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龟虽寿中第四第五两句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曹操的龟虽寿中第四第五两句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从第4句开始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 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龟虽寿》中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 汉 ] 曹操

原文 译文对照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1)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2)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5)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

(6)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这里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暮年:晚年。

(7)已:停止。

(8)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11)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观沧海》采用借景抒情,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龟虽寿》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出自:《观沧海》和《龟虽寿》都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诗。

原文:

1、《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2、《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扩展资料:

1、《观沧海》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

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2、《龟虽寿》创作背景: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

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3、背景故事:

曹操为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巩固北方,于建安十一年(206)开凿沟通呼沱河、鲍丘水的平虏、泉州二渠(今天津市南北),以输送军需。

次年夏,曹操统军出无终(今天津蓟县),东攻乌桓。时雨涝道路阻塞,乌桓军扼守要道,曹军受阻。曹操采纳当地名士田畴出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备的建议,乃回师,诈称待秋冬进军。

乌桓军因此戒备松弛。曹操以田畴率部曲为向导,上徐无山(今河北遵化东),轻骑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

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两军相遇于白狼山(今凌源东南)。乌桓军队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

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等待后方的重兵,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

立刻进行交战,劝战气势壮气奋发。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

下令由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出战。于是,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蹋顿及名王多人死于阵前。胡、汉降者20余万口。

-曹操攻乌桓之战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李煜的《相见欢》: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

龟虽寿《龟虽寿》从哲学高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直抒自己抱负诗集表现了诗人自强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批判和否定了方士们关于神仙死之说妄谈作者直抒胸臆坦率热烈真切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思考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精神面貌生命短暂深沉感慨和建立功业热情都建安时代主题本诗理性认识和充沛情感完美结合极富感染力地表达了主题典型地表现出慷慨悲凉艺术风貌主题思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44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