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柳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

有关柳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第1张

1 关于柳的诗句及情感

关于柳的诗句及情感 1 关于描写柳的诗句以及其所表达的感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 关于描写柳的诗句以及其所表达的感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 写柳的诗句,以及表达的感情

咏柳诗歌赏析 柳树是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围绕它,无数文人学士创作了无数的华章名篇。研究它们,分析它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现择其一些名篇加以分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该诗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树比成一个风姿绰约的小家碧玉,妩媚动人,又运用设问加比喻的妙句,把春风比做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诗歌首联作者好象站在云天之上,视野从长安的章台街巷延伸到楚地的郢路,到处都是满目的柳树。人人都说它风流无比,我来到这儿又正是它最漂亮的时节。

沿着小桥一路走去,小桥到了尽头,而放眼望去,顺着长堤看去,一眼望不到头。颈联对仗工整,表现了作者对柳树的热爱之情。

尾联“忍”其实是不忍。怎能忍心看着柳絮飘花,飞上酒楼,扑打酒旗。

因为柳絮一飞,春天就即将过去。表现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复带烟。

本诗描写的是秋日之柳,却先从春柳写起。柳条飞舞,追逐着东风,在酒筵之上,跟随着舞女翩翩起舞。

旖旎的春光使人如痴如醉,乐而忘返。三四句却陡起波澜,如何肯到了凄清的秋日,在斜阳之下,在阵阵蝉鸣声中,垂柳又该多么伤感呢?诗歌欲扬先抑,寄托了作者个人的无限感慨,自伤时光飞逝,而个人却无报国之门,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诗集中,单以柳为题的诗,就多达十几首,诗句中用到柳字的就更多了。大致分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咏柳喻人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约定俗成,杨柳成为春天的象征。

这类诗的代表作是《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首联写柳树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写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春天。

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跹起舞。“风流”“婀娜”写了柳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非常动人。

颈联、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的目光,越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咏柳实际是咏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二、咏柳自伤 杨柳柳枝纤细苗条,与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杨柳作为美女的写照。这类诗的代表作是《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三、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这类诗的代表作是《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于无可奈何的分别,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

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惜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量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怨? 四、渲染气氛 在李商隐的诗中,有不少诗句借用柳树,或正衬,或反衬,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前者如《隋宫》中的两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正面渲染了隋朝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后者如《二月二日》中的两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花、柳、蜂、蝶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但它们却不会顾及人的悲欢哀乐,这和失去了生命的春天的诗人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而反衬出诗人的凄苦心境。

《咏柳》赏析 马茂元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

4 关于柳的诗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5 关于“柳”的诗句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6 柳树的诗句 表达悲伤情感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0 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1 关于意象柳的诗句

2 关于柳的诗句意象

3 关于柳的意象诗句

关于意象柳的诗句 1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2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关于柳的诗句意象 1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关于柳的意象诗句 1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4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作品名称:钴鉧潭西小丘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永州八记》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6)。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7)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8),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9),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0),瀯瀯之声与耳谋(11),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12),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3),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14),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1)钴鉧(gǔ mǔ)潭:潭名。钴鉧,熨斗。潭的形状像熨斗。故名。

  (2)西山: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寻:通“循”,沿着。道:这里是行走的意思。步:指跨一步的距离。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3)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4)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

  (5)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

  (6)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7)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

  (8)殆:几乎,差不多。

  (9)嵚(qīn)然:倾斜。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

  (10)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1)罴(pí):人熊。

  (12)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13)笼:等于说包笼,包罗。

  (14)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

  (15)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

  (16)更:轮番,一次又一次。器用:器具,工具。异:同刈(yì)割。

  (17)其中:小丘的当中。以:同“而”,起顺承作用。

  (18)举:全。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19)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

  (20)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21)瀯瀯(yíng 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22)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23)虽:即使,纵使,就是。好(hào)事:爱好山水。

  (24)或:或许,只怕,可能。焉:表示估量语气。

  (25)胜:指优美的景色。沣(fēng):水名。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镐: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鄠(hù):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北。杜: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沣:镐、鄠、杜,都是在当时京都长安附近的豪门贵族聚居的地主。

  (26)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27)陋:鄙视,轻视。

  (28)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29)其:岂,难道。遭遇:遇合,运气。

  (30)所以:用来……的。所,助词,以,介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词“贺”(包括它后面的宾语)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祝贺这小土山运气的手段。[2]

作品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却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文中写道:“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作者得意之余,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3]

  这篇文章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像《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写的景物是:“清泠之状与目谋,瀴瀴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能够努力发掘、欣赏这遗弃的美好风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这些山水了。[3-4]

  《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柳宗元总是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副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创造出一种空无人迹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美不胜收。越过石渠是昌蒲掩映、苔藓环绕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鱼儿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向北曲行,则全都是诡石、怪木、奇卉、美竹。

  作者眼前的这些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洗涤天地间万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态,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寻求人生真谛,聊以自慰。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予永州山水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和谐,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人与自然的交响华章。[3]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画像

[5]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游历永州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