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马诗》表达了作者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的思想感情。

原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释义: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扩展资料:

李贺说的并不是马,是借马道出自己的鸿鹄大志,是说出自己渴望立下赫赫战功,辅佐皇帝成为一代名主。可是他的远大志向落空了。

李贺是中国唐代诗人,他才华出众,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远近闻名,名动京师。可是却有人嫉妒他的才华,说他的父亲叫晋萧,而晋又与进士的进同音,要避父讳,所以一生都不能参加科举,自此就名落孙山。

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三年奉侍郎,卒时才二十七岁。因为他写的诗好,后人都称他为诗鬼。

李贺在诗中一直强调,这马不是凡马,若是他辉煌起来,那整个国家也会变得强盛,若是他衰弱了,整个国家也就会落入谷底。这样好的一匹千里马,什么时候才会被伯乐发现,带上金马鞍,从而成为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战马呢?

——马诗·大漠沙如雪

背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扩展资料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去世。李贺曾自编其集。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96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