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华烟云》,浅析姚体仁和他的两个女人

看《京华烟云》,浅析姚体仁和他的两个女人,第1张

姚体仁,是姚思安和妻子未婚时就有的孩子,属于另类私生子。他身为姚家长子,继承了父亲年少时期的轻狂放荡,桀骜不羁,也继承了母亲的狭隘和懦弱。他自小生活环境优越,母亲一味溺爱,父亲过度严厉,以致他的性格缺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教,导致人生之路越走越偏,最后悲剧收场。

姚体仁的一生,除了父母,还和两个女人分不开。

一个是银屏,另一个是华太太。

银屏是母亲买来服侍他的丫鬟。银屏比他大三岁,对他来说,是丫鬟,也像姐姐,也像母亲。他自小就被银屏贴身照顾,在在生活上十分依赖她。长大后,因为不思进取,学术低微不受父亲的重视,情感上孤独苦闷,唯有银屏对他不嫌不弃,依旧关心疼爱,欣赏有加,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慰籍,从而深陷银屏的温柔情网,无法自拔。

银屏是个丫鬟,却有着不同于丫鬟的远见和超强的行动能力。

姚母嫌弃她身份低微,为了拆散他们,勉强答应让体仁去英国留学,却又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到银屏身上。体仁走后,姚母每日对她多番辱骂,甚至想趁着儿子不在将她嫁出去,一了百了。银屏知道这一切后,不动声色,暗中筹划。体仁因为轻信其他留学生所说的英国学校虐待中国留学生的事情而停留在香港,没有去英国,拿着父亲给的费用花天酒地。银屏听说后,知道他用完钱短期内就能回来,于是用一只手镯当了一点钱,暗中租了一处房子,偷偷地搬走了。为了不被姚家的人找到,还带走了体仁养的狗。她偷着离开,却十分有骨气,没有带走姚家的一丝一毫,这种行为,姚家下人都暗暗赞叹。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计划得很周全,当手镯的钱够用半年,留了另一只手镯备用,足够等到体仁回来。同时 也在房东华太太面前露了一点底,让华太太知道她背后有金主。华太太因此结束了帮别人拉皮条的生意,专心服侍她一个人。

银屏心思细腻,体察入微,她了解体仁的一切,有信心将他抓在手里。起初和体仁只是情感交流,没有突破男女大防。后来定情,确保体仁不会离开她后,为了留住体仁,费尽了心思,甚至学会了抽鸦片。她觉得女人抽鸦片有一种天然的媚态,可以让男人神魂颠倒,但是她绝对不让自己上瘾,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更漂亮,更能吸引体仁而已。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她的自律性强得可怕。

银屏在和姚母争夺体仁的这场战争中,赢得很漂亮,体仁完全属于她,借口打理家里的生意,拿着姚家的钱让她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时机成熟,银屏为了名正言顺进姚家的大门,就怀孕生子,一举得男。她不但了解体仁,也了解姚思安,她知道姚思安会看在孩子的份上让她进姚家大门的。她不贪心,只想依靠孩子做个妾侍就满足了。

银屏知道姚思安带着阿非在南洋做生意,一再嘱咐体仁要等他父亲回来才可以公布此事。可惜体仁酒后面对母亲辱骂银屏没能忍住,提早暴露了母子二人的存在。银屏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对孩子的爱是那样地深,这个本来可以帮助她进入姚家大门的孩子,反倒成了她的催命符。孩子被姚母夺走之后,她心如死灰,自缢而死。

林语堂在书中对银屏有所评价。 原文如下:

银屏算不算个好女人呢?不错,天下有坏女人吗?只要环境地位变动一丁点儿,银屏在人生所占的地位也就和木兰的母亲一样了——是财产万贯之家的女主人,能干的主妇,热爱子女的母亲,儿女心目中的完人。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银屏是有能力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人。她的悲剧来源于她的身份,她是丫鬟,所以她没有机会成为姚母一样的女人。在封建阶级统治时期,阶级往往代表一切,因为身份地位被活活扼杀的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数,银屏就是其中的代表。

银屏死后,体仁深受打击,和母亲决裂,变得浑浑噩噩,染上了鸦片。孩子博雅扔在姚家,由义姐珊瑚照顾,自己继续住在和银屏租住的院子里。

华太太是看着体仁和银屏一路走来的人,也给这一对苦命鸳鸯很多帮助。银屏的丧事也是她帮着料理的。银屏死后,体仁将对银屏的依赖转嫁到她的身上。

此时华太太对他的关心,不单单是因为金钱,更多是出于心中的同情。再加上她的丈夫也在近期过世,是以更能体会体仁失去至亲的痛苦,两个深受情感伤痛的人在共同的遭遇下惺惺相惜,产生了真感情。华太太面对生活的苦难,没有像体仁那样自甘堕落,而是自强自立。体仁醉生梦死,她当头棒喝。 原文如下:

华太太向他怒吼:“你活一辈子还要什么呢?你要享受人生啊。要享受,就享受!你要女人,就找女人!你要钱,你有钱,要对你父亲好才是,不然,你会一无所有。我知道父亲和儿子脱离关系是个什么滋味儿,那就像我嫁的丈夫一个样。我知道穷的味道,当东西,借钱,十几天前就为付房租钱害怕。为什么放着正路不走,要跟父母作对,冒家庭跟你脱离关系的危险?你父亲万一把说的话真的做出来,把财产分散,或是捐给寺院,你怎么办?赶紧头脑清醒一点儿,不然我也不要你这个笨蛋朋友!”

体仁最终被她骂醒,开始戒掉鸦片,重新振作。

华太太和银屏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会将自己的人生系在别人的身上,她只靠自己。

清朝覆灭,民国建立。她看准商机,和体仁商议合伙开古玩店,低价买进那些清王朝王公贵族的古玩珍品,高价卖给喜欢收藏的人,赚了很多钱。她没了丈夫,也不打算再找丈夫,收养了一个孩子,靠着精明能干摆脱了底层人的生活,爬到了中层过上了较为体面的生活。她比银屏幸运,赶上社会变革,宣扬民主的好时候。

体仁慢慢地从悲痛中走出来,生活开始步入正轨。他甚至想开始另一段情感,看上了一位红牌歌姬,又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心情郁闷,在郊外骑马,出了意外,坠马而死。临死前,他回顾自己一生,多有悔悟。 原文如下:

儿子苏醒了一下儿,说要见华太太。父亲照垂死的儿子的话办,派人去请华太太来。她来之后,体仁勉强说:“爸爸,妈,我欠您二位老人家恩情太重。我知道,我是个不孝之子。告诉珊瑚姐对我儿子博雅要严加管束。教养他长大成人,要做个好人。”然后看着华太太说:“你们不要误解华太太。她是我唯一的好朋友。”他的眼睛闭上,声音消失,气息断绝了。

他想浪子回头,想重新做个争气的儿子,只可惜老天已经不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活着时候不能和银屏在一起,死后得以和她合葬。这对不容于世俗的有情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体仁是姚家长子,他的性格和能力不足以担当继承姚家的重任。这是他悲剧的起源,郁郁不得志使他消沉,将重心转嫁到感情上,偏偏爱人又不容于母亲,使他陷入母亲和爱人你死我活的战争之中,压得喘不过气来。爱人的死,带走了他的灵魂,从此一蹶不振。

华太太的怒骂使他明白,人的一辈子不是只为感情而活,还有许多责任和义务要承担,人要学会面对现实。他慢慢地去体会,去努力。此时父母对他的期望也降低了,只希望他能活得像个人样就好了,他有了自由的空间,自由发挥。他做到了,和华太太一起经营古玩店,有模有样,生意兴隆,一切都从好的方向去发展。事实证明,他是不能做大事,但是做善良的平凡人还是可以的。

若是此时姚母能吸取之前的教训,不再干涉他的感情生活,或许事情就能一直好下去,只可惜人心苦不足。孩子堕落了,希望他像人样,孩子像人样了,又希望他活得体面,于是红牌歌姬看不上了,眼里又只有大家闺秀。她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区别。这种偏执使事情变得糟糕,贪心不足,固执己见的姚母彻底失去了孩子。

体仁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出生在富贵之家,让许多人羡慕。殊不知你得到多少,就得承担多少,当得到的和能承担的不平衡的时候,注定会成为悲剧。人是需要在适合的环境里生存,所谓适合,不单单是指物质条件,而是指和他的性格相匹配。

如果父母对体仁没有过分的期望,如果姚母没有按身份地位挑选儿媳妇,体仁即使平庸脆弱,也能平安过一生。

《京华烟云》:从姚莫愁的三段感情来分析其成长过程

文/情鱼

难怪你爱写诗,都是被爱情折磨的。我也写,只不过我不写在纸上,我写在心里。

——《京华烟云》

2005年版的《京华烟云》是根据林语堂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民国剧,主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

电视剧的前三分之二都是围绕着三个家族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展开,并通过这些纠结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独特逼真的角色。

其中以姚家的两个女儿——姚木兰和姚莫愁最为突出。

姚木兰的一出场就很惊艳,沉稳得体、温良谦恭、深谙世俗的智慧,是闻名京城的才女,对诗词文学、古玩、甲骨文等颇有研究,在很多观众眼里她就是完美女性的代表。

林语堂在塑造她的形象这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对她的厚爱,曾感叹:“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而姚莫愁似乎总是活在姐姐姚木兰的光环之下,才华不是最突出的,处事莽撞任性,剧中每句台词都是对木兰的夸赞和认可,而莫愁让人放不下心的同时又滋生出怜爱之情。

她一路跌跌撞撞,在勇敢和缺憾当中缓慢进入观众视线。明明是大家闺秀,却总给人自由活泼、一副小孩子脾气的女生形象。

狄德罗说过: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正是这样不完美的莫愁,才更深入人心。在整部剧中她憧憬爱情,为爱情奋不顾身、无悔付出,历经考验才嫁给孔立夫,在他的呵护下成长为真正的自己。

从少女到为人妻,再到为爱人和国家牺牲的大爱精神,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让人越来越喜爱。接下来我将从她的三段感情来分析其成长历程。

1冲动莽撞、不计后果的爱情,带给姚莫愁的是伤人伤己的代价,在后悔中错过幸福

你我初相识,一个年少,一个无知。初期的莫愁,和她的名字一样,不愁万事,活泼天真,与曾家三少爷荪亚相恋。

莫愁表达喜爱的方式是与荪亚一见面就找借口吵架,表面是在无理取闹,实则用着不成熟的方式去表达在乎和思念而不自知。好比恋爱中的“墨菲定律”,你越在乎他,越表现不好。

就像初高中时代的我们,喜欢一个人就千方百计引起对方的注意,男生习惯使用揪女生头发、嘲笑对方等行为来表达爱意,女生往往小打小闹、有些无关痛痒的小脾气。

在我看来,莫愁这段青梅竹马的恋爱里,性情如野马,不受拘束,也不知去等待自己的恋人一起守护爱情,一起向未来奔去。

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也就是说"眼见者可能并不为实",你或许见到了现在的事情,而事情本身的发展你也许并不清楚。

所以当莫愁看见荪亚帮助女大学生曹丽华包扎、清洗伤口时,第一反应是气急败坏,给了荪亚一巴掌,愤怒离去,不接受任何解释。

她认为荪亚三心二意,欺骗她的感情,他的所作所为与自己付出的真心不对等。

婚期将至,受到“伤害”的她决定用逃婚来让曾家难堪,惩罚荪亚的不专一。这类似于恋爱心理学里的逆向效应:爱得越深,恨得越深。

居里夫人说过:假设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莫愁就是这样子,气头上的她一心想要考验荪亚对她的真心。

没有考虑到曾姚两大家族的声望会遭人议论,这场婚礼是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更是为了给曾家大儿子平亚冲喜。

她逃婚的结果是让父母进退两难,无法向曾家交代。导致了孝顺的姐姐木兰代她出嫁,而当时的木兰早已倾心孔立夫,他们两人志趣相投,三观相合。

于是原本属于她的荪亚与姐姐步入了婚姻,两个并不相爱的人,因她的任性被迫捆绑到一起。四个人失去所爱,独留她在原地暗自伤心和后悔。

想起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感情冲动,可以说是一种既甜蜜又痛苦的毛病,对那些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掌控自己未来幸福的少女们,将使她们一生遭到不幸的影响。

这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初恋,纯粹真挚,但也盲目冲动,遇到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一点小误会就惊天动地,不是绝望中放弃,就是孤注一掷地为对方倾其所有,最终造成自己无法承担的后果。

莫愁的初恋,任性而冲动,像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一样,轻轻扇动了几下翅膀,便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她嫁衣一扔,从此改写了姐姐木兰和孔立夫的人生,也改写了自己和荪亚的人生,有情人错过,伤人伤己。太年轻就总是在感情里情绪过激,过分看重,做事不加思考。

2经不起考验、得不到家人祝福的爱情,让姚莫愁饱受痛苦,意识到自己该稳定成熟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恋爱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力求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错过荪亚的莫愁,失去了方向。正好牛怀玉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她沉迷于甜言蜜语和玫瑰浪漫中,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新欢。

这一次的爱情确实是更坚定和热烈,但不得不说是她任性过了头。选择一个人交往,单单是对自己好已经不再是首要条件,而是要看对方的家庭、人品、三观、是否经得起考验……

牛家是整部剧中的反面家庭,牛似道贪慕名利,马祖婆尖酸刻薄,牛同义卑鄙龌龊,牛素云泼辣蛮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家庭坏境能很大程度地决定孩子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姚思安认真地劝莫愁:“我虽然不认识牛怀玉,可这样的人家,能教育出什么好子女来?”。然而牛怀玉在莫愁这里是“出淤泥而不染”。

这就是爱人之间最常出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尤其是热恋的时候,觉得对方身上都是优点,连缺点都变得可爱。

而实际上,我们一开始只是因为这个人的优点喜欢上这个人的,经过光环效应的放大作用,才使得我们的双眼蒙蔽,认为对方身上优点要远远超过缺点。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多少父母为了女儿的感情愁得夜不能寐,深怕女儿选择的另一半并非良人,毕竟现在离婚率太高,怨偶太多,而且婚姻自主的意识又太强。

事实是,很多的父母都管不了儿女的选择,可是父母是已经活了几十年的人了,对于有的事看的很清楚,但莫愁不以为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古有王宝钏与父亲三击掌为誓,宁愿断绝父女关系也要嫁给薛平贵,结果苦守寒窑十八年,换得他另娶他人。

虽然最后成为了薛平贵的皇后,也只是短短几十日,这代价未免太大了,我不觉得是幸福。

《李宫俊的诗》里写到:如果有好感,那就是喜欢,如果这种好感经得起考验,那就是爱。现实中的爱情难免会遇到考验,经受得住考验的能有几个人?

牛家老爷想做北平市副市长,决定把牛怀玉送给吴司令做女婿。此时,相爱的两个人,得不到双方家庭的支持和认可,也面临着被强行分开的考验。

莫愁这边听不进父母兄长的好言相劝,跟所有深陷爱情的人一样,身边人越是反对,她爱得越义无反顾,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决!

牛同义为了拆散他们,对莫愁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走投无路的莫愁,削发为尼住在寺庙里,此时的她是多么需要牛怀玉,可他并没有表达多少关心,也没来看过几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他们两个爱过彼此,但家庭立场不一样,终究不是合适的好伴侣。

如果说两个人感情深厚,家庭并不能作为拆散他们的唯一原因,在爱情面前,牛怀玉选择了认命和妥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一部老剧《父母爱情》,安杰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在文革时代成分特殊,江德福面对降职的危险也要把她娶回家,一生仕途受到极大的影响却从未将此迁就与安杰。

这才是爱情的典范,“爱出者爱返”,而不是看到困难就选择分飞。

每个人都想拥有独一无二的爱情,但盲目追逐和沉迷爱情的人是傻瓜。但现实往往是,很多女生在爱情里失去理智,眼里只有对方。

姚莫愁在选择牛怀玉的时候,头脑发热,不看对方的家庭,拒绝家人的建议,不思量眼前人是否真的值得托付。在我看来,这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任。

每个女生都希望找一个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人,但往往大风大浪都是那个人给的。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眼睛不够亮,看不清对方的底细,听不进身边人的建议,盲目寻爱。

莫愁的第二段感情彻底结束了,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痛苦和失去中开始醒悟,意识到自己该稳定成熟,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于每个人来说,没有一种成长是不痛苦的,无论此时正在遭遇什么,都要从沮丧中站起来,全力奔向全新的自己。

3正确美好、相濡以沫的爱情,让姚莫愁告别莽撞,接纳过去,最终实现自我

内心伤痕累累的姚莫愁入了佛堂,对爱情和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绝望。幸运的是,善良正直、真诚质朴的孔立夫,帮助她在生活中找到希望。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

此时,莫愁的成熟应该是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在面对孔立夫时,她渴望陪伴和温暖,希望深入彼此的内心,相互关怀和照顾。属于归属与爱的需求。

立夫以牛同义伤害莫愁的事件为突破口,用笔名“不平氏”接连不断写文章,揭露牛家恶少的卑鄙行径,深挖牛老爷的贪污受贿。

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最终牛同义被枪决,继而整垮整个牛家。真是应了“恶有恶报”这句话,也让莫愁有了归属感、体会到被爱。

在立夫的呵护和引导下,莫愁渐渐成长起来,告别当初的莽撞,过好自己的人生。同时懂得学会关爱他人、接纳过去。

当立夫被捕入狱,木兰独自深夜闯贪色大官的办公室去救他,荪亚吃醋,对着木兰生气和冷战。反观莫愁为了两个家庭着想,硬是不表示一点怀疑。

展现了为人妻的宽厚大度和胸襟开阔,更是意识到自己年少时犯的错,学会为它们买单!

爱情和婚姻本就应该是自私的,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会允许自己的爱人心里有别人,只有确认男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完整地属于自己,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无论莫愁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真的内心坦荡荡。我都认为她比任何人都相信立夫。相互信任,是夫妻相处之间最重要的原则,一旦这个原则被打破,两人婚姻关系将会迅速结束。

其实,现在谈恋爱也是,很多人接受不了对方的过去,猜忌多疑、患得患失,反复确认对方对自己的爱意,又对其前任充满了好奇。这种情况下,即使步入婚姻也不会长久。

我认为,比起接受对方的过去,直面并接受自己的过去更不容易。《海贼王》里有一段话:我不管这个世上的人怎么说我,我只想依照我的信念做事,绝不后悔,不管现在和将来都一样。

这句话用来形容后期的莫愁在合适不过,当初是她任性逃婚,导致四个人开始了两段看似错位的婚姻,每个人心中滋味百转千回。

但命运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其阴差阳错的刚刚好,四个人不但没有错爱一生,反而拥有了最适合各自的归宿。就像《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杜冰雁和李玉湖误打误撞嫁错了人,却各自收获了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此时的莫愁已经不再是年轻时候斤斤计较耍脾气的娇俏少女,是立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是立夫革命道路上不离不弃的战友。进一步的,莫愁在感情里的需求上升到了自我实现这个层次。

正如舒婷的《致橡树》里写着: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真正的爱情,不仅止于倾慕对方“伟岸的身躯”,而是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在精神上完全相融相通。

大胆肯定在人格独立基础上的互相依存,显示了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新型的爱情观、人生价值的向往和追求。

**《无问西东》里有段感人的台词: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

这简直是莫愁和立夫爱情的真实写照。整部电视剧,让莫愁这个人物形象达到高潮也是其与立夫的爱情经历。

当莫愁偷听到牛怀玉和牛素云的对话,要利用自己来逮捕立夫,毅然决然拔掉自己正在输血的输液器,不愿牵绊立夫,成为他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的阻碍,不愿让立夫受制于人。

感人至深,也让其形象深入人心。莫愁遇到正确的人以后,拥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整个人包容大气,积极向上,智慧沉稳,是一个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结语:“ 我因为爱而执着冲动,从未想过自己能坚持到今天,但人必须有个念想,在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时不能将就,无论是婚姻,还是爱情,都是美的不可亵渎。

守着我心爱的男人,再平淡的生活都变得不同,再痛苦的经历都变得美妙,如果不够勇敢,只是不够爱他而已。 ”

姚莫愁看似一生都在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其实是在追寻真正的自我。

曾荪亚是情窦初开,让她感受到爱情的朦胧和悸动;牛怀玉是痴心孽缘,让她体会到爱情的诱惑和代价;只有孔立夫是相濡以沫,让她沉浸在平淡温馨的幸福里。

以婚姻为其情感分割线,可以清晰看出其成长历程,从任性到勇敢,从莽撞到沉稳,从盲目追爱到向往灵魂共鸣,最后为爱、为国献身达到高潮,由小爱上升到大爱,实现自我的价值。

相亲的时候,在媒人口中,“老实”是男孩子的优点,“老实”通常代表着这个男人稳妥可靠,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和花心的渣男比起来,老实男不需要你练就出手撕小三的本领,但这并不意味着,和老实男在一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有些“老实男”,同样有让女人闹心的“本事”。

01

电视剧《京华烟云》里面,曾襟亚是个典型的经济适用男,大户人家出身,样貌不差,人也很“老实”,但就是这样一个“好”男人,把婚姻过成了一地鸡毛。

有人说曾襟亚的太太牛素云是个害人精,牛素云为人嚣张跋扈,吵得婆家不得安宁,娶媳妇千万不能娶牛素云这样的。

的确,牛素云刁蛮任性的富家大**做派,的确讨人厌,但牛素云和曾襟亚的婚姻“惨剧”并不只是牛素云一个人的错。

曾襟亚和牛素云本来就是门当户对,结婚前牛素云就一直追着曾襟亚跑,两人经常一起出去逛街,曾襟亚对牛素云是有求必应,处处迁就着她。

02

可两个人性格根本不合适,牛素云逛街爱看漂亮的衣服,曾襟亚偏安静,喜欢路过书摊看看书,曾襟亚稍有跟不上牛素云,牛素云就是一顿数落,曾襟亚只得唯唯诺诺跟着。

两人结婚后,性格上的差异愈加明显,曾襟亚在家里不争不抢,存在感极弱,牛素云却处处出风头,想要得到曾家更多的好处。

于是牛素云经常埋怨丈夫曾襟亚没有用,使唤曾襟亚就像使唤下人一样,通常都是牛素云坐着,曾襟亚站着,滑稽得很。

可牛素云“泼妇”形象背后,在感情里“犯懒”的丈夫曾襟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03

曾襟亚不爱牛素云,但他却屈于家庭的压力,同意了这门亲事。

婚后曾襟亚从事着牛家给安排的稳定工作,每天西装革履,像是个体面人;他的确是曾家最听话的孩子:娶父母满意的儿媳妇,做父母放心的工作,从不惹事添乱,比起弟弟曾荪亚“老实”多了。

然而浪荡公子曾荪亚尚且能为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和家里搏一搏,曾 襟 亚却只能默默接受,不抱怨,不反抗,宛如任人宰割的羔羊。

结婚后面对牛素云的刁难,他先是顺从,后是冷处理,任由牛素云一个人吵闹,他也不去好好沟通或者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纯粹是婚姻里的“鸵鸟”。

04

牛素云和曾家的矛盾,大多都是曾襟亚的不作为引起的,曾老太太知道这个儿子窝囊,才愿意让他娶个厉害的媳妇,一个男人如果连对家庭的责任都是懈怠的,那对女人来说是很糟心的事。

所以从没在娘家受过委屈的牛素云,到了曾家后变得更加野蛮,这不仅是牛素云本身的性格原因,曾襟亚本身的不作为,更让她抓狂。

曾襟亚和弟弟曾荪亚说,他懒得和家里抗争。与其说他是懦弱,还不如说是懒惰,他懒得去处理家里的鸡毛蒜皮,懒得去修复自己的婚姻,甚至懒得和妻子沟通。

曾襟亚的软弱,让牛素云变成了性格更为极端的人,两人最后离婚,也不足为奇了。

05

《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的爸爸,也是和曾襟亚一样的人,二十年婚姻里,他对妻子言听计从,从不和妻子吵架,妻子批评女儿,他都不敢维护女儿一句,甚至他利用女儿转移妻子对自己的管束。

齐明月工作后,妈妈给她付定金想买房,对此不同意的爸爸,直接提出了离婚。

其实两人离婚,买房这件事只是导火索而已,因为他说自己一直在婚姻里忍耐,可是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都是妻子在操心, 他做了甩手掌柜,还怪妻子太强势。

正是他的懒惰,才把妻子逼成了“泼妇”,他在感情里有多懒呢?是连架都懒得吵,有了矛盾全部都积压了下来,最后全部爆发。

和曾襟亚如出一辙,齐明月爸爸也是在感情里犯懒的老实男人,齐明月爸爸工作体面,也没有出轨,但还是没能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离婚的时候还把错误全都推到了妻子身上。

结语

曾襟亚和齐明月爸爸这样的男人不算渣,但着实不是适合嫁的人,在感情里“犯懒”的老实男,让人寒起心来,真的是婚姻里的致命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