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害怕被你责骂的孩子,连成长的机会都没有

那个害怕被你责骂的孩子,连成长的机会都没有,第1张

前不久一则怕被家长责罚打死摔晕女童的新闻,令人震惊。

女孩家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和亲戚家的两个男孩出去玩耍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起初,家人还以为女孩走丢了,便在各社交平台发布求助信息。

经过当地警方的全力寻找,最终在一个废弃的土房内发现报案走丢的女孩尸体,经过法医鉴定和警方现场勘察确认为他杀。

好好的孩子为何会被人杀害?

原来在事发当天,3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女孩不慎从木架跌落,刚好头着地导致当场昏迷。

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12岁的男孩,因害怕女孩醒来把事情经过告诉父母后受到责罚,就干脆用木板打击昏迷的女孩,导致女孩死亡。

网友们炸开了锅,有的说男孩心狠手辣,不懂得尊重生命。

但也有的指出,正是因为家长平时对孩子犯错时粗暴的责罚,才让孩子怕的做出这样惊人的举动。

事发时他们是承担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来躲避父母的责骂,让一个6岁的生命定格在此刻。

在这个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出,男孩从小犯错应该挨过不少责罚。

好像在这类父母眼里,不会犯错的孩子才是让人省心的"好孩子"。

可我们都忽略了,不会犯错的孩子长不大。

01

有时孩子犯错,是想获得关注

泰州一个8岁男孩明明,因为犯错被妈妈失手打死。

妈妈哭着回忆当时的情景:

那天下班后,发现明明把手机弄丢。于是两人开始找,可是没找到。

妈妈怀疑是明明在撒谎,就打了他两巴掌。

后来又发现明明的作业没有完成,就开始来气,用木棍打了明明手心,要求今晚必须全部完成。

但明明当天也很倔,作业迟迟不动手写。妈妈想到之前他也是好几次不完成作业,于是又用木棍揍了明明的屁股和手。

这时又发现明明没把文具保管好,越想越来气,觉得他在说谎。

妈妈吼道:"再说谎就让你好看。"

这时明明吓得躲在桌下说:

"妈妈,你听我解释,不是这样的。"

"妈妈,我很孤单,我想要你多陪陪我,你可不可以不上班。"

但失去理智的妈妈拿出缝衣针就朝明明嘴巴、腿、脚等部位戳了数十下……

第二天起床,发现明明身体异常的躺在卧室地上才马上拨打了120,可已经来不及了。明明最终还是没有抢救回来。

有网友评论说:"孩子那是孤单啊。"

像明明这类总犯错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甚至觉得自己没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犯错往往就是想要父母能注意到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本书中写到,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的理念,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宽容而包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孩子犯错,有时是在向你发出关注信号。你的回应,往往决定了他今后的行为。

02

因害怕犯错挨打,所以选择逃避

曾经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很多人回答"不快乐"。

有网友回忆说,在成长历程中,快乐的事情很容易就忘了。

但是因做错事害怕被责骂时的那种委屈,至今都忘不了。

今年6月份,贵州凯里一个8岁男孩,因为玩耍时把衣服弄湿,被妈妈责骂后选择跑到窗台上躲起来。

可没想到一失足从离地面12米高的窗台坠落,期间妈妈也四处寻找。

最终在次日中午才被发现,这次坠落造成男孩头部及手关节多处骨折。

经治疗目前正在康复中。

有网友看后很心痛,还有网友判断说,"找回去了继续被骂"

有人就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脆弱,经受不了一丁点打击。

但其实,孩子内心脆弱的背后是害怕与无助。当犯错或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是惶恐不安的,尤其是那些一犯错,就会被父母严厉责罚的孩子。

他们往往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选择了逃避,有的付出生命的代价,有的隐藏自己。

不要孩子一犯错就一副天理难容的样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学会逃避,把自己隐藏的更深,伤的也更深。不允许犯错的孩子就像瓷娃娃,一碰就碎。

03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犯错

犯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一个经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给他指点迷津,让他不一错再错。

1、请父母怀有一颗同理心

演员陶虹在接受一个栏目访谈时,被主持人问道"女儿犯错时你都怎么处理?"

陶虹说,她属于比较容易激动的那类家长,但经过孩子几次犯错后发现,在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来处理,结果都不太好,而且孩子怕犯错就干脆不再尝试了。

所以她调整了自己,试着先考虑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来说事,下一步该怎么处理,咱们总结下经验,那么事情就很好解决了。

这样既表达了家长的想法也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是真的在为他考虑,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这时,绝大多数孩子会很乐意跟你分享事情背后的原因,你也可以从中了解其真实的想法。

2、请父母关注问题本身

有一次,小鱼儿因为好奇吃狗粮被发现,胡可没有斥责孩子,而是不急不躁与小鱼儿对话。

胡可问小鱼儿:"你刚才在干嘛?告诉妈妈。"

小鱼儿回答:"我在吃这个",儿子指着狗粮,"狗狗不吃,我才吃的。"

胡可耐心的指着狗粮:"它是什么?"

小鱼儿:"它是狗粮。"

胡可:"这是你吃的吗?你吃什么?"

小鱼儿:"我吃饭!"

胡可:"你是什么?"

小鱼儿:"人!"

胡可:"对啊,所以谁应该吃?"

小鱼儿:"狗狗!"

经过这一问一答,小鱼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人不能吃狗粮。

孩子犯错,有了家长正确的指引,出错才会显得更有价值。

我们甚至可以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处理方法,学会从中总结。

会犯错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才善于总结进步。

3、 学会用恰当的方法给孩子提要求

曾仕强老师做过一期节目中谈到,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骂或打的方式达到让其长记性为目的。

但结果最终适得其反,他还是会继续犯错。

《超级育儿师》有一期,兰海老师接到一个妈妈求助。

儿子灏灏8岁,妈妈认为他一点都不听话,但打骂这么多年丝毫没有改变,而且脾气也越来越大。

在拍摄的过程中,灏灏对外婆竟然也是恶语相向,还动手打外婆。

这样的行为发生在一个8岁孩子身上,让兰海老师都吃惊了。

节目中,妈妈一进家门首先问灏灏作业完成没有?然后翻开作业一看没有做,说不到两句话就开始责骂,然后就动手打。

此时的灏灏也不甘示弱,一边顶嘴一边躲,流着眼泪还瞪着妈妈。

后来兰海老师告诉妈妈,灏灏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需要给他独立的空间和信任。

当灏灏下次做错事的时候,妈妈要明确指出他不对的地方,并且要给他提要求。有做的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后,兰海老师问灏灏,"你觉得妈妈最近怎么样?"

"妈妈非常棒,我还不行"灏灏回答。

给孩子留些空间,不要步步紧逼。指出错误的同时提出改进要求,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应该怎样做,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

樊登在《对孩子好一点》专栏中告诉我们,当父母打孩子的时候,被揍的孩子体内会分泌特别多的肾上腺素,这时身体给出的反应是,有人要打我。

可孩子又不敢打父母,多余的肾上腺素没有地方释放,便慢慢积压下来。

久而久之孩子的肾上腺素水平就比常人要高,只要遇到一点点挑战就很有可能会引爆不可想象的后果。

正如上面提到的灏灏,犯错时妈妈就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他也不敢还手,积压的委屈无处宣泄,当外婆来家时直接对着喊"你滚",话不投机了甚至上前打外婆。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曾说过,当儿童遇到他没有准备好的情境,在抗争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时,他就可能变得邪恶。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把目光聚焦在结果上,而忽略了事件过程。

孩子的每次犯错,都是人生成长的好机会,很多时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我们的每次指引,都决定了孩子前进的方向。

有所缓和。

1、超级育儿师是中国首档大型育儿亲子真人秀节目。其中的夏维谦是一期节目的主角。

2、而夏维谦是2021年3月9日这一期的超级育儿师中的叛逆的小孩,而这个小孩在家中非常的不听话,无论妈妈说什么,都爱搭不理,每天在家无休止的看电视,玩游戏。

3、但是经过超级育儿师节目组专业老师的开导后,截止到2022年6月11日夏维谦和母亲关系现状是有所好转的。

《 超级育儿师》是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席卷全球的亲子育儿真人秀节目;首次以真人秀的方式真实呈现“熊孩子”变身“乖宝宝”、“抓狂父母”变身“育儿达人”的全过程。

说到里面的教育方法是否管用,这个应该要因人、因家庭而异了,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使用,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天使宝贝。不过节目总的思路是对的: 以70后80后年轻父母、准爸妈作为核心受众人群,并广泛辐射家庭剧受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年轻父母的育儿困惑,以轻松、富有戏剧性的方式向中国年轻父母传递科学育儿理念。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多子女家庭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多,其实在实行计划生

育政策之前,我国绝大部分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由于过去的年代物质条件匮乏,我们的父母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谋生,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对子女的关注度并不够,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是粗犷型的,虽然解放后的第一代第二代都长大成人,但我发现从这两代多子女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童年时期带给他们的一些伤害,父母对每个孩子不同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这个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也影响到今后大家庭的和谐程度。而今, 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社会大环境里,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大。

     在幼小的孩子眼里,别人的家里为什么只有一个宝宝,爸爸妈妈都爱他,而自己的家里,为什么有多出来的弟弟或妹妹来分跑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一期的《超级育儿师》里,我们看到五岁的小米就经常打她一岁的妹妹,和妹妹抢玩具、争大人的爱,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而大人们虽然也爱小米,但由于纳米的存在,他们把对小米的重视变为对小米错误行为的容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忽视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一岁的纳米也在这个环境里学会了模仿,用哭去表达她的不满并得到大人们的认可,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健康的,正如超级育儿师兰海所说,在那个家庭里她最同情的就是小米。

     在多子女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有公平的态度。孩子通过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在父母和家庭中的位置。家里如果有几个小孩或是准备再要小孩的家庭,一定要给身边的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你们在爸爸妈妈心目中同样重要,我们很爱你们。在孩子心目中,特别是在孩子7岁前,安全感的建立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这个期间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心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家里增添了新的孩子,大点的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当新生儿一降生,几乎所有大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新生儿身上去的时候,大孩子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这时他会认为家里大人不要他了,而昨天的他却是享有全家人百分之百的宠爱的。记得原来看过一个教育专家写的文章,她就写到当时去庆祝一个朋友生了第二个小孩子,当时这位教育专家非常用心地给大孩子也准备了一份礼物,这让朋友家的小孩非常地开心,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小孩子也是需要关注情感需求的。这点上家长一定要注意经常与孩子做些亲子活动,让几个孩子在与父母共同的游戏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或每天都抽些时间单独与每个孩子独处,表达出对每个孩子的重视,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多子女家庭中,家长一定要有颗平常心。我们在第一期的《超级育儿师》里看到,小米的父母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妈妈应该也学习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方法,爸爸每天也会抽时间陪孩子玩,而在潜意识里对小米则一直有种深深的愧疚,感觉因为纳米的原因而造成小米的情感失落,表现出来就是对小米的无节制的纵容,当小米对妹妹表现出一些错误行为时,家长也不会去立刻制止,而是采用忽视的方式,这种建立在补偿心理上对孩子的爱,进一步强化了小米对父母行为的确定,就是父母真的爱妹妹多一些,这就造成小米会经常去推搡妹妹,而妹妹在这个过程中会模仿姐姐的行为,我们会看到视频里俩姐妹打成一团,如果再这样下去,相信将来这两姐妹的性格以及姐妹之间的感情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作为多子女的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即给予孩子平等的爱、同样的尊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能相互照顾,他们能帮助父母成长,而不是整天小心翼翼,任由敏感的孩子抓住自己教育的弱点而放纵他们的行为。            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与性格培养。这方面主要是指多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孩子,有时会忽视孩子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孩子们由于日常在一起生活,他们彼此之间会去模仿、竞争,相对来说,彼此之间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去观察和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学会去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过去简单的“你大些,要让着弟弟”或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这种教育方式会误导孩子的认知,让孩子的成长没有自我。在心理方面要多观察孩子,是不是小妹妹出生后,大点的孩子变得比较安静了?家里的老大怎么那么喜欢争强好胜或者总是委屈求全?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关注的,当发现出现这些状况时,家长要学会去与孩子沟通,在《超级育儿师》里,兰海发现妈妈与小米的关系出现的很大的问题,于是专门安排了一次谈话,当妈妈问小米是不是认为妈妈更喜欢妹妹时,虽然孩子才五岁,但她却拒绝回答妈妈这个问题,在兰海的鼓励下,妈妈继续猜测孩子的想法,最终孩子认可了妈妈的猜测,妈妈也理解了孩子的想法,母女俩抱着痛苦,她们通过这种沟通修复了母女关系,从而让孩子的行为在后期的辅导中得到较快的矫正。

        在家庭中建立规则。其实这一点不光用于多子女,同样适用于独生子女家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一多父母就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如果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概念,管教起来就容易多了。家庭中的规则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光针对孩子同样适用于家长,如每天吃饭、睡觉、游戏、看电视等都可以订立,目的就是保证家里有良好的氛围,孩子有良好的行为,家庭成员都在一种有规则的条件下生活,这样才不会出乱子。如《超级育儿师》第一期里,兰海观察到家里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年轻父母的育儿理念与爷爷奶奶不一样,家里经常为这些事发生争吵,因此当时订立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有关父母权威的,即父母说了算。规则的建立对所有家庭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另一方面让孩子能尽早适应社会规则。

        记得过去的大人们经常说,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儿,可现在我们发现,多个孩子还会多出很多问题来,虽然现在多子女家庭并不是很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革,多子女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独一代独二代家庭中,如何在这种家庭中教育孩子将会成为新的关注点,希望文中提到的几点建议能帮到更多的父母们。

无意间看到超级育儿师这个节目。虽然还没有育儿,却也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个专治熊孩子的节目,每个孩子在节目开始前,都是一个个有问题的小孩,甚至是混世大魔王,看得头疼头大。而这些小孩子,很多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比如习惯不好,不愿意去幼儿园,脾气不好,打骂家长……

但是,经过节目的“改造”,一个个小魔王,也变得如此率性可爱、遵守规则、温暖体贴……(不过也不排除,可能是为了节目效果夸大了结果)。

在这个节目中,每一对父母都认为自己教导小孩子的方法没有错,却搞不清楚为什么孩子会变成了问题小孩。直到育儿师来到家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协助处理。

每一对父母都是从新手开始起步,都是不完美的,我们都需要学习。不仅仅是教导小孩子,更重要的是与他一起成长,同时,也要识别自己的问题,跳出行为怪圈。

总结来说,育儿手段为“刚柔并济”。

刚,是立规矩、树规范。让小孩子参与进来,一起制定行为规则,有奖惩机制,罚坐“坐淘气椅”,或者奖励小红星。

柔,是识别小孩子需求,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每一个问题小孩,很多是爱给与的不够,或者是家长错误的表达自己的爱,比如过度关爱或者过度纵容。识别他的情况,然后相应的给与引导,给与鼓励和赞扬,给与他时间和空间让其成长。

断续的记录一些观影小tips。

1,小孩子是很容易感受父母的情绪的,并且很能够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父母要选择正向的沟通方式,给小孩子传递一种勇敢、优秀、自信、丰富的情感。

2,每个小孩子都渴望受到关注,也渴望去探索这个世界。不要过度的去保护小孩子,让他有“五感体验”,嗅视触味听。

3,赞扬与鼓励小孩子的步骤:1)欣喜、愉悦、惊讶的表情去鼓励;2)拥抱和亲吻;3)生动的、一样顿挫的语言。“你能做到~~,真棒,真了不起”、“你可以试试~~,真好”。

4,不要骗小孩子,他们其实很聪明,我们要对待大人的方式对待他,信守承诺,不要威胁、不要恐吓、不要玩弄。不要跟小孩说“我不要你了”、“我要走了”、“我不理你了”,永远不要将后背留给你的孩子,不然小孩子会特别没有安全感。给小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很重要。

5,对于小孩子不对的行为,不要以为他还小就任其发展,而是要及时的制止。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态度,要以合理的方式,了解他行为背后的需求,告诉他不对,再合理引导。比如打人,父母不要嘻嘻哈哈,而是明确告诉他不行,但是很多小孩打人的原因是因为想要父母陪玩或者重视他而已,他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而已。

6,小孩子的家庭责任是从家务劳动开始建立的,以游戏的方式,在玩的过程中完成家务。对于好的改变,要有鼓励,要让小孩子每天看的到进步,比如每天做到了就有小红花。

7,建立规则,比如不准打人。没有做到,就要坐淘气椅,几岁就坐几分钟,一旦动了椅子就重新计时。不要变换规则,不要破坏规则,不要任意制定规则。在一个规则内,享受的是自由,是安全的自由。先警告,再惩罚(告诉他为什么),再道歉,再拥抱。

淘气椅的目的:妈妈是爱你的,但是你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小孩子的哭,有时候也并不是伤心难过,有时候他是在用哭来控制你的情绪,尤其在惩罚小孩子时。

8,每天与家人沟通交流。询问三句话:你今天心情怎么样?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9,小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时,可以让小孩子带着期待去幼儿园玩(给小孩子变魔术),带着期待回家(回家听故事)。

10,要保持室内整洁,会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不准进入厨房,很危险。8岁前要坐儿童座椅。

要内容:

求助者唐蓉今年三十五岁,是一个单亲妈妈,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女儿。老大今年九岁半,老二今年三岁半。因为自己在做生意,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超级育儿师兰海今天来到四川绵阳,“妈妈”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字眼在这个家庭却变得沉重与疏离。女儿对妈妈不理不睬,妈妈与外婆更是食不同桌。(《超级育儿师》

第4期。《超级育儿师》第四期剧情介绍,来自广州的钟政小朋友成小霸王,打骂爸爸成常事,爸爸吓的直躲。《超级育儿师》是IPCN国际传媒与80制作联合出品,共同打造的中国首档大型育儿亲子真人秀节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0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