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第1张

黍离

《诗经·王风》

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导读

本篇选自《诗经·王风》,是流传在东周时京都(今河南洛阳)附近的一首诗歌。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王室衰微。《诗序》云:“《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离去,而作是诗也。”

原诗

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②。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⑤。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①黍:谷物名。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②稷(jì):谷物名。③行迈:前行。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⑤噎(yē):忧闷已极而气塞,难以喘息。

译诗

这成行的黍子随风摇,

那高粱刚刚长出了苗。

走过故地我的步子慢,

忧心如焚啊心中不安。

了解的说我心中忧愁,

不了解以为我有所求。

苍天啊苍天啊你在上,

是什么人弄成这个样!

这黍子长得排成了队,

那边高粱也已在抽穗。

走过故地我的步子慢,

忧心如焚啊心中不安。

了解的说我心中忧愁,

不了解以为我有所求。

苍天啊苍天啊你在上,

是什么人弄成这个样!

这黍子长得排成了行,

那高粱啊长得多饱满。

走过故地我的步子慢,

忧心如焚啊心中不安。

了解的说我心中忧愁,

不了解以为我有所求。

苍天啊苍天啊你在上,

是什么人弄成这个样!

赏析

《黍离》是诗人叙述路过宗周故都废墟,看见过去繁华的都城里高粱、黍子长得很茂盛,引起无限的伤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诗分三章(节),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每章表达的内容大致相同,仅改换几个字表示时空的推移变化。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开头两句为第一层,以景物起兴,写城中的高粱长得很茂盛,引起诗人强烈的感慨,以乐景反衬都城的荒凉和诗人内心的凄楚。接着两句为第二层,写诗人的动作和心情。面对旧都被毁、遍地黍稷的景象,诗人走得很慢,抚今追昔,引发无可抑制的悲痛。“知我者谓我心忧”后为第三个层次,诗人直抒胸臆,吐露自己痛苦的心声。这里侧重写内心深沉复杂的伤痛,既有思乡之愁、失意之叹,更有国仇家恨的悲怆,以至于到了呼天抢地的地步,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这首诗景、情、意相结合,抒发了强烈而深沉的情感,既悲西周的不可挽回,又悲东周的衰落和令人绝望。重在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情态动作的描摹刻画,把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不已。此外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将已逝的繁华和而今的荒凉、兴和亡、乐景和悲情作对比,在表情达意上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此诗创造了“故宫禾黍”的亡国之痛这一特定的审美内涵。“黍离情结”凝聚了失去故国而无可奈何的悲怆情怀。历代文人也多引此诗表达对历史盛衰兴废的慨叹,此诗成了悲悼故国、凭吊前朝的代表作。

《黍离》的情感是悲叹农桑,感慨民生之艰。这句话之所以是错的,是因为它望文生义,偏离了主题。

《诗经•王风·黍离》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此诗由物(黍离)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只有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只见那绿油油的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萋萋。

全诗共三章,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黍离)在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对家国兴亡的不胜忧郁之状,与悲叹农桑、感慨民生无关。

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诗经•王风•黍离

所谓“黍离之悲”是对历史盛衰、国家兴亡的悲悼。在本诗中,周朝大夫怀念败亡了的宗周王朝,因见故国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而生出悲悼之情。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王被迫东迁雒邑,国势就此一蹶不振。曾经是各诸侯之王室,是繁华的宫殿,现在面对满目的黍稷,东周王朝的士大夫,自然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怀有无限眷念之情,不禁心中悲怆不已。这种由茂盛的黍离而生出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就称之为“黍离之悲”,其实质在于“亡国之痛”。后来人们就以“黍离之悲”为成语,表达故国哀思、亡国之痛,“黍离之悲”也就有了特定的美学含义。也正由于这首诗歌的流传,“黍离之悲”在中国文化中成了一种深沉的民族心理沉淀,成为亡国遗民借以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意象。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

这是一首有感家国兴亡的诗。作者为朝廷中大臣,他行役到此地,看到故室宗庙尽变为禾黍悲怆不已,彷徨不忍离去。可能他曾对朝政发表过意见,但不被理解,以为他有什么个人企图,所以他感叹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现在国都已东迁洛邑,往事已不堪回首,他只能对天浩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啊苍天!这种状况是谁造成的呢?这明明是因为周幽王的暴虐无道,政治腐败,才导致狄人入侵,西周覆灭。但诗人是周朝大臣,不便直说,就用反问句委婉地说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5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