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情感目标怎么写

教学的情感目标怎么写,第1张

要写好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需要从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方面分析。

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感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情感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情感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情感需求

从需求层次角度来讲情感对人而言也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也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温饱需求,在这个阶段人的情感需求是一种渴望交流和认可的一种状态;人在无助的时候,和在接触新环境的时候这种情感最强烈。

第二个阶段:社会需求,一个人在社会中作为一个个体来讲,他有他的社交圈,他和外界沟通的同时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这种释放当外界给予肯定时情感就为正,心情就好,反之就不好。

第三个阶段:自我需求的实现,在这个阶段人基本是控制情感的,为什么这样讲,是因为他们对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去帮助其他人去平衡因情感应发的一些问题.比如:心理专家等。

情感从需求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是随着外界的条件和你自身的修养等这些必要的因素而随时转换的,换句话讲就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处在情感需求的一个或多个阶段,不论身份地位,有钱或是穷人,因为需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情感也不会相同。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布鲁姆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

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该教育方法指出,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1、情感领域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为首,于1964年提出,分为5个层次:接受、反映、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2、动作技能领域

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7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映、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映、适应、创新。

三年级目录:

《故宫博物院》1、《色彩滴染》2、《美丽的染纸》3、《四季》 4、《我喜欢的季节》 5、《吹塑纸版画》6、《漫画中的人物》6、《漫画中的人物》7、《自己的漫画像》8、《巧用对称形》9、《字母的联想》 10、《卵石的联想》 11、《面塑》12、《恐龙世界》 13、《水墨游戏》 14、《漫游连环故事乐园》15、《学画连环画》16、《我们在游乐园里》

17、《拨浪鼓》 18《北京的庙会》19、《北京的胡同》

六年级目录:

1课:装饰色彩2课:色彩的纯度(一)3 课:色彩的纯度练习(二)4课:画皮影

5课:画皮影6课:装置艺术7课:风车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8课:有趣的仿生设计

9课:有趣的仿生设计10课:水墨表现——树11课:水墨表现——古代建筑

12课:泥塑——古代建筑13课:藏书票的设计14课: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 未来的中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

认知领域:通过参观、谈话等多种途径,多方面地了解未来中学生活的特点。

操作领域:掌握想象画的表现方法,培养想象绘画能力。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的表现内容与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身边中学生的照片,向中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导入:同学们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这个寒假,你过得有意义吗?有什么新鲜的事想对同学们说的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你一定憧憬过未来的中学生活吧?你所了解的中学是怎样的?

到了中学,就意味着我们要告别童年生活,步入活泼的少年时代,你印象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你可以从学习课程、课间生活、课外生活、自由程度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说说自己的努力方向。

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说说你对画面的理解。

上了中学,你可就是有自主意识的少年了,爸爸、妈妈也会把你当大人看待,这时你可以神气地骑着自行车上学去。中学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会有哪些不同?你准备选择什么内容来表现?

课堂练习:以《未来的中学生活》为题进行想象画的创作练习,描绘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要求画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课堂评价: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中学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往往从家长那里感到的是一种压力。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解除学生的顾虑,对中学的学习生活提出质疑、讨论与解答。同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掌握一些初步的构图和表现方法也是必要的。

第2课 亲近大师——素描欣赏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素描的基本表现形式,体会其审美价值。

2、欣赏比较各位大师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尝试临摹。

3、对作品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比较各大师作品在线条处理、构图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绘画。

教学难点:感受素描以单色绘画的美感和价值,同时感受大师素描作品的优秀之处。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素描工具、资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谈话导入:师问:你知道美术上有个专有名词“素描”吗?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吗? 你画过或见过素描作品吗?(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感受“素描”的艺术魅力。

3、欣赏:师展示大师素描作品,学生谈感受。最后由学生自己来对“素描”定义。

4、尝试练习:临摹大师的素描作品,体会各种用线和造型手段。

5、课堂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素描”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不少学生认为只有画家才有此能力,心存自卑。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素描”的广泛含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3课 亲近大师——色彩画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临摹、修改名画,体验色彩搭配的丰富效果。

3、能运用一些正确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绘画大师的色彩画作品,并能临摹、改画或重新创作作品。

教学难点:能真切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绘画工具、资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2、教学导入:

(1)师问:你知道的著名的绘画大师有哪些,你能举出一些他们的作品吗?

(2)学生讨论。(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师作品的兴趣。)

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说说你对画面的理解。师问:

你能看懂这些画面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比较这些作品,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你熟悉这些作品吗,你能指出这些作品的名称及作者吗?

你知道这些作品的“画种”吗?

4、全班交流讨论。

5、课堂练习:学生利用自带的绘画工具进行临摹、改画。

6、课堂评价: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在全班展示画作。

教学后记: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较为“具象”的画面基本能讲出自己的感受,也能将感受转化成自己的画。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画,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教师要让学生接触除书本以外的更多画家的作品,在多看、多读、多交流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审美力的提高。

第4课 水墨画创作(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水墨画作品,体会作品中的内涵与情感。

(2)、能用水墨的视觉语言,描绘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事情。

(3)、对水墨画创作产生兴趣,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用水墨的视觉语言进行创作,并能在作业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水墨画创作产生兴趣,能体会作品中的内涵与情感。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师生搜集水墨画资料,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

2、教学导入:

师出示水墨画,介绍有关文人画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出示课题)

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说说对画面的理解。

师问:(1)你最喜欢哪一张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你能理解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吗?

课堂练习:

确定一个主题(如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事情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要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方法要巧妙,主题要明确。

5、课堂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推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并能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后记:

大量的大师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的作品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水墨画“借物寄情”的内涵,掌握了基本的创作表现方法。

第5课 水墨画创作(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艺术作品,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时代感。

(3)、学会在水墨艺术手法和绘画风格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创新。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能在水墨艺术手法和绘画风格上作一些新的尝试与创新。

教学难点:能了解当代艺术作品,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师生搜集水墨画资料,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

2、教学导入: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他“寄情山林”,以书画为寄托,抒发丰富的情感。笔墨纵横潇洒,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笔墨当随时代”是石涛的一句名言,他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存在三方面的内涵。其一,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二,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其三,笔墨也是物质、也是工具,就如同西方的油彩一样,是表现“术”的载体。

3、欣赏:欣赏课本上的《游泳》范图,体会独特的风格。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风格独特的绘画作品,探讨作品的时代特征。

4、课堂练习:自由创作:自定一个主题,鼓励学生在水墨艺术手法和绘画风格上作进一步的创新。

5、 课堂评价:小组互评,并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

6、 课堂小结:你从这些作品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学后记:

应当引导学生从理性上去认识“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不能单从表面与形式上去理解,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才是具有现实感的艺术作品。

第6课 诗配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诗配画的意境美。

(2)、了解诗配画的有关知识。

(3)用所学知识为诗歌配画,体验诗配画的创作过程。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用“水墨画形式”进行诗歌配画。

教学难点:诗配画画面意境的独特表达。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水墨画欣赏资料、示范画。

2、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欣赏,提出问题:

(1) 这些画与平常的画有什么不同?

(2) 画面和诗句有何联系?

(3) 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教师示范:以元朝王冕的《墨梅图》为例,边画边讲解诗配画的过程。

4、课堂练习: 用水墨画形式,表达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教师适当给予学生水墨画技法指导。

5、课堂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

教学后记:

学生画画时,可以通过创造发挥,自发地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提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不必忙于纠正,要相信孩子们的出人意料的创造力!

第7课 看新闻,画新闻(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认知领域:根据所看新闻,学会用画面表达事件,传达见解。

操作领域:对重大新闻的场面进行有主题的绘画,画面表面别具一格。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组织画面,抓住新闻关键,以精彩的画面表现新闻场景。

教学难点:构图形式要让人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绘画工具,国内外重大新闻的、图像资料。

2、教学导入:

观看资料,师生共同探讨最近国内外重大新闻,确定绘画主题。

(1) 最近有什么新闻?哪些你认为比较重大?

(2) 你喜欢哪类新闻?怎么表现?

(3) 学生讲述所选新闻的大致内容,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共同分析画面为何如此生动?并说说你对画面的理解。

4、 课堂练习:

(1) 构思创作,初步绘制;

(2) 交流创意,互相促进。

学生展示自己的草图,讲述意图。

第二课时:

1、 组织教学。

2、 交流:学生介绍上节课作业构思,并设想最后的表达效果。教师介绍一些小技法。如:水彩笔“点彩法”、彩色铅笔“明暗法”等。

3、 学生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业,使学生作业更丰富生动。

4、 小结:

展评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可评出“画面生动”奖、“印象深刻”奖等)、教师点评。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对身边发生的事关心和思考,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第8课 作文插图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认知领域:使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操作领域:了解插图及其运用,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带有图文的书籍,准备绘画工具等。

2、教学导入:

(一) 学生展示收集的图文资料(杂志、学生读物等)。

师:这些图文资料的特点是什么?(图文相配合)

师:你们觉得文字中配上图画美吗?为什么?

(二) 教师展示文学作品。

(1) 放一段文学作品录音,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要求学生可加上自己的联想来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2) 欣赏文学作品中配的插图。

3、欣赏:欣赏课本上的范图,使学生了解作文插图的拓展性。

4、课堂练习:

(1) 学生选择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 学生构思插图,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5、拓展:除了给作文插图外,也可先画图再构思作文,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6、课堂评价:形式不拘,自评、师评等。

教学后记:

纯粹让学生作文插图,他们觉得枯燥,可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写写画画、画画写写,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你的串号我已经记下,采纳后我会帮你制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