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是古今中外所喜爱的表现题材,由于物体处于静态且光源稳定、环境固定,故有助于作画者深刻理解、深入研究色彩的原理及规律,是初学绘画者最为适宜的入门学科。为帮助考生更好备考2017艺术高考,我为大家分享色彩静物的五大要点如下:
1、观察
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静物教学作为基础色彩教学的入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整体观察取决于是否掌握比较之法,物体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出来的。在写生过程中,要求学生从4个方面比较色彩,即: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通过比较实践,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和色彩变化规律。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把握3个认知规律:
从感性到理性回归感性。色彩需要感觉,但只凭感觉去认识色彩还是不够的。“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认识色彩,必须借助色彩学知识,把感觉加以分析理解,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住最初的感觉。
从整体到局部回归整体。观察色彩,一定要从整体着眼,全面地、相互联系地、互相比较地进行观察。面对静物,首先要放开视野,把整组静物尽收眼底,迅速敏锐地抓住对象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在观察局部的时候,必须以整体关系为前提。整体观察并不排斥对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防止见木不见林,也要防止粗枝大叶。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品过程中。
从客观到主观回归客观。绘画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不管是写实性色彩还是表现性色彩,都要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和处理,融入个人情感。只不过表现性色彩,主观意识强,注重情感表现,强调画面本身色彩组合的力度,是客观物象的主观表现。基础色彩,一定要把握好主客观的辩证关系。
2、色调为重
色调是色彩的有机组合,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色调即格调,高中美术班色彩静物教学要把色调把握放在重要地位。
画面色调的形成,既不是作者主观的捏造,也不是自然主义的摹写,它是艺术表现的需要。色调其实是对复杂色彩有序的排列,这种色彩的有序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的协调,二是必要的对比。协调是必须的,世间万物七彩纷呈,画面的丰富不是色彩简单堆砌的大杂烩。画面色彩要有一个倾向,或红或蓝,或冷或暖,形成基本调性,对比色要受主调制约,局部的细微变化要统一在整体色调之中。对比也是必要的,统一并不等于单一,没有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就没有色彩的丰富性。
色调具有个体性,同一组静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色彩感受,形成不同的调性,只要色彩之间的关系准确,画面都是成立的。色彩的无限表现可能就是建立在色调的个体性基础上的,色彩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只属于自己的色彩。静物写生时,要强化个人的色彩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转化为个性化的色彩表现。色调是个体性的,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色彩感觉去校正,代替学生的色彩感觉,千人一面,是色彩教学的大忌。
3冷暖为要
没有对比就没有色彩,色彩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色彩的冷暖对比。冷暖既是色彩的属性,也是色彩变化的现象,更是色彩表现的手段。色彩静物教学中,冷暖变化规律的研究是要务。
冷与暖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暖便没有冷,没有冷便没有暖。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比如,**相对于蓝色是暖色,而它和大红相比,又成了冷色。在色彩写生时,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划分去定义色彩,而是要色彩间相互比较,确定谁冷谁暖。色彩教学中的冷暖通常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色与色之间有冷暖差异;二是物体受光照射后受光部和背光部色彩有冷暖变化。
物体受光影响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色彩冷暖变化来感知:物体受冷光照射,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反之亦然。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光源主要是天色的反光,多为冷光 。物体受光部色彩的冷暖,除固有色的因素外,起关键作用的是光源色。
补色,亦称强度比色。“补色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冷暖变化的法理,补色的合理利用能增强色彩力度。适度的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华丽、跳跃、浓郁的审美感觉,但是,倘若补色以高纯度、高明度、等面积搭配,画面就很难协调。为了使补色能相互调和,可以利用面积差、纯度差、明度差和间隔法降低它们的对比度,从而缓和刺激性而产生悦目的搭配效果。
4写生为主
色彩静物训练一般以临摹起步,目的是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基本步骤。在色彩静物教学临摹阶段,教师要帮学生选择优秀色彩范本,并对优秀示范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尽快建立色彩直观概念。先入为主,最先接触的,往往记忆深刻。不良的色彩习气,形成后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初学色彩静物时,起点要高,要给学生设定色彩标高,培养良好的色彩品位。
色彩静物教学,临摹终究是辅助手段。观察的缺位,学生无法体会从物象到绘画作品的提炼过程,只有学会观看,学会思考,才能学会表现,因此,在临摹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尽早导入写生训练。
物象色彩的丰富性,个体感知的差异性,决定了色彩教学的复杂性。色彩静物教学还是应以写生为主,通过写生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敏锐学生的色彩感觉,提高塑造能力和色调组织能力。在直面物象时,要学会捕捉物象给予的色彩启示,寻求色彩表现的可能性。理想的色彩静物写生过程应该是观察、感悟、尝试表现、甄选语言的过程,是悟道。
5表现为本
色彩静物教学起步阶段以认识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步骤和基本方法为目的。教学一般从直观表达自然色彩开始,通过色彩写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色调组织、形体塑造、空间表现、质感表达等色彩造型能力。
色彩表现是色彩静物教学的根本目的,尝试是表现性色彩形成的必经之路。色彩静物教学必须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避免扼杀学生的色彩天性和艺术个性。
画色彩不像素描那么理性,如果用文化课来打比方素描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
色彩考试并不需要太多色彩感觉,但是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画好素描是画好色彩的基础,这就说明了色彩的难度更高一些例如:画不好衬布主要是把握不好衬布的体积,画出来是平的,看上去像是衬布上脏了几条。那么你就要先从画素描的衬布开始训练了,因为你对于关系的理解不够透彻。分块面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能画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转折、体积和光影,及其之间的关系,用块面表现出来。
色彩上的大问题——色调不说细节,你画的色彩色调是什么什么是色调说白了就是你的画笼罩在一种怎样的颜色里色彩考试中的画,色调基本上就是衬布的颜色,每种物体的暗部都稍微加一点点这种颜色,这样画面物体间才有联系。
色调是色彩作品打分的基础,没有色调,一切都没有。风景更注重色调,千万注意。
如果是画色彩风景,就把风景当作色彩静物来画。不要把风景写生看的很难,和静物写生一回事,主体物的罐子,就是房子。衬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树就是苹果,面包,一个道理,自己练习体会。
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最重要的冷暖对比。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很多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制胜法宝,整体观察,不光画色彩,画素描也要整体观察!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同为红色哪个暖一点。
;1、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一幅画中,最能体现画家情感的是色彩的变化。如果说画家的情感表现是一幅作品的灵魂,那么色彩就是绘画手法中的灵魂。画家的绘画创作目的就是用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情感,那么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色彩研究、总结、归纳,才能完成这一创作目的。 在画面中,体现的往往是高兴的或悲剧的。爱德华·蒙克的作品体现的就是浓重的悲味,在他的作品中给人的感受往往是压抑的、悲惨的,在画面中有一种类似被抽干血肉的干尸或骷髅的感觉,他们像幽灵一样在画面上晃动。而他通过使用纯度较高的亮色与暗色的混合使用强化了这种感觉,使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情感。 在色彩情感表现的世界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毕加索,他的一生是可以用颜色总结的:忧郁的蓝色时期、快乐的玫瑰时期。在孤独无助的蓝色时期中,其所创作的作品中最具代表的是《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而在玫瑰时期的作品,画面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对和谐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又已从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充满了兴趣、关注及信心。 所以我们在表现中,就要利用色彩的冷与暖、厚与薄、亮与暗寻找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性,使其描绘的对象具有象征意义,让它们产生精神上的含义。
2、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线条的情感表现 线条的情感表现是多样性的,曲线表示优美,直线表示刚强。而在油画创作的世界里,线条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对于写实油画而言,线条服务于造型,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的效果,而对于表现性油画创作中,线条则是情感的抒发,在画面中也更加的具有独立性、生动性。 在创作中线条的应用中,概括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二是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第一,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画面效果,不会毫无顾忌地使用线条,在使用线条的时候更加具有目的性。而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则是更加随心所欲一些,他表现的是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也许当时线条的应用只是一丝丝的灵感,而恰是这一丝丝的灵感,创作出一个遐想的空间。第二,线条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丰富的、细腻的、繁琐的,也许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而线条情感的自然表现则是单调的、狂野的、简洁的,拥有更多的是作画者的个性展现。而在创作过程中,只有把艺术表现与自然表现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拥有自我真实情感的作品。 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席勒,他的作品受蒙克、克里姆特等人画风的影响,注重线条的表现是席勒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家作品最明显的标记。席勒的绘画作品充满灰暗、焦虑、扭曲、痛苦、让人感受到席勤的生命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和充满震撼力量的线条,使得艺术家的内心真实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跃然纸上。他的作品《死神与少女》、《自画像》、《干洗房》等以扭曲的人物造型、神秘的自然风景表达对人类生存、对生与死的思考,运用颤栗紧张的线条和夸张变化的色彩加强感情的力量,致使画面笼罩着一种痛苦、憔悴、紧张和性压抑的气氛,体现出强烈的表现主义精神。
3、创作内容的创作内容的创作内容的创作内容的情情情情感表现感表现感表现感表现 如果说色彩是画面的灵魂、线条是画面的骨骼,那么创作内容就是画面的血液,时刻流淌在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只有选择正确的、合适的内容去表达,才能够在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心甘情愿地为创作去付出、去思考。 在创作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有两种误区:一是“题材决定论”就是认为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只有表现重大题材的艺术创作才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表现平凡题材的艺术作品只能具有平凡的艺术价值。这是不正确的,它否定了油画创作的表现性和多样性。达·芬奇认为艺术可以表现任何题材。他说,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不论是可能存在、实际存在还是在想象中存在的,都能出现在艺术家的“心里”,“然后移到他的手上”,称为艺术作品的题材。其次,题材不能决定作品艺术价值。18世纪的英法艺术家认为,“历史画”是高贵的,“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是低贱的,这是不对的。19世纪德国画家马克斯·李卜曼有句名言:“画得好的白菜头比画得坏的圣母头更有价值。”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画什么,而是看画家的综合素质和在创作中所投入的真实情感。 二是“题材无差别论”,认为题材仅仅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对艺术作品是无关紧要的。克莱夫·贝尔说,艺术作品的题材,如“叙述性绘画”,具有“历史方面价值的画像”,乃至连环画中所讲的动人故事都是非艺术因素,“不仅不能唤起审美感情,反而会影响它和干扰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题材在艺术创作中不具有破坏干扰作用,也不是无关紧要的,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作品的价值,只有符合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才能更容易地唤起自身的情感,将之描绘在画布上。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达维特的《马拉之死》等题材都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品的价值。 总之,创作内容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是表现画家情感的基础,只有拥有好的创作内容,才能呼唤起画家对创作的兴趣和激情。
摘自赵君超、马信中《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的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象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以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
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画家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画家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比较喜欢画花鸟画。宋徽宗赵佶画芙蓉锦鸡图轴,目的即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比如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三鼠图轴是很有意趣的写意画,看到图中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鼠类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之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等果实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宣德二年(1427年),盼望生子多年的朱瞻基终于得了第一个儿子朱祁镇,即后来的明代正统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他得子的最幸福的一年。
明末画家徐渭没有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一生非常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怀才不遇,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他画墨葡萄轴,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比较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透露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的不同的精神所在。
1、有远有近有虚实。
(1)如果我们在拍摄静物时,背景是纯色的,那在摆放静物时,可以把静物摆出有远近距离的感觉,这样对焦在前景,或者对焦再好远景,都会有一个被虚化,照片就会有虚实,有主次。
(2)如果背景不是纯色的,那在拍摄时,让前景主体离镜头近一些,让背景离前景的主体,以及距离镜头远一些,这种情况也可以把背景拍成虚化,让主体景物更加突出。
2点变线可斜可直。拍摄静物也会遇到小元素比较多的情况,很容易拍乱,让画面看起来没有秩序。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1一、说教材。
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素描静物照片写生,这周我们进行复杂静物写生训练。它是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素描静物写生主要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结构静物素描和全因素静物素描。这里主要是指的后者。
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形体特征不同的物体,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整体观察、造型、塑造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材料准备。
提前摆好一组简单以罐子、水果为主的静物,准备好基本的画具(如:画板、画架,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笔,纸巾等等)。准备一些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写生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能把握住画面中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空间透视规律以及基本的作画步骤。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说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正确的整体观察方法和大的空间黑白灰关系。
2、难点: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构图、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基本原理,能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基本理论讲授法——展示法——示范法——点评法。
2、学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六、课时:
2到3课时:讲授。
3课时:示范4开纸一张。
8课时:学生4开作业练习,教师辅导。
2课时:学生互相讲评,教师点评。
七、说教学过程。
1、对静物写生基本知识的讲授(并结合板书画出结构图)。
(1)形与体:物体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形体是其本质的东西。形指形状,体指结构,形状与结构构成千变万化的物体
(2)形体与光源:物体在受光后便会产生明暗变化,分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五个由亮到暗延伸的层次另外,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更加丰富了画面中的明暗节奏变化。
以下透视问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①空间透视:物体真实地存在于三维空间中,而我们想要准确地表现这种虚拟空间就要注意透视,它是形成空间感最有效的手段。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或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
②平行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与画面平行的线不变,与画面垂直的线向消失点消失(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面庄重感较强)。
③成交透视:立方体中没有任何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各组平行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消失点消失。
④整体观察:
观察对象时,应避免将目光长时间停留一处,只观察局部而忽视整体,对象的长宽、大小、比例、前后的透视和空间关系,都是在观察时需要相互、反复的进行比较,这样心中才能有全局,才能做到主次分明、轻重有别。
2、展示优秀素描静物作品。并结合作品对素描静物的表现方法作进一步的分析、解说,使学生对素描静物大的画面有一个直观的初步认识。
3、通过做示范,让学生明确整个作画步骤,边画边讲解。
首先选好角度,确定好自己作画的位置。
(1)观察分析:作画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心中有画, 对画面有一个整体把握。
(2)构图:用轻松概括的线条勾画出物体与布纹的大体位置,注意各个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构图不要太满也不要太空,物体的摆放要注意聚散关系,要错落有致。
(3)铺大关系:在确定的形上画出明暗交界线及投影,明确光源方向,找出大的黑白灰关系,切勿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当中。
(4)深入刻画(塑造):结合整体大关系,确定前实后虚的大节奏。围绕画面视觉中心开始深入塑造,深入刻画要有主有次,尽量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使画面精彩。
(5)调整:重新回到对整组静物的第一印象, 强调画面的整体感,画的不够的地方要加强,画过的`地方要削弱。
4、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画面中的错误和不足。例如,构图时画面太满或太空。
5、做点评,让学生把画都摆在一起,把自己的画跟别人有一个比较,从而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一个或几个同学试着去讲解同学们的画,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有想法的同学也可谈谈自己的见解,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知识补充。这样可带动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激发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进一步强调深入理解构图、结构形体、透视关系基本原理,作画过程中要始终整体观察。
八、作总结。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进一步强调深入理解构图、结构形体、透视关系基本原理,作画过程中要始终整体观察。
建议每人准备一个速写本,业余时间多观察生活,多动手画速写,鼓励学生注重积累,养成好的习惯,若能坚持将受益无穷。
课下自己可以找些优秀静物作品来欣赏下,来进一步研究学习,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审美。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2一、课程分析
1、本门课程《素描基础》是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具备进入高校继续专业学习的能力和基础。此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学生入校后第一学期学习石膏体素描和静物素描,第二学期学习石膏像素描,第三学期学习头像素描,第四学期学习半生像素描。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工艺美术专业《素描》一书中的第三章静物写生的第二节课。本课分为两个部分:1、静物写生的步骤,2、静物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节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本节课就是这一结构的中间环节“技能训练程序”。并将结构造型,明暗表现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提升学生的素描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直观的情境,在不同层次任务驱动下,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
(2)以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为主,配以促进提升能力的评价。
(3)培养注重技能的'学习观。
3、教学设计特色
(1) 依据专业标准,学生特点,合理任务训练,夯实学生基础。
(2) 围绕学生直观感受,学中做、做中学,建构技能知识。
(3) 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技能训练的层次分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知技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并在训练中正确和充分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等方法增强对静物素描的美的感觉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提升对构图、造型、整体画面的审美能力;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品格。
根据教学目标依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习科学的静物素描作画步骤。
根据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教学难点确定为:调整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将通过教师的示范突破这一难点。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分别从包括学情分析在内的四个环节一一阐述。
首先,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综高一年级美术专业学生,入学时零基础,但在入学石膏几何形体素描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素描静物刚开始的绘画学习中,学生暴露出构图、深入过于局部的问题,构图、深入不从整体考虑,一个一个的去画,影响了画面效果,学生需要正确的方法步骤的指导。
未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将预设型资源(大量教材内外素材、、视频),与学生课前绘制的图稿与课堂练习等生成性资源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课时的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熟悉巩固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第二、三、四课时练习巩固,在练习中将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正确和充分运用。第四课时进行师生互动评析。
3、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展示法(展示名家名作、范例作业)、示范法(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演示)、提问法、创设情景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围绕重、难点,采用“案例分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资源,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联系所学素描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说学法
高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素描的时间短,基础弱,静物写生方法与步骤的准确性和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中。从学答—学问、从学会—会学,采用以下学法如:
1、“思考评价法”让学生动脑、动口,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本课内容步骤的实际运用。
3、“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作品赏析、课堂总结六个环节组成。
1、复习导入:在教授新课之前,设置问题分组讨论上一节课:静物的配置与构图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回顾素描理论。这样既能温故知新,也是一种习惯培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学生投入新的学习中。)
2、讲授新课:以“陶罐、水果及衬布等”为组合的简单静物为例,讲解静物写生的方法与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观察思考,给学生展示已经摆放好的静物组,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设置问题:1、静物摆放的形式是什么?2、主体物陶罐处在画面的什么位置?3、主体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怎样?创设一种情境,与其他艺术形式做类比,分析画面中的主角、配角、背景环境等。学生体会到静物的生命力,绘画时注入自己情感。
2)构图起稿 主要任务是起稿定形。教师强调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对几何形体归纳法进行重点讲解,教会学生将复杂的静物形体进行结构概括。在这里,教师将进行简单的示范。
3)铺设大体明暗 主要任务是确定明暗基调。学生已经学习过几何体的明暗铺设,将提问关于几何体写生时大体明暗的铺设步骤与要点。整体表现是这一步最关键的内容。
4) 深入刻画 整个写生过程的重点所在。主要任务是结构、明暗结合,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培养学生深入具体的能力。教师在画面中明确标出需要深入刻画的点。刻画重点的设置,引出了下一个环节,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调整统一 我采用现场示范的方式来突破这一难点。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从重点刻画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首先对完成深入刻画的作品整体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问题,如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前后关系是否到位。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作业中逐一寻求,再由教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将修改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
4、教学过程的第四环节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不同,安排了两组不同层次的静物,分层写生训练,掌握和应用本课教授的内容,在4开纸上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巡回辅导。
5、作品赏析:
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推出较好的练习,第一层次组重点考察构图、比例结构,第二层次组重点考查结构比例、线条明暗表现。这样,通过自评、互评、合作竞争、教师点评巩固了本课知识要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表现、合作、竞争的意识。
优秀作品欣赏
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眼界,增强学习素描静物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对静物创作的积极性)。
7、教学过程实施的最后总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提出本次课的体会和困惑,老师给予解答。
3)、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目标、静物写生的五个步奏以及每个步奏的要点,将本课的进行板书设计(如图所示)
五、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设置与实施,以及课后的实际效果我对本课做了以下反思:
1、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多元化,能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分析。
2、反复强调作画步骤的重要性,强调作画中的整体原则,能够加深学生记忆,为以后的大幅的创作以及更多的美术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尽量布置合理的作业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并要求学生把定形的辅助线保留在作业本上,以便教师确认其过程的正确性。
4、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练习的机会,这样老师就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哪些学生哪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当发现某个问题出现的较多时,教师要适当的停止练习,及时修正。
《素描静物写生》说课稿31、说教材
我所用的教材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定教材《素描》,这本教材的编写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原则,内容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章节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是《素描》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2、说学情
我这次课的授课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素描的初学者,就知识层面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素描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构图、透视、结构等相关概念。能力层面,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并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心理特点,学生们学业跨入新的阶段,来到新的学校,对一切新鲜事物好奇,也造成了不易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对素描的抽象立体概念也认知模糊。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练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并乐于肯定学生,鼓励学生。
3、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刚才我分析了教材,研究了学情,现在来看一下教学目标,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力的训练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于是这节课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双手,用思维创造美,用双手实现美。
结合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价值,由此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的相关知识,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认清作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作画当中去,提高今后的作画质量与速度。避免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及严谨踏实的学习习惯。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就感
4、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及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静物写生的方法和具体的作画步骤,并避免在画面上出现静物写生中的常见问题。这种认知对以后的素描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难点:掌握避免写生中常见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必须多看优秀作品,提高眼界,结合加强实践。
5、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为主,实践法为辅。
1、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质感。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
2、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量感。在造型艺术中,量感与质感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物体的量感和某些质感本应是触觉感知,但当物体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后,唤起了我们的感知经验或某种心理联想,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
在素描造型中,对物体质感与量感的刻画,将使物象的表现更真实而富于感染力。
3、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等陶质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除深色无光物体外,明暗变化的规律显示却比较全面。
4、陶制品的质感表现
陶制品的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宜用稍软的铅笔以粗松的线条铺色调,中间色调变化丰富应着力刻画。深色陶制品暗部及光较弱,应注意处理暗部色调的虚实关系。画暗部色调时要分层加色,用力不宜过重,避免形成笔迹反光而影响质感的表现
陶壶与水果、陶土的质感表现
5、布类、呢料的质感表现
布类一般以多层次的线条,在反复排列中组成富于变化的色调予以表现。布纹的明暗层次不宜一次画到位。否则易显单薄和生硬、要特别注意布纹的结构关系和因转折而产生的色调虚实变化,这往往是布料的粗细,厚薄等质地表现的关键所在。
衬布上的旅行水壶、衬布的质感表现
呢料与布料相比较显得厚而重,质地较粗,反射光弱,其纹理转折特别给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现呢料质感一般多用软铅笔,线条粗松,依靠线条的多次重复组织色调,并注意控制明度范围。
6、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体最重要的视觉特征,高光的高度一般都很强,但由于物象的形体特征。固有色的明度差异等,因此在其高度,形状及虚实关系上,都呈现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形体的塑造、质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7、釉陶与陶瓷的质感表现
画釉陶和陶瓷物体一般开始用较软的铅笔铺色调,适当地用布擦拭,再用较硬的铅笔深入刻画,以表现质地的密度和坚实感。表现高光要注意其位置。形状和明度。位置与形状不准,会破坏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当,会影响其光洁度和质感表现的真实性。在深入刻画过程中,线条要紧密,不宜“松”、不宜“跳”,以得质感表现
带花瓶的静物、陶瓷的质感表现
深色釉陶和陶瓷物体,高光与固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其暗部色调明度差异很小,要善于在有限的明度范围内,表现其明暗层次,以利于形体的塑造。
8、玻璃的质感表现
玻璃器皿是光洁度度很高的物体。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质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显很特别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呈现微妙的变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围的色调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与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强,反射的明暗愈不明显,反之则愈明显,明确这一规律对把握玻璃的质感很有帮助
9、金属的质感表现
光洁度高的金属物体,对光具有高反射性质,其无论对光源或环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较充分的反射,因而无论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现高光,其形状、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对光源的反光最强。从整体上讲,它仍有着明暗变化的一般规律,色阶层次往往较为清晰。深入刻画时多以硬铅笔为主,线条要细腻,有力度。
光洁度低的金属制品,其质地粗糙,有重量感,高光很弱,甚至无高光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
静物画是从表现内容上区别于人物画和风景画的画种名称。一般说来它是将大自然中一部分自然物或人造物拿来单独描绘或组合描绘,而且多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或常用之物。当这些静态的物品被艺术家创作成静物画,成为艺术品时,它能通过人的视觉感官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回忆,或欲望、观感的满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