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孩子的情绪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这个阶段可以好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教育孩子情绪控制的方法,有利于养成孩子健康性格心理喔。
一、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主动性: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由于某种外来 而引发的情绪冲动逐渐减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成人不断的教育下,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及生活规范的约束下,4-5岁幼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稳定性: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4-5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渐减少。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内隐性: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4-5岁幼儿逐渐能他们能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渐发展起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极力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后见到亲人会才会表达他们的不满。
(二)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
1、移情能力迅速发展
4-5岁的幼儿己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感。有移情能力的幼儿,更倾向于将移情唤起转变为对悲伤者的关心,最终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如:当幼儿看到一个同伴因损坏而失去了一个有趣的玩具而感到悲伤时,他会想到:如果自己失去了这样的玩具,也会悲伤。这时的悲伤是自我中心的移情,将同伴的情境移到自己身上。同时他也会想到,他是我的同伴,他悲伤,所以我也悲伤,并应该帮助和安慰他。此外,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情绪的词语、例如高兴、害怕,难受、生气、喜欢、恨、爱、讨厌等,他们经常利用这些情绪词语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体验,他们也能用各种情绪性语言去安抚别人或影响别人的行为。
2、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
4-5岁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处于社会知识依存型阶段,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己有的社会知识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刻板的推测井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4-5岁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但是这个事情的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还较自我中心,容易以自已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在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
3、理解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信念有关的情绪,能够推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情绪感觉依赖于这个人对此事件的感觉、信念和愿望。具体表现为许多幼儿已经能正确地判断许多基本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例如“晓晓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妈妈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军军哭了,因为他摔了一跤。”这些原因往往是可以觉察到的外部事件。幼儿也能认识到,由于人的情绪不同,可能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一个生气的幼儿可能会推搡攻击别人,而一个高兴的幼儿则会对别人十分友善。幼儿已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情绪理解能力,开始能解释、预测、影响别人的情绪,这使幼儿能和小伙伴、成人积极交往,友好相处。他们还能够区分情绪的外显行为和内心真实情绪。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绪伪装的认识能力。
4、情绪理解具有单中心性
4-5岁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还是很有限的,往往是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和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情绪线索则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只关注一种突出的情绪信息,表现出思维“单中心性”的特点。
(三)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
4-5岁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使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去尝试自己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断成热,自控能力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与周围环境越来越多的活动经验,使幼儿从他人的榜样行为、言语评价或态度中,有意或无意地学到了一些情绪的社会表露规则,渐渐知道诸如哭闹、顶撞这样的策略不仅无助于自身需求的满足和目标达成,反而会招致成人更加严厉的批评和管制。因此他们倾向选择建构性策略。
1、替代活动
4岁-5岁幼儿在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面临恐惧等消极情境时,会更多地采取建构性策略,例如采用替代活动的方式,玩其它玩具、唱歌、想其它有趣的事等等,通过主动地投入其它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替代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年龄段幼儿最常用的应付方法之一,因为这比起那些单纯地通过发泄或回避的方式来消极地应付受挫情境,替代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转移他们对 的注意,减少消极情绪。
2、口语表达
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的幼儿已经能用口语表达的方式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感到舒服。例如他们知道当外部 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控制身体的感官,阻断 的输入。例如,晓晓看电视节目时看到一个恐怖镜头,她马上对弟弟说:“快把眼睛闭上,把耳朵堵上。”
3、自我安慰
4-5岁幼儿调节情绪的另一种策略是自我安慰,当晓晓在幼儿园焦急地等待妈妈的时候,她会对自己说:“妈妈很快就会来的。”以缓解焦虑的情绪。
(四)道德感和义务感进一步发展
4-5岁幼儿由于比较明确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的道德感便开始与这些道德标准、而且很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产生相应的情感。这一点从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
4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下,幼儿开始由是否完成某个义务而感到愉快、满意或不安、不高兴的情感,开始出现和形成义务感。而且这种情感不仅可以由成人对幼儿道德行为的评价所引起,也可以由幼儿自己对自己行为的意识所引起,但这种义务感的范围还是比较狭小的,主要涉及到经常同自己接触的人。
二、教育要点
(一)疏导不良情绪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生活调节的要求和言语的掌握,4-5岁幼儿的内部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就使他们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细致的暂时联系,有可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情绪表现逐渐内隐。幼儿情绪的这种内隐性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孩子,犷解孩了的内心情绪,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要做适当的疏泄,因为压抑过久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
首先,家长要能暂时容忍孩子的坏脾气,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忽强忽弱,他的哭闹和不停发问都显示出他们的情绪缺乏安全感。父母要容忍孩子的坏脾气,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灵的安全基地。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有助于沟通,可以防止误会的产生。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以耐心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快,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分析事情因果关系的能力。父母在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时,一定要坚持说道理,不仅让孩子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来增强孩子的情绪的自制力。
教给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以防止不良情绪带来的过度行为。如教孩子在要发怒时默数1,2,3,4……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这样做能暂时缓冲孩子的情绪,不做冲动的事情。
2、培养移情能力
移情就是识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是影响个体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家长应结合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能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础。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绪反应,经常要求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状态。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情绪的辨识之后,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些情绪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当孩子做错了事以后,家长问他:“你现在心里感受怎样”他们能说出“觉得难为情”,而不是单纯地说心里觉得不舒服。孩子具备了一定的情感识别能力后,还必须使他们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培养孩子移情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情绪追忆(通过语言唤起孩子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当时情景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情景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孩子产生共鸣)或者情感换位(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景,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他们能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促使孩子以某种角色进入情感共鸣状态)的方法来训练。
总之,要想孩子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助人,家长首先应从移情入手,让孩子学会移情,这是孩子学会关心,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基础。
三、特别关注
(一)孩子嫉妒心过重怎么办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不仅包含攻击、自卑及报复心理,同时也带有愤怒、羡慕等情绪的混合状态。但是,一般的嫉妒心理在人类的情绪中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过分的嫉妒如果任其发展,成了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就会形成不良的性格,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爸爸妈妈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要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表扬得当,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孩子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3、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爸爸妈妈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4、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爸爸妈妈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二)如何改变孩子羞怯的性格
要改掉孩子内向、羞怯的个性弱点,首先要分析产生这种不良性格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导致孩子羞怯的原因有:家庭管教过于严格;孩子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心;孩子曾经有过痛苦的经历。
要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缺陷,家长应和老师配合,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相当,既不要过于苛刻,也不要过于溺爱,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就会在遇到老师提问、或当众表演节目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而且出现气短、心跳、出汗、头晕、呕吐、腹泻等生理上、心理上的不适应。第二,家长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爱害羞的孩子多性格比较内向,意志不坚强,而且比较沉默寡言,不能承受挫折,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领孩子外出游玩,逐渐改变孩子腼腆内向的性格。第三,家长应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由于幼儿的过分羞怯,如果总是让他们碰到挫折、困难,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胆小内向,家长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并在孩子做得好时加以鼓励、就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第四,家长应允许孩子犯错误。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意时,就不分青红皁白地把孩子批评一顿,有时甚至用很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孤独、沉默寡言。
总之,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家长一句很不在意的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希望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谨慎。
(三)“人来疯”的孩子怎么办
“人来疯”的孩子平时表现正常,但是有客人来时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表现得异常兴奋而且不听劝告,给父母带来许多麻烦,使客人也很尴尬,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 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有的家庭不常来客,一有客人来对孩子的 就更强烈。另外,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客人来了,父母只顾照顾客人而冷落了他,这时孩子则会故意做些一反常态的举动表示不满。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而且感觉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训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还有的则是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又不会掌握分寸所造成的。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不妨这样试试:
1、行为训练法。经常带孩子外出交往,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礼貌行为。在家中,则要培养孩子独立游戏、不纠缠大人、不妨碍大人做事的习惯。
2、暗示法。客人来后,可以向客人介绍一下孩子的一些情况,稍加夸奖与鼓励。如“我家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最会自己玩了”等。当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时,成人可以继续暗示道:“客人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与此同时,可以用较严厉的目光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悦。
3、疏导法。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让孩子暂时回避,如去邻家或门口玩。当孩子没地方去时,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并把糖果点心拿些给他。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客人来后,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节目。如唱首歌、背段儿歌等等。
4、游戏法。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戏的,在游戏中孩子很乐意遵守规则。因此,客人来后,可以安排孩子做小招待员,以游戏的形式掌握表现的尺度。
四五年级是孩子情绪和情感的突变期,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慢慢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有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叛逆期或者是突变期的时候,会采取非常强硬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小孩子有着属于个人的思想,如果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于强势的话,那么最终只会引起小孩子的叛逆和反感。
做好对于孩子的引导所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正确的方式来做好孩子的引导,比如说有的小孩子会出现非常叛逆的想法,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小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并非是强制的私隐的要求孩子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孩子更好的去成长,也只有这样小孩子才能够有着更好的控制能力。
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强行的去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的话,那么小孩子的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所以说爸爸妈妈要从孩子的朋友做起,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在这个时候才能够和自己的小孩子进行友好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来给自己的孩子做好相关的引导,这个时候才能够让小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去努力。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是家长,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孩子也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说家长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沟通来引起孩子的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的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互动,否则的话只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易表现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 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父母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获得爱与尊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主动积极的情感。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会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次要把握好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甚至会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的低下。在大多数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主要表现为溺爱:父母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极易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越感,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还有一种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地服从。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绪发展受到潜在的阻碍。 与孩子共同设置合理的规范 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需要,拒绝不合理要求。
感 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情绪管理的技能是孩子将来赢取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技能,对孩子的成功影响极大。
首先:孩子要有管理情绪的能力要有认知情绪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孩子,要教会孩子认知情绪。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没有办法认知自己的情绪。许多3岁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孩子只会哭或者说是发脾气。因为她们没有办法去认知自己的情绪,就会显得很无助。所以从孩子有表达能力开始就可以逐渐的教会孩子认识情绪。当然可以通过绘本来让孩子认知,因为在孩子的早期,过的多语言表达和抽象的描述,孩子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一些经典绘本是最好的通道
其次:认知了情绪还要教会孩子表达情绪,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个是内心感受最大最真实的呈现。这个幼儿园阶段是最佳的训练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孩子不会有太多好坏的分辨,也不会有太多羞愧难当的感觉。例如某件事情做的不好,孩子生气,到但表达起来更容易,因为他无法去分辨和揣测成人的心思。源于这份单纯,特别容易训练。在平时的交谈中,家长可以去引导。例如孩子犯错误了,别着急生气,而可以尝试着表达说我很伤心,我很难过,妈妈看到你很开心,你的表现让妈妈觉得很骄傲。
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孩子无法区分,家长帮忙帮助孩子认知和表达,比如说孩子因某件事情生气,帮助孩子甄别,你这个是生气,哭的原因难过那吗?
我们都知道,但凡能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就是一种很好的管理。表达出来,许多时候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许多成年人都非常欠缺这种能力,长期隐忍和积压,最终爆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再次:教会孩子疏导情绪,表达自己的需求。对情绪的一种疏导也是最好的管控。例如:你这么做,我很生气,我不喜欢你摸我的头。我很难过,我希望你可以……
这样是对情绪的一种最好的管控。
总之:遇到情绪不可怕,先认识再表达,再提出自己的内心需求,基本就解决了一大半。教会孩子这三个步骤,管控情绪一大步。当然,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例如哭泣,扔个玩偶或者其它的,只要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不积压情绪,合理宣泄,孩子管控情绪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情绪管理好坏是情商高低的重要标志 。 首先我们来了解情商这个概念,情商是自我和他人 情感 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许多家长存在一些意识上的误区,把判断孩子是否拥有亲情观念当成是情商高低的标准。
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随性和任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可以把情绪整理的很好,有的孩子会越发的任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举动。我们做家长的深知其中的利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个能控制自己情绪,收放自如的、有教养、体谅宽容人的好孩子。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
1、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平和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也一定是温和的,浮躁急躁的父母的孩子想要有好的情绪和心态也很难。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对待家人方面和声细语,恩威适度。言传不如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直面自己的人生,走向广阔天地。很难想象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能有个平和的心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此,家长要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照顾家人,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3、让孩子学做家务,在劳动中锻炼孩子的平和心。
孩子做家务时可以舒缓孩子的心态,调整孩子的情绪,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对生活的仪式感,对家人的亲 情感 和归属感。因此劳动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之一。
4、注重孩子的交友习惯,多同心态好、优秀的孩子在一起。
5、培养孩子做事勇敢、遇事有担当的习惯。
孩子也一样,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属于自己可控与不可控的情绪世界。 如果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难困境,情商会随之提高。因此,一个经历丰富的孩子,一个勇敢、遇事有担当的孩子,必定能撑起一片属于他们年龄的天空呢,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一定比同龄人高。
情绪管理好的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把持一定是到位的,这种你生命中潜在的一种能动力,能提升孩子生活品质,促进孩子 健康 的成长和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技能?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管控好情绪,永远面带微笑,保持平和的心态。管控情绪是一项技能,谁掌握了这项技能,谁就能获得享受幸福的密码。
保持沉默法。情绪激动时,容易口无遮拦,常会出口伤人。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了使自己事后不后悔,那么在情绪来临时最后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
朱自清说:“ 沉默是最好的防御策略 。”沉默既保护了自己,又不伤害别人,时过境迁,物换星移,那些影响你情绪的东西也就渐渐变轻变淡了。
注意转移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发火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兴奋,这时候如果有意识地大脑皮层里建立另一个兴奋点,用它去抵消、减弱、代替,就可以使情绪平复。比如说可以散散步,听听歌,练练字。
有一位先生以前一生气,他就绕着自己房子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那么矮,田地那么小,我哪有时间跟别人生气;后来一天天老了,他生气了还要会绕着房子跑,可是圈下来就已经气喘吁吁,心里想:我房子那么大、田地那么多,还用得着跟别人生气啊!
他的这种做法很好地化调节了内心情绪,保持了平和的心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自我提醒法。当要发火时,尤其是刚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时刻记着提醒自己:冲动是魔鬼,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控制情绪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法,经常提醒自己,甚至写一些稳定情绪的座佑铭,时刻警戒自己,学会控制情绪。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恼怒将理智的灯熄灭。”静则生慧,急则乱心,控制情绪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提高情绪管控根本的方法还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常言说:壶小易热,量小易怒。家长应帮助孩子设置情境,不断强化锻炼,教育孩子努力做情绪的主人。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老师,汉惠心理工作室负责人。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父母没有管理情绪的能力,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遇到事情的时候,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那这个孩子就会和父母一样,遇到问题的时候也用发脾气的方法来解决。所以想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情绪。当父母学会管理情绪后。不需要教孩子,孩子就学会管理情绪了。
其次父母需要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是立即满足他,而是稍微延迟一些时候再满足他,让孩子学会等待。因为如果孩子有什么要求,父母立刻满足孩子,形成习惯以后,如果没有被立刻满足,就会发脾气。比如孩子想要吃饭,但是饭实在是很烫,就可以用她的小手去接触一下碗的外面,告诉孩子:烫,现在还不能吃。孩子要去游乐园,家长可以告诉他:妈妈今天没时间,妈妈后天会有时间。到时候陪你一起去。就是诸如此类的练习。让孩子慢慢学会耐心的等待。这个延迟满足的能力,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会有很多时候要等待,比如成功也需要等待,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很多事情是需要等待的。对家长来说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开始发脾气。要知道我们的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我们的等待,耐心的等待孩子长大。
还有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家长尝试帮他描述情绪。比如你在生气吗?你很难过?当这些情绪被描述出来的时候,你等于在教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如果孩子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情绪,他只能用身体来表达,用发脾气来表达。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果你觉得合适就可以拿去用,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把它留下。
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而已,大家可以跟我的观点不同。我尊重所有跟我观点不同的人。我也尊重所有不同的观点。
在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时,需要五个步骤。
一、觉察情绪
觉察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孩子。在做自我觉察时,不仅要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还要接纳、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因为不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情绪中的一部分,只有您接纳了自己的消极情绪,面对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才能理解他,指导他。如果您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失控,对孩子发火甚至打骂,一定要在24小时以内,情绪缓和的情况下,及时与孩子和解,修复关系。告诉孩子您当时和现在的情绪和感受,这样一来,修复关系的同时还能给孩子做一个会处理负面情绪的榜样形象。
二、共情
共情指的是您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绪 情感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把握机会,及时共情,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这样不仅帮助孩子疏通负面情绪,同时也是教给怎样处理负面情绪。
三、倾听+接纳
倾听的要求是感同身受,用心听,并接纳孩子的想法,这里的接纳不代表是认可孩子的做法和情绪,而是认可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情绪表达和行为体现,不去批评、否定孩子。
四、新选择
您能做到上面三步时,孩子的负面情绪、小脾气就已经基本平复90%了,这时候您要做的是教给他除了他的表达方式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五、标出边界,解决问题
您用前四步平复情绪后,您就可以开展这第五步了。因为在此前,孩子的情绪还未平复,不会去听您的大道理和观点,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在用这一步时,要为孩子标出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的边界,并引导他思考出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多次下来,会使孩子形成惯性,再遇到情绪问题时他就会自己去用适合的方法处理了。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如何提升孩子的情绪控制力?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孩子情绪控制力差的原因:
2父母情绪控制能力差,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父母自身情绪控制能力差,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没有控制好自己,忍不住总是冲孩子大喊大叫,让孩子形成了错误表达情绪的认知。
3吼叫教育方式的轮回效果。由于上一辈严格教育方式的反作用,父母会不自觉地把这套吼叫教育方式应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形成恶性轮回。
孩子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差的后果:
1孩子总是不开心
如果孩子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发脾气,更有甚者可能还会打人,这样会影响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培养。
2孩子总是会把责任怪到自己身上
有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比较脆弱,一旦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丢了,或者爸爸妈妈经常在自己面前吵架的话,孩子可能容易产生内疚心理,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错了。
3孩子会妒忌别人
有些孩子的占有欲过强,不喜欢交际,也不喜欢与他人合作,攀比心理严重,一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而自己没有,就会嫉妒别人。
4孩子缺乏安全感
大部分爸爸妈妈一般都宠溺孩子,如果太过溺爱孩子,或者是经常吓唬孩子的话,就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那么孩子就会经常感到很害怕。
5孩子总是会很难过
一些孩子心里感觉到委屈,有时候却会憋在心里,不随意和他人说,有时候失去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身边的人也没有人安慰她,时间长了,如果孩子控制情绪能力差,那么他就可能一直都觉得很悲伤,感觉自己很难过。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1帮孩子识别情绪,只有正确识别之后才能有效表达出来,家长才能更好的帮孩子想办法。
3对孩子的正向性格和品格即时予以肯定。
4对孩子的成长即时发现并给予积极反应。
5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据孩子的爱好、擅长提供做事的机会。
6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并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尽量让孩子自己。
人都有好情绪和坏情绪,当然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方法及时把坏情绪发泄出来。
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鼓励孩子去运动,踢足球,爬山等。当孩子大汗淋漓过后,也就冷静下来了,父母讲的话,能听进去,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再就是培养孩子画画,这也是我最认同的办法,当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情绪的时候,可以用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像故事一样讲给我们听,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我认为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情绪输出窗口。
所以,无论怎样,请先允许我们的孩子发泄情绪,情绪得到释放后,我们再跟孩子探讨问题,引导孩子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去感受老师的爱。
释放情绪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不是一味压抑自己的感受,控制自己的不悦。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最终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输出才是最好的办法,同时我们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一些因素有情绪就对孩子发泄。
良好的情绪管理,是培养好性格、提升情商、改善人际关系的前提。在孩子的世界里,再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旦冲塌了脆弱的心理边界,就会产生情绪波动。一些负面的情绪,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因为不知如何正确表达,从而陷入糟糕的情绪中无法摆脱。其实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它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也有适当的处理方式。教给 孩子以 健康 的方式体验情绪、了解情绪、表达情绪,并且克服种种情绪障碍,学会体贴别人,体谅父母,保持自己心情愉悦。
丰富的 情感 是孩子身上最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孩子的情绪发展受到父母情绪行为的影响,父母的性格温和稳定,孩子也会积极乐观。
一,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标准:1 反应性: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给予积极的应答,2情绪性:通过积极情绪与婴儿感情交流,3 社会 性刺激:通过互动满足婴儿的 社会 活动需要。 母亲在孩子婴儿期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引导,与孩子多一些 情感 交流,孩子多一些安全感,培养充满希望的孩子!
二,懂得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多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敢于表达并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去除沟通障碍,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客观看待孩子的需求,延迟满足,运用去情绪化的教养方式,父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孩子。
三,孩子良好的情商发展体现在,孩子从容应对成长中遇到的小困难,积极融入社交环境,主动适应环境,以及小伙伴之间的关心和照顾。懂得关心他人,理解家人就是孩子高情商的体现。
孩子的成长循序渐进,父母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作为引导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你好,我是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儿科医生王东记,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没有从小开始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那么长大后是很容易缺乏专注力,从而导致意志力薄弱,无法自律和不能遵守纪律,对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影响非常大,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呢?
1、教育孩子应采取合适的方式
或许是因为家里的宝宝太可爱,所以导致很多家长忘记了在这个合适的年龄需要采用相对应的教育方式。比如四岁的孩子就已经懂一些浅显的道理,家长们可以采用说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虽然在诱惑面前,也许说道理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真正的自控主要来源于孩子自身的理解,只要坚持良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面对问题应采取正确的技巧
适当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当孩子提出某个要求时,家长们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的愿望过段时间后再获得满足。比如孩子看到家里新做了一些饼干想吃,但家里的客人还没有到,那么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想吃可以,但是需要等客人到了以后一起吃,如果能坚持到那个时候,还能多奖励孩子一块,让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学会耐心,这是自我控制形成的首要前提。
3、规则意识需要培养
自控的前提是要先学会规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着手,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起床的时间,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吃饭坚持不挑食等方面,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家长从旁辅导协助并监督,培养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并且自行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这样既减少了家长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还能让孩子体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自由感,并慢慢引导孩子喜欢上制定规则。
4、自控力可以通过 游戏 提高
所有的 游戏 都有规则,在和孩子玩 游戏 的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在有趣的活动过程里,慢慢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克制自己情绪行为的激化,也就是从控制行为逐渐转化为控制意识。
5、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在提供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需要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粮,只有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掌握现阶段孩子的思想和意识是否出现了偏差?如果发现了问题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矫正?或者何时发现孩子已经具备了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进一步的促进应该怎么做?
6、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他们的性格特征都是先从模仿家长的行为开始的,所以在要求孩子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之前,家长们要先对自己进行深度的检视,如果连自己平时都达不到预期的要求,那么还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达到自己希望的程度呢?想要改变孩子就先从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开始。
7、及时表扬,循序渐进地改正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成长环境和长时间不断积累的,这就像一个决定开始跑步锻炼身体的人,是需要天天坚持和逐渐加大运动量的,每天达到预期目标时就需要用一些小奖励来不断地刺激自己,在不断的小成就里慢慢靠近最终目标,这才是实现目标的正确逻辑。
大人们都能这样对待自己,那么对待孩子为什么不能更耐心一些呢?
8、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良好的自制力是需要顽强的毅力支撑的。而毅力是需要经历逆境和痛苦后,才能体会和积累到的,有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去参加野外的拓展训练,在一起完成艰难的任务过程中,加深亲情之间的关系,提升孩子的毅力,一起亲身去体验往往要比用嘴去说更让人信服。
多关心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增强正向的思维,与孩子一同学习,共同成长,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出好习惯。
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尔加曾提出“情绪文盲”的概念,她说那些没有能力表达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都是“情绪文盲”。
我们要警惕孩子成为文盲,更要注意孩子会不会成为“情绪文盲”。
因此,家长可以这样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
很多家长都不喜欢孩子哭或者发脾气,其实越压制,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越差。
有负面情绪不是坏事,说明孩子感知能力很强,只要孩子能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走出来,就没有问题。
当孩子遇到悲伤或者愤怒的事情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
比如大哭一场或者关起门来大喊大叫等,也可以引导孩子将心中不愉快的事情向父母、老师或者好朋友说出来。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按照倒U型曲线自然发生、发展、结束的,只要能独处几分钟,让情绪曲线走完,就会快速恢复平静。
因此告诉孩子,如果感觉自己生气到了极点,一定要积极暂停,离开生气对象几分钟,否则很容易行为失控。
视频最后爸爸邀请女儿去公园走走,是在帮女儿转移情绪。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有负面情绪,但是不能停留在负面情绪里面太久,不然对自己身心不好。
当感觉自己停留在负面情绪里很久时,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唱歌、画画、打球、出去走走等。
还有关键的一点是:父母情绪平和, 孩子才能情绪稳定。
前不久一位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跟我说起一件事情,她们班上有个三年级的孩子,脾气很差,一生气就背书包回家,不来上学,这学期已经发生过三次这种情况。
朋友去家访后才发现,孩子的爸爸脾气更差,当着老师的面和孩子的妈妈吵架,一句不和就摔门而出。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说:“家长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重要的一步,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想要孩子情绪稳定,父母首先要情绪平和,然后再教孩子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