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②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②,第1张

小题1:比喻,对偶,夸张,排比

小题2:示例一: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2);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2分;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2分,意思答对即可。)。

示例二: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2分);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可根据关键词的运用及句式来判断,如“白如练”“青如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运用了对偶;“疾如箭”“飞如电”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为排比修辞手法。

小题2:

试题分析:可根据题干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答,如若选择从写景的顺序答题,可结合着景物及关键词进行分析,“长江万里”“淮山数点”是从整体、远景来写;“江帆几片”“山泉千尺”是从个体、近景的角度来写;“云、月、鸿”这些为天空景物,故由地面转为天空的顺序。

小题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小题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不难,“白如练”“青如淀”“塞鸿一字来如线”是明显的比喻,都有“如”字;本曲的一、二,三、四,五、六都是宽对;“新月初学扇”中“新月”为物,但它“学扇”可见是拟人的手法。

小题2:一、“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这两句是远写。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这两句是近写。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二、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塞鸿一字来如线”,写从塞外归来的大雁,排成长长的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仿佛就像一条细长晶莹的银色丝线。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时令,也创建了一个令人展开无限遐想的空间。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按照由远及近、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采用了比喻、对仗并用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动态描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动态秋景图。

点评:本题个人认为命题不够规范,两道小题都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而且第二小题还比较难,这在高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

2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表现了月的变化

3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1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