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舍之去 去上西山趾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驱马舍之去 去上西山趾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出自阮籍《咏怀》其三《咏怀·嘉树下成蹊》,七八两句“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用了伯夷、叔齐隐居之典,言要快速离开乱世追随伯、叔而到西山隐居,表达了诗人求仙问道,旷达脱俗的心态。

 作品鉴赏:在阮籍那个时代里,有相当一部分士大夫对在思想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由怀疑而不满,阮籍也是其中的一个。他认为,儒家所提倡的“礼法”是“束缚下民”的可怕又可恶的东西,他们所鼓吹的那些神圣的原则不过是“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见其所著《达庄论》)。因此,他不愿为这些原则奉献自己,但又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这使他的诗歌经常显示出一种焦灼的情绪和悲观的色彩。这首诗也是如此。

  古代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意思是:桃李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为自己宣扬,但总有许多人前去观赏它们的花朵,采摘甘美的果实,其树下自然而然地会被人们踏出一条路(“蹊”)来。此诗的前四句说:在东园的桃李这样的嘉树下,曾经聚集过很多的人,热闹非凡;但当秋风吹得豆叶(“藿”)在空中飘荡时,桃李就开始凋零,最终便只能剩下光秃的树枝了。

  由此,诗人领悟到了一个真理:有盛必有衰,有繁华必有憔悴;今日的高堂大厦,不久就会倒塌,而成为长满荆棘、枸杞等植物的荒凉之地。——这就是第五、六句的诗意。

  既然如此,眼前的功名富贵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没有当前的显赫,也就不会有未来的没落的痛苦吧。所以诗人在其后的四句中又说:我不如赶快离开这个名利场,骑马到西山去隐居;这样做虽然要抛妻撇子,但在这个世界上我连自身都保不住,又何必对妻子恋恋不舍?

  然而,这也不是一条可以使人生获得安慰的道路。从名利场逃避到山野,也不过是使自己从园苑中的桃李变为荒郊的野草罢了。桃李开始凋零时,野草虽然仍很茂密,但到了年底,严霜覆盖在野草之上,野草也就完结(“已”)了。在此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就又轻易地否定了他自己找出来的解脱之路。

  所以,从此诗中只能得出如下的结论:人生实在太悲哀了。目下的繁华固然预示着他日的灭亡,但舍弃了繁华又不能逃脱灭亡的命运。那么,问题是:解脱之路到底何在?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就这样,诗人从桃李初盛终衰这一日常现象开始,一步紧一步地揭示出了人生的脆弱和空虚;他考虑到了可能的退路,然后把它堵死,于是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了绝望的恐怖。在这样的揭示过程中,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自己的情结也越来越焦灼和悲观。

  其实,个人的生命本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只着眼于自己,就永远不能获得生命的寄托,把握人生的意义。换句话说,就个人而言,生命的寄托本在身外。然则,对阮籍如此苦闷的原因,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在他那个时代被认为值得为之献身的神圣的事物(包括在当时被传统的价值观念所肯定的一切神圣的事物),对阮籍来说都已失去了神圣性,他并不以为把自己的生命与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使生命获得价值;在他看来,个人的生命远比这些东西贵重,但生命又是如此短促,转瞬即逝,所以他不得不陷入了无法摆脱的深重悲哀之中。就这点来说,阮籍诗歌中的悲观其实包含着对封建意识扼煞个人的某种朦胧的不满。

  当然,阮籍的那个时代是个恐怖的时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不少士大夫遭到残酷的杀害。阮籍自己的处境也并不好。他对这样的政治现实是憎恶的。所以,他的诗歌不能不含有对政治现实的反拨。以此诗来说,“去上西山趾”的西山,乃是殷末周初的伯夷、叔齐隐居之所,他们因反对周武王伐纣,就在西山采薇而食,以表示自己不与周政权妥协,不吃周朝的粮食。阮籍说要到西山去隐居,可以被解释为不愿与当权派合作而要步伯夷、叔齐的后尘。但根据一般的封建观念,伯夷、叔齐所做的乃是使自己万世浇芳的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也正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但阮籍却仍然不能从这种行为里得到任何安慰,却发出了“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的深沉感喟。所以,他的诗歌绝不只限于对政治现实的反拨,更体现出对于人生价值的新的求索;这后一个内容乃是在那以前的我国诗歌中所从未出现过的新东西。在研究他的诗歌时,如果只看到前者而看不到后者,那就未免成为买椟还珠了。

1关于柳宗元的成语

大放厥词“大放厥词”这个成语,出自《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自幼刻苦勤学,10 岁以后,他的诗文就受到人们的称赞。

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凭他的才华考取了进士。26岁担任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有机会阅读了许多书籍。

他主张改革朝政,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过了10年再贬为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刺史。

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年47岁。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

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

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

“大放厥词”原是用来赞美柳宗元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字,含褒义。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色彩有了变化,常用来讽刺人大发议论,含贬义。

2形容柳宗元的句子

春怀故园(柳宗元)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柳宗元)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火耕困烟烬,薪采久摧剥。

道旁且不愿,岑岭况悠邈。倾筐壅故壤,栖息期鸾鷟。

路远清凉宫,一雨悟无学。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

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柳宗元)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入黄溪闻猿(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郊居岁暮(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冉溪(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登柳州城楼(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构法华寺西亭(柳宗元)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孱。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田家(三首其三)(柳宗元)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3关于宋代诗人柳宗元是怎样的用四字成语形容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4关于歌颂柳宗元的诗词

七律·柳宗元(宽韵) 寒风瑟瑟庙堂牵,君子为人直往前。

心系民情求正道,身忧国本忍流言。 冲罗陷阱抨时弊,克险排坚吊古贤。

曲笔婉言翰似剑,苌弘化碧柳如泉。 注:流言: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

造谣诽谤,人身攻击, 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甚至民众也还骂声不绝。 吊古贤: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柳常以凭吊古人如苌弘、屈子等以 自励。

七律·柳宗元永州十年 寒江抱雪钓孤舟,羁客南来十载游。回首长安悲国是,栖身草舍煮心秋。

永州司马柑香结,华夏文明庶子忧。一脉诗魂传万代,共狷潭水洗潺愁。

七律 柳宗元 德誉吾宗文寿世,万端摈弃哭秋风。 峭幽峻郁书悲愤,疏淡清深述曲衷。

天说恢弘缘子厚,道明顺致誉河东。 永州山水皆凄怆,渠纵潭横本不同。

七律●叹柳宗元 鼎新除弊寸心丹,功败垂成筋力残。 祸起萧墙倾巨厦,谪迁蛮郡怅征鞍。

一朝构陷蒙羞易,十载沉埋雪耻难。 寥落荒州抑郁死,诗文每读泪阑干。

5写给柳宗元的颁奖词

柳宗元的颁奖词:

柳宗元先生十分了不起,在文学特别是诗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你好

杜甫的《阁夜》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附:《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

作者简介: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0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