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过的最悲的电视剧是哪部?

你们看过的最悲的电视剧是哪部?,第1张

结局最悲惨的电视剧应该是《仙剑奇侠传》吧,我相信大多数网友是不会对这部剧感到陌生的,很多人的童年应该都是由这部电视剧陪伴过来的吧,《仙剑奇侠传》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至今想起很多人应该都会对这部剧的结局感到遗憾吧,毕竟这部剧的结局真的是太悲惨了!

《仙剑奇侠传》这部电视剧绝对是中国仙侠剧的巅峰,也是开山之作,这部剧自从播出之后就收获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这部剧一举打破了当时的最高电视点播量记录!这部剧的火爆程度绝对不亚于前几年的《宫》、《步步惊心》等等,这部剧在当时引起了一股仙侠浪潮,主角们也因为这部剧大火!

这部剧在后来的结局中是比较悲惨的,主角李逍遥在最后失去了他所有的伙伴,爱人和朋友都纷纷离他而去,只剩下他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存活于天地之间,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他却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他身上还肩负着守卫蜀山、守卫人间以及护佑自己女儿长大的使命!

在《仙剑奇侠传》最后的剧情中,李逍遥的红粉知己林月如因为救李逍遥和灵儿在锁妖塔牺牲了自己,后来为了拯救天下苍生,灵儿化身女娲后人,

在心里压抑太久,需要发泄,冷漠太久,需要温暖,情感堆积,于心于身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一部让人感动到泪如雨下的电视剧,对观众而言,不啻是一场解救心灵困境的及时雨,给人宣泄的借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唐山大地震

改编自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集结了陈小艺、张国立、张涵予、许亚军等老戏骨及佟丽娅、袁文康、朱铁等青年演员。

故事讲述了一对在地震中被分开的母女,32年后意外的重逢再一次勾起了大家痛苦的回忆。

由陈小艺、张国立主演,相对于**版的苦情与灾难,敢于讲述灾难的故事,不为消费苦难和伤痛,不煽情不狗血,赢的才是感动而不是纠结的眼泪。

《我的丑娘》

《我的丑娘》由张少华、江宏恩、侯天来、冯一非等主演该剧主要讲述了进城打工的儿子长得英俊潇洒,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守寡一生,将其拉扯长大。

儿子长的的像父亲,而母亲则很丑,所以从小就很怕别人知道他有一个丑娘的故事,张少华一定是最符合中国苦难+慈祥形象的母亲代言人,至少战台烽执着这么认为,由她主演的《我的丑娘》道尽了母亲的幸酸,恰如这个多灾多难的祖国。

《守望的天空》

《守望的天空》是首部以“孤独症”为题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自幼遭父母抛弃的23岁女孩“葡萄”,在母亲病逝后,独自带着患孤独症的哥哥艰难生存,在社会的歧视和岁月的磨砺中蜕变成一个充满爱和勇气的女人的故事。

悲剧式的命运主线、感人至深的血缘亲情、相爱不能爱的虐恋情深、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让该剧成为“最感人肺腑的催泪苦情电视剧”。

《樱桃》

《樱桃》是本山传媒着力打造的首部悲情戏,被誉为赵家班的转型之作,该剧讲述了一个智障母亲樱桃与瘸腿丈夫葛望共同抚养弃婴红红,并帮红红寻找亲生父亲的故事。

《樱桃》描写了感人至深的母爱,还在于它从普通的生活里深刻挖掘出了人性虚荣与贪婪一部悲情催泪大戏,让观众沉浸于其中的母爱,看得动容落泪,山菊的角色,也让很多人气愤的直想拍桌子砸电视。

《北风那个吹》

《北风那个吹》是普通人影视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该剧是高满堂根据自己年轻时下乡的真实感受创作,讲述七十年代知青的真实生活以二十多载的命运跨度,以笑泪交融的独特讲述方式

闫妮在剧中扮演了憨厚朴实的大队长牛鲜花,她爱上了由夏雨饰演的知青帅子,两人由此开展了一段跨越20年的姐弟情缘。

《搭错车》

该剧讲述了废品收购站哑巴职工孙力与养女阿美之间的故事超级催泪电视剧《搭错车》,其实有台湾的**原作,电视剧《搭错车》在保有原**精神的基础之上,将故事背景搬迁至北京。

反映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人的情感变迁,堪称2005年度荧屏的“催泪弹”,是“情感制造机”

开国大典,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那一刻,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我们终于站起来了。

最感人的**我相信大家心里肯定都有不少,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绝对是《阿郎的故事》每每在大街上听到这首歌的主题曲都会勾起我的回忆让人伤感,发哥演的爸爸和我老爸是真的太像了,痞里痞气看似一事无成,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心里满满都是爱。不过我爸爸也在去年去世了,以前年轻不懂事总是冲撞爸爸,就和**里一样,俩父子就没有好好在一起谈过一次话吃过一顿饭,总觉得是仇人。也许只有失去以后才懂得这种感觉吧。

不说我的事了,我先介绍下这部**,希望没看过的朋友能多多了解下。

阿郎(周润发饰)是一个出色的赛车手和放荡不羁的浪子。他的女友波波(张艾嘉饰)对他一往情深,无视他的缺点,并不顾母亲的反对和他结了婚。结婚之后,阿郎依然只顾着自己,甚至出手殴打已经怀孕的妻子,在妻子临盆之际,他依然选择去参加非法赛车,结果因比赛中撞死警察而被捕入狱。波波的母亲串通医生谎报婴儿夭折,带波波去了美国。阿郎出狱后,面对妻离子散的结局无比追悔。他从孤儿院领回了儿子波仔(黄坤玄饰),靠开货车抚养孩子。十年后,阿郎陪波仔参加一项单车比赛,恰好比赛是由波波为美国一家时装公司推销童装而举办的,夫妻相见,无言以对。后波波得知波仔是自己的儿子后,想带走波仔。阿郎为争回波仔及表达复婚决心,执意参加了即将举行的车赛,不想,旧病复发,人车蹈入火海。波仔和波波看到后连忙翻出围栏去救火可是已经为时已晚。音乐响起,全剧终。

希望大家看完以后能好好懂得珍惜眼前人,亲情始终是亲情,是斩不断的。愿天下父母都健 健康 康,儿女都是孝孝顺顺,所以有人都不留遗憾。

英雄儿女,感染了一代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成为了当时的最强音

个人认为《唐山大地震》**所彰显了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

基本上从开始哭到结尾,尤其是做了妈妈后,感悟很多,没有孩子时,替方登不值,有孩子后,觉得元妮一辈子最可怜!一辈子被痛苦和悔恨折磨着!

自然灾害永远都是那么无情,它可以瞬间摧毁无数个家庭,让原本美好的一切,瞬间毁灭。 **中,母亲也是无奈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想救自己的女儿,但是那个情况,如果不做出这个决定,一个都活不了,谁能体会那时母亲的痛苦,明知道女儿会恨自己,会怪自己,快最后结尾的那个母亲,也是同样的,不能因为自己女儿的腿而害了一群救援战士,那刻的痛楚也许真的只有体会过得人才能明白。 女儿回家的时候说,我怎么感觉来过这,对,无数次梦见过这个地方,亲人永远是亲人,妈妈还是永远记得你爱吃西红柿,都洗好给你了,妈不骗你。成天的惦记着你,不愿意搬家,就怕你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家人更亲的人,没有比回家更近的路……

个人认为是《开国大典》

我观看后心情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

一、感叹新中国来之不易。为了推倒“三座大山”,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了了胜利的曙光。

二、重温中国***的伟大业绩。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是 历史 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

三、领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中国***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是时代的巨人,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伟大的思想光辉。

四、开国大典,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一个缩影。那创新超越的28响礼炮,是不忘 历史 的纪念,是陈旧腐朽的结束,是崭新秩序的建立。

最感人的一部国产老**就是《开国大典》,毛主席站在天安门搂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看了《开国大典》,无比激动,自豪。中国人民终于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当家做了主人,人人有地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自力更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奋斗,由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

我认为最感人的是《开国大典》。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眼泪盈眶。如果没有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子弟兵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艰苦卓越的奋斗。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没有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和全国人民的幸福美满生活。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能去前线卫国,就做好一个尊纪守法的公民!

《开天辟地》《开国大典》《毛主席和杨开慧》,讲述毛主席早年舍小家,为大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一生,为新中国创建,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不朽业迹,我们永远缅怀毛主席!

影片中的王成,是千万个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战士的杰出代表,他慷慨就义为国献身的高大形象,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影响了好几代人,情节感人至深,画面令人震撼,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正义的象征,中国人的标志。所以每当背景音乐响起时,我们都会向英雄致敬,更为英雄落泪。

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王成告诉他妹妹王芳也在军中。后来王成英勇牺牲,全军开展了学习王成的运动。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当王文清见到王芳时,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他克制住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好好学习,情节也很感人。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们的感人故事,和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可贵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来人。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人生的苦和甜 淡淡的感动,浓浓的爱

1970年代末,在西北敕勒川牧场做了小半辈子牧马人的小学教师许灵均(朱时茂)一路风尘来到北京饭店,与3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旅美华侨企业家许景由(刘琼)见面。此次归来,他有心带许灵均回美国继承事业。 交谈中,许灵均不认为将自己融在集体中、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行为是思想陈旧的表现,对于父亲的舒适生活,他并不艳羡。 回顾自己几十年来所走的道路,虽有幼年成为弃儿、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场的悲惨经历,却也数次从牧区质朴、善良的乡民身上感受到人间温情,而在艰难岁月中与四川苦命女李秀芝(丛珊)结为夫妻后,许灵均更是尝到苦尽甘来的心酸与甜美。他认为,国家在好不容易迈过“文革”这个大坎之后,个人更应该同亲朋一起,不离不弃地跟着她走向新生。

孤独的许灵均

**采用倒叙和蒙太奇的手法,在许灵均去北京和父亲相处的过程中穿插回忆他在敕勒川的生活。在许灵均和父亲隔了三十多年的第一次见面里,他欲言又止,那一声“爸爸”终究没有出口, 既期待,又胆怯

父子之间既熟悉,又陌生,这一切都源于许灵均幼年时其父许景由不满与许母的婚姻,不顾一切的离开了妻儿。后来,母亲病重而亡,父亲又因资本家的身份远走美国,彻底抛弃了许灵均。这也就是为什么许灵均是孤独的、缺爱的,这个心结伴随了他三十年。

集体中的许灵均

许父带着许灵均在首都的繁华之地吃喝玩乐,有意且无意的宣扬美国的“个人荣誉”以及他庞大的商业帝国。他明确的表示出想要补偿许灵均,想要弥补这份 缺失了三十年的父子之爱

1957年,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他 曾无数次的想到自己的父亲 ,渴望得到父亲的保护,但是没有。

那时,他感到孤独、绝望,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还是活下来了。是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是劳动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了他的心。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牧场的那些岁月。他解除劳教后,因无家可归,被留在牧场放牧。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董大娘送来了热腾腾的面条。十年动乱中,郭谝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在他们之中, 他找到了父亲和母亲 ,找到了那份自己失去多年的父爱母爱,他的人格也在逐步完善,他对父母的爱成了他对国家、对集体的爱。

有家的许灵均

在一个瓷器店购物时,许父和女秘书买了一个800元的仿钧窑花瓶,而许灵均只为妻子买了一个四块五的泡菜坛子。许景由之后感叹“ 婚姻是一种条约和义务,不管你和妻子有没有感情,都要把这种条约恪守到底,否则,就会良心不安 ”。这既是对许父的绝妙的讽刺,也是引出了许灵均的婚姻和爱情故事:

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

善良的郭谝子一句“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 ”。

结果一个备受迫害的“老右”,一个背井离乡的逃荒者,就这么结成了夫妻。先进家,后认识;先结婚,后恋爱。没有复杂的 情感 纠葛,只有两颗同样善良的心慢慢靠近、吸引、交融……就这么结成了简单真诚,质朴的而又牢不可破的 情感 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对我是那么的信任,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 我把心都扒给他了,比钱贵重的多 ”(哦!爱情!这美好的爱情!这妙不可言的酸臭味!)

许灵均遇到秀芝之后他的人生是圆满的,他不再孤独,不再缺爱。

许灵均的爱

他的对父母的爱是不完整的,他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也就无法感受到爱父母是一种什么感觉。在集体的生活中长大,有了爱人,他感受到了爱,自然也就学会了爱别人,爱集体,爱国家。

当许灵均去找他爸爸时,秀芝说:“ 你去呗,那里有洋楼住,有小 汽车 坐,还能跳光屁股舞 。”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而已,秀芝似乎早就看穿了结局,灵均纠结的时候她满是淡定:“ 你走不了,我心里有数 。”灵均感到她过度自信:“ 你是不是觉得我离不开你 ?”秀芝淡然说:“ 我可没那么大本事。但是这里有你深爱的草原,深爱的工作,还有她。

所以,灵均走了,秀芝淡定地对孩子说“ 你爸爸就是风筝,飞的再高,线头也在妈妈手上 。”

到了最后,许灵均的心路历程终于明了,他等了二十年了,他看到祖国的希望,他在这片土地上播种了二十年的汗水和眼泪,他怎么会放弃自己深爱的一切?他怎么会走呢?

许父说许灵均是个坚定的 社会 主义者。但是,有血有肉的人,无关于主义、仇怨、政治和 历史 ,没有什么宏大的政治理想,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家之间、人与国之间最真挚的 情感 。

许灵均最终还是回了家,回了那个他与秀芝的家

唐山大地震影评,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在暑期头号巨制、甚至是年度头号巨制的宣传攻势下,《唐山大地震》早已把人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冯小刚提前一年就放出的5亿豪言,更是显示了出品方对影片质量的超强自信。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唐山大地震》真正在大银幕上接受观众检验的时候,笔者却发现影片远未达到宣传给人的预期值,即便笔者对《大地震》的预期并不高,影片也依然跌破了笔者期待值的底线,更惊觉本片居然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扯虎皮拉大旗的欺世盗名之作,如果你在脑海中剔除巨大的宣传攻势以及冯小刚大导演名号对你先入为主的影响的话,你会发现《大地震》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伪大片”!

作为一部灾难片,开头不足5分钟的地震特效一晃而过,技术水准粗糙,丝毫无法与好莱坞灾难大片相比,即便与日韩的灾难片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作为一部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亲情片,影片的故事性极差,将冯小刚不善于讲故事的缺陷暴露无遗,亲情戏也经常停留在喊口号式的表达,要么就是电视剧套路的声嘶力竭赚人眼泪,情感主线在整部影片中显得很弱,缺乏鲜活生动细腻的情感表达,甚至让人感觉,剧情东拉西扯半天,似乎就是为了结尾徐帆张静初母女相认那场戏拖时间,但其实并未起到让观众情感不断酝酿发酵烘托至高潮的作用,母女相认戏尽管容易催泪,但高潮效果并不强。此外,几十年的时代变迁、社会转型也并未在影片中很好展现,使得影片的视野极为狭小,反映时代的道具服装漏洞百出,让影片打出的“史诗片”旗号也彻底失败。可悲的是,《唐山大地震》在镜头语言和蒙太奇组接上毫无艺术感和个性可言,故事讲述和段落衔接方式简直就是电视剧水准,也就是说,《唐山大地震》打着大片的旗号,实际上贩卖的是电视剧的货色,居然还厚颜无耻地按照大片标准提高**票价,冯小刚以及华谊公司发“国难财”的心态可见一斑!如果你还对《大地震》抱有希望的话,笔者可以送你一句广告语“推广”一下本片——花**的钱看电视剧,《大地震》是你的好选择!

《唐山大地震》极力把自己包装成一部特效灾难大片,在上映前观众所能看到的有关《大地震》的视频中,无不是突出唐山大地震的场景,给人影片以地震场面为主打的错觉,实际上片中1976年的唐山戏也就是15分钟时间,大地震的特效场面更是不足5分钟,除此之外的影片大部分段落,讲的都是徐帆一家人震后几十年的生活、情感故事,从整体风格上说本片根本不是什么灾难大片,而是更倾向于上世纪80年代内地的故事片的概念。而且,单把这5分钟的地震特效大场面拿出来审视,问题依然多多。首先,从影片结构上讲,故事没开始多久,就迅速进入地震场面中,无论是对徐帆一家人的熟悉和认识,以及对地震来临前气氛的烘托,观众都缺乏情感的酝酿时间,因而当灾难到来时,观众也就很难对徐帆一家人提心吊胆、牵肠挂肚。而且灾难场面开始得快结束得也快,观众还没看过瘾就完了,就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吞下肚根本没没咂摸出滋味。可见导演对灾难片的想法和设计都相当业余,想想好莱坞灾难片在灾难前的种种铺垫和烘托,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出《大地震》的差距。就拿去年内地大卖的《2012》来说,即便影片有如此多、如此震撼的灾难场面,导演在开头也并不马上抛出,而是花了不少笔墨来做铺垫,用开裂的地表、蒸发的湖泊来营造灾难迫近的感觉,同时突出了主人公同子女的情感碰撞,此后,当灾难来临时,观众早已酝酿发酵的情绪就能马上被灾难场景吸引,主人公一家的安危也时刻牵动人心。《大地震》根本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仅仅玩了个“车震”之后是“地震”,因而就没法达到好莱坞灾难片同类的吸引观众的效果。而且,整体地震场面以及震后场面仅仅对准徐帆一家人的经历,缺乏对唐山大地震的整体展现,从这一点来说,片名《唐山大地震》就是名不副实的。

5 分钟地震特效场面在细节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特效的细腻感和逼真感远远不够,鱼儿从鱼缸中跳出,墙壁被震开的裂缝、从楼上跳下然后被乱石砸倒的人,电脑特效都能明显让人感觉到粗糙和假。还有一个bug明显的镜头,就是大地震刚开始时,一个远景镜头展现出天现异象,强震突袭,此时仔细看这个镜头中的广场上,有一人还在闲庭信步,可见拍这个镜头时,并未设计这是大地震的开始,因而也并未要求广场上的那个人做出惊慌和躲避的动作。如此特效水准,冯小刚还敢到处夸耀“特效比《2012》还贵”,这样说要么是胡乱吹牛,要么是被人家当了冤大头了。其实,中国大片的特效水准究竟几何观众心理都有数,鲜有舍得花大钱玩特效的,而特效大片或者灾难大片就是个烧钱机器,花得钱越多出的效果越好,还别说《大地震》,把日韩灾难片算在一起说,亚洲**这种想用“打折价”拍灾难片的思路,只能是越发显出自身与好莱坞的差距。

只要揭开《唐山大地震》灾难片的假象,当地震灾难场景结束,进入徐帆一家人的震后几十年生活,你就会发现本片故事片的真实属性,而且就算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故事片的繁盛时期相比,《大地震》讲故事、塑造角色的水准也是格外差劲的,也就是跟当下电视里播出的煽情家庭剧、亲情剧的一般水准持平。故事基本被分割成了互不相连的两段——张静初饰演的女儿方登的生活情感经历,徐帆饰演的母亲以及李晨饰演的儿子方达的生活情感经历,这两段故事彼此并无甚紧密联系,只是在结尾母女相认时才产生交集,导致影片的亲情主线并不鲜明。最要命的是,分别审视两段故事,都无甚精彩感可言,也没什么生动精致的细节,沦为平淡无味的生活流水账,特别是张静初这条线,无论是跟养父母的亲情对手戏,还是跟陆毅的爱情对手戏都毫无亮点和火花。角色的故事也并无完整流畅的展现,跳跃感过强,让人搞不明白张静初怎么一会儿给人当家教,一会儿又嫁给老外去加拿大了;李晨一会儿是个登三轮的,一会儿又开轿车当老板了。有的人开玩笑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就是对影片糟糕故事的绝佳调侃。这实际上暴露了冯小刚擅长插科打诨的喜剧,不擅长讲故事的正剧的导演缺陷,他最知名的喜剧《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其实都是分段式影片,由几个彼此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的段落组成整部影片,而并不是一个完整流畅、衔接紧密的故事。《集结号》也有战争场面精彩,但一到战后需要讲故事的情节,影片水准就迅速下降的毛病。《非诚勿扰》算是冯小刚首次把一个故事讲得流畅舒服的特例,结果《唐山大地震》迅速将冯导打回了原形。

其实,《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冯小刚对影片整体故事水准的不自信。目前大家在各种视频载体上看到的《大地震》终极版预告片,就是那个用时光倒流的方式展现地震场面的预告片,用好莱坞的标准看只能算是个前导预告片,一般在影片上映前半年或者三个月的时间内推出,用吸引眼球的镜头向观众揭示影片的冰山一角,充分调动观众对影片的好奇心,终极版预告片则是对影片大概剧情和风格的一个完整呈现。而《大地震》的这个终极版预告片仅仅展现的占影片极少部分的唐山大地震的内容,占影片绝大部分剧情的震后故事则一个镜头没有。这充分说明,导演及出品方只想利用唐山大地震情结以及渲染特效来忽悠观众,不愿让观众看到支离破碎、无聊乏味的震后故事。笔者忍不住会想,真要把震后故事为主剪一版终极预告片,《大地震》将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呢?那种观众在电视剧中习以为常的亲情冲突、情感纠葛,就完全会让《大地震》的真面目露馅了!

《唐山大地震》最像电视剧的一点,就是毫无**感的摄影和蒙太奇。如果我们简单把**的类型分为商业片和艺术片,或者商业片和故事片的话,那么缺乏商业元素的《大地震》绝对不属于前者,应归为后者的范畴。既然是艺术片和故事片,那么通过镜头展现艺术个性和气质,则是展现影片价值和导演水准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一部万众瞩目的年度热片,如果在这方面表现差劲,对影片还是导演的名气无疑都是致命的,而《大地震》恰恰交出了一份最为糟糕的答卷。在许多年前冯小刚还未成为今日“大导演”的时候,他的影片就被评论界诟病为“挂在银幕上的电视剧”、“只会使用升降镜头”,《大地震》又把这些特点鲜明地展现了出来,整部影片的摄影都平平无奇,毫无镜头美感可言,看不出导演在摄影上的创见和想法,艺术气质更是谈不上,基本就是电视剧的摄影水准,即便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和震后重建的新唐山取景,也并未将这些外景地的美感在镜头中表现出来。此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蒙太奇组接,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镜头转换,看不出导演有任何精心设计的成分存在。本来剧情在张静初、徐帆、李晨的故事上来回跳跃就够破碎够无味的了,导演完全可以在段落转换中巧妙地用镜头表达他们之间的亲情联系,来弥补影片在整体性和流畅性上的不足,但是冯小刚却没有在这方卖弄下一丝一毫的功夫,让影片直接沦为电视剧的近亲水准。

镜头和蒙太奇毫无精彩感和亮点可言,那么影片极力鼓动观众去看IMAX则成为一种纯粹敛钱的行为。IMAX并没有立体效果,只是让银幕更大、影片画质更清晰、场面更震撼,观看特效大片、动作大片以及画面优美的影片效果最好,而对于一般故事片来说则效果平平。既然《大地震》镜头美感无从谈起,那么IMAX的这些技术优势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势根本无从发挥。恐怕只有那不足5分钟的地震特效能在IMAX银幕上出彩,但观众花大钱看IMAX仅仅是为了那5分钟的享受,这不纯粹是有钱烧的乐意当冤大头吗?此外,据笔者的现场观感来说,《大地震》的胶片洗印也十分粗糙,画面清晰度和色彩感都严重不足,甚至有多个模糊镜头出现,很难相信一部年度大片会有这样的问题,某院线知情人士向笔者揭示了真相——出于急功近利的敛钱目的,影片还未完全制作好就开始洗印胶片,结果导致上述种种问题出现,即便是本应由更好画质表现的IMAX胶片中,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对此不信的观众可以在观影时特别留意下影片的画质,看笔者说的是否属实,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你觉得还有看IMAX 的必要吗?

《唐山大地震》在剧情上也未体现出一部大片应有的成熟之处,漏洞百出的剧情和与时代不符的道具也显得很“电视剧”,影片中不少无用的“废桥段”更是这一缺点的集中体现。毛主席逝世这场戏除了唤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记忆,延续唐山大地震的悲情情绪之外,在剧情上毫无作用可言,似乎只为煽情的目的存在,而且笔者对能否达到这个目的也有质疑,对于80后、90后的观众主体来说,毛主席逝世能产生影片想达到的情感作用吗?李晨蹬三轮在杭州碰上陈道明更是典型的电视剧式的巧遇,无论前后都没有能跟这场戏呼应的情节,使得这场戏显得格外无用,而且李晨逢人便说母亲舍女保子的灾难经历,也显得过于“祥林嫂”,观众都知道的事有必要强调那么多遍吗?后面的剧情中还有个张静初带着女儿当家教,女儿被诬陷打碎主人家花瓶的情节,似乎也只是为了突出张静初带着女儿生活的不易,对于整体剧情来说也属可有可无。最后结尾处出现一个真实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更是显得十分突兀,作用仅仅是通过他的目光展现一下大地震纪念碑,这个情节为什么不能由片中角色来完成?是不是非得拍大地震纪念碑不可?此处恐怕是照顾唐山市政府需要的考虑多些吧!

最后再对华谊公司对《大地震》无良的涨价行为表达一下不满,最近媒体纷纷公布《大地震》的提价举措,在首轮映期内,各类城市最低票价分别为:A类城市35元、B类城市30元、C类城市25 元,这组数字要比通常的最低票价上涨5至10元。据悉最高票价很可能会达到90到100元,而IMAX版的票价肯定要100元以上。这种涨价行为不仅是华语片中前所未有,就是好莱坞大片也从未有如此高的“最低票价”。让人不仅要问一句“凭什么”?你要是一有着顶级明星阵容、特效场面动作场面丰富的商业大片倒也罢了,至少下了血本有个涨价的理由,但《大地震》这种电视剧水准的故事片,一无顶级巨星、大场面也欠奉,涨价的理由何在?即便《大地震》像宣传的那样投资高达两亿,但冯小刚说了,一半的钱是唐山市政府出的,所以这片得叫“唐山大地震”,那么片方的实际投资只有一亿,而且其中植入广告甚多,相当于又分担了一部分投资,这样看来《大地震》的投资并不惊人,绝不需要高票价来回本,那么这种涨价行为只能理解为借机大发“国难财”。《大地震》在造势时又是唐山万人首映,又是剧组人员在遇难者纪念碑前默哀,处处强调平民属性和亲情属性,但在票房上却如此不“平民”,让观众去影院体验质朴亲情要付出如此高昂的金钱代价,这无疑揭示出影片假亲民、真敛财的嘴脸,利用中国老百姓的地震情结行敛财之实,《大地震》你还能更无耻些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0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