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5篇

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5篇,第1张

 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1)

 22日晚间,走进了**院。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

 默默地离开**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带给我的震撼。

 记忆

 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

 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512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

 亲情

 **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

 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

 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

 ……

 坚强

 在**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

 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

 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

 ……

 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部**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2)

 昨天我去看**《唐山大地震》,好感人啊!我都哭了。

 **讲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爸爸为了救姐弟俩被楼房压死了,妈妈看见一块楼板压住两个孩子,只能选救其一,最终做出了救弟弟的痛苦选择。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唐山24万人的生命,好可怕啊!

 看完**我就想,地震太可怕了,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呢赶快去找答案。原来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刮风下雨一样。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中有500多万次,而象唐山那样的地震一年平均1-2次。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在运动中坚硬的石头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状的改变,有时发生破裂,这时就会产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立刻躲到卫生间或是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并紧紧抓住桌子腿,不能慌慌张张地向外跑,因为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看完**,我心里特别难受。我想向唐山和汶川地震中遇难的人们表达我的悼念之情,愿你们在天堂能生活的更幸福!我也希望地壳不要再发生变化了,不要地震,让我们能快乐的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看完**,我和他的眼睛都是红红的,哭的。我没想到他也会用心的看并感受**的内涵。本来我是想让他写地震救援及亲情方面感人的故事。可他说他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会地震为什么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不能预防地震这还真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我让他自己去看书,去找答案。最后还是他给我讲了地震的知识呢。

 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3)

 昨天下班一路狂奔,去**院看了唐山大地震,跟朋友一起去的!

 这个**,很震撼,尤其是开始的地震场面,做的真的很好,感觉身临其境,尤其是徐帆的表演,真的是这个**的亮点,她的母亲,演绎的太成功了!

 具体情节我就不介绍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我哭了,在地震发生时候,徐帆的一双儿女在房间里睡觉,她和老公在外面,这个当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喊,孩子,然后疯了一样往家里跑,跑到家楼下,眼看着孩子站在楼上喊,妈,徐帆应了一句,来了,那两个字,我的眼泪哗哗的,那种心情,我现在一边码字,一边还在流泪,简直是感同身受,再说剧里的爸爸,眼看着徐帆要冲进去,一把把徐帆拉后面,自己冲了进去,房子就在那一瞬间倒了,孩子爸爸就被压底下了,徐帆上去救,结果又赶上了余震,彻底救不出来了,徐帆抬头大骂,老天爷你不是人,这时候影院里,我边上是个60多岁的老大爷,也哭了!再接着是徐帆听见邻居说孩子还在,赶紧去救孩子,结果又听见只能救一个,一个板子压了两个孩子,撬一头,压一个,只能救一个,徐帆跪在那,无助的,喃喃的说,两个都得救啊,两个都得救啊,我边上的邻居已经哭的泣不成声了,那种无助,真是表现的太好了,当最后选择救一个时候,邻居说了一句话,说,孩子还是生一个好,然后自己都笑了,算是缓解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后来是姐姐在死人堆里醒过来,就是现在**海报的那个场景,很惨,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

 因为**跨度是32年,后来的情节就没那么紧张了,不过剩下的时间,我一直再想,为啥他要救儿子,而不是女儿,一直想到**散场,我还没想明白,不过**的最后,徐帆的女儿张静初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妈,我对不起你,我折磨了你32年,我现在才明白,那个是我弟弟,他能活着多好!

 我注意了一下,来看**的什么年龄的都有,像我边上60多岁的老大爷,是一家老小来看的,他一定是亲身经历了什么,因为他一边看,一边给边上的孙子讲解,而且也泣不成声!

 总结,这是个不错的片子,推荐大家去影院看,但是别带孩子去,因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感情丰富的必备两包纸巾!

 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4)

 昨天与朋友一起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我很喜欢冯导拍的片子,但这部影片让我最为感动和震撼,我从中看到了冯导在这部影片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心血,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再现了唐山大地震后让人心碎的场景和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同时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二十多年来,发展中的中国人对于人性与情感的理解和新的诠释。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我是一直流着眼泪看完的,影片中徐帆扮演的母亲尤为感人,一个普通、纯朴、善良的女人,一个母亲在生与死之间心灵的挣扎,那让人心碎语言,让我有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颤,心像被撕裂一样的疼痛,作为母亲我能理解她的痛苦和无奈。徐帆扮演的母亲,甚至让人感到那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伤痛,让人感到真实而感人,我想明年的大奖应该归她莫属。

 这部影片看后我想对每个人不仅仅是受到一次教育,它会使人们深思,会让人们更加珍惜友情,更加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爱关心你的人。而且应该带着孩子去看,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片尾王菲的歌,有一种平静、空明、天籁般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怀念地震中死去的人们,歌曲给影片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防震减灾观后感350字(5)

 对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芳华》称得上是一部国产优秀**,该片将青春与战争的残酷融合在一起,这种题材的**带给观众的冲击力也很深刻。但凡只要是观众记住的、津津乐道的**,都称得上优秀。而《芳华》无疑做到了,它以多元风的题材、**内涵的震撼、以及反映社会现象成为了大众所喜。

一、**风格多元化,叙事流畅,不拖泥带水

这部**很难去定义,其中有爱情题材,有战争题材,有年代历史基调,有青春文艺风格,这么多的元素掺杂在里面,而观众在观影时却没有感到一丝丝的别扭,说明导演的叙事能力还是很强的。

影片用剧中角色萧穗子的口吻来讲述事情发展,这样可以将角色的感情代入进去,从而使剧情的进展不显得僵硬,让观众也拥有了很好的代入感,而且没有旁白那般的干涩,使得剧情的进展显得更加活泼、真实。

二、观众的观影感受,真实反映出**所带来的触动

我自己在**院观看影片时,发现到**院来看这部影片的人,大都是四五十岁或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最前排的那三个老阿姨,她们在**演绎到文工团解散大家一起唱歌告别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握起彼此的手,互相看着彼此,眼里充满了泪花;**散场,依然有人坐在座位上悄然抽泣,仿佛还在回忆自己已逝的芳华。

所以单纯从观众反应这一点上看,这部**确实是能够触动那个时代的人的内心的。虽然像00后甚至90后这些人不太会理解那样的战友情,但是也同样被影片中传递出的惜别温情所感染。

三、  **大胆讽刺社会不公现象

影片中的何小萍从小因为家庭成分原因遭到白眼,以为进入了“能够天天免费洗热水澡”的文工团以后,就能够摆脱这些待遇了,没想到她还是与战友格格不入。剧中文工团的女兵时不时的嘲笑她,拿她来开涮,偷军装事件,汗臭事件,搜身事件,胸垫事件等,都给这个梦想着用舞蹈体现自己价值的小姑娘沉重的心里负担。

这讽刺了欺凌这种有集体就会出现的普遍现象。

影片中的“活雷锋”刘峰,无私奉献,好事做了千千万,到头来却因为自己心爱的女孩的污蔑,被组织抛弃。这赤裸裸地讽刺了舍人为己的人性的黑暗。 

从一开始光鲜亮丽的文工团大门和鲜艳的巨幅毛主席画像,到后来一幅巨大的黑幕把画像完全掩盖,何小萍和刘峰共同被组织拒之门外,强烈的反差反映了那个偶像时代的结束。这大胆讽刺了那个年代人们思想的盲从面,这是很少有**敢做到的。

影片最后,刘峰空落得一个“战斗英雄”的称号,经受体弱、残疾的煎熬;曾经的那批人都走散了,剩下的只是同样被组织抛弃的何小萍与刘峰互相依偎,这种似友情似爱情的情感,两个人却都已然释怀的画面虽然感人,但从侧面反映出组织和这个社会没有对这种有过贡献的老兵给与足够的关怀,惹人心疼。

那些在影院中哭泣的人们,或许是想到了自身和剧中角色相似的委屈了吧。

伴随着一首缓缓流入心扉的《绒花》响起,《芳华》最后告诉我们,不管曾经的生活有多少遗憾,过去的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有纪念自己流走的青春,和回忆自己已逝的芳华。一部优秀的**,不过如此,回味无穷。

  我不是唐山人,也没有亲戚在唐山,但是不知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总是会牵动我的心。唐山大地震是我出生后记得的第一件大事,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忘不了唐山这个地方。

  对唐山大地震最初的记忆应该是在1976年的盛夏时节,因为唐山大地震我们山西也属于有感区,个别地方的烈度甚至达到了五至六度,那场地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个时候整个北方风声鹤唳,每天晚上都会听到“呜呜”的警报声。谁也不敢回屋去睡,大家都拿着被褥、椅子坐在远离高大房屋的旷野。那时虽是夏天,但到了夜里还是感觉颇冷,我父母抱着我,坐在椅子上困守天明。朦胧中我记得邻居家的大哥哥,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穿着军大衣坐在我的前面,背对着我。后来,我父亲找到了单位一辆报废以后被拆除了座位的吉普车,每天晚上,父亲都把那台收音机用棉被包好放到柜子底下,然后全家人步行几里地到那辆破吉普车里睡觉。

  转眼间到了1986年,14岁的我在逛书店时偶然发现了一本钱刚先生写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黑色的封面,配着几张经过处理的地震现场照片,显得格外沉重。我当即买了它,然后捧回家一口气读完。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啊:一边读一边流眼泪,读到有的章节时禁不住号啕大哭,因为怕父母发现,还锁着房门,把头埋在被子里哭这24万遇难者,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与我无亲无故,即使没有这场地震我也许终生也不会与他们见面,但我就是为他们哭,不知为什么

  《唐山大地震》这本书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至今,我几乎记得书中描写过的每一个人物的名字和事迹,我仍然会背诵书中那位盲艺人资希圣老人所吟唱的那首小曲:

  说得是一九七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

  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地震的中心在唐山

  许多的楼房被震毁

  许多人埋在废墟间

  

  从那时起,我就始终关注着唐山,关注着它发生的每一件事,关注着它的变化,关注它的重建和新生。三十年过去了,唐山重新崛起于祖国大地,当我得知唐山市的总产值甚至超过了省会石家庄而成为河北省第一的时候,我不仅仅感到欣慰,而且感到惊讶,惊讶于唐山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唐山是一座不幸的城市,24万人的生命被生生夺去,16万人成了残废,1万多个家庭解体,7000多个家庭全家遇难这是何等惨烈的灾难?多少人一觉醒来就与亲人生死两相隔?多少人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在废墟下一点点丧失生命的痕迹而束手无策?多少人的亲情被生生扯断?又有多少人,无法面对亲人的死亡而以自杀的方式随着亲人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残酷?世界上究竟有几个城市,承担过如此惨痛的损失?

  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面对如此惨重的灾难和损失,唐山人没有沉沦,没有整日哭哭啼啼。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骨,洗静身上的血迹,擦干脸上的泪痕,他们站了起来,重新建设了一个更美、更壮丽的唐山!

  唐山也是一座感恩的城市。唐山人的感恩不仅表现在抗震纪念碑上铭刻的碑文,几乎在我看到过所有的唐山人对地震的回忆中,都流露出对全国人民所给予的支援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激。这不是主旋律的高调,而是人们真诚的感恩之心。

  我热爱唐山,我崇敬唐山,因此在大地震30周年之前一个月开始,我就开始广泛搜集唐山大地震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其中,我在一个摄影论坛上搜集到了唐山当地一位姓蔡的工程师自己拍摄的地震照片——不是我们总见到的那些经典新闻照片,而是来自一位地震亲历者自己的视角;我还搜集到了反映地震前唐山旧貌的几十张彩色照片,真可谓弥足珍贵。每当我看到这些照片,看到那建筑,那街道,那人……泪水就忍不住在我眼眶里打转……

  7月4日,我读到了“猪喂我”大哥写的这篇《三十年前7月28日的回忆——唐山大地震》,立刻被它深深吸引。读着读着,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从那天起我就关注着大哥的帖子,一边看,一边流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始终难以忍住泪水,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触及到了我们内心的伤痛——这种伤痛不仅属于唐山人的,也属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灾难,但为唐山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而痛苦的人们。我为文中的小廖阿姨流泪,为大哥父亲的自责流泪,为每一个感人的故事流泪,也为每一个唐山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流泪……

  今天,又到七月二十八日,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陪着“猪喂我”大哥,一起为那24万亡灵守夜。大哥在那个灾难的时刻到来之时所发的那些帖子,再次让我流泪,突然间我完全读懂了大哥心中的痛,也读懂了唐山人心中的痛。

  今夜,唐山灯火阑珊的街头应该又是烛光点点,纸灰飘舞,泪水飞扬……请大家不要忘记,还有7200户全家遇难的人们,他们和我们一样,曾经是活生生的人……请不要忘记他们!

  自从我父亲去世以后,我每天下班都要为父亲点燃一柱香祭奠他老人家。而今夜,我点燃了两柱,一柱为了父亲,一柱为了唐山那些未曾谋面的遇难者。我愿与大哥一起,为唐山,为唐山人,为唐山的蒙难,为唐山的新生,亦歌,亦泣!

  《非诚勿扰》,看过很久了,虽然一直未动笔写些什么,但总有些许触动,于是,终于在这个寂静的早晨,有了这篇观后感。

 大刘一直认为,最近很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几年吧,很少有特别优秀的国产**。搞笑的,要用手去捅别人的咯吱窝,才能让人笑得出来;动作的,得用拳头和血刺激人的感官,让人在秩序的世界,通过**找到发泄的出口;巨制的,其实是最垃圾的,通过堆砌无数的金钱,换取一种视觉上的虚幻;情感的,呵呵,可能是最差的了,用像陆毅呀黄晓明呀一类的,长的油头粉面,却生的十分傻的一大堆的靓男俊女,充斥银屏,或者,用那些邪得出奇的、矫情的发腻的情节,吸引观众。虽然偶尔也看,但很少能,或想从中得到些什么,不过是解闷罢了。

 说句实话,《非诚勿扰》也不能算是优秀,其实,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部**也是一份垃圾的快餐食品。无论是从强加的情节、庸俗的笑话,还是从特意煽情的场景来说,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小品、相声,加广告的组装品。前半段,**是为了包袱设置情节;中后大半篇,多是为了表现诡异的广告;最后的场景,也是为了突出感情而勉强而为。总体来说,剧本是好剧本,导演是好导演,可惜出发点就错了,这个**生来,就是为赚钱而拍的。当然了,冯导一向以银子为重,其他的都是次要,出发点也许本就没错。

 不过,关于这个**,还是有些可以说的。

 虽然情节过于跳跃,为了表达感情,冯导不得不安排梁笑笑去跳海、邬桑突然离开,但是,影片还是通过葛优悠然的诉说,沉稳的表演,舒淇茫然的眼神,以及邬桑煽情的'歌唱,表达出了剧本的本质。那种至真至纯的爱情和感情,如潺潺溪水,流入心中。

 关于感情,无论是友人、亲人、爱人,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些真挚的经历。不过是混沌的社会,遮蔽了太多的灵魂,让那些脚步匆匆的人们,忽略了身边的感受。久而久之,这些情感,被遗忘在心灵的角落,蒙上了灰。即使偶尔想起来,也不再唯美,或者,早已忘在当下。我想,这**,至少给了了人们一个体会、体味真感情的机会。

 《非诚勿扰》已努力表现了这部分浪漫的情怀,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虽然,为了银子,**里添加了那么多的不和谐因素。但是,你不能要求冯导拍一部赔钱的纯情感片吧。

 也许我真的年纪大了,为什么人家怎么看都是一部喜剧片,却让我看出来这么些杂七杂八,唉。

 最后,从这部**,大刘开始承认,葛优是一位好演员,舒淇也是一位好演员。

关于冯小刚,

或者准确地说,关于他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最近有这么几件事,持续引发关注。

首先是上映调档。

但现在突然信马脱了缰,独自奔跑到诗和远方: 调档至11月18日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作品质量自信: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票房自信:

“我们就让潘金莲把11月给烧烫了”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够令人满意——

在我们的本能意识中,影片无故调档,总是关联到“审查、题材敏感、删减”等词汇。

因此,在最近一次点映交流会上,被问到调档是否因为审查原因,冯导对在座的年轻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听你说担忧,挺悲哀的,如果是美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坐在这儿,他们肯定不会担忧。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才二十岁出头,脑子里就塞满了这些, 我建议你们把这些东西扔掉,真的扔掉。 人们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如果你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多自审意识,我们今后真的没有前途。”

其次是**节获奖。

出征多伦多、亮相圣巴斯蒂安,在最近的两大国际**节上,冯小刚无疑是爆光度最高的华语导演。

参考消息:据说调档也和未拿到广电龙标便高调参加国际性**节有关,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按照惯例,这是死罪啊皇上。

在多伦多**节上,《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 费比西奖 )。

而在第64届圣巴斯蒂安国际**节上,该片不仅斩获了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 “金贝壳奖”

还帮助女主角范冰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银贝壳奖” ,这也是她的 第二座A类**节影后 ,一时间,这部**在国产片的阵营中风光无两。

两大**节纷纷折桂,向来是票房大鳄的导演冯小刚,这回总算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肯定。

也难怪他会在领奖台上满含深情地回忆这次拍片的心路历程:

“这次想忘掉以往的经验与习惯,想要 像拍处女作一样 有个新的开始,希望像青年导演一样做一些胆大妄为的事儿,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尝试。”

“扔掉自审意识”、“忘掉以往经验与习惯”、“不忘初心” ……关于《我不是潘金莲》接连这二三事的表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冯小刚

这位最近言必称“我已经快60”的功成名就的导演,经《我不是潘金莲》一役,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的突破口,得到了新生,并希望向世人证明: 这才是冯小刚。

在**上映之前,我们不妨就来了解下这位“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一说起冯小刚,就不得不提另外三位,他们合起来就是江湖人称的“四大”。

这张毫无PS痕迹的照片中出现的四位爷,可以说占了内地**的半壁江山。

从左往右,打头的这位是姜文,他常被誉为雄性荷尔蒙代言人,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是一副 霸气外露 的模样。

第二位是“凯爷”陈凯歌,爱聊宏观概念的 文化人 ,走出黄土地,见霸王别姬,无极一役,他元气大伤,临走时撂下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名言。

最后一位,是笃信“人多力量大”的 美学大师 张艺谋,当年淳朴的老谋子,如今显赫的国师,秋菊打官司不再,红高粱之路已断,“《活着》还在,拍《活着》的导演却已经死了。”人们谈起他时,总是如是说。

这夹在中间的呢,就是小十君今天要为你们介绍的主角,冯导小刚是也。

在去年那部口碑爆棚的《老炮儿》之前,冯小刚一直被外界戏称为“ 小钢炮 ”,

这外号,一是缘于冯导那门牙大露的 奇人异相

二是缘于他那时常拍案而起,点名怒斥的 火爆脾气

(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不予置评)

虽同时名列“四大导演”,但冯小刚与其他三位的情况完全不同,

出身 上来说,其他三位都属于学院派,要么来自北京**学院的“第五代”,要么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高材生,只有冯导是实打实片场学艺的泥腿子。

创作 上来看,与其他三位先艺术后商业,有的同志越拍越烂,甚至晚节不保的处境不同,冯导大部分的商业片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反倒是他后期注重艺术追求的**,以及戏外的一些言论,产生了较多的争议。

冯小刚一面是“ 最贴近观众, 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内地导演 ”,

另一面又是心直口快,炮轰喷人,不时就引起话题的 “小钢炮”

冯小刚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为人机灵,善于学习,

虽然有点多愁善感,经常容易哭,但始终有那种抓住机会就不肯松手的劲儿,

用导演叶京的话说,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本人,也许是时代的原因。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冯小刚”为人物原型,爱哭鼻子的“冯裤子”。

这种从小形成的复杂性格,在冯小刚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时地体现。

部队,故事

那是1984年,在北京战友京剧团服役六年的冯小刚,因为部队整编而转业。

说到这其中的原因,还真有点冯氏喜剧的味道。

原来冯小刚喜欢了一个姑娘,这姑娘的爸爸是话剧团的老同志。瞧不上冯的老同志为铲除后患,托了关系棒打鸳鸯,使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部队淘汰。

事情若到此为止,那还算是个未遂的爱情片。不成想,姑娘后来说自己的心上人另有其人,与冯小刚接触只是个声东击西的把戏罢了。

可怜的冯导,自始至终只是个一厢情愿,还白白背了黑锅,活脱脱一出喜剧,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所热爱的军旅生涯,无疑有所遗憾,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集结号》这样的圆梦之作。

“真他妈的孙子”

“真他妈的孙子”,这种用来表达敬仰的句子,被我们这代人广泛使用的,但却无法写进教科书传给我们的后代。它犹如一个粘着泥土的心里美萝卜,擦一擦咬上一口又脆又甜。

多年以后,回忆看完王朔小说的感受时,冯小刚想起了当年脱口而出的赞叹。

当年的冯小刚,转业后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美工。经中心主任郑晓龙(代表作:**《刮痧》,电视剧《渴望》)的介绍,他认识了王朔和他的作品。

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冯小刚第一次和王朔见面,自此遇见了一个贵人。

王朔,人称朔爷,著名作家。他以北京话创作小说,语言充满节奏感,文风剽悍潇洒,常被称作痞子文学,在八九十年代影响甚广。

冯小刚和王朔一见如故后,共同组建了一个叫“好梦公司”的公司。

“好梦公司”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讲的是一帮闲人互相吹捧的故事,故事虽还在筹划阶段,冯,王和朋友们就开始在生活中练习起说好话的功夫。

“就算你是海明威又怎么了?你也不能工作起来就不注意休息!你以为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吗?我告诉你,不是!他是人民的!再也不能老是一团和气了。”

当年的冯小刚,受王朔捧人话术的影响,也在酒桌上与他一唱一和起来。回头看来,所谓“冯氏喜剧”,大多的技巧都在这时有了萌芽。

可惜说归说,拿了投资的“好梦公司”,始终在剧本阶段进行着拉锯战,过了好久都没有作品,直到1995年,才出了《一地鸡毛》这部戏。

在这之前,冯小刚参与了 《编辑部的故事》 的编剧,算是完成了一个代表作。

《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采取集体策划的创意方式,主要编剧除了冯小刚,还有王朔与马未都。因为不是连续剧,所以不需要注重情节,重点几乎都放在了讽刺时弊的对话上。

这段经历,按冯小刚后来回忆,使得他进一步熟悉了 王朔式的话语方式

《编辑部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编剧,在王朔创作风格的引领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说回 《一地鸡毛》 这部电视剧,编剧是刘震云,导演是冯小刚。

这部只有10集的电视剧,讲的是小人物命运与办公室政治 非常贴近现实。

按冯小刚的话说,《一地鸡毛》这部戏,

是我作为一名导演,在刘震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飞跃。

电视剧阶段,冯小刚还因为执导《北京人在纽约》而与姜文相熟,领教了他“**得是醉人的酒,你拍的只是新鲜葡萄汁”的理论;还因为请冯巩帮忙融资,却使他当不成《大撒把》主角而愧疚流泪。

终于,吸收各种精华,积累各种经验之后,

冯小刚凭借着1994年的《永失我爱》,正式开启了**导演之路。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话说,《永失我爱》之后,“好梦公司”出品的作品只有一部电视剧《情殇》顺利播出。其后,由王朔导演的**《我是你爸爸》,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月亮背面》都被有关部门给关了小黑屋,一时间“好梦”成了业界的毒药。

后来,由于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王朔的远赴美国,好梦公司正式停业。“好梦“时期留给冯小刚一个剧本,名为《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后来经过调整被他拍成了反映中年危机的**《一声叹息》(2000年)。

郁闷的冯导,因为审查与公司颓了很久,整天裹着军大衣在阳台上眺望远方。

后来,郑晓龙“移植港台贺岁片概念"的创意,终于使得他走出了泥潭。

他先是在1996年底亲自抓剧本,炮制了《编辑部故事》的续集,题名为喜庆的《万事如意》,这部戏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好在凭借前作而收视喜人。

接着,在时任北京**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的支持,冯小刚以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好梦一日游"为蓝本,拍摄了他的代表作 《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1997年)于冯小刚,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自此片问世后,他真正开启了内地贺岁**的先河,一步一步地成为了内地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这部**背后,是两个对冯小刚影响巨大的男人,一个是 王朔 ,一个是 葛优

另一个男人是葛优。葛大爷自从被冯王两人请进《编辑室的故事》剧组以来,一直和冯小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甲方乙方》以后,葛优几乎参与了冯小刚的所有**作品,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甲方乙方》的这句台词,总能引起人无限的唏嘘与感怀。

回顾冯导的职业生涯,他最为精彩的作品还是得数那些 金句频出 的贺岁喜剧。

无论是“贺岁三部曲”的《不见不散》(1998年)与《没完没了》(1999年),

还是将荒诞进行到底的《大腕》(2001年),

笑完之后,一身冷汗的《手机》(2003年),

笑完之后,心酸落泪的《天下无贼》(2004年),

都在 情感表达 喜剧元素 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

随波逐流抢热钱还是苦心孤诣搞艺术

人的心态变化,往往会反映在作品上。

《英雄》上映,中国的大片时代到来,一时间,古装大片成了导演的必修课。

冯小刚在资本的裹挟下,将戏剧“哈姆雷特”嫁接到中国古代,以一部略显不伦不类的《夜宴》(2016年),完成了“我也能拍大片”的自我证明。

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忘记了华丽的服装舞美,只记得葛大爷说话时的笑场。

后来,作为票房之王的冯小刚,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开始在更多地注入个人情怀,性格中“爱哭”的那个部分这时起到了主导。

然而,无论是过度煽情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还是略显平庸的《一九四二》(2012年),虽然拍得艰难,但口碑与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在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看来,所谓越是家国大事,越要轻描淡写,冯导在苦难的表达上似乎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使得情感像是被逼迫出来的,而不是自然流露与生发出来的,说得损点,只是一种光膀子卖力气的蛮劲儿。

至于两部《非诚勿扰》,明显是休息放松的习作,充满了漫不经心的敷衍和凑合,除了明星魅力的加持,冯氏喜剧的笑点似乎也越来越弱。

接着,怀着对《一九四二》拍片量的不满,向老板华谊兄弟还票房的任务,

《私人定制》(2013年),这部春晚式的节目集锦,成了冯小刚最烂的片子,

幽默与温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俗雅之争”,是“成全别人还是恶心自己”的诘问,怒不可遏的背后,是各种拧巴和不忿的交织。

演得一出好戏

比起编剧冯小刚的鲜为人知,导演冯小刚的争议不断,演员身份的冯小刚,无论是主角还是客串,一出场总是光彩夺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老师

《甲方乙方》 (1997年)军官

《我是你爸爸》(2000年) 父亲马林生

《功夫》(2004年) 黑帮老大

《建国大业》(2009年) 杜月笙

《让子弹飞》(2009年) 吃火锅唱着歌的师爷

《老炮儿》(2015年) 六爷

从小钢炮到老炮儿,北京爷们冯小刚摸爬滚打,几经沉浮,有辉煌也有失落。

时代的潮流里,他一会儿是油滑投机的顽主,一会儿又是爱哭爱聊的侃爷,

身上一直有种拧巴的江湖气,既想要做逐利的市场宠儿,又丢不下重义的江湖风度,

诚恳抑或伪善,自我炒作还是真情流露,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历史往事。

可纵然争议依旧,始终以作品为王,未来的日子,还是希望这位老导演,能如他所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中国**界,给我们带来更多“看见人心”的作品。

冯导是个很特别的人。让我很感兴趣的是“不倒翁”这个称号。历经四朝,侍奉过十任皇帝,从未失败过。太棒了。中国的读书人性格很伟大,藐视权力,不慕金钱,讲究知恩图报。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忠臣不顾二主,甚至武将也不能免俗。比如吕布,被张飞骂为家仆三姓,嘲讽他薄情不忠。

连吕布都骂得那么惨,冯导更惨。欧阳修写《新五代史》,说:《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开,则国亡。不错,管理学生的能力会说话!义,待人接物之大道;羞耻是人们的一个伟大节日。封面不便宜,就什么都拿;如果你不感到羞耻,你会做任何事情。而人若如此,则堕落灭亡,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他们是大臣,什么都干,天下就不会乱,国家就不会亡!读冯导《长乐老叙》,我以他的自述为荣,可以说他毫无廉耻,所以世界各国都能知道。说一个书生没有羞耻感,还不如杀了他。但是,我们这样评价他似乎有点片面。一朝天子一朝臣,无论是书上还是电视剧里,我们都见过太多新皇帝登基后总是要搞一次大清洗。但冯导总是逃脱,总是受到下一任君主的礼遇。这其中,有太多可以说的东西。

老教师南曾评价冯道师说:“我读了历史之后,从我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我觉得这个人太奇怪了。”这个人能在和平时期的政治风暴中屹立不倒,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在如此巨变的八十年里,他能一直失败,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第一,你可以想见见这个人,至少做到不贪污,这样人家就没法攻击他了;而性格和行为的其他方面必须完美,这样才无可挑剔。

冯道有三不欺:愿者不欺地,他人在中,天在上,三不欺。这么便宜,这么贵,这么长,这么旧。从事实来看,他确实践行了自己的名言。冯导勤劳朴实。晋国和梁在黄河上打仗时,冯导住在军队里,住在茅草棚里,不方便搭床和席子,就睡在一捆捆柴火上。当我把薪水花在我的追随者和仆人身上,和他们吃同样的食物时,我感到非常舒服。兵士们把美女抢走送给他,但又不能转走,就另找房间保管,找到她父母后再送回来。父亲去世后,他住在京城老家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大饥荒。他花光了所有的钱来帮助村民,但他住在一间小屋里,自己耕田、扛柴。有些人的田地荒芜了,却无力耕种。他晚上悄悄地去培育它们。主人得知后,上门道歉,但又觉得没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

面对君主,他依然有一颗赤诚的心。后唐天成、长兴年间,年年丰收,中原无大事发生。但是,冯导警告明宗说:我在河东当书记的时候,有一次去中山办事。过井陉天险的时候,我怕马出错,小心翼翼地牵着缰绳。到了平地,以为没什么好担心的,突然从马上摔下来受伤了。因为体贴而在危险的地方安全,因为放松警惕而在和平的环境中,这是人之常情。

你对他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理解他治理世界的宏观哲学。他可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里完全免疫,他无法逃离这个世界。他也可以一心一意只辅佐一个君主,荣辱与共,但他选择了最艰难、最与众不同的道路。君主制和繁荣不是他的目标。他只是希望天下人能在乱世过得更好。怎么能用区区一个奸臣来概括他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