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讲《与妻书》学生感动泪崩,你能看懂百年前的爱情吗?

语文老师讲《与妻书》学生感动泪崩,你能看懂百年前的爱情吗?,第1张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爱妻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之后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俘后从容就义,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信中他称呼爱妻为意映卿卿,在信里,他深情的呼唤了妻子49次。足见他对妻子深沉的爱,但这份爱,在祖国和人民面前又不得不作出了让步,林觉民不负天下人,却独独辜负了自己的发妻。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望其真有

《与妻书》中字里行间都饱含了林觉民对于妻子满满的爱意。作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觉民本应不信鬼神,但因为心怀对妻子深深的不舍,他宁愿自己可以化作鬼魂,只为能常伴妻子左右。在信中他时时安慰爱妻,解释赴死的原因,委婉的表述了对于妻子深深的爱意,字字句句仿佛在妻子耳边低声细语,轻声呢喃,饱含了对爱妻的愧疚之情。通篇文章即缠绵悱恻又荡气回肠。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林觉民将个人的情爱与对于国家人民的大爱融合在一起,正是因为爱你,才不忍你身处这乱世之中,极具感染力。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对于妻子的爱高度融合统一。正是革命先辈这种舍小爱为大爱的革命情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信中饱含林觉民对妻子深深的歉意,无法与妻子相伴一生的遗憾,以及为国捐躯,慷慨赴死的决心。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妻书》即是一封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也是对当代青年很好的激励。

常说人类的悲欢并不能想通,但这篇《与妻书》却依然能在相隔一百多年后,引起当代少年的共情。虽然我们离那个烽火硝烟的岁月已经很远了,但是这种不负天下人,唯负汝一人的情怀,这种个人情爱与家国情怀冲突又能相融合的激烈情感很容易激起当代青年的共情。

林觉民英勇就义时,只有24岁,而妻子陈意映只有23岁,肚子里还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林觉民就义后陈意映生下遗腹子,在两年后,也因抑郁成疾离开了人世,追随爱人而去。

因为学生被老师感到了,众所周知,“与妻书”是一个革命英雄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里明确表示对妻子的不舍跟关爱。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吾之意盖谓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从这短短数语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革命英雄是一个有理想且感性的人,可是在那个时代就是如此,自己的命运根本就无法决定,只能说这是时代所造成的因素。

一、表达对妻子的关爱

林先生对妻子的爱,可以说一字不差且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革命英雄,在那个时代能够写出这样相当有水平的文章,放在现在自媒体的时代,林先生必然能够成为其老大,林先生其实早就清楚,参加革命生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可是从林先生的言语表达中,并没有看出林先生有后悔的想法,可能这就是每个革命英雄都有的信念吧。

二、故事很真实

不管风风雨雨,林先生也不想让妻子独自一个人承受悲伤,因为林先生知道,在自己牺牲了以后,妻子必然会很伤心跟痛苦,这种事情换做是谁,心理可能都不好受吧,只能说林先生对妻子的爱,是与众不同的,如果在现代,一个利益当先的时代,这种伟大的爱情我想应该可能不会出现。

三、一个深情的男人

作为一个旁观者,且对那个时代不公的旁观者而言,对于林先生这种深情的男人,我感到自卑,因为我跟一比显然更轻松更无知多了,其次我更羡慕林先生,能有一个值得他深爱的人,战争的时代能遇到你情我愿的爱情,本身就不简单。

以上的问题,今天就分析到这里,有其他想法可以下方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3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