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世说新语两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世说新语两则,第1张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附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其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守时)

 期友人:过中不至(无信)守时

 行对子骂父(无礼)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

 主题思想:通过陈大丘与友期行的故事,说明了“守时”、“守信”、“有礼”的重要性。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讲论文义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一、世说新语二则翻译如下:

第一则: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第二则: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二、出处:

余嘉锡所著《世说新语笺疏》

三、原文:

第一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扩展资料:

文章鉴赏:

1、咏雪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2、陈太丘与友期行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

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

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

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

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

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

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

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

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

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

五羖之皮邪?”

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

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

达乎?”

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

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

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

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

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

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

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49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

少。

51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

其胜场,安可争锋!」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讠于)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

遂诣刘,刘洗涤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

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

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

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

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

善,曰:「张凭勃□(穴卒)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54汰法师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

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

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

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凝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

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

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

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

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

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

不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问

所谶,便释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

61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

灵钟东应,便是易耶?」远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在,殷仲堪是东阳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齐物,殷难之。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

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阿毗昙。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云:「都已晓。」即于坐

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余屋自讲。提婆讲竟,东亭问法冈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

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余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思转退,殷云:「此

乃是君转解。」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司空郑冲驰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

神笔。

68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

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69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潘云:「可作耳,要当

得君意。」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潘直取错综,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乐

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

增伉俪之重。」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每至公坐,广谈,仲治不能对;

退,着笔难广,广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扬州口谈至剧,太常辄云:「汝更思

吾论。」

75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

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76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

文,辄觉神超形越。」

77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

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78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

79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

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

而不免俭狭。」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

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

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81孙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82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

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贤人论,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见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

言。」

84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85简文称许掾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86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

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义。2.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3.学习用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以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品味描写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学习文章摹景状物的方法和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与自己门下文人共同撰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及志怪小说《幽明录》。2.知识链接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它的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3.检查预习(1)重难字讲论(lùn)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nǐ)柳絮(xù)      无奕(yì)(2)古今异义儿女

\left\{{\begin{array}{lcl}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例: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和女儿。\end{array}}\right

古义: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例: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儿子和女儿。

\left\{{\begin{array}{lcl}古义:趁、乘。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end{array}}\right

{

古义:趁、乘。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3)词类活用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作状语,在家里)三、朗读指导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一共提到了几个比喻?分别是什么?答案示例:两个。第一个比喻,将雪落之态比喻为“撒盐空中”。第二个比喻,以柳絮飞落之态喻落雪,含蓄深刻。(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涵盖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示例: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案示例:①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答案示例:作者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作者虽然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答案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拿到一篇文言文,应该怎样去读准字音,怎样去读通、读懂文章的意思。带着今天的学习收获,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第二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时候,一定会更加顺利。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八、板书设计咏雪

\left\{{\begin{array}{lcl}交代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叙述事件\left\{{\begin{array}{lcl}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两答\left\{{\begin{array}{lcl}兄子——撒盐空中\\ 兄女——柳絮因风起\end{array}}\right \end{array}}\right \\ 补叙身份:谢道韫——无奕女、王凝之妻\end{array}}\right\}

交代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叙述事件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两答{

兄子——撒盐空中

兄女——柳絮因风起

补叙身份:谢道韫——无奕女、王凝之妻

\begin{array}{lcl}赞誉\\ 谢道\\ 韫才\\ 气\end{array}

赞誉

谢道

韫才

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谢道韫。她很有才华,且有丰富的想象力。二、新课导入《咏雪》的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我们今天将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且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三、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存有三卷。2.检查预习(1)重难字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2)通假字尊君在不(fǒu)(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3)古今异义期

\left\{{\begin{array}{lcl}古义:约定。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今义: 预定的时日;日期。\end{array}}\right

{

古义:约定。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left\{{\begin{array}{lcl}古义:舍弃。例:相委而去。\\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end{array}}\right

{

古义:舍弃。例:相委而去。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left\{{\begin{array}{lcl}古义:离开。例:相委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end{array}}\right

{

古义:离开。例:相委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left\{{\begin{array}{lcl}古义:拉,牵拉。例:下车引之。\\ 今义:引导。\end{array}}\right

{

古义:拉,牵拉。例:下车引之。

今义:引导。

\left\{{\begin{array}{lcl}古义:回头看。例:元方入门不顾。\\ 今义:照顾。\end{array}}\right

{

古义:回头看。例:元方入门不顾。

今义:照顾。

(4)词类活用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作动词,约定)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四、朗读指导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五、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戏:玩耍,游戏。哉:语气助词,并无实际意义。曰:说。则:就。顾:回头看。2.重点句子翻译(1)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六、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________)答曰:“(________)待君久不至,已去。”答案示例:友 太丘 友 元方 我父(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答案示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答案示例: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3.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答案示例: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友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答案示例: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2.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答案示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本文是怎样详略得当地剪裁情节的?答案示例:本文的侧重点在于说明做事要讲信用,讲礼貌。围绕这一中心,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情节剪裁合理,详略得当。(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选自《世说新语》)七、课堂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八、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九、板书设计

\begin{array}{lcl} 陈太丘与友期行\end{array}

陈太丘与友期行

\left\{{\begin{array}{lcl}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对话的过程: 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end{array}}\right\}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begin{array}{lcl}据理驳斥\\ 正直明理\\ 聪慧善辩\end{array}

据理驳斥

正直明理

聪慧善辩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义。

2.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第 1 页

3.学习用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以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教案# 导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梁代刘峻作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设计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⑴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⑵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⑶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⑴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⑶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58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