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

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第1张

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

 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得到父母的认可,家长们和孩子都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现在给大家分享的是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

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1

  1、陪伴孩子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是安全感低、无助与胆小的,这时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陪伴与关怀,让他们感到安心,继而放松自己。

  2、面对心理障碍

 家长要指导与协助孩子直面那些心理障碍,因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障碍,才能将障碍驱散。

  3、接受治疗

 家长可带领孩子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医生的开导或药物治疗,只要按时不间断地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将很快治愈。

  4、正确教育

 家长要反思孩子的心理障碍是否由家庭因素引起,尔后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孩子生活得快乐自在,他的心理障碍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5、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喜欢的事情可做,体现到自我价值,远离不好的心理情绪。

  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癔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选择性缄默等。

  发育障碍

 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言语、认知、运动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上述任一方面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发育障碍,孤独症,学习障碍,语音障碍,口吃等。

  睡眠和进食障碍

 儿童青少年易于出现睡眠及饮食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夜惊,梦魇,睡行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个性发展问题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如果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孩子容易形成个性发展的异常,如:自信心不足、自私、缺乏合作能力等。

  其他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也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患儿的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2

  孩子心理障碍怎么办

 心理有障碍是要经过专业的医院诊断,人的心理会有不同的状态,在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时难免会产生不适, 并不是所以的心理不适都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诊断有一定的标准,另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有不同的表现,要从孩子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去考虑孩子的问题。心理治疗,有医生、家长和教师给有问题儿童更多的指导,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保持冷静

 当发现儿童青少年出现了情绪方面的障碍,家长也不要过于焦急紧张,当儿童青少年情绪开始激动的时候,不要硬给孩子讲道理,不要气急败坏地训斥他们,而应该做到有耐心的去等待,去倾听,等他们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之后,再去讲道理,家长朋友懂得运用情绪管理的方法调节自我情绪,对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第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一个家庭当中,家庭的氛围非常的重要,夫妻关系良好会让孩子形成不错的情绪状态,但如果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打架,那么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也会越来越严重,他们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方面的障碍。

  第三、寻求专业的帮助

 很多时候儿童青少年情绪方面的障碍,单纯通过家长的帮助调节改善效果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当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还应该请专业的医生帮忙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或是情商方面的锻炼,早期做相关的调节改善,能够避免情绪障碍越来越严重。

  孩子心理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孩子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很多,一种是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一种是抽动症。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自卑。还有一种是焦虑症。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孩子心理障碍怎么办?如果有这种情况要注意及时去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做专业的治疗,这样医生才会对症下药,治疗的效果也会更好,在治疗的同时,家长的陪伴工作非常重要,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变得自信,病情也能更好的恢复。

儿童心理障碍怎么疏导3

  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总会没说几句就陷入争吵,每一次的争吵都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孩子良好沟通呢?

方法/步骤

1

不要总以过来人的口吻教育子女,将自己所认为的经验强加给孩子。这种沟通方式会让子女产生反抗心理。

2

不要用吼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态度要温和一些。

3

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赞美、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贬低与批评。每个孩子都是需要家长的鼓励的。

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总会没说几句就陷入争吵,每一次的争吵都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孩子良好沟通呢?

方法/步骤

1

不要总以过来人的口吻教育子女,将自己所认为的经验强加给孩子。这种沟通方式会让子女产生反抗心理。

2

不要用吼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态度要温和一些。

3

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赞美、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贬低与批评。每个孩子都是需要家长的鼓励的。

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总会没说几句就陷入争吵,每一次的争吵都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孩子良好沟通呢?

一、孩子得了“抑郁症”后,有哪些表现?

1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突然间变得内向,沉默寡言,不爱与人攀谈,喜欢独处,有的时候甚至会突然哭起来。若是出现这个状况,尽量去医院查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2做事缓慢,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

得抑郁症的孩子,多半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对许多事失去了兴趣,即使是以前喜欢玩的玩具,以前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也提不起兴致来。

3厌食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了抑郁症的儿童,却出现了厌食的症状。不爱吃饭,懒得吃饭,甚至对食物产生抵触心理,就连孩子平常最喜欢吃的食物,他也是瞧都不瞧,在这个时候,孩子多半是患了某些心理疾病。

4行动缓慢

做事拖拉磨蹭,并非是行动慢,而是自己本就提不起兴趣来。家长带他去游乐园,带他去购物,他也不乐意,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孩子做事行动缓慢,别光以为是得了拖延症,家长不放心的话,可以带孩子去医院仔细检查。

有些家长马马虎虎,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重视,最终酿成大祸。那么,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不重视,又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

二、孩子得了“抑郁症”没有及时得到重视,可能造成的影响:

1易造成进食障碍

孩子因情绪低落而导致厌食,家长若不重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进食障碍,身体日渐消瘦,体重下降,甚至出现机理性疾病。

2出现交流障碍

得了抑郁症,说明孩子心理发生了病变,在这个时候,家长若是未能及时和孩子沟通,疾病没有得到妥善的医治,很有可能会使孩子形成交流障碍。

3容易出现情感障碍

抑郁症的重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下去,孩子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便容易出现情感障碍,无法与人沟通情感,也无法接纳别人的情感,成为一个麻木的机器人。

说了那么多,家长应该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的抑郁症。接下来,就我们好好说一下。

三、容易造成孩子得“抑郁症”的因素有哪些?

1孩子学习压力大

一般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学习是其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屡屡受挫,又或者学习能力屡被质疑,孩子便对自己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情绪低落,不乐意与人交流。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

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感受不到爱与呵护,丧失了爱,就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3家族遗传

约有50%的儿童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是因为家族遗传。若父母或者其他亲人中有人患有此类疾病,孩子便也有可能会患上遗传性抑郁症。

4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沉重打击

在原本健康幸福的家庭中,孩子生活的很幸福,很开心,但父母一旦离异,家庭破碎,便会对孩子造成致命打击。年幼的他,难以理解,更难以缓冲,在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

孤独症患儿情感建立和维系存在困难

在心理发展正常的个体中,了解他人,将他人作为自己的认知对象,根据他人的表情、动作等行为表现,体察、识别、推断他人的内在感受,包括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情绪感受,从而根据这一-判断来调整 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距离,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和功能之一。

但是,孤独症患儿在这方面的心理需要和功能存在障碍。孤独症患儿的高级情感需要微弱。同时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遇到指责、命令、冷落、排斥等情况相对较多,这容易使他们产生较多的负面感受,从而本能地疏远他人,失去与他人情感交流的动机和兴趣。

此外,孤独症患儿的心理理论能力受损,因此存在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是情感沟通建立的基础,而孤独症患儿在此方面存在缺陷,常常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孤独症患儿常常难以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和维系。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孤独症患儿较普通人群更易罹患情感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以反复出现的抑郁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抑郁发作时,患儿情感低落、言语减少、思维迟缓、自责、精力减退、兴趣减少,同时可伴有焦虑、饮食睡眠问题、乏力、头疼等躯体不适,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幻觉安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以间断或交替出现躁狂/轻发作时,患儿情感高涨或易激怒、话多、活动多、自我夸大、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有研究报道,孤独症患儿出现心境问题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既往研究显示,97-133%的学龄期孤独症患儿共患重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 21%的包含孤独症在内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共患双相情感障碍;364%的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情感障碍,其中915共患重性抑郁障碍(抑郁症)。273%共患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和抑郁发作与孤独症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行为相关。

因孤独症患儿存在一系列心理发育障碍, 故孤独症患儿共患的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表现不典型。因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对患儿生活和功能影响很大,并与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行为相关。怎么应对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

上海长江医院温馨提示:

只要发现患儿存在可疑的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表现,即应带患儿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就诊,并予以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从而缓解患儿情感障码症状,并避免患儿出现自伤、自杀的风险。

当孩子患了双相情感障碍,家长该怎么去引导?在你的身边是否有那种一会儿温柔、一会儿暴躁的朋友?他们情绪起伏,仿佛过山车,一会冷一会热,一会对生活充满积极,一会又像是降到了冰点。你不仅感到疑惑,更糟糕的是,和他们日常相处十分困难,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刻情绪如何,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除了一时的喜怒无常,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伴随的其他一些心理症状,比如焦虑,表现过度的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紧张不安,犹豫不决,心情烦躁,感到心悸、胸闷、憋气等躯体不适。

2、情绪发生较为突然,表现强烈,但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与其他情感爆发不同的地方是,这种情况大多会有伤人毁物等较强破坏性的表现,但在发作之后,病人毫不自知,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癫痫颅脑外损伤及脑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非遗传性的先天因素。有一部分人可能没有家族史,但是依然会有这个病发生,往往追溯到母亲怀孕的时候,可能有过母婴期的病毒感染

2、过去受过很多创伤,包括受到欺负等,一想到过去时就非常愤怒,甚至感到压抑,情绪变得很低落。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抑郁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2、自伤或伤人。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抑郁严重,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看不到希望,这种悲观的情绪就会导致病人出现自伤的想法,通过自残来缓解内心的焦躁不安。这种情况严重时,患者还会产生伤害他人的行为。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表达同情,但收起遗憾。没有人想听到“我为你感到抱歉”。他们想做的是意识到生活为他们准备着挑战,而你会陪伴并帮助他们面对挑战。

2、帮助孩子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制造与同学来往的机会,比如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拜托同学约孩子出去玩等;处理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比如请求老师多关注鼓励孩子。

3、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病人学会面对显示,改变人格结构,能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孩子真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吗?家长怎么应对?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患者在发病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情绪暴躁,甚至还会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

2、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行为。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碌,给人一种永远在做事情但又怎么都做不完事情的感觉。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过度评判型家长教育孩子都要求完美,必须善良、坚强、勇敢、包容大度、勤奋、诚实。然而却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允许表达自己的恐惧、懒惰、脆弱、胆小、撒谎、自私的自己。当孩子成长中做不到这些,他就会对自己批判,他自己内在就会冲突,觉得自己不应该是一个懒惰的人,一个脆弱的人,怎么别人都那么坚强,就自己恐惧胆小。

2、脑部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作用及精神压力也可能会引发双相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自杀率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年自杀率是正常人群自杀率的20~30倍,而纯粹的重度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状态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最高的自杀风险。

2、学习障碍迅速泛化,表现为连学校都不敢去了,勉强上学的话会非常恐惧、手心出冷汗,还用刀割自己。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帮助孩子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制造与同学来往的机会,比如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拜托同学约孩子出去玩等;处理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比如请求老师多关注鼓励孩子。

2、即使真的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不要评判,也不要做出假设,依然可以正常的生活。许多有才华的、著名的、富有成效的热都患有躁郁症。

3、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5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