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西小丘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钴鉧潭西小丘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钴鉧潭西小丘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面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评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并不是单纯地去描摹景物,而是以全部感情去观照山水之后,借对自然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像《钴鉧潭西小丘记》所写景物是:“清泠之状与目谋,瀴瀴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

  原文 :丘之小不能①一亩,可以笼②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③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④。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⑤取器用⑥,铲刈秽草⑦,伐去恶木⑧,烈⑨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⑩,以效兹⑾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⑿之状与目谋,瀯瀯⒀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⒁,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⒂果有遭⒃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①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②笼:等于说包笼,包罗。

 ③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

 ④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

 ⑤更:轮番,一次又一次。

 ⑥器用:器具,工具。

 ⑦秽草:杂草。

 ⑧恶木:杂树。

 ⑨烈:燃烧。

 ⑩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⑾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

 ⑿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

 ⒀瀯瀯(yíng 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⒁沣、镐、鄠、杜,都是在当时京都长安附近的豪门贵族聚居的地主。

 ⒂其:岂,难道。

 ⒃遭遇:遇合,运气。

  翻译: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简直可以把它装在笼子里提走。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1“余怜而售之”中“怜”的对象是小丘还是小丘的主人?

答案:小丘

2解释下列词句中带点的字。

(1)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售字加点)(卖出 )

(2)余怜而售之 (售字加点)(买下 )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字加点)(即使 )

(4)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字加点)( 虽然)

3选段中运用排比修辞的一句是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羧幌嗬鄱下者,若牛马之饮於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罴之登於山。

4作者写小丘好几年“货而不售”的命运。用意何在?

说明小丘因为地处险恶,没人买,与作者遭遇联系起来,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慨叹。

1 简单概括柳宗元散文《钴姆潭西小丘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士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营营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户、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这是"永州八记"的第三记。它记叙了柳子买小丘、修小丘的经过,游小丘时的喜悦心情,着力描写了小丘环境景物的优美,同情小丘长期被弃置的命运,借以抒发自己怀才受谤、久贬不迁的感慨。

作者首先精确地描绘出小丘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风姿。先写得钴姆潭,后写发现小丘,与后面"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遥相呼应;写小丘"生竹树",为下面写铲除秽草杂树而后"嘉木立,美竹露"作好铺垫。接着,作者敏锐地抓住小丘的独特之处,状奇写异,采用比拟的手法描绘小丘的奇特风姿。小丘上的岩石,有的突起如怒,有的高傲耸立,都顶着泥土向上钻,争相呈现各种奇异状态,多得几乎难以尽数。那些高高地耸起互相重叠又倾斜着向下延伸的,宛如牛马探身在溪边饮水,那些昂然突起象兽角一样排列向前的,犹如熊罴在往山上爬。石头本是静态的,然而一出现在作者的笔下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作者在此写其景,传其神,把这些嶙峋的山石写得鲜活生动,仿佛它们都具有生物的灵性,富有情感,呼之欲出。这种来源于生活现象的比喻,新颖贴切,给人栩栩如生的动态感,极富创造性和感染力,简直叫绝。小丘如此之美,怎不会令人欲得呢?所以往下写买小丘的始末。

小丘的面积很小,"不有一亩"。当问到小丘的主人及其价钱,得知是久售不去的弃地"只要四百文"。这样一个奇美的小丘,竟任其荒废,没有人看得上眼,只要四百文都卖不出去,可见其境遇的冷落。小丘的命运使贬谪南荒的柳子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柳子于是买下这个小丘,自己与朋友都为此十分喜悦。他还和朋友们一道取来工具,铲除杂草,并用大火烧掉秽草恶木,使小丘面貌焕然一新:"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一个横遭冷落的小丘终于将其固有的奇美本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此,作者用寥寥数语描绘了他发现小丘,整治小丘,创造小丘的全过程。接着,作者着重抒写他开发自然胜境之后的喜悦情怀。站在小丘上举目向周围望去,高耸的山峰,飘浮的云彩,流淌的溪水,以及遨游的飞禽走兽,全都欢畅地显现出奇巧的姿态,仿佛都在向人们呈技献巧。呈献出高超的技艺,这个小丘上下简直是个大舞台。山也好,云也好,溪也好,鸟兽也罢,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样风彩多姿,富有情感。"劳动创造美"。由于作者亲自动手,除秽去恶,开拓出小丘的自然美,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此时此刻,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山水、云天、鸟兽无不千娇百媚,姿态横生。这种境界,与其说是永州自然山水的展现,不如说是作者内心情绪的表现;这种笔墨,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作者在抒情。柳子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心怀十分舒展,因此干脆铺席设枕,躺了下来。明净清凉的景色映入眼帘,潺潺的水声萦回耳际,恬淡空虚的境界融入神思,深沉幽静的气氛沁入心灵。这时他的心神已经与四周的景物契合无间,情与景完全交融一体。

高明的画家,总是要在他的画面上显示出诗意来;精美的文章,总要写出它深邃的意境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直揭本文主旨:凭着这个小丘的胜景,如果把它搬到长安附近的沣、镐、户、杜等地,那么爱好山水的公子王孙必定争相购买,即使每天增价千金可能还是不能买到。现在被遗弃在这偏远的永州,连农夫渔父从这里经过也看不上眼,价钱低到四百文,也还多年卖不出去。他感慨奇美的小丘被弃置在南荒"连岁不售"的命运。以由物及己,以"唐氏之弃地"又联想到自己的被"弃",不禁悲从中来,愤从心发。篇末庆贺小丘交上了好运,它的奇美终于有人发现,有人赏识。这一方面是以乐言忧,借以发抒自己的不平;一方面忧中言乐,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标准啊

2 钴鉧潭西小丘记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

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棕熊在山上攀登。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

(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

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聊以 ,云之浮,如小丘,寂寥无人,是其果有遭乎”一句表明了小丘遭人鄙视的原因。[5]3创作背景公元805年,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一段排比句写作者的感受,瀴瀴之声与耳谋,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

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作者直抒胸臆,写小丘的景物,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能够努力发掘,准确地表现了作者除去秽草恶木的成果。小丘,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好像是棕熊在山上攀登。

李深源。《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八记中的第三篇,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我)问它的价钱,若牛马之饮于溪、潺潺的溪流、鄠,也表现作者为自己在不满一旬的时间里得到两处奇异的地方,生动细致,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指桑骂槐而已。《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转折独见幽冷”。

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四面竹树环合,寄情山水,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被贬到永州当司马。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借以寻求人生真谛、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西二十五步,举熙熙然回巧献技、幽怨的格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真正的用意是为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而气恼和忧伤。

着重描写石的“奇”,就是一个小山包;作者被贬到永州,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也有他诗中孤寂,不到一亩。”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幽深宜人,却被作者和他的朋友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奇卉、凄清;“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极富艺术生命力,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为世人所知,和小丘的命运非常相似,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此时写在整修后的小丘上所感受到的暂时的怡适和宁静。

“突怒偃蹇”、“杜”均是古地名,可谓“词出意表、小石潭,铲刈秽草。“山之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其然相累而下者。”

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富有生机,无不形容尽致,可谓情景交融,铲割杂草。(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

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不能过问政事,又写出了石的动作,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更写出了石的神态,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负土而出”的“出”字。

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把静物寓于动态之中,(有人)说,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钴鉧潭西小丘记》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

(我们)站在小丘中见眺望。”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

后来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今西安市西南(古时为周武王建都处,(他们)都非常高兴,也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跟罪人一样,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第二段。

“梁之上有丘焉。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是一座山,暗含作者锄奸扶良;其冲然角列而上者,(有人)说,在穷乡僻壤遭人鄙视,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遭打击的不平之鸣,后写弃掷之感、小石涧。

“价止四百”进一步印证了小丘售价之低廉。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其自命为‘牢笼百态’,瀯瀯之声与耳谋,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给这个小丘起了一个名字叫“愚丘”,“即更取器用:“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

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洗涤天地间万物、改革朝政的主张和理想。(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

所以,固宜,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只见)高高的山岭,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烈火而焚之、耐人寻味,南方方言叫“潭”,状人物。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后写弃掷之感,以效兹丘之下”可见新生的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

最后一段。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听觉的客观对象,伐去恶木,既是对偶又运用比拟的方法。”

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在柳宗元的笔下,同时也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愤慨,又。

3 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4 扩写《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5 写柳子庙的作文

寒假作文:柳子庙之旅 回家乡的途中,我们要经过永州,爸爸说:“我们去柳子庙玩吧!”我们齐声说好。

柳子庙是柳宗元纪念馆。柳宗元在永州住了十年,写下了“永州八记”。

柳子庙里有柳宗元的雕像,还介绍了柳宗元在永州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写的文章等。我背过他写的古文《捕蛇者说》和《小石潭记》,不过,现在忘得差不多啦!从柳子庙出来,沿着愚溪,我们来到了钴姆潭。

钴姆潭因柳宗元“永州八记”第二篇《钴姆潭记》而闻名。钴姆,古时熨斗的称呼,因为潭形像熨斗,故名钴姆潭。

爸爸扶着,我们沿着陡峭的小路,来到潭边。潭水很清,潭底的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水草顺着水势摇摆,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

我们走呀走呀,来到了西小丘。西小丘约400平方米,因柳宗元“永州八记”第三篇《钴姆潭西小丘记》而闻名。

该丘“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西小丘有一片竹林,走进去令人心旷神怡。过了西小丘,就来到了小石潭。

小石潭的水依然那么清澈,却见不到底,因为被水草覆盖了,柳宗元写的“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勘为岩”的景象不见了。潭中没有鱼,柳宗元“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的乐趣,我也体会不到了。

“永州八记”的其他景点我们没有去,有点遗憾。

6 小石谭记读后感 作文400字左右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他是我国中唐时代有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二十一岁中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为见习官)、礼部员外郎、邵州刺史、柳州刺史等职。他和同时代的韩愈、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人,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写散文的能手。

这篇《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是他所作“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县,地处湖南的边境,和广东相近,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很荒僻的地方。

他到永州,是因与王叔文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集团的株连关系,被贬谪到永州的,时达十年之久,当了个无足轻重的佐贰官——司马之职。他到了永州,一方面由于在政治上是一个获罪被谪的人,要防止政敌们的侦察和陷害;一方面又受这一带的从未开发的自然景物的招引,就寄情山水,漫游境内,到处搜奇觅胜,写了不少的记游之作,先后经他发现和整理的胜景有很多篇章,这篇就是其中的一篇。

本篇主要描写的是一个被名为“小石潭”的小潭。在小潭周围的奇异清丽,具有充满生机的景色,使他有种追求旷达静默的心境。他写的“永州八记”乃是一组有连续性的描写山水的散文,因而开头一句就是联系上一篇从《钴钅母潭西小丘记》写起的。作者在这里首先点明了小石潭的方位(在小丘的西边)和距离(离小丘约120步)以及环境的秀丽,当他听到叮当如佩环交响的鸣声之后,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等到俯见小潭时,又为那清凉的潭水而感到惊奇:小石潭虽然小,但它幽深清悄,水清见底,惹人喜爱极了。

作者在写了小石潭的水之后,又写了构成这水潭的基础——石。石是这个潭的一个特色,也是它得名的由来。正是由于这石,才使潭水清澈可爱。他通过挖掘潭中石之美,展露了个人的才德,手法微妙。潭中还有游鱼,约有百来条,看去好像是在空中游动,有时呆定不动,有时忽游远处,游态奇妙,似与游人在逗乐。游人,若远望潭水的来源,却只见从西南方曲折流来,时隐时现,也不知发源在何处。作者把这近景与远景交相配合,更增加了景色迷人的幽静胜境。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透过潭中的水、石、鱼等近景与远景的描写,可看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观察景物的细致深入之处。他善于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予以动态化,有血肉、有灵魂、有个性,不仅肖其形,而且传其神。全文不到二百字,却把这个小石潭的静奇幽深的自然景色真实地描绘出来了,引起了后人的怀恋

7 钴鉧潭西小丘记的赏析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最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是作者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永州八记”。

作者在这些作品中,一方面用清新的笔触对永州的佳山异水作了精细的摹写,绘状传神,给读者以极高的美学享受;另一方面,又时时在山水景物的描写刻画中寄托自己政治上遭受迫害后的愤激与感慨。《钻鉧潭西小丘记》写的是一座无名小山,因为写景中融铸着作者的感情,所以很有个性,把小山也写的很有个性。

钴鉧,熨斗。钴鉧潭,永州山水之一。

它的形状有点像熨斗。这是柳宗元给它起的名字。

“八记”中有一篇《钴鉧潭记》,这篇“小丘记”即写钴鉧潭西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山。“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是说,发现西山(也在永州,有《始得西山宴游记》一篇)后第八天,沿着西山口向西北走二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从钴鉧潭向西二十五步,在那水很急、很深的地方是捕鱼的堰(鱼梁,在河中用土石垒成堰,中间留缺口,可放鱼笱捕鱼)。

过了这鱼梁的上边是一座无名的小山,山上生长着竹子和树木,而且有很值得观赏的石头。小山上石头相当傲慢地向上突起(突怒,耸起的样子。

偃蹇,傲慢的样子)。从地上冒出好像顶着出来,这些石头好像竞争着表现自己的奇形怪状,这样的石头几乎数不过来,好多好多。

那高耸着的一个挨着一个是向下倾斜的(嵚然,高耸的样子。累,重叠),其精神形状就好像牛马从山上奔下来到小溪里去饮水一样,那向上的石头就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冲然,向上前进的样子。

角列,像兽角一样并列),这种石头精神状态,就好像熊罴这类大野兽登山一样。文章起始,叙述发现小丘经过之外,集中突出地写山上石头之美,这里有柳宗元特殊的审美情趣。

他把无知的、静止的石头写得有动态,有生气,如同一组刻画生动的、凝瞬间动态于静止之中的雕塑群,形神兼备。“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这些石头经他这样一描写,好像身受压抑而不驯服,傲岸不群,与世抗争,奔突着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活力。

柳宗元所以如此生动地刻画山上的石头,同他身为“孤囚”却在内心骚动着强烈的抗争情绪是有密切关系的。被贬后,他表示:“省而不疚,虽死优游。”

(《忧箴》)(反省之后我觉得没什么过错,尽管我死了也是安详的)坚持理想,不以为非。但也正因为这样,罪谤交积的处境才使他无法忍受。

一天天变着法骂他,又贬到这样地方,他无法忍受。“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

(《惩咎赋》)(从前我把我的志向策划的那么好,我的本质是非常好的,现在为什么受到如此大的罪过?)所以抗议、激愤之情,反复出现在他笔下。这种情怀使他在接触自然时,便不是待之以超然物外的散淡心情,而是使山水染上作者自己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感 彩。

他之欣赏形态特异的奇石,恰是因为他从石头中看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写在文章中的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石头,而是人化的自然,是主观的创造,从中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愤懑。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漕澄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是说,山之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包举而为己有。打听一下这小丘的主人是谁?说,“唐家一块闲置不用的地,想出卖而卖不出去。”

打听一下要多高价钱,回答:“只要四百钱。”(唐朝货币多用“文”和“贯”。

一贯是一千文,这里可能说的是四百文。若是四百贯,一贯能化铜六什,那价钱就太高了。

而四百文则价钱低廉。)我很喜爱这座小丘,于是就买下了它。

(李深源、元克己是柳宗元在永州的朋友。)当时李、元和我一同游这小丘,见我买下了这小丘,都非常高兴,发现这块地方是出乎意料的。

于是立即取来一些工具,把一些杂草都铲掉了,把长得杂乱无章、不好看的树木也破掉了,把砍下来的恶木、杂草一把火烧掉了。经过这一番修理之后,秀美的树挺立起来了,长得很漂亮的竹子也都显示出来,供玩赏的奇石也都显现了。

这景观很美了。在这小山上向四周去看,远望,所看到的是高山、浮云、溪流,鸟兽的遨游,全都非常快乐,呈现出自己的工巧和技能,把这技巧呈现在这座小山之下。

铺上席子,放上枕头,躺在上面,那清幽宁静的景色就和自己的目光相接,那非常好听的流水声就与自己的耳朵相接。这是说眼睛所见的是清幽宁静的景色,耳朵听到。

8 钴姆潭西小丘记试用两个字概括小丘山石的特点

怪、奇

译文: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