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第1张

感恩教学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因此,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好好赏析,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体验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尤其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情感体验比较少,比较薄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更深刻的感悟。

一、阅读教学中感生命之恩。

生命对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爱生命就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对于生命唯有以感恩的心去面对,去感谢才会更好地拥有生命。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文本,凸现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生命意识。如教学课文《丑小鸭》中,丑小鸭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它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它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可怜的小鸭只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生命的深情向往。结果,竟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丑小鸭为什么能成功?最后感悟到文章的真谛,人生的真谛:因为他坚持,所以成功,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人生是充满希望的。

教学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我紧扣“在乎”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那一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震撼和感动,让学生感受对生命的珍重,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抓住重点句“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引导学生感悟。

师:是呀,谁在乎呢?

生1:在别人眼里,可能觉得不就是小鱼吗?死了就死了,可是小男孩没像他们那样认为,所以我很感动。

生2:小鱼自己在乎,因为它们还想回到妈妈身边,回到大海的怀抱,她还不想死。

生3:小鱼的亲人在乎,小鱼那么可爱,它死了,亲人们会很难过的。

生4:我也在乎,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好好保护她们。

师:如果你就是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就是那苦苦挣扎的小鱼,你在乎什么?

生1:我在乎我能保住性命,因为我想继续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大海中游玩。

生2:我在乎能快一点回到大海,哪怕早一分,早一秒结束这痛苦的时间。

生3:我在乎小男孩这个非常重要的帮助,因为我实在没有力量自己回到大海中去。

教师指导读“这条小鱼在乎!”

师:蔚蓝的大海在召唤它们,可爱的亲人在盼着它们,海水涌上来又退下去,沙滩上的这些小鱼都在乎,请你大声对人们说“这条小鱼在乎!”

师:这一条又一条的小鱼都在乎,让我们和这可爱的小男孩一起,怀着真诚、善良的心将这些小鱼送回到大海的怀抱,开始它们生命的又一个旅程。(读:“他走得很慢……用力把他们扔会大海。” )

面对这样一篇蕴涵丰富人文精神的绝佳文本,我不妄想通过一节课一篇文章就让这种人文精神渗透、甚至是扎根于学生心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按孩子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结合他们的人生阅历、心理特点,让他们试着对课文中的那个小男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所感动。感动,是一种养分,一种保养心情,滋养灵魂的养分。让孩子们透过语言文字“在乎”,感悟所蕴涵的感情,通过朗读体验小男孩为我们构建的震撼、感动——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从而让学生明白,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对父母,对社会,对自然最好的回报,都是感恩的表现。

二、阅读教学中感自然之恩。

大自然的怀抱是宽容的,无论我们怎样对待她,她都给予我们很多很多: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明月照亮了夜空,朝霞捧出了黎明,春光融化了冰雪,大地抚育了生灵……因此,我们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天空、大地、阳光,甚至是一棵矮小的树,一朵无名的小花,并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生命中能有它们的存在。学会感恩自然、珍惜自然,我们就会从中汲取到成长的力量和成功的智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如教学《清澈的湖水》中,课堂内,我围绕“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这一目标,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体会景色美;找一找,读一读,体会小洁的行为美;评一评小男孩和小洁的行为,感受自然之恩,增强环保意识。课堂外,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让学生欣赏风景照片,并简单介绍,还让学生写一句保护花草树木的公益广告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再如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等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赐予之恩。

三、阅读教学中感父母之恩。

有一种爱,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暖流。这种爱就是深厚的父母之爱,这种感情就是浓浓的爱子之情。是父母创造了我们的生命,缔造了我们的灵魂,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情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感受父母之恩,同时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关爱、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家庭、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教学《三个儿子》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自己只看到一个儿子?”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虽然三个儿子都为父母带来了快乐,但第三个儿子做的是最实际,也是最真切的,因为此时母亲正需要有人来帮助她分担手中沉甸甸的水桶。只有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学习课文之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开展我对父母说、写几句话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如讲一个故事,送一句祝福,帮父母做家务等等。

第二天,家长们都十分高兴地向我表示感谢,纷纷夸奖孩子们懂事了、长大了。谢谢老师的教诲,并希望今后经常进行此类情感教育。

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四、阅读教学中感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一年级下册园地六读读背背《祖国多么广大》是一首简短的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向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让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除此以外,我还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如课文《王二小》,我通过朗读课文,欣赏,高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让孩子们仿佛看到他矮小而高大的身影,好像听到他乐观、豪爽的笑声。认识到王二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那平凡的事迹,却永远被人们讴歌,被万人传诵。让孩子们仔细阅读,仔细欣赏,让王二小英勇的壮举一次次地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感受祖国之恩。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总之,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感恩教育需要长期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一个方向。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让我们不断地探索感恩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坚信,通过感恩教育的扎实开展,这些学会感激、经常心怀感激的莘莘学子,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实,他们的人生将会更加璀璨多姿。

信息技术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要使小学生的自发兴趣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成为永恒或更加高涨,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学生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一种动力。它能促使人发展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电脑的关键。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见解。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继而,还要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对学生的爱要自觉、无私、宽广、博大,就会使学生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心中得到鼓励和勇气,进而产生共同语言,达到相互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倡导民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即使不对的地方要客观指出,不宜多做批评,不应该否定,尽量做出鼓励性评价,对学生比老师好的见解,应给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学生学习取得成功之际,教师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教师时时关心学生 ,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画图软件的“复制”一课时,我自制演示课件,设置故事情景。首先出示一幅小白兔拼图,让学生自己操作,利用选定、移动的方法,恢复。当学生看到小白兔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画图板上,同学们兴奋不已。之后我说:“今天小我们就跟小白兔一起去郊游”。同学们积极性高涨。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利用复制粘贴为小白兔设计游览的美丽景色,还有果实累累的采摘园的。最后小白兔满载而归,同学们也收获颇丰,谈学习感受时,大家踊跃发言。设置这样的故事情景,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三、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把信息技术课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课堂学习。

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乐于玩游戏,指法练习软件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智力拼图、电脑小百科,金山画王等软件,趣味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才能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组织竞赛,强化学习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时地进行比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英打练习,记录每人用的时间和正确率;有文字录入比赛,当学生会智能全拼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有游戏类比赛,如“看谁拼图快”“谁第一个过关”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网络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网络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学生获取知识是在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中完成,这样使枯燥的学习变成了饶有兴趣的知识求索,学生喜欢这种方式。在教学制作网页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制作网页的内容。然后利用学校网络的优势,让学生通过上网获得了大量所需信息。学生选取得内容非常丰富,有自然环境、天文地理、兵器、游戏…等内容。通过小组分工,分配各自的任务去寻找资料。我为学生们提供机房让学生上网寻找资料。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后,我们开始上网页制作一课。由于同学们在制作自己精心准备,感兴趣内容的网页,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在学会基本操作后,有的同学还向老师提出在网页中加一些特效的想法。常言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利用这个机会,我跟同学们说:“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解决的办法”。同学们又带着问题向网络去寻找答案了。同学们最后制作的网页都非常精美。通过这次教学,我感觉利用网络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既精通了上网操作,又学会制作网页的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教师同学合作学习,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总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应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等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研究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体会,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也是老师教学的载体,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吃透教材。小学语文所涵盖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培训过程中挖掘出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例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以及《两只小狮子》中可以根据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其心理依赖;又例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感情的表达总是非常直白,而在同学的相处中,不懂得包容,容易产生排遣或者嫉妒的情绪。那么,针对这一弊病,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在讲到《校园里的画》时,可以启发学生在课文中受到教育,而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则有《争吵》和《将相和》等课文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又例如《蓝树叶》、《小公鸡和小鸭子》等可以使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2.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3.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

第二课堂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续与补充,而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必须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进而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学习锻炼的机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知识活动、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磨练他们的人格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目的和效果。此外,我们还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网络,着力形成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学会做人,是一个教师最大的荣誉。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之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钻研的方向。

收稿日期:2012-08-17

新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 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摘 要]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之精妙,领悟语境之优美,从而陶冶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心试读,掌握方法;细心品读,进入情境;开心吟读,积淀情感。长期坚持训练,学生掌握的朗读技巧会越来越多,朗读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试读;品读;吟读

《语文课程标准》每个阶段的阅读目标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而在第二、三、四学段还摆在“阅读目标”的第一条,这足以说明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之精妙,领悟语境之优美,从而陶冶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

一、用心试读,掌握方法

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用心试读,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音,在试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一些朗读方法。

1提示指导。课文中有些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有感情朗读的提示,试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提示。如《捞月亮》一文中有这么几句:“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了啦!’”从“叫”一字便可知读小猴子的这句话时应该大声一些,急促一些,表现出非常着急的情感状态。又如《清清的溪水》第8自然段:“这么多的树被你们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冲进小溪里啦!不信你们去看看。”小免生气地说。学生根据提示语“生气地说”便可知这句应读得气粗声重,语调中饱含责备之意。

但有些句子没有明显的感情提示,学生较难读好,这时教师可先提示学生,再让学生试读。如《瀑布》第一小节:“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教师可以标出其中的重音、节奏,加上适当的感情提示,如“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气势磅礴,应读得响亮高昂;“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应读得缓慢低沉。教师也可以先示范读,再让学生读。

2角色换位。角色换位,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会更有表现力。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小鱼姐姐、黄牛伯伯说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变调的读法:读小鱼姐姐的话时,由于这个角色年轻,语调可稍微提高,表现出小鱼姐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黄牛伯伯的话时,由于这个角色是男性,加上年龄偏大,可用浑厚、低沉、稳重的语调,慢条斯理的语速,表现出黄牛慈祥和蔼的样子。

二、细心品读,进入情境

学生一旦理解了课文,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1调动“形象感受”。品读文章时,教师要注意作品中的形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感受”。教师应提醒学生“口到心到”,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一句,学生由字词联想到天色、飘飞的雪花,从而感到“冷”,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表现出来。

2、用心比较、揣摩。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品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去读,也可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对比朗读,进行比较,寻找最恰切的语气、语调、重音、节奏。如《坐井观天》第四自然段“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教师可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读,然后指名读,并问:哪里应重读?根据学生说出的重读词,再进行同学间的比较朗读,最终发现重音落在“别说”“井口那么”等词上最能表现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只相信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语气。

三、开心吟读,积淀情感

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真正懂得有感情朗读,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情,使学生具有义务感、责任感、现实感、时代感。因此,在朗读中,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去吟读、去朗读、去感悟、去体验,开心之处可以摇头晃脑地读,投入之处可以进行角色表演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会更愿意读,读得更开心,在开心吟读的过程中积累方法,积淀感情。如《清清的溪水》一课,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读,当学生演到小兔气愤地说“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小兔会气愤?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思考中明白小兔知道保护环境,如果自己在场也有义务阻止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这样,学生的义务感、责任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责任编辑 王 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5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