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关于题画诗的鉴赏题

怎样写好关于题画诗的鉴赏题,第1张

题画诗最重要的在于诗与画的结合,一些诗是从画面本身入手,着重写画的精妙和灵韵,鉴赏这些诗首先要将原画还原,然后说出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比如以动化静,将静止的画面上的景物活化,生动传神,或者拟人之类的。最后再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还原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还有一些诗是借画面上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其真意不在赞赏画面和画家的技艺,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答这类题不用太注重画面,只需用简单的几句话总结一下画面的主要内容,着重突出的是要找到画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接触点,即这幅画哪里令诗人最有感触。然后将作者的手法点明,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拟人,借物抒怀等,然后根据刚才说的接触点,将作者的思想感情点出。

步骤:简单的总结画面+写作手法(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的接触点+表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诚如清代的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

      题画诗是鉴赏、品评绘画艺术的重要途径;是补充、发掘、提升绘画作品思想艺术价值的极佳方式。

      这一点可能是题画诗最初始的艺术功能,也是最基本的艺术功能。绝大部分题画诗,实际上都是对题画作品的一种欣赏和评论,所表达的是作画或读画时的体会和联想。因此描绘画面形象,转述画作意趣,总结画作的艺术经验和赞扬画家的手法,技艺的高超,是题画诗最常见的内容。人们在读画的同时受到题画诗的启发,往往有种意外惊喜的发现,在由衷赞叹画家画艺的同时,加深了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并获得某种审美的愉悦和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启迪。(这方面的例诗如:①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②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③苏轼《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④庞铸《秋风骤雨图》⑤揭奚斯《画鸭》⑥贡师泰《题陶渊明小像》⑦范成大《李次山自画二图,各题一绝之一》⑧石涛《苦瓜小景》⑨倪瓒《题王叔明(蒙)岩居高士图》⑩赵孟頫《双马图《⑾唐寅《画鸡》⑿郑燮《折枝兰》》

    题画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人们有一种既见其画又见其画外之意的妙境。

    附      评  诗  题  画 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老杜诗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四百春:从杜甫成年到王令在世,约400年

(1)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赏杜诗的成就,认为他“气吞风雅”,精妙无伦,却不为当世所珍视,他的诗作 “三千首”,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现实(“物象”), 照耀乾坤,被后人敬仰,却身后寂寞,只有江滨孤冢,表达了王令对杜甫一生的悲苦遭遇的真挚同情和悼念感叹之情

(2)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 “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於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而王令则评论“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你能否联系读过的杜诗,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诗穷而后工”意思是说,历史上的很多处于困顿境况(如仕途不顺、政治上受到打击迫害等)的诗人,常常能写出好的(“工”)诗歌作品。 而王令则认为杜甫的诗不是因 “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穷人” 历史上也有不少诗人不是因 “穷而后工”,才写出好诗的杜甫在世,遭遇坎坷,生活艰难,更主要的是他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状,却推己及人,抒发愿天下寒士安乐的美好愿望,表达他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情怀;杜甫的<秋兴>,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他的“三吏”“三别”,也是如此,忧国忧民,溢于诗外。这就使他的诗作有着广泛的社会根基,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    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①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

①竦(sǒng)身:耸起身子。

②愁胡:就是猢狲,北方猕猴的一种,身上有密毛。

③绦(tāo)镟(xuàn):系鹰的绳子和金属的轴。

④轩楹(yíng):指堂前的廊柱。这里指画鹰悬挂的地方。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 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抱负。

(2)你认为这幅图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最后两句寄托了作者的思想: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到荒原上?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庸人,可见作者有锄恶之心。让人感受到诗人富于理想,(作诗时也许处于年青时期)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观吴偃画松    (唐)施肩吾

      君有绝艺终身宝,方寸巧心通万造。

      忽然写出涧底松,笔下看看一枝老。

                画  松        (唐)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两首画松诗,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施肩吾的诗主要从吴偃的画技入手,写出了他技艺娴熟,在很短的时间里,“忽然”画就一棵挺拔遒劲傲立涧底的苍松;而景云则着眼于欣赏画上的松,既写出了画松的精神,又由“画”见“真”,表现出画者的艺术造诣。

(2)试析<画松>诗,作者是如何将画上松写活的

    首先,用了侧面描写,开头不具体描摹画松的形状,而写观者一声惊呼“画松一似真松树”。由“画”见“真”,托出画上松的精妙;其次,以虚衬实,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去玩味,去把握画境。用读者熟悉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姿来比照画松,化远为近,达到叠映之奇效;其三,化虚为实,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断定它就是 “石桥南畔第三株”的青松,以“第三株”衬托画松的苍劲遒媚之姿,传达出画松的风格,收到了奇特的形象效果。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

                        文彦博

            梁园深雪里,更看范宽山。

          迥出关荆外,如游嵩少间。

            云愁万木老,渔罢一蓑还。

            此景堪延客,拥炉倾小蛮。

〔注〕①范宽:宋初画家②关荆:指五代时后梁画家关仝﹑荆浩

    (1) 作者是怎样赞扬范宽的艺术成就的

      作者赞扬范宽,其一是抓住范宽最擅长的画山,尤其是雪山;其二是对比,将范宽与古人中画家关仝﹑荆浩作比较,认为范宽的雪山远远超出了(“迥出”) 关仝﹑荆浩笔下的山以“迥出”赞扬他的画品之高;其三以比喻表明赏范宽山有如进入嵩山和少室山,突出了范宽笔下的画境之真。

      (2)作者是如何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

    诗的开头,写诗人置身梁园深雪里, 再描绘范宽雪景图,山上山下,景色奇绝,让人联想到柳宗元的独钓寒江的渔翁,而现在出现在画面上的“蓑笠翁”正渔罢还家。结尾写要与蔡谏议拥炉尽兴豪饮(品图)。由画外到画中,又回到现实,画里画外,连成一体,处处展示诗人的喜悦之情,可谓画中有情,情中有画,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①嫁娶图      苏轼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②。

              《朱陈村嫁聚图》题跋    苏轼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③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注〕①朱陈村,在徐州萧县。②崔卢, 当时借指豪门大姓  ③劝农,古时州县官下乡视察农事

    请简述这幅嫁娶图上应有的人事。画面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场景刻划出什么样的气氛

    这幅嫁娶图画面是:朱﹑陈两家热热闹闹出嫁迎娶的场景,场面欢快,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

    (2)你觉得题跋是怎样阐发画意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

      诗从称誉画作生发,以古今对比拓开画意,从而将一幅普通的风俗画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意义。第一首赞美不求高攀豪门大姓(“不将门户买崔卢”)的淳朴民风,勾画出一幅安恬的生活图景;第二首则笔锋一转,将美好毁灭给人看,一是县吏连夜催租凶神恶煞地“打门”情景。前者欢乐,后者沉闷(令人惊心)描绘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诗作以乐景写哀情,迸发出惊心动魄的撼人力量。诗人忧国忧民之心也就随着两首诗中现实与理想差距的刻划充分体现出来了。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江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苏轼描述眼前画面:江水茫茫,孤岛险绝,岛上山峻路险,古木参天,船帆点点,这是写实; 写听见了船上此起彼伏的渔歌。在欣赏绘画的过程中,苏轼也仿佛感觉在水上行舟,“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设想江面行舟上的客商一定会为眼前美景所陶醉,以致忘乎所以,于是戏谑说小姑前年已嫁彭郎了,这是写虚 静态的画船(实)与动态的波涛及孤山与船上下低昂(虚),无声的画(实)配上猿啼鸟鸣和抑扬的歌声(虚),真是既有视觉(实),又有听觉(虚), 虚实相生,扩大与深化了画图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7 阅读下面两首明诗, 然后回答问题

                    渔父图  唐寅

    插篙芦清系蚱蜢,三更月上当篙顶。

    老渔烂醉唤不醒,起来霜印蓑衣影。

                题朱耷水仙图  石涛

      翠裙依水翳飘飘,光艳随波岂在描。

        妒煞几班红粉女,凌风无故发清娇。

问题: 唐寅的画诗与石涛的画诗,二者题诗在景物上哪一个更为清晰为什么

请根据你的理解描绘出其中一幅画中的景物。

      二者在景物上唐寅的诗更为清晰主要原因唐寅的诗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而石涛则用了拟人的手法但二者都达到了诗画合一境界。唐寅的画:水边,长着几层芦苇,苇叶尖上晃动着一两只蚱蜢,芦苇后有一渔父,手持长篙,醉醺醺歪立于船头,篙顶有一圆月,隐约悬于半空。描绘出一种极为宁静的氛围。

(如果说石涛的诗更为清晰也可,只要言之成理。附例: 在寥寥三五片细长的翠绿叶间,伸出一枝光艳夺目的小花──水仙,在空中摇曳。画面简单而韵味无穷,也佳。)

白话译文: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题画》清 袁枚—原文: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清代诗人袁枚的《题画》诗,在诗人引领下,画上的景物清晰似在眼前:夕阳眷顾着清澈的水岸,绿草茵茵,杨柳依依;正艳的桃花,倒映在轻柔的水波里,灵动的霞光,使之更加俏丽。桃花流水,芳草之滨,一牛饱食,正静卧休息,而在牛背上,有一只水鸟竟“眠”在了上面,其样子安适和慵懒。

一个“眠”字,韵味全出:描绘出了村落的环境清丽,甜美,安详和舒缓。

扩展资料:

袁枚的《题画》,传神地传递出了那幅画的诗意;全诗只有四句话,且语言平实,毫无雕饰,但那画中之景,却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如同亲见。可谓是:画中有诗情,诗中有画意。

《题画》这首诗的作者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

题画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诚如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此外,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

扩展资料:

历代佳作:

1、墨葡萄:

有的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古今画师的题画诗摇曳多姿,嬉笑怒骂,亦庄亦谐皆成趣。

2、桃花诗:

大地逢春,万木争荣,一切生物都在春天来临之际蠢蠢欲动。此乃大自然之规律使然。人非草木,而人类亦如自然界一样闻鸡起舞、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乃至趋炎附势。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诗人笔下往往得到鞭辟入里的描写与表现。请看唐寅的代表作《纨扇仕女图》原题: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无情仔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而其《桃花诗》可谓诗人的如实坦白与自况,足以自警、警人。

3、墨梅:

请看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淡泊名利、一身正气自见。

清郑板桥在自家画册页上题:“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该诗道出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不满清朝社会现实,但又不愿攀贵媚上,于是借题发挥,内涵深刻,令人咀味无穷。

作者安逸悠闲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