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分析评价

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分析评价,第1张

小一班幼儿发展评估总结 时间流逝,这学期即将接近尾声。我班宝宝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对孩子们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育,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们进行了评估,现小结如下: 一、健康领域 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们对孩子的卫生习惯培养比较注重,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孩子们都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会用语言告诉老师要大小便,但还有少数孩子在进厕所小便洗手这一环节做的还不是很好;孩子们经过幼儿园独立进餐习惯的培养,孩子们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勺子,愉快进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也有个别孩子存在挑食、吃饭较慢的现象,教师所采取的方式是讲故事、告诉孩子食物搭配的营养价值等教学方式;我班孩子都会用餐巾纸擦汗、擦鼻涕等,愿意自己做自己会做的事情,自理能力提高很快。宝宝们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游戏,在走、跑、跳、爬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模仿各种动作。我班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社会领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也随之增强,能在来园、离园以及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愿意与其他孩子交往。本学期,我们班来了一名新生,经过一学期的相处,现在她已经能很好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并且学会了积极地参加学习和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能愉快参与,但有的孩子的年龄较小,如顾瑞轩控制能力较差,并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有时候会发生抢玩具现象,在这个方面女小朋友做地相对比男小朋友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多采用谈话、故事等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在一点一滴的教育中使孩子明白谦让的道理,相信我们的孩子以后会做得更好。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在丰富儿童社会认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社会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社会性情感的培养。例如组织孩子熟悉各种交通标志,带孩子到十字路口观察、组织他们玩“交警和司机”的游戏,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交通知识,同时也培养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的良好情感。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各种职业游戏体验,让孩子明白劳动的意义。另外平时可以利用讲故事、念儿歌的方式,向孩子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让他们萌发出爱国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样不断反复,逐步加深,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就能更加稳定,更加深刻。

知识点详解:

幼儿期,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其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

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性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

2情感比较外露:如,孩子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或者幼儿小时候受一点委屈就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但是长大后,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受多大委屈,对于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在工作中为了不让自己时而的负能量感染同事,有时候强装微笑等。

3情绪极易冲动:情绪的易冲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例如,小班幼儿想要一个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这时要求他“不要哭”或“不要闹”,往往无济于事,他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幼儿会用过激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例如,幼儿看到故事当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即用动作把“坏人”去掉。

(二)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

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如,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大班儿童除去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的笑、偷笑、嘲笑、苦笑等。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是与幼儿认识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发展起来。

(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

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幼儿的高级情感是指由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

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三个方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从幼儿中期开始,学前儿童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道德感,而且开始对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产生明显的情绪体验。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时候,就会出现“告状”的行为。

2美感:如小朋友画画时强调颜色的搭配。

3理智感:(又称为智慧感)如,好问好学,以及“与动作相关的破坏行为”都是理智感发展的表现。

经典考题:

1周末妈妈带以恩去超市,以恩看到货架上的“小猪佩奇”,想要妈妈给她买,但是妈妈说家里已经有同样类型的“光头强”了,不要再买了。但是以恩却不听妈妈的劝解,在超市就大哭大闹起来。妈妈严厉地跟他说,不许哭。他也听不进去。以上材料反应了幼儿情绪情感的( )特点。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易感染性 D社会化

1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幼儿期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年龄越小,这种冲动性越明显。题目中以恩没有得到玩具就大哭大闹,不能自制是情绪的冲动性的表现。B答案不稳定性,更多的是表现为由一种情绪向另一种情绪的变化,而题干中并没有体现;C答案易感染性主要是指幼儿因为别人的某种情绪而自己也有某种情绪,情绪的主体有两个,题目中只反应了以恩的情绪;D答案情绪的社会性是情绪发展的趋势而不是特点。故此题选择A。

2一个孩子刚刚出生,为了培养幼儿的依恋,母亲要时常抱着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也喜欢父母抱着送他,进入幼儿园,孩子依旧很喜欢老师亲亲抱抱,但是上小学甚至更大一点之后,成人再去抱孩子,孩子就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反映了情绪情感发展的( )趋势。

A情绪不断丰富 B情绪的深刻化

C情绪的易感染性 D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所谓情绪的深刻化,是指它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内在的特点。孩子小的时候喜欢父母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大一点父母抱会感到不好意思,依旧是爱父母的,但是更多的表现出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A答案情绪的不断丰富,主要是指情绪的分化和他所指向的事物的增加,题目中没有体现;C答案情绪的易感染性是情绪的特点而不是情绪的发展趋势;D答案情绪的自我调节化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冲动性不断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题目中都没有体现。故此题选B。

3在幼儿晚期,幼儿在绘画中开始不再满足于颜色鲜艳,还要求颜色搭配协调,这主要体现了幼儿的( )的发展。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和谐感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幼儿美感的发展。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美的爱好和欣赏。它受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制约,受社会的审美评价标准而影响。美感的发展和道德感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凡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能够引起心灵美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丑恶、厌恶之感,故本题选B。

4幼儿园里打预防针,小班幼儿打针时哇哇大哭,有的甚至还没有打针就声泪俱下、奋力反抗。而大班幼儿虽然也很疼,却忍住不哭,并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面前表现出“不疼”“不怕”的勇敢样子。请用所学的关于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的知识解释和分析案例中大小年龄班幼儿的行为表现差异。

4答题要点

材料中幼儿园小班行为表现的差异有:

(1)情绪的易冲动性。幼儿期的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在材料中,小班年龄小,所以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材料中大班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的逐渐加强;

(2)情绪的外露性。小班的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到了幼儿晚期即大班幼儿,他们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材料中,大班幼儿打针也怕疼,却忍住不哭,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前表现出“不疼”、“不怕”的样子。

(3)体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绪逐渐自我调节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语言的逐渐发展,大班幼儿开始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仅可以忍住不哭,还“装作”勇敢的样子。

评价幼儿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种方式评价幼儿,以便了解他们的强项与弱项;

2.对幼儿作系统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能力、需要和成长;

3.尽可能收集每个幼儿学习成长的信息;

4.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安排计划幼儿的学习活动,以帮助所有的幼儿学习并获得成功,包括那些有特别需要的幼儿;

5.将收集到的对幼儿各方面的观察材料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分析、解决孩子教育中的问题。

是好的

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幼 儿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 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老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行为往往有较大不同。客观上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静态评价是按照评价标准对幼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考察的是幼儿在某一时间或阶段内发展的现实状况。动态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变化状态的分析与判断,重在考察幼儿当前的发展较之过去的进步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结合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学习品质是儿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儿童良性学习循环的起点,是儿童终身学习的基础。但是,什么是学习品质?它包括哪些要素?该如何理解并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问题是很多幼儿园教师所困惑的。下文选自《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一书,主要解答了关于学习品质概念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走向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概念的理解

用学习品质来作为学习方式的一般术语是符合要求的,但仅仅这一个总称性定义还不够。如果不对学习品质的要素进行清晰地描述,那么这一术语就不能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精确的内容。

(一)学习品质的结构要素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第一教育目标技术规划小组认为,学习品质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对新任务、新挑战的开放和好奇;主动性,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专注;反思和解释的品质;想象和发明的能力;对任务的认知方式。这五个方面合在一起,被称为“影响儿童进入学习情境的变量”(Kagan et al, 1995, p 23)。第一教育目标技术规划小组的报告简要描述了“学习品质”中所包含的各个维度。回过头来看本章开头的内容,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

虽然多年来第一教育目标技术规划小组列出的内容一直拥有当之无愧的影响力,并被广泛使用,但近年来,很多组织和个人已经扩展、改写或重构了这些维度。此外,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者调查了很多处于这一概括性术语下,但是尚未被研究者贴上学习品质要素标签的结构要素。这些结构要素包括:学习的内在动机、好奇心、参与性、执行力、集中注意力、兴趣、喜欢接受挑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自我调节和坚持完成任务。

(二)学习品质框架的标准

如果我们从已有研究资料中提炼学习品质的特点,并把它们综合为一张长列表,相信教师们一定会有学习品质概念如此宽泛的感觉。实际上,对教师、其他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样的列表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需要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覆盖学习品质的必备要素,并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这样的框架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1 概念上有意义

这个框架应该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视角、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组织,而且还应该与其他人对这一领域相关内容的组织方式一致。这一标准将帮助使用这一框架的人们将框架与其他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并产生明确的联系和聚焦。

2 基于专业证据

这个框架应该建立在专业实践和研究证据之基础上,强调与儿童学习成果紧密相连的构成要素。

3 具有实践性

这个框架应该对学前教育实践者的日常工作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教育决策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框架应该是易于理解、容易记忆和描述的,应适用于不同场景,并且应该集中关注那些学前教育实践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用来操作的内容。

我提出的这个框架,如下图11 所示,已尽力去符合上述三个标准。

二、热情和投入:积极学习品质的两个基本维度

贯串全书的学习品质研究框架由两个基本维度组成:对学习的热情(Enthusiasm)和学习中的投入(Engagement),每个维度又包含许多具体的要素。我坚定地认为,学习品质的概念必须包括情感和行为两方面,也就是,情感/ 动机维度和行动/ 行为维度。虽然有人可能认为,这两个术语的内涵不够精确,但本书仍将情感/ 动机维度定义为“热情”,将行动/行为维度定义为“投入”。

我们来回忆一下本章开头讲到的四岁的莫妮卡。毫无疑问,莫妮卡在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品质——既有情感的,又有行为的。虽然她矜持的性格使她的情感流露有些低调,但她还是以自己的方式,既热情又投入地学习着。

莫妮卡的例子说明了最新理论和研究中的很多发现:情感是所有行为的主要驱动力(Hyson, 2004; Izard & Ackerman, 2000)。在莫妮卡产生积极学习行为,如坚持性或专注力(她将彩色水滴到滤纸上,专注了15分钟不受干扰)之前,需要情感(如兴趣、好奇、高兴等)的带动,也需要像想要学习、想要胜任活动之类的动机的激励。当然,互动关系是双向的:莫妮卡在滴水游戏中的成功和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了她的愉悦感、成就感和掌控力——这些感觉进而激励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其他有挑战性的项目中,并坚持完成。

这两个维度的每一个方面——对学习的热情(情感/动机维度)和学习中的投入(行动/行为维度)——都包括许多具体的要素。这些要素符合之前描述的标准:它们在概念上是有意义的,是以研究证据为基础的,是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本书在后面的章节会更详细地讨论这些要素。在此部分,我将简单解释一下它们的必要性,并用开头讲到的莫妮卡的例子说明每个要素。

(一)情感/动机:对学习的热情

如图11显示,在我看来,对学习的热情(Enthusiasm for Learning)包含三个要素:兴趣、快乐、学习动机。

兴趣。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好奇。情感发展理论和研究(Hyson,2004; Izard & Ackerman, 2000)把兴趣作为一个基础情感。兴趣对促进儿童的注意力、探索性、坚持性行为等的发展非常重要。想想莫妮卡:当她首次坐在艺术桌边时,第一次看到圆圆的滤纸、装了彩色水的小滴管,这些东西的新奇性吸引着她,令她好奇。她的脸上表现出兴趣:她的眼睛在看材料时睁得很大。对于一些儿童来说,这种兴趣转瞬即逝,但对莫妮卡来说,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在别人的帮助下,她对这种精美的、细致加工的活动有了深层的兴趣,这使得她进一步参与和完成任务(Renninger, 2000; Renninger & Hidi, 2002)。与学习品质的其他要素一样,学习兴趣必须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快乐。快乐也是情感/ 动机维度的一部分。与兴趣驱动儿童一样,快乐(愉悦、幸福、享受)也是儿童参与学习的有力推动。就像我们在莫妮卡用滤纸和彩色水所做的拓展活动中看到的,儿童常常对那些使他们感到快乐的活动非常投入。莫妮卡创造美丽模型的成功给她带来了快乐,或者如皮亚杰(Piaget, 1962, p91)描述的那样,是“有缘由的快乐”。这些感觉很可能会激励她在未来探寻类似的活动,进而建立长期的、积极的学习螺旋。

学习动机。似乎从婴儿期开始,儿童就有了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求新挑战、掌握新技能、变得越来越能干的动机。这种动机包括了探究、控制和影响环境的欲望,以及发现学习新事物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即使这种学习没有受到奖励——的心理倾向(Stikpek, 2002)。

莫妮卡一个人坐在艺术桌边,不需要任何人的鼓励就能继续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在纸上创造复杂的模型。没有人要求她参与这个活动,她之所以参与,也许只是因为她喜欢战胜这项新挑战。

(二)行动/ 行为:学习中的投入

如图11 所示,学习中的投入(Engagement in Learning)是学习品质框架中以行动为目标的维度。虽然有人用更为具体的意义来定义“投入”这一术语(如McWilliam, Trivette, & Dunst, 1985),但本框架使用的是下列四个实用、易记的术语:专注、坚持、灵活和自我调节。

专注。专注是投入的核心要素。在后面的章节我们将看到,集中注意力是心智过程的一个方面,这时大脑在执行非常重要的“控制功能”(Rothbart, Sheese, & Posner, 2007; Zelazo, Müller, Frye, & Marcovitch,2003)。莫妮卡的注意力保持超过了15 分钟,能屏蔽附近其他人产生的噪音,专心操作纸和滴管,来创造她想要的效果。

坚持性。莫妮卡不仅将注意力放在艺术活动上,而且她还能在有难度的任务中坚持下去或持续尝试。当任务具有挑战性时,可要求儿童坚持下去,忍受挫折,克服困难并获得积极的效果,这是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因素(Fantuzzo et al, 2004)。

灵活性。坚持是重要的,但是只会坚持可能使儿童“卡”在一种策略上(George & Greenfield, 2005)。莫妮卡及其他拥有积极学习品质的儿童也表现出灵活性、变通性、处理困难的创造性等。莫妮卡再次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例子。起初,莫妮卡突然将水从滴管中撒了出来,结果导致作品看上去不太令人满意。因此,第二次,她尝试用不同的技巧,将小滴管慢慢倾斜,把水滴有规律地挤出来。然后,她坐下来,观察作品的样子,再尝试另一种方法。

自我调节。什么是自我调节?它可以解释成儿童用自主自愿的态度、有目的地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Bodrova & Leong, 2007, p127)。教师或许认为自我调节包括我们上面列出的一些要素,但是在这个框架中有必要再单独强调一下它。自我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它需要成人的支持,在后面章节中将会说明这一点。具有适宜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儿童会调节他们自己的身体动作、情感表达和认知过程。莫妮卡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对新艺术活动的喜好、对材料的使用思路,几乎不需要成人来引导她开始活动。

(三)为什么将这些要素称为“积极”学习品质

在本书中,我经常使用“积极”学习品质这一术语,用来强调与儿童的积极学习和发展成就紧密相关的情感、动机和行动、行为。不是所有的学习品质都会产生好的结果:儿童可能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易受干扰的、不投入的、不振奋的,是避免而不是渴望接受新挑战的。不难设想,在莫妮卡班上,坐在艺术桌边的另一名儿童,他拿起几张滤纸,设法用滴管操作,一开始没成功,他迅速放弃,然后失望、沮丧地离开了这个游戏。这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学习品质”,但它不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希望强化的品质。

以上摘自《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一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9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