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有什么作品?

罗丹有什么作品?,第1张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1、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创作于1876年-1877年,现位于法国。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过来的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征。

这件作品与其他艺术家的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巴尔扎克创作的这件人体,是人初始的真实象征和生动写照。

2、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地狱之门》原定于1884年完成,但罗丹却一再拖延,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1900年展出的石膏像模型中,几乎已经完全删除了所有的圆雕像。

罗丹去世后,《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3、诸神文明

作品的中心主题是通过“地狱篇”中“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的希望抛在后面”的含义,用多结构形式和象征性构图及真实人物走型。

综合表达罗丹的哲学观点,把近代文明罪恶都集中表现在“大门”之上,贯穿着希望、幻灭、死亡和痛苦等种种感情。

4、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

5、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年-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深刻的心理表现,形象地刻画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与个性。

6、巴尔扎克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

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德尔的意见时,布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

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奥古斯特·罗丹

  [编辑本段]1、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简介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生平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艺术术论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恶是枯干。 ——罗丹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这里只对该书作简要介绍,阿文建议你去买一本,因为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的看,还可以闻到书香。里面有很多精美,书页的纸质也很好。另外,为了不损坏原书,阿文舍不得扫描,因为扫描的时候要把书压平,很容易把书弄坏……

  《罗丹艺术论》法国·葛塞尔著 傅雷译

  年谱

  1900年奥古斯特·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

  1864年,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学雕塑,由于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35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8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 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罗丹的资料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 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 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奥古斯特·罗丹简介,被认为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最伟 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 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 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奥古斯特·罗丹是 19 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 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 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 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 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 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 世纪新雕 塑艺术的创造者。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 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 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 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 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 14 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 audran)学画,后又 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 (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 年游意大利, 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 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 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走路 的人》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 含着 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 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 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 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 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 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 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生平简介 1、进校学习。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 的画家巴歇利埃在 1765 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 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 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 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 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 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 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

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 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 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 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1801~1884),让他做为 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 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 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 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 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 重打击。 2、受打击进修道院。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 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 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 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 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 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 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 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 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 刻。

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 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 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 23 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 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3、艺术的开始。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 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 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 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 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 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 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 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 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 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 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 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4、伟大的老师。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 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 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

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 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 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 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主要评论 1、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 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 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 丹 2、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 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 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3、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4、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 情感。 --罗丹 5、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 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6、恶是枯干。 ——罗丹 人格魅力 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 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奥古斯特·罗丹简介,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 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他的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 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 的整整 37 年,至逝世也未完成。 著作有《罗丹艺术论》。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 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 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 “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 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 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 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 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 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 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 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 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 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 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 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 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 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1917 年 11 月 17 日,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 者、20 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1、原文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斯蒂芬茨威格

  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琪罗媲美的雕刻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指指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象你这样称赞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了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抚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得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2、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3、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等。

《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吻》等。

1、《思想者》

《思想者》(法语名:LePenseur)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雕塑,该模型在罗丹的指导下有多个雕塑,最主要的雕像为青铜,底座为大理石材料,现藏于巴黎博物馆。1880年制作的石膏模型,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沉浸在极度痛苦中的姿态。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思想者》是罗丹整体作品体系中的典范,也是对他充满神奇的艺术实践的体现和反映;更是对他所建构并整合人类艺术思想—罗丹艺术思想体系的见证。 

2、《加莱义民》

加莱市民(TheBurghersofCalais),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加莱市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

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

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

右边第三个市民,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

他身边的一个市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

在他们身后的一个市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市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

3、《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青铜人体雕塑作品,现藏于法国卢森堡国立博物馆。 

《青铜时代》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手法写实,以“青铜时代”为题,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的深刻含义。其人物形象整个体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自然,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

《青铜时代》是罗丹的成名之作,从其中能看到青年罗丹在造型手法上追求严谨、紧凑、含蓄的风格,与他刚步入艺术世界的那种虔诚、坚定的信念。

4、《地狱之门》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为了《地狱之门》,罗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阅读但丁的《神曲》,沉浸在但丁用文字塑造的虚幻世界里,用100多幅把书中描写的八层地狱画了出来,他运用中国水墨勾勒轮廓,用褐色水彩颜料衬出阴影,以体现出立体效果;

有些画还只是直接演绎但丁的原意,如弗兰切斯加、乌哥利诺、地狱中形形色色的罪人,以及代表但丁本人的思想者。有的已不是简单的解释性的插图,而是评论性的阐述了。

罗丹很快就对这个题材展开,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形象。从这些新形象,不难看到诗人波德莱尔对他的影响。罗丹想要创造整个世界,把人类的种种感情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地狱之门》原定于1884年完成,但罗丹却一再拖延,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1900年展出的石膏像模型中,几乎已经完全删除了所有的圆雕像。

罗丹去世后,《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5、《吻》

《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奥古斯特·罗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