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一叶子总关情是哪首诗

一支一叶子总关情是哪首诗,第1张

“一枝一叶子总关情”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扩展资料

1、《墨竹图题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2、《墨竹图题诗》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意思: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该句出自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翻译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释

 1、署:衙门。

 2、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3、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4、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5、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6、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7、吾曹:我们。

 8、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9、关情:牵动情怀。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赏析

 该诗是一首题画诗,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创作背景

 该诗是郑燮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括即是郑燮的年伯,他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燮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该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作者介绍

 郑燮,清朝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寒微,幼丧母,由乳母抚养。少年聪颖,随其父学。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善诗,工书画,且能熔于一炉,时称“郑燮三绝”,与李鲜、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李方膺、罗聘合称“扬州八怪”。工诗文,诗、词、道情、书札文皆有独特风格,其诗言情述事,道民间痛痒,悲切动人。著有《郑板桥集》。有多幅画作传世。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正气诗歌100首》:上海辞书出版社

4、李寅生主编.《古诗品读》.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

5、孙朝成编著.《三千年选解三百首·中国传统诗词摘珍解妙》.北京:作家出版社

1、全诗的意思。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2、一枝一叶总关出处。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花一草皆生命正所谓一花一世界,这是借助佛经里的故事表现另一种微观生命的生存表现。一花一草皆生命正所谓一花一世界,这是借助佛经里的故事表现另一种微观生命的生存表现。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就应该珍惜。

我们都知道树枝连着叶子,他们之间是分不开的,这就好比一种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分不开。

扩展资料:

佛经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

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1、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2、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3、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提示语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解释: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解释: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诗词名称:《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本名:郑燮。别称:郑板桥,世称板桥先生。字号: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苏兴化。出生时间:1693年11月22日。去世时间:1766年1月22日。主要作品:《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念奴娇高座寺》《山中雪后》《念奴娇台城》《念奴娇孝陵》等。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详细介绍:

一、《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的全文点此查看《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的详细内容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二、注解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关情:牵动情怀。

三、郑燮其他诗词

《题竹石》、《赠袁枚》、《山中雪后》、《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咏雪》。四、译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五、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六、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相同朝代的诗歌

《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1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