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扩展资料:

原文:

长相思

李白 〔唐代〕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寒冷,竹席上充满寒气。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长相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

这三首《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扩展资料

一、古诗原文

《长相思》

作者:李白(唐)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

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湿青苔。

二、白话译文

其一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寒冷,竹席上充满寒气。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其二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其三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

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

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

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长相思 (李白诗作)

长相思》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原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年),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见长。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全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写景写实,下半部分写情写虚。

“长相思,在长安”,六个字平实精炼,有韵律美,六个字直接把相思这件事和相思的人所在的地点都表达了,极其直白。

“络纬秋啼金井澜,微霜凄凄簟色寒”,络纬就是纺织娘,长得和蝈蝈很像,但不是蝈蝈,蝈蝈是螽斯。井澜是古时候移动的箭楼,木**,在诗人的笔下写成了“金”,瞬间显得极为绚丽,络纬秋啼这个本来悲凉的事情,由于发生在金井澜上而显得华丽起来,微霜凄凄簟色寒,有点微霜,席子的颜色看上去也很冷,诗人写色寒,而不是感觉寒,是看上去颜色寒冷,这就是诗,如果眼睛只能看到颜色,看不出感觉,那么就不是诗了。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人物一直没出现,但人物一直都在。一盏孤灯肯定不明亮,思念欲绝,只有卷起帷幔看着月亮空自叹息,前面七个字,写了整个房间和环境和自己的心情,后面七个字写了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毫不违和,笔力雄健。

“美人如花隔云端”,这句话真是千呼万唤使出来,前面用了整整六句话来铺垫,终于写出了思念的对象,一位如花美人,却远隔云端,怎能不叫人思欲绝、空长叹。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这一上一下,整首诗的气势瞬间起来,刚才还被“美人如画隔云端”搅得抑郁苦闷的心情立刻为之一变,人的情绪振奋了起来,果然是盛唐的雄音,不会在小儿女的情感中沉沦,这是李白的气度。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这句话和之前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一样都是很苦,但同样说苦,说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是一种无奈的苦,是一种消极的状态,“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则有着雄浑的力道,即便天长路远,即便关山难,梦魂总要飞一次,不会仅仅是“卷帷望月空长叹”。

“长相思,摧心肝”,只有“卷帷望月空长叹”的“长相思”是怎么也到达不了“催心肝”的境界的,只有经历了“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才能痛彻心扉,催断肝肠。

如果只有这首诗上半部分,那是晚唐的悲歌,看着“美人如花隔云端”而无可奈何。如果只有下半部分的豪情,那是三国的时代之音,只有拥有了完整的上下两部分,并且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完美的融合,才是盛唐的乐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47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