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吵闹让彼此打开了心扉,不再有误会,贾宝玉看到了林黛玉的真心,林黛玉也看了贾宝玉的真情,感情自然就升温了,说成是升华点也不错。贾宝玉和林妹妹这样的吵闹是促进感情的催化剂,但是若是那种夹枪带棒的争吵,恐怕会起反作用,所以争吵也是一项技术活儿。贾宝玉第一次因为林黛玉摔玉是因为林黛玉没有玉,是在他们初相见的时期。
那时,贾宝玉见林黛玉第一面,便觉得熟悉。再问林黛玉有没有玉,在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必然是按有玉的,若是林黛玉这样的神仙妹妹都没有玉,那说明这玉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当林黛玉说出没有玉的时候,贾宝玉就生气了,即刻将玉从金项圈上扯了下来,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引得全屋子人来找。
第二次吵架是因为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回来后,林黛玉处处说反话,将真心藏起来,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这些行为摸不着头脑,也有些生气,于是两人最后终于吵起来,贾宝玉要剪林黛玉送给他装通灵宝玉的篓子,林黛玉见此,便生起气来抢过贾宝玉的玉,要剪掉那篓子。林黛玉没有再怎么剪,也没有碰着那玉,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是真心的,她比谁都担心贾宝玉。两个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谁也劝不住,最后还将王夫人给招来了。
王夫人带走了宝玉,留下林黛玉一个人在那儿哭。其实这件事就是因为在清虚观,那张道士说出了金玉良缘这件事,林黛玉不高兴,才处处不给贾宝玉好。可是贾宝玉再怎么和林黛玉吵,第二天也总会去找林黛玉赔礼道歉,有这样的性子,也不怕林黛玉不原谅他了,而且贾宝玉又处处将林黛玉放在第一位,林黛玉不会感知不到。
葬花吟出现于红楼梦二十七回。此时宝钗应该已经选秀失败,改向宝二奶奶的位置发动攻势。这从二十六回,宝钗晚上(傍晚)出现在怡红院和二十七回的滴翠亭陷害中清楚的看出来——宝钗对宝玉的态度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而在同时,黛玉已经父母双亡,失去了亲族的依靠,在贾家只有一个贾母庇佑。最能为宝玉的亲事做主的王夫人喜欢宝钗而不喜欢她。身为侯门之女、天下最肥的差事上的官员的独女,却落到无家财傍身的地步,耳中只听见下人们传说“金玉良缘”,心中悲苦可知。
从木石前盟来看,贾林两家因有前约(私下的约定),黛玉更不可能是没有家产的。极有可能是家产被贾家吞没,眼看得黛玉无依靠,又想要当做没有那么回事。
加上宝玉在前面也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之态”,黛玉的心中是处于一种非常悲苦的状态的!
她清楚地看见了前途的渺茫,却又丝毫无法为自己做主,没有挣脱反抗的能力,所以才借“葬花吟”吟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以花比人。
从葬花的过程看来,那是凄美至极的图景。从她的行为来看,葬花则是她素来有之的雅趣。只是二十七回,平添了不同的情怀而已。个人认为,最精彩的在最后一段——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此时的黛玉,对自己悲哀的未来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遇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表面慈善温柔的王夫人,在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时候就曾露出狰狞的爪牙,在贾母和外客以及一众**面前,当面给认真奉行晚辈礼节的黛玉没脸。
(黛玉奉茶,王夫人拒而不受,冰冷回应)
那在红楼不曾明写的地方,王夫人及其心腹会给黛玉多少难堪?
黛玉平时除了对宝玉,可以说是一个颇为大度的人,湘云侮辱她,她轻易原谅(宝钗做寿比戏子是严重侮辱),当面嘲讽她,她不置一词(芦雪庵联诗明说她假清高,没想过黛玉身体弱,吃不得)。宝钗送燕窝,她重赏下人;香菱要学诗,她真诚相待。妙玉几乎是明骂,黛玉依然轻轻带过。但贾府却到处说她“孤高自诩目下无尘”这样的言论又是从何而来?
不要说宝玉移情。便是宝玉钟情,也是前途未卜。
同时,黛玉是自幼被当做男儿教养的。除了诗意之外,她还有才子的争胜心态,也有文人的傲气风骨。
她明知道命运多艰,前途未卜,但却依然发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铿锵之音!
若不能兼济天下也该独善其身,大抵便是这样的文人心态了。在污秽的贾府中,在长辈的刁难之下,她不会学宝钗去奉承那些自己看不上、不喜欢的人,也不会说及时行乐,不顾明朝。黛玉睁开眼睛看着,看着那污秽而不低头。
葬花吟是黛玉对自己人生的清晰预见,也是对自己的明确宣誓。凄美之中,隐约透出了几分悲壮之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