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熟,敲。 小题1: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
小题1:试题分析:“隐几熟眠开北牖”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山童隔竹敲茶臼”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时,(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点评: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例如“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
《齐安郡中偶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哀愁之情。全诗描绘了一幅暮色苍茫的景象,刻画出满溪荷叶随风翻转的灵动姿态。诗人寓情于景,表面上写绿荷之恨,实际上抒发的是诗人心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愤与愁情。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唐代〕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译文
落日距离地面两竿的距离,对岸的杨柳笼罩在朦胧的轻烟之中。
水面上的绿色的荷叶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荷叶随风翻转,好像含着无限愁情一样。
赏析
全诗前两句“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单纯写景,写出了落日时分的烟柳之景。后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出了诗人在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描绘出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同时,诗人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融合为一,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隐痛。
作者介绍
《齐安郡中偶题》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小题1:熟 小题1:以声衬静,表现了夏日正午的寂静。(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幽静) 小题1:流露出诗人悠闲(闲适、舒适、惬意、慵懒)的心情 |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把握关键词语, 小题3: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日午独觉无余声”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流露出诗人悠闲的心情 。 |
放怀,汉语词语,指放宽心怀。 (1)纵意,放纵情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宋玉 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伟》:“乐浩汗之域,放怀清江;厌巘崿之情,投簪幻世。” (2)开怀,放宽心怀。 唐 温庭筠 《春日偶作》诗:“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明 张煌言 《闲居》诗:“人居闲处非佳境,事到难时且放怀。” 王西彦 《乡下朋友》:“ 庄道耕 先生又复放怀喝了几杯酒。”
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写下来的。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走出书斋,回到大自然中,便觉得格外爽快,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不言而喻。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