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朋友们的情感敏感度发育得真快。
昨晚睡觉时,儿子说他不想上幼儿园了。
我问:为什么呀?
他说:李卓朗和王冉都不跟他玩了,只有盛金浩和壮壮和他玩了。
我说:发生什么事了?
他说:玩摔跤,李卓朗不敢摔。
我说:李卓朗春节时候受过伤,他确实不能摔跤、你也不该摔跤啊,可以玩别的游戏啊。
他说:王冉说我说谎、假生病,就不跟我玩了。
我说:你可以聊别的话题啊,别在意啊。
他说:我想请一天假,不,请好多天假。
我说:小朋友之间的情感都很单纯,很快大家又一起玩了。睡吧~
真心没想到会这么细腻啊,比较在意朋友的态度和看法了。希望小朋友们都在成长中学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乐观友善。
今天特地跟幼儿园老师沟通了下孩子的状态,并百度搜索了相关信息,并有网友给出了如下答案:
方法一:让孩子自由玩耍。
此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强。对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大人的依赖性减少,不喜欢受到过多的干涉和帮助。可以给孩子准备拼插玩具、计算玩具、识字玩具、拼图玩具和童话故事书、自然常识书、儿歌书等。根据孩子的爱好,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绘图工具用具、音乐用具、科学玩具、运动玩具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他的好朋友一起玩。
方法二:这个年龄是幼儿同伴意识开始萌芽的阶段。
游戏之中的参与感,使得幼儿在同伴集体中能够有主张、并且相互协调、顺利地游戏一段时间。例如:过家家时,学各种角色及同心协力地完成一件事情。通常受欢迎的类型为有亲和力的小孩,而任性的小孩较易被排斥。自由自在地成长,不随便发脾气的小孩,是大家乐于接纳的朋友。如上所述,和同伴一起玩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
方法三: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在入学之前,幼儿对文字和故事情节已开始有浓厚的兴趣。此时大多会看会念拼音,且边看边读画册的字。如果是妈妈常说的故事,幼儿自己勉强能读,如果是没有看过的画册,或篇幅较长的,会央求妈妈说给他听。此时父母不要不耐烦地说"自己念!你每个字都会念了。" 其实,对于孩子,会念字和理解内容是两回事。所以,父母亲一定要有耐心地讲故事给幼儿听,这也是培养亲子感情的最佳时刻。
方法四:培养孩子成就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子、分发碗筷等,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通过鼓励孩子进行游戏、续编故事、添画、看图讲故事等方法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生活得更加快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五岁孩子的教育父母需要注意:
1、要热心接待孩子的小朋友,使孩子们感到家长的态度是友好、和蔼可亲的。
2、父母感情不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3、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
4、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挫折感,必要时可忽略一下孩子的要求。
与有同龄孩子的家长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积极、阳光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不同年龄、有不同需求,青春期前哪几个成长阶段要掌握?1、0-6岁婴儿时期-情感培养
每一个孩子一出生起第一声啼哭逐渐,他们对于世间的一切全是胆怯陌生,许多新生儿一被妈妈抱下去就瞬间止哭,这类止哭并不是随机性的、反而是归属于安全感的感情很好,新生婴儿对妈妈的心理依赖就是从胚胎发育过程那一刻便慢慢累积,别看大小身板呀呀学语、他们对于安全感的向往却特别深,一看到父母或平常依靠的人突然离去就嚎啕大哭个没完。
孩子这种以哭留人的情感需求,便是妄图根据又哭又闹让安全感一直都滞留在自己身旁,假如孩子从小时候起安全感不足充裕,到少年儿童、青春年少甚至成人时期,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般是不自信、喜爱一个人独处,乃至与人交流的时候还会不敢直视其他人双眼,这样的性格无论从童年、或是成人角度而言都不益于身心健康,已经从人际交往能力层面决定着和外界的关联、和机遇掌握。
如果问孩子的安全感塑造时长什么时候最好?个人认为这一阶段莫过0-6岁的婴儿时期,最先这一阶段的孩子仍然处于懵懵懂懂的幼时阶段,次之幼小的她们对外界的一切仍很陌生无奈,并且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家人的依赖感会比较厉害,许多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还会常常念书说好话、回家了要抱抱,事实上这种都属于感情上的依靠和需要量过强。
怎样把握住0-6岁的婴儿时期的安全性情感培养?大伙儿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手:1)爸爸妈妈尽量和孩子生活在一起2)离开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固定不问归期做为安全感(勿用诱骗方法)3)夜不归宿时事先向孩子“请假”、告知孩子夜不归宿的主要原因4)孩子难过时别忘记张开两手对孩子说“来,想哭就哭吧”
2、6-12岁儿童时期-习惯养成6-12岁孩子已经逐渐褪掉背上的懵懂无知和稚气,这一阶段的她们向往自由、更期盼被人认可,而中小学阶段的名次上坡往往会有很多弯路,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就经常被人叫一道分界点,实际生活之中确实有许多孩子到三年级成绩大滑,有些人称这也是超前学习的危害性、也有人觉得孩子的前提能力不够。
事实上有关孩子课程的学习变化无常很是寻常,生活都是有离合悲欢、学习培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关生活等方面的离合悲欢一般都是从控制情绪大领域去协商,而孩子课程的学习还有个关键实质-习惯养成。
习惯是个特别好动力装置,它像是海洋一样惊涛骇浪又壮美、波浪翻滚的能量坚强又极大,习惯性取决于日积月累的实践活动认知,假如孩子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样在学习上无论是三年级这一道分界点或是初、高中考试,习惯的力量一旦形成可有着主宰者人生中的能量。
1锻炼培养婴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要为幼儿提供独立行为锻炼的机会,要大胆让幼儿去实践,父母可给予帮助、鼓励,但切不可包办代替。
2为幼儿运用言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进而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
父母要多与儿童交谈、聊天,尽管是犹如自言自语,但对启发幼儿积极主动言语有很大帮助。父母可以在幼儿稍大些时给他讲故事,对幼儿提出问题等等。另外要做到对幼儿的问题要一一回答,使幼儿从成人回答问题中获得言语技巧。这样幼儿言语活动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
3促使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是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活动和情感品质的培养都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幼儿从原来简单的满足和不满足所带来的愉快和不愉快的肤浅情绪反应,开始出现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如对人、对物的了解态度,有选择地喜欢和他亲近的人交往,对喜欢的玩具玩得兴致勃勃,并在与亲人交往中产生愉快、幸福的内心体验(内心体验就是指心理上的感受),逐渐产生对他人的同情感(如看到小动物死了表示出伤心、同情等),这时家长要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活动的培养,如应该爱什么、恨什么等等,促使幼儿逐渐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如为了做一个好孩子而听妈妈的话、不乱吃零食等。
4对幼儿进行意志行为的培养与锻炼:
新出生的婴儿由于意志活动尚未产生,因此稍有不适即啼哭。1周岁后,随着言语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需要,渐渐产生了意志活动,如能有意地进行所愿意的游戏、跑跳等各种活动,为了做好这些,能主观控制住自已“淘气”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意志活动的最初表现。有的2-3岁幼儿为了达到去动物园看猴子的目的,可步行2-3华里而不让抱着,父母和成人在这时应该对幼儿所表现出的意志活动加以鼓励,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的条件。
5注意力和记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幼儿期儿童的注意、记忆等心理活动开始形成。父母在此时可有意识的锻炼儿儿童的记忆能力。 如使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游戏有意识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注意力集中;用生动活泼的小人书、画面给幼儿讲故事,要求他们记住故事内容,经常反复地重复故事内容以锻炼记忆力。
3-6岁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
3-6岁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情也会表现得特别明显,对童来说,情绪对于自己的理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关键,下面为大家分享3-6岁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
3-6岁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1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
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3-6岁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23-6岁儿童属于学前期,儿童开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好奇心加强、爱模仿、情绪主导性变化、注意力变好等,家长要注意观察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变化,随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1、好奇心加强、爱模仿:女孩可能会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喜欢玩枪战游戏,在这个阶段父母特别要言传身教,给3-6岁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部分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家长不好的行为,如打娃娃等,可能是因为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暴力所致,3-6岁儿童在游戏中就会体现出这种心理发展特点;
2、情绪主导性变化:3-6岁儿童情绪主导性也会有变化,如原来不开心、想吃饭就会出现哭的现象,到幼儿园就会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身边的小朋友,情绪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
3、注意力变好:3-6岁儿童通过老师引导学会忍耐,注意力逐渐延长,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一段时间,能够克制自己不到处走动,思维也会向着更加复杂的方面发展。该阶段家长需要注意促进3-6岁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规则,让其学会表达情绪,不开心时不能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再发展乐于助人等品质。
三岁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
幼儿情绪的特点主要有三点,这三个特点分别是,易感性、易变性和冲动性,两岁以后,小孩子的情感表现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也会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应当注意对小孩子良好、稳定情绪的培养。
因为幼儿的情绪还具有易感性的特点,他们的情感表现往往是十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周围人的情绪感染的。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如果家长的情绪十分愤怒、暴躁,或者是悲伤、失落,是非常容易同化孩子的情感表现的,这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是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家长应当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
幼儿时期的小孩子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的情绪常常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也就是易变性特点的体现。因此当小孩子产生了非常强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妨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另外,孩子情绪的冲动型表现在,当他们不高兴的时候,是会随时发泄不满的,并且这种冲动的情绪是很难立刻平静下来,因此外稳定孩子的情绪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诱导。
3-6岁幼儿情绪的特点有哪些33-6岁孩子的情绪如何
3-6岁,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
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
他们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会让大人、同伴是高兴或是不高兴。
3-6岁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1)易冲动
3-6岁孩子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到孩子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通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
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2)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孩子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等。
(3)易感染
孩子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如得到新玩具、家长离开身边一会、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孩子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
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哭起来了,其他孩子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很混乱。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些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家长。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家长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
同时家长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
(3)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孩子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
所以家长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等,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家长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
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哦。
情绪由4种基本情绪构成:喜怒哀惧。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人的各种情绪状态。
孩子并不因为成人期望她们快乐就自然而然地体验快乐,只有在生活中,通过成人有意识的熏陶和培养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快乐的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要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防止消极情绪情感的产生,另一方面要让儿童学会用恰当、合适的方式宣泄或消除消极的情绪,并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中,让儿童逐渐学会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
创设和谐的家园生活环境,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
儿童生活重心是家庭,愉快、温暖的家庭生活、亲情的给予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一个友爱、公正、宽松的环境,及时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或支持或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情绪易受感染、模仿性强,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和教师要为儿童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儿童。
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也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如,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的满足,而不是一味的满足,让孩子知道并切实体会到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的,不合理的、过分的、家庭情况无法达到的要求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即使以哭闹、耍赖、发脾气等手段来威胁成人,也仍然不会得到满足;而只有合理的、家庭情况允许的需要才能得以满足。即使家庭情况允许,也不应该孩子一旦有求,家长马上就应,而应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以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并体会到来之不易,进而体验到更高程度和更多的快乐。
应结合具体情况,注意运用冷处理的方法与说服教育的方法相结合,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渐渐地,孩子就会比较冷静,能正确地看待、解释、评价自己的要求以及不被满足的原由,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学会用理性情绪代替非理性情绪,并会养成自我情绪安慰和调整的习惯。
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与培养
儿童情感的发展与其需要、兴趣以及个性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入学后,由于教育、环境的改变,以及生理的不断发展,他们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下列新的特点:
(1)情感不断丰富。儿童入学以后,首先,由于学习成为主导活动,儿童把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看成自己最实际的需要,因而,学习的成败会使他们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其次,儿童入学后处于一定的集体之中,小组、班级、少先队、学校都是小学生的集体,集体对个人的要求和评价,以及同学之间所处的各种相互关系,都能引起各种复杂情感,例如,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友谊感都相应地发展起来。再次,儿童入学后,还参加一些劳动和社会活动,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也体验着各种复杂情感。因此,小学儿童比学前儿童情感内容更丰富,并且日益具有社会化的性质。
(2)情感不断深刻。这表现在下述方面:由对个别具体事物产生的情感转化为对社会集体所产生的情感;由体验与事物外表相联系,转化为体验与事物本质相联系,例如学前儿童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表面特点来评价其好坏,从而产生好恶感情,而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已能根据一定的道德品质来评价好坏,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
(3)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学前儿童的情感一般是不稳定的、易变的、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和同伴们的交往中。这种不稳定的情感也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就较稳定了,这与较大儿童已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关。
(4)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的冲动性不断减少,对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这突出表现在他们能够更好地自觉克服各种外部诱惑、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5)高级的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小学儿童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教学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步得到发展。
针对小学儿童的上述情感特点和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时,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
培养小学生优良的积极情感,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使其情感向正确方向发展。要通过各种活动,注意调动各种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导儿童全面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情感。
(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榜样。首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意自身的情感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榜样作用;其次,具体的材料,实际的范例比单纯的口头讲述效果更大。
(3)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动结合起来,使情感体验具有实际效果。
(4)培养学生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调节情绪的强度,使他们学会用语词或理智防止或缓和自己不适当情绪的发生;其次,要鼓励和发挥儿童的自觉性,养成自我检查与调节的习惯;再次,需要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
(5)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培养同情心,要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尊老爱幼,帮助苦难者,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爱护小动物,防止捉弄残疾人,虐杀小动物。培养学生的羞耻心,主要是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卑鄙,什么行为可耻,要启发学生对错误的内疚、后悔的情绪体验,要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讽刺、羞辱和体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途径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表场,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绩,表扬过份,以防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感。小学生的消极情感主要有害怕、焦虑、妒忌感、自满和自卑等。
在学生的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甚至有损于身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关。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可采用下列策略:
(1)说明情由,消除不正确的认识。
(2)帮助学生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
(3)系统脱敏法。这个技术的基本前提是害怕的心理状态不能与不紧张的身体状态(如肌肉放松)同时并存,而且认为这种不紧张的身体状态能够阻止与害怕相联系的反应。根据这个原理,教师先要训练学生学会放松身体的技术,同时将害怕刺激分成几个等级,然后,用、幻灯或言语指示向儿童呈现害怕的对象和事件,并要求学生想象害怕的对象或事件,每次想象时,都要求学生放松肌肉,当害怕刺激呈现后学生不再害怕时,就说明他对这级刺激的害怕消除了,于是,再逐级上升害怕刺激,直到过去最使学生害怕的刺激呈现也变为中性为止。
(4)预防害怕的发生。小学生的焦虑主要是怕失去老师的爱、怕学习失败、自己的愿望与社会规范冲突、怕自己不为同伴所接受、体验到太多的羞耻或怀疑感、关心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安全等原因引起。
教师针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①提供爱和支持,帮助学生处理矛盾;②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③鼓励独立性和创造性,回避可能导致怀疑、羞耻或内疚的反应。
妒忌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好,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不要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就产生妒忌,而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力争赶上和超过对方。
另外,教师对班上成绩优异、表现好的学生,要适当表扬、提高要求,以防他们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长处,给以适当的鼓励,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和睦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能给教育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可以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再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会得到合理的宣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宣泄情感,使儿童逃避现实生活的强制和约束,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启发他们的思路,创造各种游戏必需条件——包括各种游戏材料和场地,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总之,要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让游戏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5、榜样表率法
家长、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在家长、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是非标准,并由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进行着榜样的示范和暗示,孩子的品德、性格、举止、习惯都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找到蛛丝马迹,甚至将其延伸或扩大。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于律己,从自己的思想、言论、作风、情绪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幼儿的表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