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如何写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第1张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调动情感功能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我们通过挖掘教材蕴含的情感(亲情、爱国情、英雄情等),既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字传情,既表至诚至爱,又表切肤之恨,更表无畏之勇。鲁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个“忍”字,大写人际情感,在“忍”中抒情,辨明美与恶;一个“怒”字,奋写切肤之恨;一个“丛”字,突显斗争环境的恶劣与艰辛,也反映革命者斗争的勇敢与无畏。教师抓住这些字,传练字之道,同时又使学生领悟到字中包含着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感。

一语动情,美不胜收。学习《荔枝蜜》一文时,教者抓住“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中的“颤”字,调动学生对蜜蜂的贡献精神的赞美之情。但推敲不能就此而止,还要进一步挖掘、延伸,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像蜜蜂一样令人“不禁一颤”的,想一想自己怎样才能像蜜蜂那样让人“不禁一颤”。这样经过反复敲打,就溅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这火花点燃了学生热爱生活、奉献精力的感情烈火和生命价值观。

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假如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就会支离破碎,只有用情感的红线串起来,词句的生命力才能清晰的表现,作者用词遣句的匠心、寄寓其中的情感才得以传送,学生自会在领悟无声胜有声,无言胜有言的写作之妙的同时,领悟个中丰富的人间情感之美、生命永恒之美。

联系生活,拓展主题,也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教者只要稍加提醒,学生就能很快找到文章的主题句 “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是把握作品深层含义的关键所在。若此时仅是质疑一句“此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未必能真正有效地体会。如果教者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具体地看出信赖包含了“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不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等”,然后创设一组画面(如《惊弓之鸟》王烈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炮火纷飞》战争破坏人类文明的场景,《谈判桌上》政治和谈、商业洽谈的情景……),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正当学生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教者突然让学生看到不愿看到的画面(但这画面是事实、客观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对我们的“信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学生就能从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体会文章主题句的含义。就在此刻,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消除上述不愿看到的画面?怎样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学生自会发自内心的说出是“爱”!大凡真正的文学家,都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草木花石、乃至一鸟一虫。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早在她的《山中杂记》中写到:“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感悟文章主题的同时,加以拓展,让学生领悟个中丰富的人间情感之美、生命永恒之美,让爱之泉流淌在学生心田,流淌在学生的整个人生旅途中。

二、创设情感语境,激发情感功能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者赋予自己的作品情感,写得动情;教师又寄以自己的作品理解,教得动情;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得动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感语境,激发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

比如,《小橘灯》一课,把自制小橘灯带进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会调动起来;《黄山记》的录像导入,黄山美景让学生有愉悦的美的享受,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观察录像,看到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姿、战争的激烈,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冲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所叙述事件及文章思想深度的理解。

又如,《七根火柴》中写无名战士牺牲的情景,如果问:“这儿对无名战士进行了怎样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结果是不自觉地抽掉了感人的内容,只在写作技巧上打转,学生情感难以得到激发。若换为:“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话语是什么?留给人间最后的动作是什么?这些语言动作是他什么心灵的写照?和一般人相比,他的伟大之处在哪儿?”这样一问一比,学生敬佩英雄的感情潮水奔流而出;这样一问一比,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相互融合,达到相互促进、强化的目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并使情感体验强化认知活动,使认知更清晰深刻,情感感悟更加刻骨铭心。

三、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升华情感功能

学生在校学习,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许多成分来自教师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的活动实践中,老师心情舒畅、激昂奋进地与学生接触、交流,学生们会精神百倍,专心致志,全身心地与你相融;反之,学生们也会抑郁不乐,让你感到一切是那样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且会感觉越来越糟。教师的一举一动皆视为表率,一言一行都当楷模,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教师人格因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自身人格的重要性,要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有一次,许多人听钱梦龙先生上课,有个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且很不正确。钱先生走到他身边,仔细听后说:“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只是声音小了点。我把它大声重复一遍,看符不符合你的意思。”钱先生大声地按自己的意思说了一遍,问学生是不是。学生点了点头。钱先生又请这位学生大声地重复了一遍,然后鼓励他说得正确。钱先生这种启发,给学生以自尊,促学生以自强,可谓启而得法,变而有智。如只是简单的说“声音太小,没吃饭吗?下次响亮些。”或“不对,坐下去仔细听讲。”那么这堂课学生恐怕就再也不会听“讲”,而只会在那里“想”,他的思想、人格都受到损伤。在特殊的场合,如学生有错误,违纪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情于意料之外,运用爱的行为纠正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和觉醒,创设“和蔼、宽容”的教学情境,升华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情境、教师人格等因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之达到一种“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水乳交融的境界,使情感功能真正实现升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情感与知识交融”的和谐境界,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篇好的教案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贴合教学内容,基本表述规范。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教学目标设定的主语都为学生(也可以省略)。使用一些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其次,教学重点由课题中教学的重要知识点构成,教学难点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去设定。具体设计教学重点时列出本篇课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教学难点设定为较为抽象知识,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或偏向于应用的知识等。

再次,教学过程是教案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五个部分缺一不可。各个教学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学习形式在课题中需要呈现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教案中书写教学过程,可结合课题内容通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重要的提问等具体展开。

最后,板书设计是教案中的点睛之笔,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是板书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以上就是教资面试中一篇优秀的教案有哪些要求的全部解答。

托班:白天与黑夜(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目标: 1.知道太阳出来是白天,月亮、星星出来就是晚上。 2.巩固对太阳、月亮、星星的认识。 3.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活动准备: 1.太阳、月亮、星星卡片各一张。活动过程:(一)出示,启发宝宝思考。教师:宝宝知道太阳公公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太阳公公呢?教师:白天宝宝在干什么?爸爸妈妈在干什么?教师:太阳公公能帮助人们做什么?小结:以生活经验告诉宝宝,动植物离不开太阳公公的简单原因。教师:宝宝知道月亮、星星是什么样子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它们呢?教师:晚上宝宝在干什么?爸爸妈妈在干什么?教师:月亮、星星能帮助人们做什么?小结:告诉宝宝月亮、星星在黑夜能帮助人们照明。(二)宝宝与教师做表演游戏。 1.教师和宝宝一起做“天亮了”的游戏。教师:天亮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们做早操,爸爸妈妈去跑步,幼儿园的宝宝真开心,我们大家都能干。 2.教师和宝宝一起做“天黑了”的游戏。教师:天黑了,月亮、星星出来了,爷爷奶奶看电视,宝宝们在画画,爸爸妈妈在看书,宝宝上床去睡觉。(三)看卡片,做动作。教师:宝宝如果太阳出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刷牙、做操、拍球……)教师:月亮、星星出来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看书、打哈欠、睡觉……)看卡片:教师边从身后拿出卡片边说:“看看谁出来了?”宝宝看清说出后再表演。活动延伸: 1.游戏活动:在户外玩“晒太阳、踩影子”的游戏。 2.家园共育:晚上和爸爸妈妈观察月亮和星星。

过程与方法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学生经历数数啊,画图啊,或者实际的操作演示什么的)和处理这块知识点的方法(细致观察,模仿等等); 情感态度就是获得成功或喜悦之类的情感体验或对待事物或做事的态度。价值观就是真假对错,辩证科学一类的观念的形成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世贸组织的作用、原则、目标,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战略和必须坚持的原则

 2、理解入世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如何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说明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观念。在发展对外经济活动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 入世的利与弊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二)进行新课

 一、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2页“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材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

 (1 )世贸组织的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11,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世界三大经济组 织。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多边谈判,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请大家阅读“名词点击”,了解一下这两个原则。

 (4)世贸组织的目标:各成员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

 2、我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于200112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中国入世的积极影响

 教师活动:根据世贸组织的原则、目标、作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3)中国入世面临的严峻挑战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明显增加。如,大幅度削减关税,发达国家的优势产品大量涌入,必将对国内企业带来生存危机等等。

 面对入世,能否把有利条件用足,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带来的的影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证明了,对外开放是正确的决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0年起,先后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建立了5个经 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陆续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而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意味着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全方位就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所有国家进行开放; 宽领域就是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对外开放;多层次就是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这种开放格局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决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政府决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坚持“ 引进来”与“ 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2) “引进来”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教师活动:同学们阅读教材114页“外资投资分布”的有关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 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外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但是,外资的引进和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农业吸引外资较少。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较少。

 教师活动:根据这种现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引进来”方面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吸引外资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加工和研发产业转移,向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扩展。

 (3)“走出去”意味着对外开放 的新层次

 什么是“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国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114页“海尔集团”的发展材料,思考“走出去”的必然性及意义。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4) “引进来” 与“走出去”的统一

 “引进来” 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战略的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方面,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从“引进来”到 “走出去”,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 到一个新层次。

 4、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在这种国情下发展对外关系,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教师总结: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依靠外国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并以此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坚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对外开放方面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趋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格局、新形势下的基本政策和战略。这对于我们在正确地认识国际经济关系,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强意识,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不正确地是 ( )

 A 它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参加的多边贸易组织

 B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 易组织

 C 它成立于199511日,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D 它对当代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答案:A

 [例2] 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 ( )

 A互惠原则 B市场准入原则 C公平原则 D非歧 视原则

 答案:D

 [例3] 下列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认识正确地是 ( )

 (1)既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2)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扩展开放新空间 (3)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4)对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关系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A(1)(2)(3)(4) B(1)(2)(3)

 C(1)(3)(4) D(2)(3)(4)

 答案:C

 [例4]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 )

 A、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B、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

 C、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D、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课余作业

 讨论:联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国情实际,分析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原则。

 2、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

 3、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了解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5、理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

 6、懂得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原则。

 2、了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影响。

 3、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

 :旧中国的外交状况: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课题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题释义

 和平:反对战争,非暴力。

 独立自主:“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

 探究过程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至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至今。

 [教学方法]生阅读课文,找出属于政策的关键词。师提问开始时间,提示这两个政策一直到今天都在发挥作用。建国初期:1949年——1955年。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运用

 3、胜利参加万隆会议。

 [教学方法]生阅读课文,找出属于成就的关键词。学生记忆,师提问。

 三、面临困难

 美国态度:敌视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孤立;表现:封锁禁运。

 中美关系:敌对。

 [教学方法]生阅读课文,师提问,生述关键词。

 重难点解析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

 2、共同倡导:1954年。中印、中缅。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教学方法]师学法指导,提示词。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学生记忆,师提问。

 二、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讨论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4、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同,共同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异,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教学方法]师学法指导,提示词。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学生记忆,师提问。师解析“求同存异”。

 小结

 1949年——1955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生记忆背诵。质疑释疑。

 练习巩固

 课后小结

 小结

 1949年——1955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生记忆背诵。质疑释疑。

 [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交的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3-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课后习题

 1949年——1955年,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交的第一年,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3-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提出“”。

 3、1955年参加,提出“”方针。

 板书

 1949年——1955年,新中国的外交

 一、政策

 二、成就

 三、面临困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

 [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 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 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 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 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 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 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 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 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 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 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 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周恩来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课后小结

 [小结]

 (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2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2、从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与哪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越南、柬埔寨 B泰国、印度 C印度、缅甸 D缅甸、泰国

 4、我国政府在与哪国政府的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印度 B印度尼西 C缅甸 D越南

 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

 6、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7、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 B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D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⑴上述内容通常被称做什么原则

 ⑵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⑶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的策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

 ⑴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⑵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该是怎样的

 三、简答题: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四、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面对会议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对中国的猜忌、敌视和污蔑,将如何准备你的发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C 7、D 8、B

 二、材料分析题

 1、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3年;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发表的。⑶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三、简答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活动与探究

 答案符合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即可。本题旨在考查对“万隆会议精神”的理解。答案不具惟一性,但必须从召开会议的宗旨和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了解背景资料和作家的情况来帮助理解文章。

2、过程和方法:

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四、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⑵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节,胸怀博大。

五、比较阅读

画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品味。

1、齐读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思考: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概括出三点),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思考: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第1段思考)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3、齐读第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作业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话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7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