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简单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第1张

篇一简单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青龙庙建于青龙山,南为平原,北俯湋水,河谷割切,原岸婉蜓如龙,其上古柏葱郁,形如青龙。河水晶莹,山清水秀。山上有索姑庙,庙南为索姑故里,名“索姑庄”,后易名“青龙庙村”,村人多索姓。西距县城十公里,属段家乡。《县志》云:“索姑扶风人,性至孝清真恬淡,有超世之志。其父贸易陇西,姑请为买白马。其父归次日五更姑乘马驰去,遗线于路,沿线访姑于周至青山,趺坐而化居人神之,为立庙焉”。

 相传,索姑幼年,受嫂虐待,常牧羊于青龙山坡。每日替嫂梳麻拧绳,不论多少,当日变成光细绳子;又给棉花纺线,不论多少当日纺成线、穗带回。其嫂生疑,随后暗视,只见各株柏树,挂满棉条,不见纺车,嗡嗡有声,姑在树下玩耍。一日借嫂梳篦,嫂讽剌说:“你这秃女,何发可梳”仍疑而隔窗望去,索姑摘下秃盔,变成娇小玲珑的窈窕淑女。黑发垂地,似丝缭绕。嫂幡然大悟。知姑非凡,近而爱之,姑行嫂随。一日索姑腾云南行,嫂急喊:“姑姑等姑姑等”,直喊得变成小鸟。迄今仍可听到姑姑等鸟儿声。

 青龙庙殿宇栉比,清光绪3年重修碑记载,有索姑、关帝、药王、宵龙大王等殿,而今只存一殿建为学校。清末农民英雄张化龙,在此聚会,领导农民起义,反对官盐加价,失败就义。扶、眉、岐、武等县农民为化龙立碑纪念(碑现存省博物馆)。

 据县博物馆资料,青龙庙系新石器时代遗址,村以庙取名。

篇二简单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从前,有个姓胡的老扎灯匠,手艺可好了!扎出来的鸟会飞,鱼会游,小狗会摇头,连皇帝都听说了,派人把他叫了去给皇帝扎龙灯。

 胡老汉并不想给这个残暴、不知爱惜百姓的坏皇帝扎灯,可圣旨难违,不做要杀头的,没办法了,只得照他的命令去做。七天七夜,胡老汉眼都没合一下,终于扎出来了一条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大蛟龙。

 到了元宵这一天,胡老汉拿出一个红通通的圆灯笼作龙珠,逗弄着大蛟龙,将它舞得活灵活现、气势磅礴,皇帝在一旁乐得合不拢嘴,直拍手叫“好!好!太好了!”

 胡老汉领着蛟龙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皇帝看得眼都花了。突然,胡老汉将龙珠对着皇帝猛地抛过去,蛟龙随势向皇帝扑了过去,三牙两爪就把这个荒无度的昏君给杀死了。接着,蛟龙又从口中喷出熊熊火焰,整个皇宫烧成了一片火海,这个搜刮民脂民膏造起来、供皇帝享乐用的宫殿顿时化为了灰烬。

 此时,天空飘过来一朵五彩祥云,胡老汉骑着蛟龙飞上祥云,向着家乡飞去。

篇三简单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儿童故事#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短篇民间故事文字版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短篇民间故事文字版:孟姜女和土地婆婆

 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黑,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原来造长城死去的成千上万劳工,统统葬在长城里。

 孟姜女一边哭,一边找寻丈夫的尸骨。白骨如山,那一根是喜良的骨头呢她东挖西挖,手指都流出血来,血滴在白骨上,滑到泥土里,孟姜女忍着痛不停挖,挖着挖着,挖到一堆骨头时,血凝在骨头上象结了红梅花,孟姜女想:夫妻连心,一定是我丈夫。她把骨头一根根拣拢拼凑,正好是一副人骨路。孟姜女用包袱将骨头包好,抱在胸前说:“喜良!喜良!夫妻总算团圆,跟我回家去吧!”眼泪滴滴嗒嗒落在包袱上,包袱里骨头悉悉瑟瑟也象在哭泣。

 孟姜女抱着包袱一路走一路哭,只觉得包袱越来越重。实在走勿动了,坐在路边歇脚。这时候,前面来了一对老头老太婆。老太婆走近孟姜女关心地问:“这位大姐,看侬面孔蜡白,满头黄汗,会是生病(口伐)”孟姜女答:“毛病倒没有,就是我的包袱太重,抱得吃力煞人。”老太婆笑嘻嘻说:“这顶便当,只要背在背上就轻松了。”孟姜女试了一试,果然轻泛得多,背着包袱赶路,心里着实感谢老婆婆。

 等到孟姜女走远,老头埋怨老太婆:“你太缺德,活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本来万喜良骨头被孟姜女眼泪水一渗透,可以还阳做人,现在背在背上,眼泪渗勿着,咋能活转来。”

 老太嘴巴一撅说:“我们土地公婆,职责就是收管闲魂野鬼,万喜良一还阳,世人都看人学样,照着去做,阴差阳错就弄勿条直了。”土地公公讲:“为神为鬼,都要有好生之德,孟姜女是天下顶可怜的女人,侬勿怕丧阴积”

 俩老争吵不休,土地婆婆气得呒话好讲,拔出头上一枚玉簪划出一条深沟,土地婆婆脚下的土地,慢慢的漂开去,直到海里,就是现在的台湾岛。

 从此以后,大陆上土地堂里供的是土地公公。台湾那边土地庙只供土地婆婆。

 

2短篇民间故事文字版:大舜耕田

 从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母亲为人糯弱,儿子大舜,脾性暴躁,年近四十,还未婚配。母子相依度日。

 大舜耕田,母亲送饭,都要遭到儿子的打骂,不是怪她送早了,就是怪她送迟了。每次送饭,他的母亲都提心吊胆。一天,大舜在一块大田里犁田,突然犁犁出了一个耗子窝,窝里有八 九个娇嫩的小耗子,闭着眼睛,在犁乱了的大草窝里滚来滚去。大舜看着这群嫩耗子,不但不伤害它们,反而起了怜惜之心,于是停着牛,搁住犁,坐在田坎上吸起烟来,看着那群耗子。一会儿来了两个大耗子,一只把嫩耗子卷成一砣,另一只咬住这只大耗子的尾巴,艰难地把一砣耗子拖走了。大舜看得呆了,心想,耗子这样渺小的动物,是这样有感情,这样心疼自己的儿女,母亲把我拉扯大,花了多少心血啊!母亲送饭或早或迟,都要遭到我打骂,我连耗子都不如啊!他越想越伤心,竟流出泪水来。他想,我现在知错就改,也不枉披了张人 皮。

 不多时,母亲送饭来了,他忙停住牛,面带笑容老远地去接,他仓促中,没有放下打牛的条子:哪知母亲被儿子打怕了,看见儿子拿着条子老远向自己走来,吓得回头就跑,大舜怕母亲跌倒,就大声喊着,快步追去要扶住母亲。母亲看见儿子吼着追来,更是慌张,一失脚滚在岩下丧了命。大舜见慈母已死,悲痛已极,扑在母亲身上,放声大哭。

 他安埋了母亲,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追悔,他请了个技艺精湛的雕匠,雕了母亲的像。每天出工收工,都背着“母亲”;吃饭时,先舀一碗献给“母亲”,以示孝敬。

 挞谷季节,大舜忙着收割,就把“母亲”背起放在晒谷场上,手里拿着扒扒,头上戴着草帽,就象母亲生前看谷吆鸟的样子。一天,忽然天上起满了乌云,霎时雷打得遍震,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大舜正在忙活路,见天色骤变,急忙跑到晒坝。先抢谷子,还是先背“母亲”他想,没有母亲就没有我,哪有先抢谷子的道理!他背起“母亲”就往家跑。当他把“母亲,安放在家里又来抢谷子时,一会儿天就晴了。太阳把刚才打湿的谷子重新晒干了,原来是雷公菩萨来试大舜的心。雷公菩萨亲见大舜先抢“母亲”,感到他真有孝心,所以没有打他。大舜死后,人们传颂着大舜耕田的事迹,都说大舜知错能改,仍然算是个孝子。

 

3短篇民间故事文字版: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精选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篇一

  春秋时,吴国境内有座高山,山脚下有一对铸剑的夫妻,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莫干。干将、莫邪日夜辛劳,千锤百炼,用自己的心血铸出了一对削铁如泥的雌雄宝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就叫“莫邪”。可是这个消息传到贪婪的吴王耳中,他派人抢走了“莫邪”剑,还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地把莫干抚养长大,并传给了他一身好武艺。到了莫干16岁那年,莫邪拿出“干将”剑,泪流满面的对莫干讲述了他父亲被害的经过。莫干听的心如刀绞:“娘,我一定要替爹报仇!”他佩上“干将”剑,拜别母亲,上路了。莫干来到姑苏城,正巧吴王在武场上看人比武。莫干大喝一声:“暴君,拿首级来!”挥动“干将”剑刺了过去。吴王吃了一惊,急忙抽出“莫邪”剑向莫干抛去。只见两道白光在空中闪耀,忽然并作了一道白光,从空中笔直飞落下来。青光一闪,吴王的首级滚了下来。

  莫干报仇雪恨后,回到家乡,但是莫邪已经死了。莫干含泪埋葬了母亲,并用这套雌雄宝剑来陪葬。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取名为“莫干山”。

精选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篇二

  秦朝末年,秦二世连年征粮抓兵,统治十分残暴,而老天也不作美,连日暴雨,庄稼全被洪水淹了,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时,陈胜、吴广就决定带领大家起来造反,秦王朝的统治。为了使百姓们都来响应他们起义的号召,利用当时的人非常相信天命这一点,陈胜和吴广做了许多块白绫,写上“秦国灭亡,陈胜当王”的字样,分别塞进许多条小鱼的肚子里。老百姓将这样的鱼买回去,剖开鱼肚子,发现里面写着字的“天书”,呀!上天叫我们跟着陈胜秦朝呢。于是,都纷纷起义,跟着他们去造反。

  不久,陈胜召开起义大会,命令手下人砍竹为兵器,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揭竿起义”。陈胜和大家正在土台上商量着起义大计,忽然看见一只花鹿远远地跑来,陈胜“嗖”地拔出箭,豪气大发,说道:“他日我若能得王位,这箭就能将鹿射死!”说罢,弓开弦响,一箭中鹿。后来,人们就把陈胜射鹿的土台称作“射鹿台”。

精选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篇三

  杭州附近有一座秀丽的小山,山中有一个10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和一家小寺院。有一年天大旱,几个月也没下一滴雨,小溪都干涸了,人们都渴得快要活不下去了。一天夜里,寺院的老和尚做了一个梦,梦见两只斑斓大虎,金光闪闪,一前一后地跑进寺院。老和尚正觉得奇怪,忽然寺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将他从梦中惊醒。老和尚赶紧跳下床跑了出去。啊!真的来了两只大虎,正在寺前刨土呢。它们尽管生得高大勇猛,威风凛凛,但目光却很温柔。刨完了土,恋恋不舍地绕着这里转了一圈,它们才一声长啸,跃入丛林远去了。

  众人都看呆了。等到醒悟过来,才发现地上多了一个小坑,坑里一股清清凉凉的泉水,正汩汩地涌出来。这下可好了,人们有水喝了!为了纪念那两只老虎,人们就将它称作了“虎跑泉”。而且这虎跑泉的泉水呀,总在那里源源不断地涌上来,泡上龙井的茶叶,味道香醇,是茶中的上品。

精选短篇民间传说故事篇四

  在嘉峪关关城闸门附近,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柳,根深叶茂,浓荫遮地,被人们称为"左公柳"。关于这棵古柳树还有着一段传说。

  据传,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奉命率军前去平息后,他来到嘉峪关。当他看到戈壁滩上一片荒凉景象,除了稀稀疏疏的骆驼草外,就什么也见不到了,令他感概万分。由于左宗棠所率领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远离山青水秀的家乡,来到这茫茫的不毛之地,便纷纷开了小差。

  左宗棠见此情况,为了稳定军心,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体将士加宽道路,并决定在路旁大量植树,制定出严格的法令,以保证树木的成活。若干年后,这一带已经杨柳成荫,树木成行了。后来有个文人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人们传说嘉峪关关城附近的这棵古柳就是那时所栽,因此,被称为"左公柳"。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分享的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一

 远古时代,黄帝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生存,打败了入侵者蚩尤。在黄帝的时代也是古的大发明期,舟车、历法、算术、音乐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发明的。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 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象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臣子们都大吃一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 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 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 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2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二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三

 司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机智勇敢。

 司马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装满水的大水缸。

 司马光七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来,可是一不小心,他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进缸里肯定会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见伙伴掉进缸里,吓坏了,有的孩子吓得大声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这时候,只有司马光非常镇定,他从地上抱起了一块大石头,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声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来,而掉进水缸的小伙伴也随之得救了。

 司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到解决办法。

4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四

 民间故事“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5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 篇五

 民间故事滕小国的传说

 东滕城索有“滕小国”之称。因为旧时这里有个“滕国”,滕县也由此而命名。

 传说在两千多年前,有一次下连阴雨,一连下了半个多月。许多房子都给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盖,黄河的水不断地上涨,终于黄河决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国”了。人们非常惊恐,天上突然下来一条 龙,那条龙东西横躺着,身长十来里路,把洪水给挡住了。人们慌忙告诉了滕文公,滕文公带了众大臣及儿子来看。

 滕王的儿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见那条龙,龙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气。他想:龙能吞云吐雾,还会下雨。这次洪水是它捣的鬼。他挽起弓,上满弦,使足力气对准龙眼射去。箭头插进了龙的左眼,鲜血从眼里流了出来,把水都染成了红色。滕王的儿子又拉起弓,准备朝龙的右眼射去的时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声地斥责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祸了,还不跪下给龙爷请罪。”说完,滕王跪下了,大臣们也跟着跪倒了,人们也都跪倒了,小王爷也只好跟着跪下。

 龙掉泪了,想到自己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不怕劳累,反被小王爷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难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们苦苦地哀求道:“龙王爷,你千万不能走呀!你一走,我们都完了!请你可怜可怜我们吧。”它的心又软了,是啊!我一走,这么多人会葬身鱼腹。它在那里一直挡到洪水退去。

 滕王设宴招待龙王,龙王伤透了心,不来赴宴,决心离开这里。滕王亲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来。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令全国的能工巧匠,在龙王休息的时候,在它的头上建了一座庙,把它镇在那里了。因此,滕县逐渐繁华起来,成了全国有名的大县。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分享的民间故事短篇文字版(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民间故事短篇文字版

  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他力气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那个时候,人们住在树林里,穿树皮,吃野果,生活非常艰难。每到冬天的夜晚,人们又冷又饿,因此大家都害怕黑夜,希望太阳在白天能停留得长一些。

 善良的夸父决定追上太阳,请它在白天多停留一会儿。

 夸父站在山顶上,当太阳出现的时候,就大声喊道:"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让白天更长一些呢?"太阳没有回答,,息急忙忙地走了。

 第二天,夸父又来到山顶上,对着刚升起的太阳喊:"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给人们多一些阳光和温暖呢?"太阳仍然没有理睬他。

 夸父急忙拿起手杖,追了上去。他发誓要捉住太阳,不让它落山。

 太阳爬上了山顶,夸父就追上山顶。太阳落到峡谷,夸父就追到峡谷。夸父跑过无数座大山,跨过无数条大河,一直追了七天七夜,太阳有点害怕了,跑得越来越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夸父追啊追啊,跑啊跑啊,大阳这个大火球烤得他嗓子都快要冒烟了,他越来越渴,越来越累,快要倒下去了。于是,夸父就跑到黄河边,一头扎进水里,咕咚咕咚,很快就把黄河水喝干了。

 可是他仍然很渴,就来到渭水边,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渭水喝光了。

 夸父继续追赶太阳。但是他实在太累太渴了,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夸父死后,他的高大身躯变成了山脉,头发变成了树木,血液变成了河流,扔出去的那根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2民间故事短篇文字版

  相传,妈祖姓林,住在我国闽[mǐn]南地区,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五个,只有她一个女孩儿。按照当地的习惯,只有男人能出海,女人只能待在家里。所以,即使林姑娘水性很好也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干活儿。

 一天,林家四兄弟出海捕鱼去了。忽然,海上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风暴,风将海浪掀起足有几百尺高。村里的人都急坏了,十分担心海上的亲人,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起初,林姑娘和父母一起在家里等待风暴过去,可是,风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过了一会儿,林姑娘忽然双眼紧闭,脸色苍白,不省人事。这可把林家两位老人吓坏了!儿子们没有消息,女儿又昏迷不醒。

 他们颤[chàn]抖着双手,又推又拽,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女儿弄醒了。两位老人长舒了一口气。林姑娘却满眼含泪,一言不发。过会儿风暴停了。

 又过了几天,林家兄弟回来了,却唯独不见老四。三兄弟含泪向父母叙述了风暴当天的经历:猛烈的海风把他们的船刮到了大海深处,巨大的海浪把他们的船掀翻了,他们都落入了水中。正在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个姑娘踏浪而来,如履平地,将三兄弟一个个救了上来,当她还要救老四时,却忽然不见了。于是,老四被海浪吞没了。

 林家两位老人这才知道女儿那天为什么晕倒,原来是去救哥哥了。如果他们没有把女儿叫醒,老四就不会死了。两位老人为此自责不已。自此,林姑娘被允许驾船出海,往返于各个岛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年来,林姑娘凭借自己的水性和菩萨心肠,搭救了不少渔民和过往商人的性命,当地的人都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

 后来,她升 天做了神仙,仍然不忘渔船和过往商船的安全。人们为了感谢她,为她修建了“妈祖庙”。

 即使到了现在,妈祖庙的香火还很旺呢!

3民间故事短篇文字版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己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4民间故事短篇文字版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

 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5民间故事短篇文字版

  从前,有一个商人养了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无论到哪里,他都会把它带在身边。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盘缠被小偷偷了。京城离家很远,他当时又累又饿,心里十分焦急。这时,鹦鹉对他说:“先生,你不如把我卖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就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商人说:“我怎么舍得卖掉你呢”鹦鹉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渡过眼前的难关啊!”见商人还是不答应,鹦鹉又说:“你拿到钱就赶紧离开,到城东二十里处的那棵大树下等我就行了。”

 在鹦鹉的劝说下,商人来到王爷府附近,和鹦鹉进行了对话、游戏等表演。他们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不一会儿,消息就传到王爷那里。王爷很喜欢鹦鹉,就派人将商人和鹦鹉请进了王府。

 王爷问商人:“听说你有一只多才多艺的鹦鹉把它卖给我吧。”商人犹豫着,不肯卖。

 王爷就问鹦鹉:“你愿不愿意住在我这里”鹦鹉说:“愿意!”鹦鹉又接着说,“只给他十两银子就够了,不要多给。”这一下,王爷更高兴,马上叫人拿出十两银子给商人,并将他赶出王府。

 王爷得到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高兴极了,就站在鸟笼前逗它说话,聪明的鹦鹉也总讲一些恭维王爷的话。王爷很高兴,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鹦鹉吃饱了,叫道:“王爷,我想洗澡。”王爷立即命人用金盆盛来水,又把它从笼里放出来。鹦鹉洗完澡后,一边梳理羽毛,一边和王爷说话,王爷笑得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羽毛干了,鹦鹉突然展翅飞走了,只剩下王爷瞪大眼睛望着天空,叹息不已。

 只要运用智慧,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分享的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从前,有一个老农,住在山脚下,开垦了点荒地,一个人过日子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一天,他从一块石头底下挖出了一个小金缸。他赶忙把小金缸拿回家中,把一点小米放在了里面。一连几天,光吃米也不见缸里的米少。他心中奇怪,便用勺子一劲地向外挖,把所有能盛东西的都挖满了,可缸内的米还是不少,他就用布袋背着分给穷苦的农民,使穷人也吃顿饱饭,就不用给地主干活了。

 这事没隔几天,被地主知道了,便带着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农家,硬说小金缸是从他家偷来的,便命狗腿子去抢。老农手抓金缸大声说道:“你们敢抢,我马上把它摔坏。”财主一看老农要摔小金缸,这下心可慌了,赶忙说:“不抢,别摔!”就“哼”了一声领着狗腿子走了。

 财主回家后,一心想把金缸弄到手,便又准备了金银,到县衙诬告说老农的小金缸是从他家偷的。县官听说是个宝缸,连忙命衙役去带老农,不大会儿,衙役们把老农连小金缸一块带来了。

 县官哪是审官司,一见小金缸,得意地两眼笑成了一条线,命衙役把米倒出来,可越倒越多。县官一看真是宝缸,拿了一两银子放进缸里,又拿出来,里面还有,再拿出来还有。他再也不理地主和老农了,光一个劲地往外拿银子,公堂里乱哄哄的。

 县官他爹在后堂听说这事也赶来观看,他见儿子拿得慢,自己也亲自动手,时间长了把他累的也不轻,可他还不肯离开,结果一头栽进了金缸里。县官赶忙去拉,可拉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怎么也拉不完,最后把县官气极了,命衙役把金缸砸了。这时,县官可分不出那是真爹哪是假爹了,便用喊的办法,谁答应谁就是真爹,可一喊个个都答应,县官连气带吓一会儿便咽气了。

2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我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3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少女节”。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 待。织女下界和牛郎成亲,玉帝和王母娘娘勃然大怒,命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王母娘娘后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据说七夕夜深人静之时,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脉脉情话。因织女心灵手巧,之后历代少女每逢七月七日便向织女“乞巧”,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等传统流传。

4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某年,杭州城疫症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贫病交迫,十分凄惨。

 一天,城内的湖边,泊了一只大船,船头坐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为贫病的人请命,如果有人出钱买她,她就住在他的家里,为他服务,得款用来救济人民。

 岸上的人争著买她,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钱的方法,谁用钱掷中她,就迎她回去。

 于是,铜钱、黄金、白银都纷纷投下来,堆满船头,却没有一枚落在她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弃。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谢,把每一个捐来的钱都施舍给穷人。

 消息传来,轰动整个杭州城,富人们为她侠义的行为感动,纷纷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医药,穷人得到金钱,饥饿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满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万道,灿烂光明,一位法相庄严的菩萨合掌微笑。大家惊奇极了。

 她说:“我就是观世音菩萨,我来,是为了启发和唤醒大家的仁心。同情、怜悯的情操,帮助他人,是最神圣的责任,扶助弱小,是人们义不容辞的天职。今天,你们的表现十分值得赞美,大家将得到幸福。”

 众人既感动又欢喜,不约而同合掌,称念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把画像送给他们。她的诺言应验了,她真的住在每一位出钱为善的人家里。

 这个故事在中国普遍地流传,增加了人们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

5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6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修理树木。因天气炎热、干了不大一会,就满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饿,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树歇会儿。到了树下,看见两位白发老头在那里下棋,旁边放着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老人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两位白发老人对他也挺热心,还让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一股清香从肚子里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身那个轻松自在劲就别提啦。不一会儿,就叭在两个老头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山边的云儿忽儿黑忽儿白,忽儿浓,忽儿谈;山下地里,忽儿黄,忽儿绿。等他一觉,两位老头棋还没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儿子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老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刚走到山脚下,便觉的路越走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一个样子。地里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认识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满村子找自己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这时,一位发须雪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忙向老人打了个招呼,问了老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里住。那老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十三岁了。尤伯又问老汉:尤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老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老爷的老爷。老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老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两位下棋的老人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参大的大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子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世间的人,没有他一个近人,也没有他一个认识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来。他从天黑哭到天明,又从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泪,把脚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个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过去,在他昏睡当中,就听着一个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徒儿,别哭了。你的泪要不流到东海边去,这里早成汪洋大海了。你看棋的时候,云黑是雨,云白是雪,云浓是风。地里黄和绿,那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你的刀,下山去,为人间做点好事吧!”他猛地醒来,什么也没有。四周一望,发现了他的那把刀,刀虽是原先的,可闪着金光,锐利无比。

 尤伯按着那个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龙山住过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后来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泪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7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记得啊”海浪说。“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海龙王的女儿。”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成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8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 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9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 衣服赎来小蛇,帮它敷上药,放生在草丛间。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花木正透着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门庭焕然如新,极有气派,人物往来既多又有气势,望去俨然是王爷的府第。

 少年请思邈入内,见一人端庄俊美,带白袷帽,穿绛色的衣袍,身后跟着许多侍从。看到思邈,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 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一会儿,请思邈进入内堂。里面好像是宫殿的内宅,见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死。”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呢。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神,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千金方》是医家的千古名着,造福世人不可胜数。孙思邈修道有成,医业又精,救人无数,所以被百姓尊为药王。在他家乡耀县,人们立庙纪念他,那庙所在的山就被称为药王山,周围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药王和龙王相交的故事。

10民间小故事短篇精选

  很久很久以前,铁棺峡出口宽谷地带,土地肥袄,有几十户乡民在这勤劳耕种,过着不愁吃喝的安定生活。

 峡谷东岸的山洞中,盘踞着一条黄龙,它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修 炼,和附近乡民相处和善,见难相助,有救必应,当地黎民对他十分敬仰。每逢天旱,人们便成群结队的来到洞前求雨。黄龙为了满足乡民需要,便从洞中吐出一股股紫雾,紫雾冉冉上升到天空,很快凝成一一团一一团一乌云。倾刻,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使峡谷庄稼五谷丰登。乡民为了感激黄龙神恩,便在黄龙洞前,立庙祭祀。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西岸山洞中,住进了一条乌龙。它经过百余年修 炼,开始有了一些道法,见黄龙洞前香火很旺,祭品繁多,不禁眼馋起来。心里暗想:哼!黄龙有多大的本事,你们那么尊重它,不把我看在眼里,好嘛,让我施展法术给你们看看,那时你们就会来求我了。于是,乌龙开始作威起来。这时,刚巧遇上天旱,它就乘机火上加油、口吐火焰,使田干地裂,庄稼枯黄,人畜因热而生病的不少。黄龙得知此事,忙布雨解危,使乌龙的一阴一谋未能得逞。就这样反复几次较量,都是黄龙化险为夷。乌龙见黄龙处处与它作对,十分气恼。

 一天,乌龙来到黄龙洞外威胁黄龙说:“你快把洞府让出,不然叫你葬身洞窟,后悔莫及!”面对乌龙的无理威胁,黄龙以好言相助:‘修 炼成仙’是我们的正本,你这样作恶害人是不对的。骄横无理的乌龙大吼:“少说废话,今天让你看看我的厉害!”话刚落音,乌龙就口喷一一团一红光,随着一声巨响,顿时庙宇倒塌,连整个洞府也晃动起来。黄龙被激怒了,从洞中冲出,与乌龙厮杀起来。两龙腾空,相互伸长龙爪,你抓我咬,各自施展绝招。好一场恶斗,只杀得天昏地暗,经过九九八十一个回合,乌龙由于修练功夫不如黄龙,渐渐不支,且战且退,鳞甲被打落得满峡谷都是。至今人们看到宁河中的五彩石,传说就是两龙相斗时掉下的鳞甲变成的。

 正当乌龙战败被擒,连连呼救求饶的时候,恰巧观音大士云游到此,问明了原固,训斥了乌龙,劝阻黄龙手下留情,要两龙合好,同住一个洞中,共同修 炼仙道,为民除害。

 乡民们见黄龙一心为民施云布雨,乌龙也改邪归正了,又集资重新修起了庙宇,取名“双龙庙”,两龙逢旱施雨;遇涝放晴。乡民们把峡谷耕耘得青翠欲滴,庄稼喜人,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

 明朝文学家杨慎(号升庵),路过三峡时,听到乡民们纷纷称颂双龙利民功绩,欣然挥毫留下了“护峡佑民”四个大字。人们把这四个字做成一块金匾,悬挂于双龙庙中,以表彰二龙。为此,这段峡谷也叫“双龙峡”。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精选民间故事短篇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一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2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二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3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三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为人正直,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时,包公中了进士,当时28岁。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料父母。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 场的人,更体现出他是个孝顺的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回报,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4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四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

5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五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经学家张策少年时就才智超群,学识渊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阳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时,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锈蚀斑驳的铜鼎上铭刻着一行篆字:“魏黄初元军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细考究。左邻右舍无不认为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兴极了,好像已得了飞来的横财。

 可是,张策望着古鼎一会,苦笑了笑,说:“众乡亲啊,不是我说扫兴话,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绝不是曹魏时代的珍品。”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有个老学究却不服气,冷笑道:“唉!你这小子不过十二三岁,怎晓得几百年前一个古物的真伪呢?”

 张策的父亲张同也有此感,怒声责问道:“你可要谦逊一些!”

 张策也不气恼,只是轻声慢语地对老学究说:“老先生,晚辈斗胆说一下根据,请您指教。”

 老学究笑笑,话内含刺地说:“愿听高见。”

 张策侃侃而谈:“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东汉年号就改为延康了。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国,改年号为黄初。这就是黄初元年,请问哪来的二月呢?可见,古鼎上的篆文说什么‘黄初元年初二月’,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老学究和张同听了,相对着望了一眼,不再言语了。

 众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张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国志》来查对一下呢?”

 《三国志》取来了,张同翻开其中《魏书》一看,果然书中记载的同张策的说法完全一样。

 老学究面色腾地飞红,连忙说:“小策真是个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6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六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我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7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七

 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

 林则徐八岁那年,正月十五那天,邻居家的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但林则徐没有去。原来这些天他有些贪玩,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故意不让他出去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跑去对父亲说:“爹,邻居叔叔说今晚的灯会非常好看,你带我去好吗”林则徐的父亲说:“你爱看灯,想出去开开眼界,这是好事,但是你这些天太贪玩,功课都耽误了。”“没有。我学得很好呢。”林则徐急忙说道。“那好,我就考考你,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带你去。”林则徐看灯心切,一口答应:“爹,您说吧。”

 父亲抬头想了想,正好看到林则徐的奶奶和母亲正在梳头准备去观灯,便出了一句上联:“婆媳中青双有髻。”林则徐听罢父亲的上联,仔细观察四周,看见爷爷正抱着幼小的弟弟,便灵机一动,连忙对上:“公孙老幼两无牙。”

 父亲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院子旁边的鸟笼上,又给林则徐出了一联:“鸟笼撒谷谷饲鸟。”林则徐走到院子里,看了看花,问父亲:“爹,今天是你浇的花吗”“是的,你不对句问这个做什么”父亲问道。“爹,有了。您看这句好不好”说着,林则徐对出下句:“花钵装泥泥种花。”父亲一听林则徐对句机灵工整,再没话说,便带着他去看花灯了。

8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八

 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他力气非常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那个时候,人们住在树林里,穿树皮,吃野果,生活非常艰难。每到冬天的夜晚,人们又冷又饿,因此大家都害怕黑夜,希望太阳在白天能停留得长一些。

 善良的夸父决定追上太阳,请它在白天多停留一会儿。

 夸父站在山顶上,当太阳出现的时候,就大声喊道:"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让白天更长一些呢?"太阳没有回答,息急忙忙地走了。

 第二天,夸父又来到山顶上,对着刚升起的太阳喊:"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给人们多一些阳光和温暖呢?"太阳仍然没有理睬他。

 夸父急忙拿起手杖,追了上去。他发誓要捉住太阳,不让它落山。

 太阳爬上了山顶,夸父就追上山顶。太阳落到峡谷,夸父就追到峡谷。夸父跑过无数座大山,跨过无数条大河,一直追了七天七夜,太阳有点害怕了,跑得越来越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夸父追啊追啊,跑啊跑啊,大阳这个大火球烤得他嗓子都快要冒烟了,他越来越渴,越来越累,快要倒下去了。于是,夸父就跑到黄河边,一头扎进水里,咕咚咕咚,很快就把黄河水喝干了。

 可是他仍然很渴,就来到渭水边,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渭水喝光了。

 夸父继续追赶太阳。但是他实在太累太渴了,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夸父死后,他的高大身躯变成了山脉,头发变成了树木,血液变成了河流,扔出去的那根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9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九

 哈尼族有个的接骨医生,配制了一种接骨的草药,医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止痛、止血、消炎,药到病除,他被人们誉为接骨“神医”。

 奇怪的是,这种接骨术并非祖传,而是蜈蚣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正午,这个哈尼族医生在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间他看到一条20多厘米长的大蜈蚣爬过来,它瞪着小眼,两排长足在蠕动,摇头摆尾,令人生畏。他担心蜈蚣来刺螫,就拔出长刀,轻轻砍下去,把它斩成两截。因为蜈蚣的每一节都有神经节,所以蜈蚣被斩成两截后,神经节还会分别起作用,断体在不停地挣扎和蠕动着。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另一条蜈蚣爬过来了。当它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经奄奄一息时,十分焦急,绕着两截断体转了转,然后用鼻子嗅了一下,便匆忙向草丛里爬去了。“蜈蚣在玩什么把戏”有心的哈尼医生出于好奇,没有再砍死这条蜈蚣。

 不久,这条蜈蚣又爬回来了,嘴里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细瞧着它。只见这条蜈蚣把断体连在一起,然后将这片嫩叶覆在连接处的上面,自己却安静地守在旁边。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奇迹终于出现了:那条被斩成两段的蜈蚣竟然连成一体了。它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开始爬动了。最后,它爬进草丛,又爬上大树的缝隙中。

 哈尼族医生捡起那片遗留在地上的叶子,仔细辨认,发现这是长在一种细藤上的叶子。于是,他采了很多这种叶子,装了一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将叶子捣碎,然后打断鸡腿,将药敷上包好。过了3天,解开一看,鸡腿骨也连接起来了。

 后来,他把这种树叶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这种树取名接骨木。

10精选民间故事短篇 篇十

 司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机智勇敢。

 司马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后院玩耍,后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装满水的大水缸。

 司马光七岁那年,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玩捉迷藏。有个小伙伴跑到假山上藏起来,可是一不小心,他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进缸里肯定会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见伙伴掉进缸里,吓坏了,有的孩子吓得大声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

 这时候,只有司马光非常镇定,他从地上抱起了一块大石头,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声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来,而掉进水缸的小伙伴也随之得救了。

 司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冷静,这样才能想到解决办法。

#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2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

3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小伙子长到二十来岁时,就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了。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

 没想到,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儿了,他没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来躲在篱笆外面看屋里的动静。只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出来,忙着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小伙子飞快地推门进屋,直奔水缸,看见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问道:“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姑娘见小伙子突然闯进来,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挡住了去路,只得说出实情。

 原来,姑娘是天上银河里的白水素女,因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从小没有父母,很同情他,还因为小伙子乐于帮助别人,就派她扮作田螺来帮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说:“我本来想多帮助你几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闯进来,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间呆下去了。”小伙子非常后悔,责怪自己的举动太鲁莽,再三请求田螺姑娘留下来。田螺姑娘指着水缸里的田螺壳说:“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用它盛粮食,就会有很多粮食出来,你用这些粮食帮助乡亲们吧。”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接着下起了大雨。风雨过后,田螺姑娘已经不见了踪影。小伙子望着田螺壳,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后来,小伙子就用这个田螺壳来盛粮食,壳里的粮食总是满满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劳动,还拿出很多粮食送给乡亲们。

 受到帮助的乡亲们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庙立祠,来纪念这位乐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4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5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6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曾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紧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见仙女,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仙女,开口禀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罢!”仙女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罢!”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忽然听到仙女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

 三公主记着仙女的话,赶着这群飞禽走兽,走过茫茫大海,又走过千山万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敢停留一下。这时她已经累得一身汗水,走着走着,忽然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一条江水碧绿得像玉石,岸边开遍各色鲜花。三公主想道,人间还有这样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边洗洗脸,擦擦汗再赶路也不迟。哪里想到,这些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着急,忽见一个头戴风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从家里走了出来。三公主高兴的说道:“老人家,我已经赶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这条江里洗洗脸,请你替我看管一下这群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好吗”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细看了一下,答道:“这哪里是什么虎、豹、骆驼、大象、仙鹤、锦鸡,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语道破,这些飞禽走兽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这时三公主慌了手脚,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还是不摇不动。三公主长叹了一声说:“只怪我忘记了仙女的话,耽误了搭救众生的大事。”说罢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说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这些石山,我到南海请罪去了。”三公主哪里想到,老公公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座石山。

 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山的四面,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骆驼、大象,有的像仙鹤、锦鸡。老人至今还受三公主的嘱托,精心地看管着它们哩。

7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己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8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妈祖姓林,住在我国闽[mǐn]南地区,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五个,只有她一个女孩儿。按照当地的习惯,只有男人能出海,女人只能待在家里。所以,即使林姑娘水性很好也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干活儿。

 一天,林家四兄弟出海捕鱼去了。忽然,海上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风暴,风将海浪掀起足有几百尺高。村里的人都急坏了,十分担心海上的亲人,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起初,林姑娘和父母一起在家里等待风暴过去,可是,风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过了一会儿,林姑娘忽然双眼紧闭,脸色苍白,不省人事。这可把林家两位老人吓坏了!儿子们没有消息,女儿又昏迷不醒。

 他们颤[chàn]抖着双手,又推又拽,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女儿弄醒了。两位老人长舒了一口气。林姑娘却满眼含泪,一言不发。过会儿风暴停了。

 又过了几天,林家兄弟回来了,却唯独不见老四。三兄弟含泪向父母叙述了风暴当天的经历:猛烈的海风把他们的船刮到了大海深处,巨大的海浪把他们的船掀翻了,他们都落入了水中。正在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个姑娘踏浪而来,如履平地,将三兄弟一个个救了上来,当她还要救老四时,却忽然不见了。于是,老四被海浪吞没了。

 林家两位老人这才知道女儿那天为什么晕倒,原来是去救哥哥了。如果他们没有把女儿叫醒,老四就不会死了。两位老人为此自责不已。自此,林姑娘被允许驾船出海,往返于各个岛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年来,林姑娘凭借自己的水性和菩萨心肠,搭救了不少渔民和过往商人的性命,当地的人都称她为神女、龙女妈祖。

 后来,她升 天做了神仙,仍然不忘渔船和过往商船的安全。人们为了感谢她,为她修建了“妈祖庙”。

 即使到了现在,妈祖庙的香火还很旺呢!

9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说完,就出了个上联:

 掰开石榴,酸子挤成一片。

 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上,可巧钟璜也来到轿前,听了学院大人让对对子的事。

 学院大人看到了钟璜,就问:“你不是钟璜吗?”

 “学生是钟璜。”

 “你对得上来吗?”

 “学生已想出下联。不过还是让众学兄先对,对不出,我再对吧。”

 等了老大一会子,各县的秀才还是对不上来,钟璜就念出了联:

 折断藕结,丝纹分 裂两边。

 学院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两边,闪开道路,让学院大人的大轿通过了。

10经典的民间故事短篇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

 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45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