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中的佳节,指的是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和庆祝仪式,例如春节的春节晚会和烟火,中秋节的赏月和吃月饼,端午节的龙舟赛和吃粽子等。这些活动和仪式反映了人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也提供了人们互动和团聚的机会。佳节不仅是传承文化的方式,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亲情、爱情和友情等情感。
每逢佳节中的佳节还代表了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价值,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每逢佳节情意浓》例文
凉爽的秋风赶跑了夏日的浮躁,秋风让我们尽享天高云淡风清的熏陶,秋风让五谷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当我们沉浸在这其中时,中秋节到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月儿高挂,寄寓着我们无限的思念。
家中,我们一家独自坐在圆桌前。屋内空荡荡的,圆桌上放着一盒拆开了的月饼。
妈妈打开窗子,望着夜空中那一轮金黄的圆月,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 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康,生活是否快乐……我也在想:外婆的身体是否健康?我明天就要回故乡了,外婆一定很高兴吧!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禁有点高兴起来了。这时,妈妈抑制住心中的激动打电话给外婆:“喂,妈,是我,您和爸还好吧!我明天就回来了······”
还没等妈妈说完,我便接过电话说:“外婆,我明天就要来老家玩了,你喜欢吃什么,我给您带过来。”电话那头传来外婆的声音 “好,好,都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明天你们回来什么东西也不用带,这里我还没有好多东西没吃完呢!”“妈,我明天就回来,没事了,我挂了。”妈妈接过电话,说完就重重地把电话扣上,我们多么希望现在回到老家,陪外公外婆吃月饼、看月亮。月亮是那么圆,那么皎洁,我们也只能把思念寄托于月亮,月与人是那么的近,仿拂只有月亮才能知晓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
第二天终于到了,我们乘坐着汽车向老家那边行驶着。到了老家,我们见了外婆,她似乎老了许多,但她还是笑呵呵的。我们在老家尽情地淘气,尽情地玩,直到星期四才回家。
节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记忆和象征,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多样,其中,中华传统节庆是重要的传承渠道和展示平台。目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四大传统节日均设有假期,其他民族节日也有相关放假规定并被列入法定假日,这既表明国家重视民族传统,也使节庆文化传承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弘扬和传承传统节庆文化,对于国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庆的起源
节庆活动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同步的,构成早期节庆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原始信仰和节气系统。最早的节庆是以取悦神灵为主要目的的祭祀活动,这源于在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情况下产生的原始崇拜和禁忌等。世界上的每个文明都有祈求、欢庆丰收的祭祀活动和习俗,不同民族感谢自然恩赐的方式又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括了祭祀程序、节日宴会、狂欢歌舞和感恩等内容,其中,有固定节期和相当规模的祭祀活动就可以演化为节日。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的逐步增加,人类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岁时祭祀、岁时歌舞、岁时庆典、岁时禁忌和饮食,从而发展出很多用以表达怀念祖先、寄托哀思、企盼团聚等情感的节庆。随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很多宗教节日也相继出现,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大地上产生的出于祭祀目的的节庆活动、岁时节庆、宗教节庆等不断交叉、融合,彼此并没有明显的边界划分,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例,“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关系。古时,清明节庆承载着重要的娱乐功能,人们在清明这天相约郊外,踏青迎春、赏花游园。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发展到现代,自2008年起,清明节被列为公众假期,这一传统节庆的内容已经由祭祀祖先、祭奠过世亲友,扩展到包括缅怀国家英烈在内的全民活动。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血脉是维系有机体生命的重要保障,精神家园是精神上的造血供血系统。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曾指出,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正是丰富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
2、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中秋夜对月》许棠
3、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6、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7、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8、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0、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1、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12、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3、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4、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5、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17、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8、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曹勋《尾犯·中秋》
19、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0、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佳节:在诗中指重阳节,也泛指节日倍:加倍,更加的意思。
出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
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
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是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尤其是重阳节,在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维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亲人手挽着手,头插着茱萸登高远眺的情景呢这个佳节更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想念家乡亲人之情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