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第1张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它既不同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但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一刻也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们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艰难地生存和发展着。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性并存。许多货币持有者在经营工商业获利没有保障的前提下,都热衷于兼并土地,很少有投资工业的兴趣。资本家中有不少人将利润转化成土地,农民土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特别严重且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近代中国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经济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广大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就生活中占据显著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这种以封建剥削关系为主的经济基础,只能形成封建势力占支配地位的上层建筑。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严重障碍。(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 随着外国列强侵略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历史表明,产生“左”和右的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不清。“左”的思想总想快一点,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当遭受挫折时又怀疑社会主义是否可行,跳到另一个极端。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先分析中国周边地区情况, 在东南亚,中国与美国在争夺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在东亚,中国在扩大影响力, 如日本民间要求撤军事基地,韩国也一样。在南亚,巴基斯坦是铁兄铁弟,尼泊尔,不丹等等小国都在向中国靠拢。中亚,与中国的传统关系更好,有些更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但中国在与土耳其争夺影响力。 再分析中国较远的地区情况,中东地区,有伊朗,虽然之间有所分歧,但关系不错,在中美洲,有古巴,委内瑞拉的传统关系,在非洲有肯尼亚,尼日利亚等等国家,关系非常好,中国在非洲的一些矿石开采,非常优惠的。 最后分析中国与大国的关系, 与美国,不用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与俄罗斯,是有共同利益的,也有相互制约的成分, 与欧洲的关系,主要是经济的关系,政治关系也正在快速发展, 与日本的关系,正在由于中日经济的关系发展而发展, 与南美洲的关系,虽然没有传统关系,但近年来的经济来往,政治关系也正发展, 与非洲的关系,主要是出于非洲的资源与国家战略而发展的。 现在我们再分析我国的国际地位,能控制周边地区,能影响较远地区,能与大国 谈判,改变他国的预期,与强国博弈。 经济的发展,强大了国家实力。 现在的报告,有的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全球第二,军事排名为3--7名,创新能力 前15名。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 个人认为是世界第六,前五名是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土地资源明显稀缺。(3)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旱涝时有发生。(4)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5)呈典型的二元结构。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6)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短缺,科学技术落后,教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多,大部分是农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国民产值居世界后列。

正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才有了三农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过程中,开始研究土地问题和粮食问题,然后研究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现在扩展到就业、消费、农民收入等问题,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等领域,初步提出了三农问题的分析框架,作为认识中国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

三农问题和三农理论是中国特有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从世界他国发展轨迹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实现一般是先从农业农村取得原始积累和农产品,然后发展工业;而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批进入工厂,继而形成城市,大批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工业化、城市化是同步的。等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此同时,只占少数人口的农民,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干预下,农民收入也逐步提高,接近或达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积累,再反哺农村,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所以在发达国家只有单个的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间题,并没有三农问题。

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仍很不安宁。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基本趋势在深入发展,并呈现出“五个重大”、“五个更加”的动态性特征: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结构、西方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愿望增强。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着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谋篇布局,积极争夺四大战略制高权:以金融体系为突破口的国际秩序变革制高权,以无核世界为标志的国际安全战略变革制高权,以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制高权和以发展模式多样化为趋势的全球发展模式制高权。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也带来深刻影响,但并没有中断和改变我国发展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是推动我国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阶段。这个特殊阶段既是我国在大国格局调整中的上升期、国家软实力的拓展期,也是我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相对安宁期。在这个特殊阶段,我国发展外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多,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增多;我国整体战略环境进一步改善,但西方国家仍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我国对周边事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周边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我国软实力影响进一步上升,但面临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这个特殊阶段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更为多元,两者的转化也更为迅捷。可以说,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发展和党的执政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更加明显。中国发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超越国界,产生国际影响。许多国际动向的影响会深刻地投映到国内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不仅更加关注中国,而且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学判断、正确把握形势对我们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应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要以辩证的战略思维审视机遇和挑战、分析和处理问题。在解决国内问题时,应该考虑国际影响,妥善因应国际社会关切,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要考虑国内群众感受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保证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只要每个党员都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待和处理问题,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好局面就会得以巩固,我们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努力就会更加有力,从而使我国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我国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牵动国际力量对比和利益格局变化。我国越发展,国力越增强,海外利益越拓展,我们面临的外部矛盾和摩擦就会越多,国际上牵制我国发展的多种压力和阻力也会越大。尤其应看到,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和强大,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仍抱着冷战思维看中国,并企图在政治体制上改变中国。各级领导干部应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应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三)加强学习,掌握政策,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当前,我们的各级组织、各项工作随时都会涉及国际事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掌握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掌握中央对外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既学理论又学知识,既精内事又通外事,既掌握外交政策又熟悉国际规则,既能从容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又能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既能从识大局、抓大事入手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又能在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做到视野更宽广、知识更全面、思路更开阔、本领更高强,在重大机遇来临时有洞察力、捕捉力,在危机到来时有辨别力、应变力。

(四)善于实践、勇于参与,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的实际本领。当前,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在深入推进,我们在各项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国际合作与竞争已由“浅水区”步入“深水区”。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提高,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竞争与合作中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在知己知彼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走出去、引进来的丰富实践中增长才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得更好。

二、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一)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不断增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善于抓大事、抓重点、抓根本,就可纲举目张。确保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就抓住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光明未来的惟一正确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科学真理;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愿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正确决策,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快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综观世界,无论秉持何种意识形态、推行何种政策主张,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只有通过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与国家、人民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建设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靠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围绕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对挑战促进发展。总之,要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特别应注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学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努力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同时,善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应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体现和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体现和落实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上,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的水平。当前特别应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做好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意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进一步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潜绩与显绩的关系、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与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关系,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使党面临着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如何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做到拒腐防变,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紧迫任务。

国外政党兴衰沉浮的诸多经验表明,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不能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垮台是迟早的事。事实反复证明,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长期执政是优势,但这容易使党员领导干部高枕无忧,放松抓党建。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要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特别是党的主要负责人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党的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对党的建设任务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共同谋划、共同推进。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各级领导治国理政的实际成效往往取决于治党管党的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正风气、作表率推动事业发展,真正做到:既把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作为硬指标,又把党的建设作为硬任务;既促发展,又出人才;既公道办事,又公正用人;既率先垂范,又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广大党员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治党兴党强党,党员责无旁贷。全党同志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党的观念,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实现忧党与忧国忧民相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党的宗旨,在服务人民中体现***人的价值追求;落实第一要务,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规矩,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坚决与否定党的领导、败坏党的声誉的言行作斗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5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