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依赖症是怎么得的

感情依赖症是怎么得的,第1张

过于喜欢或者寄托过多个人感情于某个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难以适应等。

个案:29岁的伊恬结婚已经三年多,但总还像个孩子般依赖丈夫。现在只要他出差超过一个星期,她就会闷闷不乐甚至发脾气,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不仅生活上是如此,对待工作她也提不起热情。老公每次出差也会特别担心。因为她除了约上好朋友聊聊天也就只有独自去逛街,这段日子会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仿佛少了什么似的,心情也会很烦并且觉得日子特别漫长,总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或者做什么会让自己变得开心。

诊断:一个人闷闷不乐,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依赖症往往趁虚而入,情感依赖症的范畴很广,不仅体现为某个人或某种动物,有时候也表现为对某件喜爱的物品的依赖。

处方:要想从情感依赖症中摆脱出来,可以向朋友寻求帮助,要是有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困扰自己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另一方面,要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规划和安排。此外,还需要培养自己忍受孤独的能力,学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不过分依赖某个人或某种东西,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是改善依赖症的关键一步。

人类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因为人类有着很多独特而奇妙的感情。这些感情有时候很难区分,有时候却又各自鲜明。而面对的那些很难区分的感情时,人们往往会陷入纠结与迷茫中。尤其是关于如何去区分依赖,喜欢和爱这三种感情。很多人都在其中迷失,错误的辨别这些感情,导致日后的生活并不幸福。那么这三者究竟该如何进行区别呢? 

1、依赖是索取,是无条件的信任。

其实在这三种中最容易区分的就是依赖,相比于其他两种感情依赖更加倾向于索取。而依赖表现为的无条件信任,在对方面前示弱。这些表现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索取所做出的不自觉行为。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孩子依赖父母,弟弟的依赖兄长等。

2、喜欢是占有,是一种被粉饰了的占有欲。

其实对于喜欢和爱两种情感来说,不是一两句话能理的清楚的。所以只是拿出他们的特点来看,喜欢更加倾向于占有。比如很多心理学家都举过的玫瑰花的例子。你喜欢一朵玫瑰花,你想要拥有它,你便会将其挖出插在自己的花瓶里面。而喜欢就是这样,喜欢是一种被粉饰过的占有欲。

3、爱是奉献,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感。

依然拿玫瑰花的例子来说,如果是爱这朵玫瑰花,那么就不会将它私自摘下来放在瓶子中。而是会将它保护的很好,自己愿意做那个施肥浇水的人。 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所以说依赖喜欢和爱三种情感的特征都已经说明白了,在以后迷茫不清的时候,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到底是哪一种情感。以免最后因为判断错了情感而导致自己错失了幸福。你们认为这三者的区别还有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补充讨论。

BB两大心理需求

 BB两大心理需求,许多人认为宝宝小,什么事情也不懂。所以许多家长会忽略宝宝的心理需求,其实宝宝也是有心理需求的。下面是BB两大心理需求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BB两大心理需求1

 你是不是觉得宝宝的世界很简单纯洁,似乎无欲无求?别以为宝宝吃饱喝足就行了,其实宝宝来到人间,就有着作为人的种种心理活动,他们也需要充分的温暖和满满的安全感。但是一些粗心的爸爸妈妈往往只关注宝宝在生理上的满足,而忽略了宝宝的心理需求。

  1、想看到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

 虽然初生婴儿对于外部世界还是一片懵懂,但是爸妈亲切的笑容却是宝宝最初的温暖与快乐来源。笑容似乎是人的天性使然,宝宝感到愉快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展露笑脸。爸爸妈妈亲切的笑容能让宝宝感到亲切和欢快的情绪体验,虽然他不知道笑容是什么一回事。如果爸妈面对宝宝大多是面目表情,宝宝感受不到心灵上的爱抚,长大后宝宝的性格可能会变得冷漠、消极。

 所以家长不妨多在婴儿清醒的时候向宝宝展露笑脸,让宝宝时刻能够感受到爸妈的关注和爱。日常多抱抱宝宝或者给他最温柔的抚摸,配以微笑与亲吻,宝宝能够感受到爸妈浓浓的爱,宝宝的性格也会变得积极温和。

  2、迫切渴望和爸爸妈妈交流

 0-3岁的宝宝对世界的认识一知半解,由于自身活动的限制,因此宝宝会特别依赖父母。好奇宝宝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新鲜的事情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问“这个是什么?”“这个怎样用?”他们非常渴望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解答。但是有的爸爸妈妈总是很忙,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有的还得学习、娱乐,下班回家就抓紧时间休息,身心疲惫的父母连话都不想多说几句,就更不用说和宝宝交流玩耍了。

 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受到这样的冷遇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觉得委屈、沮丧、难过,发脾气哭闹就在所难免了。如果爸妈和宝宝交流少,对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比如,宝宝正处在学习语言的高峰期,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他学不到词汇,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这会影响宝宝对语言的学习。另外,缺乏交流的宝宝内心会变得比较孤僻、孤独、内向,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3、满足宝宝心理需求小贴士

 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让宝宝在愉快、健康的心情中生活,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宝宝健全性格和良好心态的养成,促进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亲切耐心地对待宝宝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很重要,孩子的依赖感建立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上。这份情感的建立关键是父母能够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一同享受快乐的家庭时光。

 爸爸妈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该把不好的情绪展露在宝宝面前,更不要把你工作生活上的怨气发泄在他们身上。年幼的宝宝很容易做错事,家长不妨理解并给宝宝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榜样形象,给他提供一个温馨舒服的家庭环境。

  上班亲亲,下班抱抱

 如果妈妈能在上班前和孩子来一点亲密接触,这对孩子和你的心情都非常有好处。离家前家长可以拥抱或亲吻宝宝,和宝宝皮肤接触,说上几句鼓励的话,微笑地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段时间,爸爸妈妈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下班回来第一时间和宝宝打个招呼,可以抱抱亲亲他,问他今天乖不乖。。一家三口共聚晚餐是个很好的交流时刻,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让宝宝说说今天幼儿园的趣事,老师表扬了宝宝什么,多花一点时间听听他讲述今天有趣的事。爸妈也可以尽情地聊天,尽管宝宝有时难以理解你们谈话的内容,但是让宝宝参与其中让宝宝有一种被当作“小大人”对待的受尊重感受。

  讲故事、玩游戏

 饭后爸妈可以带宝宝去散散步,增加一些轻松的户外活动,有助消化的同时也让宝宝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人。或者家长和宝宝来一些轻松小游戏,或讲讲故事、唱唱儿歌来增进亲子感情。这些活动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却可以让宝宝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孩子年龄比较小时,家长可以买一些开发智力的玩具或者玩一些益智游戏,让孩子的早期认知和各方面都能有一个基础式的发展;孩子年龄比较大时,家长可以教孩子玩象棋、围棋等博弈竞赛类游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对于以后心智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BB两大心理需求2

  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哪些呢

  1、情感依赖的需求

 孩子这种情感依赖在婴儿期表现得尤其明显。两三岁的小孩表现得特别“缠人”,妈妈去哪儿,他都要跟着,这也是情感依赖的表现。小孩往往是寸步都不想离开妈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情感依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有些妈妈说:“教育孩子,就得使用棍棒政策,跟他讲道理没用。骂一顿、打一顿反而听话了”。持这种观点的妈妈其实是不了解孩子。她们采用老一辈沿袭下来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做的结局是让孩子从小对妈妈产生了畏惧,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实,孩子表现出“缠人”的特点,是因为情感依赖没有得到满足,妈妈只需要多花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满足其情感依赖,这种情况就会慢慢消失。

  2、归属感的需求

 归属感的需求其实并不仅仅体现在孩子身上,这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需求。是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小孩子身上更明显。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归属于某一团体,能够被这个团体中的其他人所接纳和肯定,也希望自己在团体之中能占一席之地,从而在这个团体中获得个人安全感。

 孩子同样如此。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家庭中拥有自己的地位。但他们的这种归属感需求,常常因为妈妈的某些行为而得不到满足。

 孩子:“妈妈,让我来帮你扫地!”

 妈妈:“不用了,你做不了这些事。”

 失落的孩子心想:“妈妈嫌弃我,妈妈不喜欢我,我再也不干家务了。”

 第二天,有客人马上要来,妈妈着急的对孩子说到:“宝贝,快和妈妈一起收拾一下客厅,一会有客人来。”

 孩子坐着不动,心想:“我才不管呢,反正我不做你们也会做好。”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并非天生就是懒惰的,而是当他们希望融入家庭这个集体时,被妈妈拒绝了,这时,孩子的归属感就没有得到满足。当孩子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时,他不仅不会与妈妈合作,还会变得特别没有责任感。

 因此,在平常,妈妈要有意识的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证明他对家庭是有所贡献的。如饭后让他帮忙收拾碗筷,之后真诚的对他说“谢谢”等。这时,孩子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是有用的,妈妈需要我,从而会更积极的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事是孩子归属感得到满足的表现。

  3、被关注的需求

 今天的妈妈们也都要和男人一样为生计而在外打拼,这样,难免就会忽略孩子的各种情感需求。当孩子得不到妈妈的情感和认同时,他们就会用一些有破坏力的行为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哪怕这种行为极具危险性。

 妈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开始准备给孩子做晚饭。

 正在客厅做作业的孩子见到妈妈回来了,高兴的迎上去,嘟哝着要妈妈抱。

 妈妈一把推开了孩子,径直去了厨房。孩子呆呆的站在客厅。妈妈自顾在厨房忙着准备晚餐。

 突然,从客厅传来一声巨响。妈妈跑出来一看,餐桌上的小鱼缸掉在了地上。

 妈妈生气的对孩子大嚷:“你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心想:“你不爱我了没有关系,至少我还能用破坏东西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孩子们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小“观察家”,他们很清楚“自己什么样的行为会引起妈妈什么样的反应”,但是,他们常常会对妈妈的种种反应做出错误的解释。如上面的事例中,当妈妈冷落了孩子时,孩子就会认为是妈妈给他的爱减少了。于是,他们便会用坏行为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就算是再次被妈妈打骂他们也不在乎。因为他们会认为:虽然我得不到妈妈的情感和接纳,但至少我还可以得到他们的注意。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发展成叛逆少年或不良少年。

 所以,生活中,妈妈再忙也不能忘记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妈妈要分析其心理,在满足孩子正当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快结束孩子的这种“我吸引你注意”的游戏。

  4、被信任和肯定的需求

 尽管孩子很小,但他们也非常希望妈妈能信任他们。然而,大多数妈妈总认为他们是孩子,不可靠,不可信,再加上又缺乏对育儿知识的了解,因此,常常遗忘了孩子也需要信任这一育儿心经。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渴望被信任的心理需求。

 小宇是一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在唱歌方面也是五音不全,一张嘴就会招来全班同学的嘲笑。

 又接近期末测试了,小宇整天惶恐不安,担心音乐课的考试。小宇的反常表现,引起了妈妈的注意,通过了解,妈妈知道了实情。

 在期末测试那天,妈妈出现在小宇身边。老师刚点到小宇的名字,就有同学偷偷的笑了,还有个别同学干脆直接对老师说:“老师,他不行的,别让他唱了”。

 这时,妈妈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激励着他,在妈妈的鼓励和老师同意妈妈带他一起唱的情况下,小宇怯生生的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测试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妈妈的声音,而小宇只是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跑回自己的座位,把头深深的埋在课桌下,此景引来一片哄笑。

 这时候,妈妈对小宇说,你今天大胆站上舞台了,就是一大进步,妈妈为你的进步感到自豪。

 小宇感受到了妈妈的鼓励,过了一会,主动举起手来,要求再考一次。这一次,小宇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从此,小宇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非常自信。

 要给孩子力量,就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宇在妈妈的鼓励、肯定下变得自信和自强。

 从这个孩子身上,妈妈们应该领悟到:信任和肯定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其次,妈妈要学会崇拜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妈妈应该坚信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最好的孩子。

孩子依赖母亲,似乎是一种天性。可有的孩子都快上小学了,还不愿意跟父母分床,每天晚上都又哭又闹地要妈妈抱着才肯入睡;还有一些孩子干脆成了小“跟屁虫”,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一会看不到妈妈,就好像丢了心爱的东西一样烦躁。父母们就弄不明白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为孩子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环境。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为能给孩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引以自傲。于是孩子生活被照料的极其精细,凡事都有保姆管着。他们认为,这些生活小事,孩子将来会不会也没关系,只要让他具备成就大事或者赚大钱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这样,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

2父母给予孩子情感上的照顾比较少。父母过于忙碌,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孩子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导致孩子总是担心父母要离开自己,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不稳定,较少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更加强烈地情感上依赖父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

3家长本身对孩子的情感依赖过于严重。有的家长习惯于伺候孩子,如果不给她伺候孩子的机会,他内心反而会十分难受。孩子被这样的家长宠惯了,就会很聪明地见人下菜碟,专门拣软柿子捏,只要一到最疼家他的家长面前,就会变得特别依赖,而在别的家长面前,却表现得比较独立。

4不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过分依赖某人。有的父母,尤其是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带孩子很辛苦,可是当看到孩子对并没有那么辛苦地带他的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热情的时候,内心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于是,会嫉妒其他孩子爱着的人。为了让孩子属于自已,她们可能会更多地争夺孩子的权利,结果人为地导致孩子过分依赖自己。

孩子常见的过度依赖表现

1生活上的依赖。在生活上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

2学习上的依赖。现在有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灯光下,书桌旁,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催了又催,讲了又讲,最终不紧不慢的还是孩子。”

3思维上的依赖。“妈妈这个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孩子不愿主动去想,不愿主动去解决,在生活中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

4行为后果的依赖。孩子在外做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去赔礼道歉:打碎了个杯子,父母赶紧蹲下把碎片收拾起来;小朋友之间遇到矛盾,父母亲赶紧过去帮助解决或者赶紧把孩子领回家。这些现象中,孩子只是父母的跟随着,但用承担任何责任。

5矛盾型的依恋关系。还有一种反抗型也叫矛盾型的依恋关系,妈妈要走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双无法把妈妈作为自已的“安全基地”。这类孩子见到妈妈主寻求妈妈的接触,比如要妈妈抱抱,但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重新回去玩玩具似乎不太容易,他会不时地朝妈妈那里看。对于这类孩子,请在平时多多体察孩子需要,主动和孩子快乐的互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1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