交往的质量就成为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二、青少年常见不良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一、表现。 1、儿童期的主要不良情绪表现。一般来说,幼儿园孩子不良情绪主要有发脾气、任性、自卑、焦虑、恐惧、暴怒、嫉妒等。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孩子有些任性、脾气大、孩子爱哭等。人们经常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童年时光,可童年真的都无忧无虑吗据一些研究人员对幼儿园孩子的访谈和大量家长问卷调查表明,其实儿童期的孩子会面临来自家庭关系、教师评价、环境适应、同伴关系、学业等方面的多种压力,也会有不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比 如会因为和同伴吵架显得不开心;因为达不到成人的要求而显得懊恼、沮丧、没信心;因为换了新班级而觉得不适应等等,这些情绪都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 2、青少年期的主要不良情绪表现。普遍存在焦虑症,特别是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学校恐怖症,如孩子害怕到学校;抑郁性障碍 ;癔症,如经常晕倒;青春挫折综合症,如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强迫症,反复做一件事等等。 3、青少年异常情绪表现。病理性的情绪高涨、欣快、激情、情感爆发、易激惹;抑郁、恐惧、焦虑;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矛盾心态;情感淡漠、情感减退等等。 二、原因。 (1)根本原因。孩子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一是孩子的“基本内需”与“需要缺失”的矛盾;二是 “人生发展关键期”与“阶段发展受阻”的矛盾;三是“成长趋势”与“环境压抑”的矛盾;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 (2)具体原因。 儿童期:一是孩子年少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的情绪特征所致;二是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很多事物、现象的看法都趋于简单化;三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四是孩子小,自我调控能力差。 青少年期:一是学业成绩,曾有人在一个中学做了一个“你的情绪常因什么事情而多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占826%;二是人际关系,如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不顺利;三是家庭关系,认为自己家庭氛围不好;四是个人因素,如不满意自己的形象等;五是病理性因素。 三、影响 (1)影响人的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一般地说,积极愉快的情感有利于认知活动,而消极痛苦的的情感则不利于认知活动。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想象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情绪不好时,思维迟钝,记忆吃力,想象贫乏,头脑似乎混浊不清。另外,中等强度的情感状态有利于认知活动,过高或过低的强度都不利于认知活动。 (2)影响人的意志行动。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意志行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一般说来,高尚的、稳定的、强烈的情感,是一个人意志行动的强大推动力。而低级的、动摇的、萎靡的情感,则是一个人意志行动的障碍。这是因为人在情绪高涨情况下,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直达预定目标,而在情绪沮丧时,则会无精打采,稍有阻碍,便畏缩不前。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利伯明确指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马克思也说过:“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 (3)影响人的性格特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一般地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有成功体验的人,容易养成自信、上进的性格特征。相反,经常有失败体验的人,容易养成自卑、不求上进的性格特征。经常体验到真诚的人情友爱,人就容易形成乐观个性,对人性持积极态度。相反,经常受人鄙视,得不到人世间温暖,人就容易形成悲观个性,对人性持消极态度。 (4)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绪和情感的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愉快、平静、心情舒畅等情绪,能使有机体的内脏器官、腺体正常活动,增强有 机体对各种外来的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忧郁、愤怒、恐惧、情绪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则会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功能抑制,最终可能导致疾病。 (5)影响人的社会交往。这是指情感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人类表情具有共性,对世界各地的跨文化研究证实,人类基本表情在识别和运用上具有一致性。这样人们便能通过表情表达和了解彼此的情绪体验,以致思想、愿望和要求。表情也就因此成为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被称为“非言语行为”。它比言语行为有其独到之处,情感易于被别人理解,而且能以可靠的方式相互交流。 三、如何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调控情绪 1、家长本身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要认识到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孩子更是如此。二要认识到绝大多数人是能够自我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的。三要认识到过度的情绪放任,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四要认识到对孩子无故任性地闹情绪必须坚持适当适度因人而异的教育,不能一概迁就。 2、家长要注意了解和分析孩子对情绪的态度。青少年对情绪的态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觉型。孩子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自主性强,进退适宜,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情绪不佳时也不会终日忧患,反复思考,能很快走出情绪漩涡。二是难以自拔型。孩子常被情绪淹没,又无力逃脱,情绪善变而不自觉,又因为无力掌握情绪,听任自己深陷情绪低潮之中,不求改变,逆来顺受。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一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是需要家长或老师作情绪辅导的。 3、注意掌握判断孩子情绪是否正常或健康的标准。判断孩子情绪是否正常或健康可以参照如下标准:(1)是否有因可寻。如果喜怒哀乐可以找到它的缘由,尽管不能马上觉察,但过后会省悟过来,则属正常。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悲喜交集,或喜不自禁,则属异常。(2)是否过“度”。健康的情绪反应的“度”往往与引起它的情境相符,且与外部刺激成正相关,即外部刺激越大,则情绪反应越大,刺激小则反应小。如果情绪过于强烈或毫无反应便是过“度” ,则属异常。(3)是否能够情随境迁。当引起情绪反应的因素消失后,情绪会慢慢稳定,心境也会趋向平衡,这样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而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便陷入无休止的情绪烦恼之中,这样的情绪反应则是不正常的。家长或老师在为孩子做情绪辅导时,应了解与把握以上三个衡量标准,以便更好地识别孩子情绪的健康状况。 4、引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 (1)注意转移。指导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可以有意识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比如:一是改变孩子的注意焦点;二是让孩子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三是教孩子数数,据说数从1 数到 60 就是想生气大概也生不起来了;四是上洗手间;五是改变环境,到野外去郊游或散步。 (2)合理宣泄。遇到不良情绪、特别是严重情绪不良并伴有挫折感时,适当合理的宣泄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件的发生。宣泄的方法和场所很多,比如:一是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二是向他人倾诉;三是进行剧烈运动;四是放声歌唱或大叫;五是画画;六是听音乐;七是写日记;八是到学校宣泄室去。 (3)学会交往。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是造成孩子不良情绪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孩子如下指导:一是教育孩子对人要宽容,宽容让人愉快; 二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三是关心他人,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句温暖的话都是关心、爱心、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肯定受人欢迎;四是要善于合作,有事与他人商量,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五是要诚实守信,公道正直;六是不患得患失,有舍才有得。 (4)理智控制。在陷入不良情绪时,要教育孩子主动调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愉悦起来。比如:一是学会忍耐,自我解嘲,自我安慰;二是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蔓延;三是拖延时间,克制自己不让自己不良情绪爆发;四是有效地自我激励,不畏挫折,尽快从不良情绪之中摆脱出来;五是学会升华,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六是乐观自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5)异常情况要药物治疗。对生物病理性引起的情绪异常,包括严重生理性情绪障碍、情感倒错、精神障碍等异常情况,则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方能有效。 (二) 现在学习讨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要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被留守在家乡、 由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8 岁以下的孩子, 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打工族特别是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走南闯北寻找“钱途”, 却把未成年的需要呵护的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处, 成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2010 年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5800 多万。 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认为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家务负担加重;二是学业隐忧增多, 学习成绩下降;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 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四是安全隐忧增加, 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 在上述诸多问题中,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卑心理。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据有关机构调查,约858%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在被访的父母中,5%每周与孩子联系一次; 12%半月或一月和孩子联系一次;75%平时很少联系, 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 8%几年不见孩子。在被访的儿童中,52%的孩子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256%的会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只有91%的会与父母联系。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 和其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造成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心里留下了自卑阴影。 2焦虑心理。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 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 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

2019年7月,毕业后的那段时间,读了万维钢老师的书,当时最震撼的一点正是在于这个题目: 自控不是理性对感性,而是感情对感情。

2021年8月,我在得到学习了一节《会沟通》的高手课,课程分享的内容质量很高,我们班有同学将这门课程的知识写成了一篇文章 《艰难沟通,如何应对?》 ,通篇讲述了很多我们与人沟通的艰难困境,以及好的方法,我先把文章链接放在这里,供大家去学习和了解。

作为一个心理学背景出身的人,整个课程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童曜老师最后的升华: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是想从长达3个小时的高质量分享中,深入探讨我最有思考的一个话题:

理性和感性,究竟谁说的算?

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我讲个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最近我一直在情绪里打转,是什么呢?

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是我自己,在认知里都认为我是一个相当自律、优秀的人,但现在呢,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发现这点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崩溃,我之前不是非常自律的嘛??

理性告诉我:这些事情都是你坚持要做的,你要继续自律地维持住

但感性告诉我:每天躺在床上看看动漫、刷刷手机多幸福,明天再说吧~

为什么明明时间空出来了,之前也有非常自律的经验,但结果却比以前更加倦怠了呢?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

在开始之前,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给这个词下个定义。

自律,我觉得是“计划+自控”的组合,简单来说就是你能通过: 自我控制来实现之前设定的计划进度。

设定计划其实很简单,只要开口就行,那么显而易见: 控制自己完成计划才是最有挑战的部分。

因此, 生活的最好方式不是计划,而是自控。

所谓“自控”,就是能管住自己,去做“该做的事”,不被短期诱惑所吸引。

更专业一点的人,会给其引申出“理性”和“感性”两个概念。

那么要解释“自控”这个概念,就得先从心理学讲讲, 理性和感性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专业分割线

1981年,斯佩里因“左右脑分工理论”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其研究得出“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结论大致如下:

那么, 两个半脑跟感性、理性又有什么联系呢?

进一步研究发现: 人的左脑称为“学术脑”,是理性的、逻辑的;右脑称为“艺术脑”,是感性的、直观的。

而视觉的机制,又巧合的与左右半球对身体的控制保持了一致性,双眼左侧的神经连接到大脑的右侧,双眼右侧的神经连接到大脑的左侧。

这些听着好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生理机制,却被学者研究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裂脑人 (左右脑半球联系隔断后所分离所引起的思维、行为相矛盾的现象)和测谎参考技术。

裂脑人由于较为复杂在此就不做讲解,关于测谎这块其实很多人也有所耳闻,即根据一个人说话眼球的转动方向来判定你是否在说谎。

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我们的内感官, 激活了哪一个内感官可从眼球转动得知 (更详细可见链接)。比如,当人们在回忆或思考某些事情时,激活的是关于左脑(学术脑)过往经历的回忆,眼睛通常会向右上方转动;而当人们在构想一些画面或未来时,激活的是关于右脑(艺术脑)创造和想象的部分,其眼睛通常会转向左上方。 (这里眼睛转动方向指的都是面向你的人的视角方向)

                                                                        心理学专业分割线

关于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有以下两个比喻较为常见:

两种描述中,后者相对比较准确高手课分享时,童曜老师也有提到象与骑象人的比喻,骑象人的确可以引导大象的行为和前进方向,但却不能“控制”,一旦大象发起怒来,骑象人只有被甩出去的份——这也就对应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在得到有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同学都是临近交作业的最后一天才开始写,更有甚者直接放弃掉。

大家都知道,不写作业会被通报拎进小黑屋,还要遭受学习官和班班轮番的消息轰炸,但更多人的选择还是不拖到最后不罢休。要知道一个背景,得到高研院的这些同学大都是自律上进的高知人群呀,都可以理性分析各类问题,推论相应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可却依旧有很多人没有做出自控的理性决策。

这么一对比你会发现,好像 理性根本不等于自控呀!

请注意!!核心到了!

咱们很多人对前文左右脑的描述都有所了解,但殊不知其后续,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后,人们发现虽然左右脑分别对应理性、感性,但人体理性思维系统对应着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而且并不独立,与之紧紧相连的是控制人体愉悦感的多巴胺系统。

一句话来说就是: 其实理性是受到情感调控的,理性从属于感性, 根本不存在理性能操控感性这一说。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给每个被试100美元,要他们去购物网站上按照自我意愿购买商品,实验者通过磁共振观测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发现,在被试进行购买决策时,大脑有两个区域起了关键性作用。

伏隔核——提供愉悦感

岛叶——提供痛苦和不快

伏隔核越活跃,用户就越可能买这样商品;岛叶越活跃,用户就越可能不买这样商品。

而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这里说的 “活跃”,是相对概念,在用户做购买决策时,这两个区域都会是活跃的。

基于此项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模块说”,即人所做出的决策其实是两种情感的决策,哪一块的声音大,就听那一块的。

理性的作用,只是为感情提供理论支持而已。

拿大家写作业拖延的例子来说:

看似个体的考虑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每个感情都是打着“理性”的幌子,帮自己说话。

因此,从其机制分辨, 自控的关键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动感情。

前面我们提到过,自控参照的模式不是“肌肉说”,而是模块。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自控不能像肌肉那样越练越强,那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控力呢? 难道是天生的?

其实我把答案说出来你可能会有点崩溃哈,决定自控力的因素我觉得有两个:

可能你听不太懂,没事~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回到文章的开头,来分析我遇到的那个“闲下来之后自控力下降”的现象。

在忙碌工作的那个阶段,决策天平的两类情感分别是 :1选择健身能够给我带来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能够炫耀让人心情愉悦;2选择不健身可以刷刷手机,早点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享受早睡晚起的快乐

因为过往我有过练出6块腹肌时强烈的自信和骄傲感的情感经验,所以睡觉和多花25min健身所带来的让身体健康愉悦的感觉,是前者的情感更加浓烈。

在闲下来之后的阶段,决策天平的两类情感分别是 :1选择健身能够给我带来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能够炫耀让人心情愉悦;2选择不健身可以一直躺在床上刷手机到凌晨,而且也不用出汗洗澡了,明天不上班还可以睡懒觉

这个时候,健身获得腹肌的感受虽然也很快乐,但过往在床上躺一天,该吃吃该喝喝打游戏和看动漫的这种已经延续了一整天的安逸和快乐突然要被打断,健身前后一共要耽误我一个小时的安逸时光,人相比于获得,更厌恶失去的负面情绪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你看,很多事情和动作本身包含的情感是固定的,就像是一个固定重量的砝码,这件事情是过往的经验和环境所决定的,在你重新建立了新的情感经验后,情感的基础值才会有所改变。

按照情感的基础值来看,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我所做出的决策,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咱们很多人都在焦虑自己自控力不足的问题,其实本质的原因是,大家在通过理性强行说服自己执行带有很浓负面情绪的动作或事件,越是想要说服自己,负面情绪也就越严重,行为就越会偏离。

所以, “理性”真正的作用不是“强迫说服”,而是让我们觉察到“情感”,并且做情感想象,改变天平的比重。

如果我要改善现在的状态,那么我就可以做几件事情:

1在自己运动健身前1H,提前远离床和手机连续剧,降低原先安逸满足的正向情绪

2让自己出一身汗,甚至是故意把自己身上弄脏,阻断“因为健身而要去洗澡”的负面情绪连接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洗澡是很麻烦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更多时候引动的是负面情绪,通过理性建立对比,将其转变为“我本来就要洗澡,刚好可以健个身”,在情绪层面就成了:虽然我要经历洗澡的麻烦情绪,但还能顺便健身,去接近过去那种身材和自信的情绪就会更加凸显~

3在实现了“自控”的结果后,不断强化这种情景状态下,建立的情绪认知,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经验模式,让这种本来靠“理性”来调整情感的“刻意做到”,变成“本能”。

同时呢~这样还能增加我们改变决策的成本和厌恶情绪。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嘛~ 人总是倾向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心理学上称为“避免认知失调”。

比如你在大街上,别人让你填写调查问卷,你很可能会因为抵触而拒绝,但如果他在前面加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吗?”,当你回答“是”之后,再让你填写,你会为了避免与过去的自己做出不一致的选择,造成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而产生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而难以拒绝了。

黄、赌、毒的上瘾机制均是如此。

最后呢,也分享一个很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正念自控法。

正念自控是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提出,并被证实真实有效的方法,主要流程包括四步。

留下来两个问题讨论:

1既然说,理性是情感的工具,那么非理性是什么呢?

2在理性成分中,还包括逻辑、推理的部分,那么它们也属于情感的武器么?

To be continued

想了解我: 初入,寻志同道不合简友

思想文: 教育不怪中国环境,只是败给了中国家庭

攻略爱情: 在恋爱中如何浪漫而不直男

影评: 《流浪地球》本质上就是53亿人的国际春运

有趣的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谈大学恋爱最常见的三个送命题

心理学——通俗讲解睡眠与梦

我的成长故事: 上海篇Ⅰ—启程 我们与父母,都不愿成为彼此的负担

进入职场,一定要理清楚的四个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南平市关工委家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9(课件稿) 范阳善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天我们学习讨论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要点,青少年强迫心理和自负心理的调适。 (一) 现在学习讨论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人人有之。研究人类情绪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发展中,童年与青春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是易闹情绪,甚至是情绪泛滥的高峰期,也是奠定人的情绪根基的关键期。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状况及发展趋势如何往往对其未来发展,甚至一生的成败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抓住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因势利导,教育和指导孩子自觉认知情绪,有效调控情绪,合理渲泻情绪,主动管理情绪,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什么是情绪?人的情绪有哪些特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一、情绪和情感的涵义、分类、特性和构成。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们口头简单的说法,实际上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的涵义,通常也统称为感情或情感。 心理学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极其复杂,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主要是指感情发生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本质上是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手舞足蹈、暴跳如雷等等。情感则是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如对故土的眷恋、对美的欣赏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人的情感产生的源泉,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人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二是主观需要。主观需要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内在基础。一般地说,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符合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不符合时人就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无关时人就会无动于衷,无情感可言。 2、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 情绪一般与自然性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但动物的情绪属于生物学的性质,而人的情绪除了生物性以外还有社会性,是以受社会制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人的情绪有很多表现状态。我国古代名著《礼记》中提到人有“七情”,也就是七大类: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说文解字》9395 个正篆字中有354 个字是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的。我国有心理学家以这354 个字把人的情绪分为18 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怒、忿恚、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悦爱、憎恶、贪憩、嫉妒、微惧、惭愧、耻辱等。 现代心理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大类。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是先天的,不学就会的,如兴趣、惊奇、痛苦、 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等。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包括基本情绪的互相结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基本情绪与认知能力的结合等等。 人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其表现形式也会从简单到复杂,其中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一是心境。心境是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是对于某一种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待一切事物的共同态度体验。比如高兴了,看见什么都高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高兴了,看见什么都不高兴,见花伤情,见月也流泪。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有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月或更长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和人的气质和性格。 引起心境的原因很多,如重大意义的事件,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 心境既为主客观因素所引起,反过来又给予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大的影响。青少年的心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欢乐、愉快;二是焦虑、苦闷。欢乐和愉快是由青少年生命力的活跃及学业上的成绩所致。焦虑和苦闷也是由学习负担及学业上的失败所致。青少年的这两种心境是稳定的、交替的。如放假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心境就无比轻松、欢快。考试成绩优异的,尤其会感到满意、愉快。开学了,新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紧张、焦虑就油然而生,考试成绩不良的,更会感到苦闷、惆怅。欢乐、愉快和焦虑、苦闷就是这样循环交替成为笼罩在整个青少年阶段的心境。 二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 的。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之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痛,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 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盛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双目怒视,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紧握双拳等;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极度恐惧、悲痛和痛苦时可能导致精神衰竭、晕倒、发呆甚至出现休克现象,有时还会表现为过度兴奋,言语紊乱,动作失调等。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知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有正义的激情和工作的激情。消极的激情表现为对事物缺乏一种理智的态度。青少年是最富有激情的,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常常是暴风骤雨式的。可能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也可能由于盲目的狂热,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 三是应激。这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们遇到意外危险或突发事故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牌高度紧张状态,这就是应激状态。如飞机突然发生空中故障,驾驶员紧张与地面联系并作出一系列应急操作;正常行驶的汽车发生故障,司机紧张刹车等等。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反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2)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的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与情绪相比之下,情感着重于表明人的主观体验,特别是表明客观事物与主体的思想意识发生关系时所引起的切身体验。因此,情感比情绪持续时间长,具有意识性和内隐性,表现比较含蓄、深沉、不易觉察。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道德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来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如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体验的情感。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当自己的言行符合这些标准时,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当别人的言行符合这些标准时,人们就会对他产生爱慕、崇敬、尊重、钦佩等情感;而对那些违背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人们就会产生厌恶、反感、憎恨等体验。 二是理智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人们在探索未知事件时所表现的未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愉快,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热情,为真理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由于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都属于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其作用的大小同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愿望有关。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也有重要作用。 三是审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包括两大类:一是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的特征引起的美感体验,如风光秀丽的山水,雄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艺术作品等;二是人类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引起的美感体验,如善良、纯朴、诚实、坚强、公正、廉洁等。审美感 也有肯定和否定之分。 3、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情绪和情感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极性。如上所述,人的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情感的这种对立的特性,被称为情感的两极性: 一是肯定与否定的两极。当外界事物能够满足需要、符合愿望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愉快、欢乐、热爱、振奋等内心体验。相反,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苦恼、愤怒、憎恨、绝望等内心体验。 二是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凡是对人的行为具有促进、增力作用的情感,如兴奋、喜悦等,称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减力作用的,如抑郁、悲伤等,称为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三是紧张与轻松的两极。在一般情况下,人处在活动的关键时刻,容易产生紧张的情感。一旦关键时刻过后,人就会随着紧张的解除而出现轻松的情感。 四是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激动指人的情感处于极为活跃状态,其心理体验是强烈的。平静是激动的对立面,其心理体验是微弱的。 五是强和弱的两极。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有一个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如可把喜由弱到强分为:暗喜、欣喜、欢喜、狂喜等。可把怒由弱到强分为不满、生气、愠怒、愤怒、盛怒、暴怒等。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统一的对立。首先,属于两极的情感是相互依存的,如没有欢乐就无所谓悲伤,没有热爱就无所谓憎恨,没有感受到紧张,就体会不到轻松等。其次,居于两极的情感又是相互冲突的,不破不立,只有破除了旧的情感,才能建立新的情感。如只有破除了颓丧、松懈、冷漠的消极情感,才能养成振奋、紧张、热情的积极情感。再次,两极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乐极生悲、破涕为笑等。不仅如此,两极情感有时也是交杂在一起的,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既爱又恨等。 4、情绪和情感的构成及表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感都是由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和情感生理三部分构成的,同时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 (1)情绪和情感是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主观色彩,它是一种个人化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内心真实、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2)情绪和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的情感活动除了产生独特的主观体验之外,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外部表现,被称为表情: 一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的面部肌肉(主要包括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外部流露)。其中人的眼神最善于传情。如高兴时,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嘴角上提;悲哀时,泪眼汪汪、哭丧着脸、嘴角下撇;愤怒时,两眼圆睁、咬牙切齿;眼睛甚至还能交流思想,在某些情景下,通过观察人的眼神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和愿望,人们之间往往有很多事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或不便言传。达尔文对人的面部表情有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为全人类所理解。艾克曼等心理学家对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作的研究表情,人的面部约有80 多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 多种不同的表情。 二是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身段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动作变化。如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沉痛时,肃立低头。骄傲时,挺胸阔步。惧怕时,手足无措,等等。手势表情通常与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以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 三是语调表情。语调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在言语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如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悲哀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声音断续语音高低变化很小;喜悦时,语调高昂,语速较快,语音高低差别明显。愤怒时,声音高尖而且颤抖,有时出现沙哑,等等。 总之,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上称之为“体语”,是情感所特有的外部表露,是了解、观察、研究情感现象的客观指标之一,它自然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许多时候或场合下,人们无需使用语言,只要看看对方的脸色、手势、动作,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情绪。 (3)情绪和情感具有复杂的生理机制。人在情感状态下,有机体内部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称作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外腺体活动的确良改变上。如人在激怒或惊恐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心跳和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和血液含氧量增加。人处于焦虑、悲哀等抑郁状态时,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糖下降,肌肉松驰,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活动降低,食欲减退。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变化比情感的外部表现更具有客观必然性。以说谎为例,从外部表现上,人可以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从生理变化上,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人在有意编造谎言时,会感到紧张、不踏实,那么他的心理、特别是他的生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比如呼吸加快,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等。现代的科学的测谎仪主要就是通过测案犯手心发汗程度、呼吸的快慢和血压高低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和图线来分析案犯口供的真假。事实证明,这三个方面在人紧张时很自然地发生变化,不容易受到大脑控制,测量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一句名言说得好“身体不会说谎”。生理变化自然也是判别和研究情感状态的重要客观指标。 5、情绪和情感的活动规律。 1、情感为情境刺激所引起。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刺激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动因。 2、情感为认识所决定。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有什么情感。情感心理学研究也指出,认识在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认识越深刻,情感也就越深刻,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反之,认识越浅簿,情感也就越浅簿,而且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感,甚至于根本错误的情感。 3、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情感虽然为刺激所激发,但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情感。情感虽然为认识所决定,但认识本身并不是情感,认识反映的只是客观事物本身,情感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需要是情感的本质。需要决定情感的性质。人具有哪方面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和形成哪方面的情感。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人有道德、审美和知识的需要。人若是有不健康的需要,就容易对吃喝玩乐产生好感和偏好。 4、情感受社会交往制约。人的高级情感主要是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对学生来说,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无疑是其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师生交往的质量就成为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二、青少年常见不良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一、表现。 1、儿童期的主要不良情绪表现。一般来说,幼儿园孩子不良情绪主要有发脾气、任性、自卑、焦虑、恐惧、暴怒、嫉妒等。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孩子有些任性、脾气大、孩子爱哭等。人们经常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童年时光,可童年真的都无忧无虑吗据一些研究人员对幼儿园孩子的访谈和大量家长问卷调查表明,其实儿童期的孩子会面临来自家庭关系、教师评价、环境适应、同伴关系、学业等方面的多种压力,也会有不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比 如会因为和同伴吵架显得不开心;因为达不到成人的要求而显得懊恼、沮丧、没信心;因为换了新班级而觉得不适应等等,这些情绪都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 2、青少年期的主要不良情绪表现。普遍存在焦虑症,特别是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学校恐怖症,如孩子害怕到学校;抑郁性障碍 ;癔症,如经常晕倒;青春挫折综合症,如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强迫症,反复做一件事等等。 3、青少年异常情绪表现。病理性的情绪高涨、欣快、激情、情感爆发、易激惹;抑郁、恐惧、焦虑;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矛盾心态;情感淡漠、情感减退等等。 二、原因。 (1)根本原因。孩子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一是孩子的“基本内需”与“需要缺失”的矛盾;二是 “人生发展关键期”与“阶段发展受阻”的矛盾;三是“成长趋势”与“环境压抑”的矛盾;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 (2)具体原因。 儿童期:一是孩子年少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的情绪特征所致;二是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很多事物、现象的看法都趋于简单化;三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四是孩子小,自我调控能力差。 青少年期:一是学业成绩,曾有人在一个中学做了一个“你的情绪常因什么事情而多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占826%;二是人际关系,如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不顺利;三是家庭关系,认为自己家庭氛围不好;四是个人因素,如不满意自己的形象等;五是病理性因素。 三、影响 (1)影响人的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一般地说,积极愉快的情感有利于认知活动,而消极痛苦的的情感则不利于认知活动。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想象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情绪不好时,思维迟钝,记忆吃力,想象贫乏,头脑似乎混浊不清。另外,中等强度的情感状态有利于认知活动,过高或过低的强度都不利于认知活动。 (2)影响人的意志行动。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意志行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一般说来,高尚的、稳定的、强烈的情感,是一个人意志行动的强大推动力。而低级的、动摇的、萎靡的情感,则是一个人意志行动的障碍。这是因为人在情绪高涨情况下,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直达预定目标,而在情绪沮丧时,则会无精打采,稍有阻碍,便畏缩不前。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利伯明确指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马克思也说过:“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 (3)影响人的性格特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一般地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有成功体验的人,容易养成自信、上进的性格特征。相反,经常有失败体验的人,容易养成自卑、不求上进的性格特征。经常体验到真诚的人情友爱,人就容易形成乐观个性,对人性持积极态度。相反,经常受人鄙视,得不到人世间温暖,人就容易形成悲观个性,对人性持消极态度。 (4)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绪和情感的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愉快、平静、心情舒畅等情绪,能使有机体的内脏器官、腺体正常活动,增强有 机体对各种外来的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忧郁、愤怒、恐惧、情绪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则会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功能抑制,最终可能导致疾病。 (5)影响人的社会交往。这是指情感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人类表情具有共性,对世界各地的跨文化研究证实,人类基本表情在识别和运用上具有一致性。这样人们便能通过表情表达和了解彼此的情绪体验,以致思想、愿望和要求。表情也就因此成为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被称为“非言语行为”。它比言语行为有其独到之处,情感易于被别人理解,而且能以可靠的方式相互交流。 三、如何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调控情绪 1、家长本身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要认识到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孩子更是如此。二要认识到绝大多数人是能够自我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的。三要认识到过度的情绪放任,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四要认识到对孩子无故任性地闹情绪必须坚持适当适度因人而异的教育,不能一概迁就。 2、家长要注意了解和分析孩子对情绪的态度。青少年对情绪的态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觉型。孩子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自主性强,进退适宜,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情绪不佳时也不会终日忧患,反复思考,能很快走出情绪漩涡。二是难以自拔型。孩子常被情绪淹没,又无力逃脱,情绪善变而不自觉,又因为无力掌握情绪,听任自己深陷情绪低潮之中,不求改变,逆来顺受。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一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是需要家长或老师作情绪辅导的。 3、注意掌握判断孩子情绪是否正常或健康的标准。判断孩子情绪是否正常或健康可以参照如下标准:(1)是否有因可寻。如果喜怒哀乐可以找到它的缘由,尽管不能马上觉察,但过后会省悟过来,则属正常。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悲喜交集,或喜不自禁,则属异常。(2)是否过“度”。健康的情绪反应的“度”往往与引起它的情境相符,且与外部刺激成正相关,即外部刺激越大,则情绪反应越大,刺激小则反应小。如果情绪过于强烈或毫无反应便是过“度” ,则属异常。(3)是否能够情随境迁。当引起情绪反应的因素消失后,情绪会慢慢稳定,心境也会趋向平衡,这样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而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便陷入无休止的情绪烦恼之中,这样的情绪反应则是不正常的。家长或老师在为孩子做情绪辅导时,应了解与把握以上三个衡量标准,以便更好地识别孩子情绪的健康状况。 4、引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 (1)注意转移。指导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可以有意识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比如:一是改变孩子的注意焦点;二是让孩子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三是教孩子数数,据说数从1 数到 60 就是想生气大概也生不起来了;四是上洗手间;五是改变环境,到野外去郊游或散步。 (2)合理宣泄。遇到不良情绪、特别是严重情绪不良并伴有挫折感时,适当合理的宣泄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件的发生。宣泄的方法和场所很多,比如:一是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二是向他人倾诉;三是进行剧烈运动;四是放声歌唱或大叫;五是画画;六是听音乐;七是写日记;八是到学校宣泄室去。 (3)学会交往。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是造成孩子不良情绪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孩子如下指导:一是教育孩子对人要宽容,宽容让人愉快; 二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三是关心他人,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句温暖的话都是关心、爱心、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肯定受人欢迎;四是要善于合作,有事与他人商量,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五是要诚实守信,公道正直;六是不患得患失,有舍才有得。 (4)理智控制。在陷入不良情绪时,要教育孩子主动调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愉悦起来。比如:一是学会忍耐,自我解嘲,自我安慰;二是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蔓延;三是拖延时间,克制自己不让自己不良情绪爆发;四是有效地自我激励,不畏挫折,尽快从不良情绪之中摆脱出来;五是学会升华,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六是乐观自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5)异常情况要药物治疗。对生物病理性引起的情绪异常,包括严重生理性情绪障碍、情感倒错、精神障碍等异常情况,则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方能有效。 (二) 现在学习讨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要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被留守在家乡、 由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8 岁以下的孩子, 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打工族特别是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走南闯北寻找“钱途”, 却把未成年的需要呵护的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处, 成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2010 年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5800 多万。 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认为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家务负担加重;二是学业隐忧增多, 学习成绩下降;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 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四是安全隐忧增加, 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 在上述诸多问题中,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卑心理。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据有关机构调查,约858%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在被访的父母中,5%每周与孩子联系一次; 12%半月或一月和孩子联系一次;75%平时很少联系, 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 8%几年不见孩子。在被访的儿童中,52%的孩子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256%的会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只有91%的会与父母联系。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 和其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造成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心里留下了自卑阴影。 2焦虑心理。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 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 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

我觉得吧,他是想和你在一起但又不想负责,他觉得你像个小孩子其实他更像。可能你对他的体贴给他带来了压力,其实他自己是过于自卑的,他怕他辜负你的好,在你面前他觉得他自己像个小孩子,他其实很想和你在一起,但是他不自信怕被你伤害,但是不和你在一起他又怕自己后悔,他潜意识里面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是他又不自信自己能驾驭的了你,所以他才各种说你的缺点来掩盖他的心虚他的自卑。你要是真爱他就回去找他,还是要坚定一点,但是你自己也要注意了,不要对他过分的唯命是从,不要把自己放的过分卑微,这种人是欺软怕硬的,你对他越好,他越会说你不好,然后摆出一副我有你没你都一样的嘴脸,然后向你心理暗示是你配不上他,好让你觉得他要你是你的荣幸这样你就不会离开了就会一直对他好了。这样的人是典型的情感操控者(关于情感操控者你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属于心理学的东西)。你就正正常常的做你自己,继续和他在一起,该关心的时候关心,并且给他一点安全感,但掌握好那个度,不要被他的情绪所控制,想办法控制他的情绪,想办法让两个人都放轻松,把两个人放在同样的高度,不要凌驾他之上也不要过于卑微。他是小孩子脾气,你就让自己成熟一点。并且告诉他,你那不是二,是真的关心他,还有有些犯二的举动只是缓解压力,多鼓励他也间接的告诉他他的问题。两个人不要互相死咬,都放松,一切就解决了。

高温暖高控制的教养方式属于在要求上属于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的教养方式是:

在要求上属于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的教养方式是: A专断型的教养方式 B放纵型的教养方式 C权威型的教养方式 D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正确答案C

为自己加油2022-10-03

四大教养方式,来看看你属于哪种!手机搜狐网

一、权威型(接受+控制) 理性、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

搜狐网2017-08-15

山西教师招聘教师考试备考指导:教养方式的分类_山西中公教育网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的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中公教育

其他人还搜了

关于教养的高看作文

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

让人觉得温暖有教养的行为

温暖教养术

传递温暖的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

《教育心理学》打卡第十天,四种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简书

根据父母在温暖和控制两个维度上的高低水平不同,可以划分出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通过对儿童、父母的观察以及对父母的访谈,Baumrind 及其同事发现,根据父母在温暖和控制两个维度上的高低水平不同,可以划分出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权威型—高关爱,高控制 这类父母给儿童设定

简书2018-03-19

四种教养方式_蚂蚁文库

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

蚂蚁文库2018-10-28

家庭教养的四种类型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的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瑞文网2022-02-25

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教育方式中有哪些维度和类型?

这种高控制、情感上便于接受的温暖式的教养方式。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

芝士回答

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本地资讯_快闻网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影响。以上四种类型是比较典型的,但在现实中,有些家庭的教养方式属于中间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本身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整体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其多给予

微世推网

四种教养方式-道客巴巴

格式:DOC页数:5页上传日期:2017-11-11 19:21:38浏览次数:25

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

道客巴巴

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考呗网

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 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

考呗网2015-01-06

相关搜索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温暖体贴又有教养的男生

四种家庭教养方式

有教养的人正在温暖这个世界

家的教养和温暖作文

让人感觉温暖有教养的女孩子

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教养方式英语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径直挑中温暖又富有教养的你

放任型教养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