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无题》讲解与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讲解与赏析,第1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

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

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

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

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

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

—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

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

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

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

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

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

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

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

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

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

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

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

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

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

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

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

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

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

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

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

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

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

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

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

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

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

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

“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

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

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

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

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

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

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

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

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

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

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

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

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

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

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

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

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

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

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

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

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

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

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

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

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

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

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

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

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

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

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

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

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

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

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

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

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

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希望帮得上你 ^_^

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并不多,我比较喜欢的有两首:一首诗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首是《诗经》中的《子衿》。当然,对于《夜雨寄北》是写给诗人妻子的还是写给友人的,人们一直以来还有所争论,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特别是从“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来考虑,人们更倾向于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妻子王氏的。所以,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首爱情诗歌。

《夜雨寄北》和《子衿》抒情方式不同的原因可能有要以下几点:

首先:礼教思想的影响不一。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还没有太多的禁忌。而唐朝时期,儒家思想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封建礼教给少男少女直表达爱恋戴上了重重枷锁。

其次:诗歌创作者不同。《诗经》中的很多诗歌出自普通劳动人民之口,是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情感地自然流露。所以这时候的爱情诗很多大胆热烈,直抒胸臆。而唐朝时期创造诗歌已是文人的专利,他们一般讲究一定的技法技巧,直白地表达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为人所诟病,不易为人们所接受。

然后,李商隐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经历以及写作风格也决定了《夜雨寄北》的抒情方式。

《夜雨寄北》以景代情,抒情含蓄深沉;《子衿》直抒胸臆,抒情热烈直白。虽抒情方式不同,但他们抒发的情感都真挚深沉,感人肺腑。所以千百年来两首诗歌都得到了广泛地传唱,均成为爱情诗歌的不朽名作。

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并不多,我比较喜欢的有两首:一首诗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首是《诗经》中的《子衿》。当然,对于《夜雨寄北》是写给诗人妻子的还是写给友人的,人们一直以来还有所争论,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特别是从“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来考虑,人们更倾向于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妻子王氏的。所以,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歌。

相同之处:

两首诗歌都抒发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且情感真挚、缠绵悱恻。

两首诗歌的语言都通俗简洁、明白如话。

两首诗歌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现实,有想象。

两首诗歌都具有回环往复之美:《夜雨寄北》是时间、地点的回环,《子衿》重章叠咏,一唱三叹。

两首诗歌都借助一定意象深化情感:《夜雨寄北》借助绵绵秋雨,《子衿》借助青青子衿、子佩。

两首诗歌都敢于打破正常的叙述顺序:《夜雨寄北》打破常规,先叙事,再写景;《子衿》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当然,两首诗歌也有众多不同之处。比如:体裁不同,《子衿》为古体诗,《夜雨寄北》是近体诗中的绝句。两首诗歌情感也有细微不同:《子衿》重在写相思之苦,《夜雨寄北》除相思之苦外还有想象中相聚的甜蜜。但我觉得两首诗歌最大的不同是抒情方式的不同:《子衿》是告白式抒情,《夜雨寄北》则为画面式抒情。

告白式抒情,侧重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它表达情感时往往直白热烈。《诗经》中常用到这样的抒情方式。如:《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全诗没有具体的叙述,只是大胆直露地表白。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赤裸裸地表达出来。《君子于役》中反复咏唱: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式抒情,侧重于通过描绘情景或者激发读者想象出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它的表达一般含蓄深沉。中国古代诗歌特别讲究情景交融,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都是这种抒情方式的代表。

那么下面就结合《夜雨寄北》和《子衿》两首诗对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做具体地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读罢诗歌的一二句,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秋夜,细雨打在芭蕉叶上,芭蕉叶在窗上描出自己跳动的孱弱的影子。室内窗下,李商隐拨亮油灯,展读家书,妻子的面容、妻子的思念与担忧穿越千里的风尘都化作纸上那句:何时归?“我何尝不想归家,可……”诗人轻叹。为排遣愁绪,诗人推窗凝望家的方向。但夜如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巴山,遮住了回家的路……秋雨更是不解风情的,她依然密密地斜织着,织进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织进了诗人的羁旅之怨。于是,雨水与思念溢满了窗外的池子。

一二两句虽不着一个“愁”字,但诗人的思念以及愁苦之情通过画面直抵读者心灵。

中国诗歌在使用情景交融这一技法时,大多先写景再叙事,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但这首诗,写叙事后写景,作者由读信愁苦,推窗排遣,写到室外秋雨绵绵,由室内之景到室外之景,过渡合理自然。且巴山夜雨之景既将诗人的愁苦写得辽阔空灵,又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诗歌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由现实转为想象,由阴郁转为温馨:夜深了,夫妻二人依旧灯下促膝长谈,说不尽的情话,道不尽的思念。未烬的烛芯长了,望一下笑颜,握一只玉手共剪烛花。你突然娇羞地问我:“收到我的信时,你在干嘛?”我回答:“我正在望窗外雨中苍茫的巴山,秋雨伴着思念啊,早已经将窗外的池塘注满。”两句诗依然描绘出两幅饱满的画面,温暖且富有动感。

通观全诗,四句诗三个画面(第四个画面又回到了第一幅画面),三个画面巧妙地实现了“此地——家中——此地”“现在——将来——现在”的时空回环往复,构成独特的艺术美。三个画面的回环就是苦与乐的交织: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乐。三幅画面回环对比,未有一词直接写情感,但缠绵悱恻之情尽显。

可见,《夜雨寄北》是画面式抒情的绝佳代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 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全诗没镶嵌什么难解的典故,也没罗织“绮丽精工”的语言,而是以平常语道出了一旅人回复家书的场景,但寥寥数语却带给读者时空周转、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该诗之所以能在自然平淡之中“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是因为诗人对自己的现有生活和感情已经“入乎其内”了,所以诗虎虎有生气;“出乎其外”了,所以诗也有高远之致。这儿,笔者打算以文本直接解读而不是“知人论世”的方式,带领读者再次走进这首大家都熟知的凝聚着浓重生活真实的诗境之中。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落笔自然但又似乎异常沉重。从这一问一答之中,读者一下子可以想到,这是一个孤身在外的旅人独坐窗前,一边是刚刚收到的爱人的跨越了千山万水的一字千金的“家书”,一边是自己摊开的准备回信的信笺,手握纤毫却重如千钧,不知何从下笔。接到家书是喜,回答家书却悲,因为这是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短短几个字,诗人情感的悲喜动荡却蕴涵其中。无奈之下只好老实交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啊!信笔写来却又巧夺天工,自然而又真实!“君问”之“君”字,即点明了诗人现在对话的对象是“君”,从全文来看,读者一目了然,此君便是诗人的亲人和现实中的爱人。“君问”什么呢?问归期!归期之“问”,说明对方最最需要知道和最最关心的就是诗人何时得归,相盼之情跃然纸上。我们不难想象,此刻千里之遥的家乡,那个最牵挂自己的人正殷殷盼望,而那个被盼望的人,一个归期都无法保证,愧疚、遗憾、无奈,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巴山夜雨涨秋池”,本欲回信,无奈自己也不知道何日方归,只好环顾左右而言它。搁笔之时,诗人听到外面的雨在淅淅沥沥地下,他胸中的愁绪也如秋池夜雨一样弥漫了整个时空。一个“涨”字,写出了诗人细微难测而又复杂幽深的遗憾和无奈。巴山之高远,夜雨之弥漫,自己和对方都望尘莫及,遑论相见?此时此刻,夜已深沉,外面雨丝如织,宣泄着诗人无法排解的哀愁,诗人只能通过他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写诗”,一抒自己真挚强烈又感伤的内心世界。巴山夜雨,更加重和加深了诗人的烦恼和悲愁,但这种悲愁并不是排山倒海的,而是细水长流、欲说还休的,是“乐而不*又哀而不伤”的。这儿,作者以通常的山、雨、秋池之意象,渲染了一幅山高路远、夜幕深沉、烟雨迷濛的画镜,暗示了作者孤寂无奈愁情满怀的心灵幽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刹那间诗人笔锋陡转,用“何当”(什么时候会)二字,转向了那曾经美好的过往,转向了那充满希望的像过往一样美好的将来。怎么回事呢?也许,诗人在愁绪满怀夜雨如织的静谧之中茫然四顾,面对摇曳不定的灯火,诗人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了昔日两情相依之时一个经典温馨的画面。西窗,也许是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的一个“暗语”吧!那就是双方都记忆的西窗之下,两人曾经共同用剪刀剪去枯萎的蜡烛芯,这对蜡烛,也许是新婚之时的红烛吧,也许是离别后的重逢之烛吧,也许两人是执手相牵去剪完的吧,也许剪烛之时,他们自己又看到了投射在西窗上一对相伴相依的剪影、又心有灵犀地相视一笑的吧,这也只有熟知西窗之境的当事人去心领神会了。

  所以本诗中的“共剪西窗烛”,暗示了温馨的过去,提醒了凄凉的现在,表达着美好的将来;既可能是现实中的一个真实场景,也可以是凝结着美好愿望的便于表达恋人絮语的深沉想象。总是它是一个经典而温馨的画面,支撑着整首诗的灵魂,无限深情融于一“共剪西窗烛”上,既安慰了诗人自己孤寂的灵魂,也抚慰着对方“君”望穿秋水的渴盼。虽是“水中月、镜中花”,却是疗治相思之苦、支撑着双方生活下去的一剂良方。这儿,“巴山夜雨”之形单影只之实和“共剪西窗烛”之相伴相依之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为本诗营造了一个若即若离虚幻而又真实的艺术世界,使读者不知道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我观物,则“巴山夜雨”也愁绪满怀;以物观我,则“西窗烛”,也要嘲笑孤单中的我想入非非了。

  “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沉浸在“共剪西窗烛”的美好想象之中,环顾一室清辉和孤影残灯,烛火灯芯劈劈啪啪地跳跃,一个人去拨掉烛灰,看到想象中的秋水伊人已飘然而逝,惟有茕茕孑立的一文弱书生兀自叹息,不仅哑然失笑:将来和爱人见面之时,一定和爱人述说自己此刻的相思和愁苦,也述说自己此刻的西窗之想象。相聚之想象终成流水落花,不过是一个“含泪的笑”而已。回归现实的真实情境“巴山夜雨”,寂寞空心依旧。文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但出现的情境和立足点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活生生的愁情满怀的现实,一个是将来见面时对今日愁情的回顾,而这一个将来的回顾也不过是此时此刻诗人的一个想象罢了。尤为复杂的是,诗人想象中将来的回顾内容,是发生在过去的“共剪西窗烛”的美好和此刻巴山夜雨的对比。诗句中包容的时空交错和复杂感情,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世人极为称道的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开头的一句话: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李商隐确实达到了梅尧臣所描述的写作境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人超越了通常的诗歌写作规范,只求“辞达”,和李商隐大多数绮丽精工之作相比,该诗真可谓苏轼所说的“渐老渐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了。

  朱光潜曾说过,“诗的境界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李商隐的这首诗可算是有力的证明,好的诗跟读者是“不隔”的,“语语如在目前”的,更是能够穿越时空的迷障,能够打动不同时代不同情境的读者的。即使读者不知道李商隐为何人,“真事隐”去后,他的诗依然能够让人心潮起伏,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夜雨寄北》当之无愧。

夜雨寄北是一首悲哀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乐观的诗。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夜雨寄北诗中的语气抒情凄迷,带有凄凉的离别之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刻思念和无尽的渴望。送元二使安西中笔调豪迈,洋溢着乐观的热情,传递出深深的祝福之情。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表达方式上以写景抒情为主,寓思乡之情于景物描写。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

《夜雨寄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直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家乡、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这首诗情感表达上跌宕有致,语短情长,具有质朴、自然、含蓄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92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