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情感?

为啥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情感?,第1张

艺术创作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主导着我们的行为、思考和感受。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成为了作品的灵魂,给作品带来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原因:

1 艺术作品需要表达作者的情感:艺术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表现,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情绪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 情感能够激发创作灵感:艺术家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经历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这些情感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些情感可以是愤怒、喜悦、悲伤、惊讶等等,都是创作的重要素材。

3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更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音乐、文字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4 情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他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种共鸣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因此,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情感的注入,艺术作品就会失去灵魂和生命力。

主题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数量大,是小学美术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经过幼儿阶段的绘画技法练习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厚的造型素材, 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其运用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一、挖掘主题,确定造型 要成功地表现主题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主题的深刻含义。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使作品没有深度,缺乏内涵,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学校组织的世园在我心中主题艺术月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把握世园会的主题思想,请学生从年中国第一届世园会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开始挖掘。学生查找资料、追溯历史、了解含义。明白人与自然只有和谐,才能共生存,否则会受到自然无情报复的道理。学生很快确定了合适的内容来表现主题。有的保护动物,有的植树造林,有的和动植物做朋友,从不同角度准确地体现世园精神。年的世园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与自然和谐共生,含义是:天指自然,人指城, 城自然和谐共生;创意自然是指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于是,世界各国手拉手、环境保护、濒危动物、植树造林等内容跃然纸上,将人们的环保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根据主题,合理造型 造型是用绘画、拓印、雕塑等造型手段和方法,创造视觉形象,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和个人思想、情感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乐趣和认识,理解形式美法则,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学生造型表现经验丰富,但是根据主题的含义合理造型还很不足。比如怎样选择和主题相符的造型?怎样合理地将零散的造型组织成美观的画面?都有待于提高。 在《假如我是巨人》中,引导学生观察总结造型组画的要领:

1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根据情节加上人物动态)。

2根据主要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3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上手,画面内容表达得准确到位。

三、运用技能,进行构图 学生在构图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如:构图单一、画面内容无主次、布局欠合理、作画总是不习惯,从整体到局部不先用长线条画大形来明确构图,而习惯从局部开始,逐一刻画完毕的方法,不能把握整体的构图,结果出现画得太大或太小,甚至画不下就压缩比例和空间等现象,所以我总是向学生强调将主体画在画面的主要位置,根据画面留白去添画。在《诗情画意》中,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分类不同进行构图。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着重描绘。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一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四、运用色彩,表达主题 绘画中的色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再现性色彩,另一种是表现性色彩。再现性色彩是创作者客观地再现物象的色彩,是比较写实的;表现性色彩则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运用色彩进行表达,表现性色彩并不是写实的。 不同的色彩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画面,这就是色彩的表现力。我们了解了色彩的感受力,就可以运用色彩帮助我们营造画面意境和情调,表达主题思想。《地球的新生》一课中部分学生运用青翠的绿色、纯净的蓝色、明媚的**表现我们美好家园,倡导大家爱护环境卫生保卫地球。也有部分学生运用白色、灰色、黑色、赭石色表达自己对环境日益恶化的忧患意识,为人们敲响环保的警钟。

五、使用文字,补充说明 为画配书更能展现艺术的高雅,书画的完美结合更能很好地体现作品的意境。唐朝诗人王维第一个把诗写进画里,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呈现的是书和画的完美结合。学生经过欣赏、讨论,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总结出诗的竖式和横式表现都是可行的表现形式。并根据需求的不同(以诗为主还是以画为主)调整诗在画面中的比重,以达到诗话画合一相得益彰。 总之,在小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抓住不同主题进行创作,构建层次,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义不容辞责任。

运用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加强交互设计的参与性和归属感。网络媒介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逆的、互动的,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地位是重叠的。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每个人都有话语权。网络用户由于性格、趣味的不同,对接受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也会有不同的信息反馈。网络提供了多人在线共同阅读的机会,让创作者与参与者及时沟通甚至参与创作。

论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与运用方法

[摘 要] 歌唱是人们用声音来抒发感情、寄托希望和表现美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声乐艺术,又是舞台表演艺术。通过词曲作者的创作和演唱者的声音、情感的演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运用和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发听众的共鸣。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完美艺术。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达;声音

 一、情感的表达与运用对歌唱的重要性

 “情感”一词在歌曲的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被情感渲染的音乐是枯燥和乏味的。歌唱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是最能体现和营造各种情感的艺术形式。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就很精辟地说明了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情感是沟通歌者与听众的一座桥梁,就唱歌而言,一位歌者的技巧再熟练,音色再美妙,如果缺少情感,只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在歌唱艺术上来说,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才会有更好的艺术效果。盲目地炫耀声音技术,或不管作品的类型情感随意宣泄,会陷入一种僵硬的情感模仿和纯技术的发挥。这种歌唱技术与情感表达的不协调,使歌者难以与听众产生共鸣。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教授所说:“歌唱者与歌唱家仅一步之遥,而情感的把握正是歌唱者与歌唱家的区别所在。”我们在欣赏一位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时,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尽管语言不同,但是从歌声的情感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说明他融入了感情。

 二、歌唱中正确运用与表达情感的方法

 (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声乐作品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词曲的创作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个性,也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现实、时代精神和音乐风格。如《黄河大合唱》以昂扬、急促的旋律与节奏体现了反日反侵略的时代情绪和特征;《歌唱祖国》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音乐的发展动向,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而《田野的春天》则以明快的旋律和欢腾的节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21世纪人民的新生活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后,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也为我们在演唱时的感情注入了依据,这样才能在演唱时更加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2)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首歌曲风格的形成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民族、环境是分不开的。民族不同,语言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歌曲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而歌曲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歌曲的风格主要指音乐材料所形成的曲调风格。一般来说,歌曲中的音乐语言都是比较接近生活的,尤其是民族歌曲。如歌曲《海风阵阵跟愁煞人》就是大量地吸取和运用河南地方豫剧的音乐风格,整首歌曲的音乐与剧情密切相关,开头运用了善于表现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的豫剧风格,使歌曲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高亢、激昂、先声夺人,把女主人公珊妹倔强的性格和焦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珊妹这个渔家女的英勇形象。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应该大量欣赏河南豫剧以及与这首作品有关的音响材料,了解它的音乐风格。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中大量的装饰音,控制好它的幅度,做到自然流畅,把歌曲的韵味和风格完整地表现出来。

 (3)发挥艺术想象力

 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中,除了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发挥。只有发挥想象力,歌唱者才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生动的音乐形象,才能通过自己的演唱将作品准确完美地表现给观众。要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进入一种忘我的思想境界,用最真挚的情感来诠释角色,才能使自己的声乐演唱更接近完美。俄国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说过:“音乐是灵魂的直接语言。”演唱中贯穿丰富的想象,想象与情感活跃的交互作用,使情感得到升华,声乐作品才会散发出更大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应该将歌曲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作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唱歌者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例如,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时,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美丽动人的维吾尔族姑娘,手拿细细的皮鞭,在宽阔的操场上赶着羊群的情景。这样的想象和意境会帮唱歌者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这种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所以作为歌者应该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4)声音的正确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之外,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的变化的能力尤为重要。比如在演唱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而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该用比较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这里的声音也需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总之要善于调动人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一般来说,表现高兴而欢乐的情绪,声音必须明亮而有光彩,明快而灵活;唱气势强大的或感情强烈,音量就应放大,音色要洪亮、有力;表现爱情的歌曲,声音则要尽量的柔和、温情,流动感较强,只要用半声的效果就可以表现出爱情缠绵的意境。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巧妙地运用声音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角色当中,刻苦钻研,把音乐形象与生活感受紧密结合,运用恰当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更好更完整地表现歌曲内涵。

 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正如清代著名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这段论述说明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强调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之前,要仔细地对歌曲进行分析和了解,知根知情,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只有把“声”和“情”融为一体,做到“声情并茂”,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更加接近完美,从而散发出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51-54

 [2]王占文声乐中的情感艺术与表达[J]黄河之声,2008,(18):71

 [3]张智斌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9

 [4]王鸿俊声乐学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43-145

 [5]王春萌论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186

 [6]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7]黄振华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的情感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4):97

 [8]张建国声以情为源,请随意而行――论歌唱中的“意情气声”[J]中国音乐(季刊),2009,(02):234

 [9]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82-184

   摘 要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更是检测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也是令学生很头疼的事情。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体验生活,使之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起乐学乐写的情绪,让他们在快乐的情感中写作,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诱导 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快乐评改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教学中经过细心总结,认真研讨,摸清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实际,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与同行交流: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对学生的作文采取肯定中加以诱导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 评语 ,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从而增强信心。

2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加以诱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从而得到诱导。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是写作兴趣的源泉。在写作前,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如要求他们捡个石子带来学校,并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其更深层的含意。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作文也就充实而不空洞。

3通过参观来诱导学生。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加以诱导。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一些风景区参观访问。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们以深思和遐想,是知识的源泉,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学生创作的原动力。

4采用辩论形成加以诱导。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事物或问题发表正反两方面的见解进行争论。激烈的辩论,将最大限度地吸引辩论者的注意力,使辩论者密切关注对方说的每一句话,积极调动思维,用最恰当的、最强有力的语言压倒对方。在这种紧张情形下,学生自然会思考,边用笔写好发言,神情也会格外专注。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了不同的认识,扩大了思维的范围,作文也就不落入俗套。

二、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写作文

要想让学生快乐的写作就要首先做好几点工作:

1要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此时,笔者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让学生明白今后的社会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感知。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

3要利用教材来激发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教学中,准确而充分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了课文的美,把课文当作例子,当作优美的范文,从而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激发起创作的欲望,写出优美的文章。

4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从而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

5要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学生创作的兴趣、热情和喜悦,是成就小作者创造性的内驱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喜欢、享受写作的情感其实就是诱发学生“我要写”的愿望,使他们不怕写作文。

三、让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中来写作文

1改变刻板的作文课开头形式。作文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话题。不妨以谈话式,把社会“聚焦”、家庭的人物或事物的变化、学校的新风,作为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谈论:这件事怎样讲才能使人信服;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拟定话题,自然引入,学生也容易接受。

2改变单一的作文形式和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内容要避免单一化,应走向多元化。因为单一的形式和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单向性,表现在习惯于一个方面思维,不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并且往往成为定势,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这是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中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受知识、阅历水平限制较少,反而显得十分广阔而瑰丽。具有这种想象力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往往是逻辑缜密的“成人语言”所无可比拟的。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真诚对话,从学生的视角进行作文教学,将使师生共同感受写作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评作文、改作文

批改要具体,不能空泛。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上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在批改时注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多给鼓励,少给批评。快速批阅,及时反馈。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在评改作文时,要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以提高评讲质量。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进行点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还可以在班上成立优秀作文展评小组,用张贴、出版文集、校园广播、配乐录音甚至制作网页的形式,让大家分享作文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总之,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优化和和谐发展。追求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好作文。实现叶老概括的“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994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8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