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风土人情,为何由南而北看上去不像一个省?

陕西风土人情,为何由南而北看上去不像一个省?,第1张

说起陕西省,其实它分为三个部分,由陕南陕北关中地区组成。从地图上看陕西省南北长东西窄,从最北端的陕北高原到最南端的汉中地区,足足有1000公里,南北跨度之大,就形成了陕西由南而北不同的自然风貌。

由于许多书籍以及影视作品的渲染,仿佛在大家的印象中,整个陕西到处是黄土地,人们到处住窑洞,其实这只是陕北高原的景象!陕北高原黄土地这里的地形地貌并不能代表整个陕西,这只是陕西的一部分,在陕南地区秦岭淮河一条线南吃米线,北吃面,其实地处于秦岭淮河。这一条中国地理南北分割线以南的陕南地区,在每年的阳春三月,处处是一片江南水乡的美景,这里的自然风光很难和光秃秃的陕北高原联系起来。陕南地区和江南地区一样,种的是水稻,吃的是大米。陕南地区的汉中在历史上名气很大,尤其是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曾是诸葛亮六出岐山的战争策源地。

陕南地区的北面是关中,关中地区的历史地位更高。关中地区是一片大平原,这片平原曾经滋养了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王朝。朝南,作为十三朝古都就坐落在关中平原上,是古代王朝定都的首选。在关中地区的北方,就是我们熟悉的陕北高原,革命圣地延安,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一个个充满故事的地区,都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原这一片神奇的地区。陕北有信天游,有安塞腰鼓,有窑洞,有各种影视作品为陕北打call。

而作为一个省的纽带,方言在陕西也不统一,如果你说关中方言就等同于陕西方言的话,我想陕南,陕北的老铁们肯定不同意。陕北的方言是山西话,陕南那里的方言更加复杂,流派更多,陕西省不同地区的人的方言可能根本就听不懂。在文化上也有不同,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是极为浓厚的关中文化。陕南汉中地区更加多的是两湖的楚文化。而陕北由于曾经是和山西是一家人,更多的是晋文化。

所以看上去一个陕西省,由南而北,三种地形地貌,三种文化,三套方言,就像三个省一样。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汉水上游,跨黄土高原中部,因在陕原以西而得名。境内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渭河平原,南部为秦巴山地和汉水谷地。全省面积19万平方千米,人口3402万,6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84个县,省会西安市。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较干燥,大陆性特征明显,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5-6个月。

陕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旅游名胜有西岳华山、西安碑林、大雁塔、西安城墙、半坡村遗址、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博物馆、临潼骊山风景区、黄帝陵、昭陵、乾陵、法门等。著名土特产有临潼石榴、火晶柿、宝鸡烟叶、朝城茶椒、商洛核桃、安康金漆、紫阳绿茶、秦川牛、关中驴以及党参、杜仲、蚕桑等。还有西凤酒、搪瓷、毛毯等。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全市总面积近10000平方千米。市区面积约816平方千米。是陕西省省会。下辖八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闫良区、临潼区);五县(长安县、户县、周至县、蓝田县、高陵县)。市总人口618万余人,有回、满等少数民族。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周时期到唐朝,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近1100年,在我国六大古都中是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都城。西汉时,这里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诸国进行文化交流,直到唐代交往更加密切。悠久的历史,为西安遣存下许多极为珍贵的文物古迹和著名的风景名胜,使西安成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纷纷到西安来观光旅游。

宝鸡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渭河北岸。现辖金台、渭滨二区。是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的交汇处。素有"川陕甘之咽喉"之称。著名的周塬遗址、秦都雍城遗址、法门寺地宫遗址都在本区之内,天台山、太白山森林公园、金台观等是当前旅游之热点。境内资源丰富。秦岭、关山林茂草丰,是核桃、花椒、生漆、沙棘、名贵中药材的天然宝库。也是熊猫、金丝猴、大鲩等稀世珍宝繁衍生息的地方。

安康概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为秦岭巴山山地,北与商洛、西安两地市毗连,自古以来就是陕南有名的"板谷川"和"鱼米川"。是陕西南部新兴工业城市。安康名胜古迹,风景区众多,香溪河、擂鼓台、旬阳千佛洞、笔架山风景区等已成当前旅游热点。安康为我国北亚热带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动植物十分典型。为陕西茶叶,中药材主要产区。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北高原与毛乌素沙漠高原的过渡区。无定河两岸,水田连片,河网交错,为"塞外江南"。是陕西省的杂粮主产区。煤、天然气、石油储量丰富,其中神木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和气体煤,靖边是世界级大气田,榆林历史悠久,自秦汉以业,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留下了许多故事和文物胜迹,镇北台、统万城、红石峡、李自成行宫、易马城等都吸引着中外游客去领略北国沙漠风光。

延安市位于陕北高原,延河之滨,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旧名肤施,素有"塞北咽喉""秦地要区"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延安是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革命旧址140余处,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凤凰山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革命遗址外,延安的名胜古迹众多,以环城三山(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万佛洞、木兰陵园最为著名。北距延安180千米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墓。宜川县东40千米处还可看到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土特产有陕北红枣、小米、洛川苹果等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武威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武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点540多处。截至2010年,馆藏文物47万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马”(马踏飞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一堡”(瑞安堡)。

武威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4A级景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1处。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

名俗:凉州舞狮

凉州麻狮舞在唐代最为盛行。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庆功祝捷都以舞狮助兴。

凉州舞狮从装扮看,二人合扮为“太狮”,一人独扮属“少狮”。舞动时毛随风动,表演时由多个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练一番流传在凉州的八步转、琵琶条子、定宋大刀等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后,随着助威的鞭炮声,和着轻重不一,急缓有别的狮舞鼓点,披红挂彩的引狮人手拿绣球,翻腾跌扑,引得狮子昂首出场。

四坝攻鼓子

“攻鼓子”与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风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灵秀和太平鼓的浑厚。从化妆到表演,都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攻鼓子”表演者装束一般为黑衣白扣传统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组成。

石碑滚灯

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

美食

凉州“三套车”

凉州“三套车”,是指凉州行面、腊肉、冰糖圆枣茯茶,为大众化的美食,被称为凉州快餐。

凉面

凉面的制作用精粉兑蓬灰(一种绿色食用碱),掺入少量的清油,反复揉揣,揉好后要“饧”三四个小时,然后根据需要拉成各种形状,或细、或粗、或宽等。煮好,放进凉水激两遍,然后用清油“拌”两遍。

中秋大月饼

凉州大月饼,除了千层饼变形的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

浆水面

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

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食品。

面皮子

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特产

人参果

武威张义镇、黄羊川镇、十八里堡乡均产人生果,因其生长在海拔2200米、气候寒凉,土壤、空气无污染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浇灌祁连山纯净冰川雪水,采用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成熟的人参果果肉厚实多汁,无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涩,风味独特,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保健水果。

凉州熏醋

凉州熏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桌上调味品。凉州熏醋采用多种上乘原料、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精酿而成。

天祝白牦牛

白牦牛生长在中国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中国稀贵地方类群。

中国葡萄酒城

自然地理条件优势独特。武威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自然条件独特,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葡萄种植区主要位于东经101°-104°、北纬36°-38°之间,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温度适宜,果实成熟衡进,酸度适中,糖酸比协调;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灌溉生产用水为祁连山冰川雪水,洁净甘甜;土壤以沙质土为主,质地疏松,热交换快,利于浆果着色和成熟。2012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武威市为“中国葡萄酒城”,这是全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由国家命名的葡萄酒城。

他们说的太专业了反而不易常人理解

先说陕西的地理

陕西古称关中是历代王朝建都的地方为什么建在这里,因为关中正好被黄河的那个大几字形环抱在中间由黄河以及北方的黄土高原成为他天然屏障,南部没有黄河的地方又有一条南北分界线秦岭横亘保护关中的南部,关中内部则是八百里秦川水道纵横利于生产不过现在不行啦,但是全封闭起来不好,关中又有四道关口出入东边的潼关东南的武关西边的萧关西南的阳平关,可谓山河环抱,关山四塞。前几年我国修通了有世界级难度的秦岭隧道使陕西的交通更加便捷。

陕西的历史文化

陕西是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基调的周文化的发祥地后来秦汉隋唐又在这里建都在中国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就凭无数的文化遗产这其他地方比不了。

陕西的风土人情

陕西人淳朴而实用他们要做事就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搞虚假浮夸的一套,也不爱做生意以前甚至认为做生意是种耻辱,吃苦耐劳实用至上。况复秦兵耐苦战,就是说的关中人实实在在的这种性格要打仗就坚决完成任务不会搞退缩逃跑那一套

关中百怪

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怀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这就是关中。

历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黄帝就在这里开创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开端。武王伐纣在这里建立了周朝;始皇扫六合,在这里建立了秦朝;楚汉争霸,在这里建立了汉朝;大唐盛世,在这里把中华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厚厚的历史积淀和许许多多的神奇与神秘。

大碗喝酒不耍赖

客观地说,关中人的酒量并不算出众,东比不过河南人,北比不过陕北人和蒙古人,就连和南面的汉中人较量,关中人也未必能占优势。然而由于关中人性格耿直,又不善辞令。因而往往是你说咋喝他就咋喝,你敢说每人10杯也许他根本不能喝酒,但只要你话音未落,10杯酒就咕嘟咕嘟都灌到了他的肚子里。然而,关中人却容不得你对他进行欺骗和捉弄,尽管你也许不是恶意的。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几位关中乡党到南方某地参观学习,受到热情招待,喝酒时你推我让,最后决定每人喝干一杯,关中人二话不说,脖子一仰,全都见底。而几位当地客主则耍起了滑头,凭借他们的伶牙俐齿,竟然占住了理儿。关中汉子哪受得了这等窝囊气,提起酒瓶子咕嘟咕嘟喝几口,然后掉过头来,将当地人从椅子里拉出来,按倒在地,硬灌起来,吓得几地主人脸色都变了,因而和关中人喝酒,最好不要违背君子协定。

小吃小摊顺路摆

来过西安的人,对西安的小吃一定不会忘记,特别是在夜市,白天大马路上光光堂堂,什么也没有,一到晚上,就会冒出成百上千家小吃摊,将个宽阔的马路塞得密密麻麻,盏盏小灯,汇成灯的海洋。夜市中以浆水鱼鱼,麻什子,面条,饺子,油面沓沓,荞面餄硌等关中小吃为主,加上关中回民的各种小吃,形成夜市的两大阵营。夜市由于便宜实惠,又带有极浓的地方风味特点,因而不管是对外地客人还是对西安市民,都具有极强的主诱惑力,就连谈对象的年轻人,都把吃夜市当成他们恋爱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西安之外,关中几乎所有的城镇和所有聚居的地方,都有夜市存在。成为具显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其实早在城市夜没有出现之前,关中的乡村夜市便已红红火火有了千百年的历史,只是方式不同罢了。关中乡村目前仍然沿用着这种最古老的夜市形式,那就是逢集过节的日子和筹办丧事时的戏台下面,白天下地干活的婆娘汉子们,摇身一变便成为小吃摊的主人,不过品种无非是油糕,醪糟,麻花之类的东西,尽管品种又少又简单,已逄是很新鲜的了。小摊的位置一般是哪里人多往那里摆,因而常常堵塞人流,更增加了热闹的气氛。追溯起来,这才是最正宗的关中夜市的来源。

高人都把名声埋

关中由于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埋藏着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同时,也埋藏着众多的奇才高人。比如在我老家华县就有一位姓吴的书法家,在他生活的几十里从来没有人知道他。周围的人也只知道他能写字。小时候正赶上“文革”,他一手提石灰桶,一手握刷子,沿墙写标语,我们就跟在后面往桶里仍运动场。谁也想不到他的写字水平有多高。直到“文革”结束后,某市书画收藏馆几名大书法家偶见吴老一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字幅,一下子为那老道无比,具有极高造指的书法艺术所折服,几名高手专程来陕,前往吴老家,渴望能得到一幅避开政治倾向的书法墨迹,以作馆内永久收藏,可惜吴老不肯动笔。后来又有人拿着吴老的墨迹展于书市,没想到竟成了极品,就是许多一流书法家也都自叹弗如。可惜吴老却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了,就像瞎子阿炳永远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会成为千古绝唱一样。像这样的高手,在关中简直是数不胜数,你到乡下去生活,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有极高水平的书画家、医师、工匠、文史学家、秦腔唱家等等,他们的水平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用人杰地灵,奇才辈出来形容关中,再恰当不过了。

家院城镇四方块

种地好像修花台

关中人在种地方面的细心和在生活方面的粗心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来到关中,站在秦岭北麓,居高而望,可见秦川大地,沃野无边,平坦如镜。条条道路,条条田埂,将良田划割得井井有条。这当然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关,但是与关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开的。关中地区的农活一般只忙夏秋两季,整个冬天人们都清闲。关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几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倾注在了农田里。平整土地时,他们精雕细琢,翻地时,他们甚至不用犁,觉得那样犁得不精细,因而用铁锨一锨一锨地翻耕,翻完之后,施上底肥,再用绳子将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坛一样,非常适合作物生长。种子播进去后,他们对庄稼的生长管理也十分认真,不管是浇水,施肥,还是打苗嫁接,样样都一丝不苟。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而且几乎对每一棵长出的庄稼都能心中有数。

=====================

关于关中的一些简单介绍

陕西从汉到现在都称为三秦,西楚霸王灭了秦时,把这秦地一分为三,成了三个异姓王的封地,这是三秦称谓的最早来历,而现在的三秦称谓已经跳开了这个概念。

从地图上看去,有一条带子把个陕西从中间一分为三,北面的就是陕北,南面的就是陕南,中间这带子就是八百里一望无垠、物丰人盛的关中道了。

关中道从中间拦腰一断,便断出三个语言和习俗各不相同的地方,陕北与山西、甘肃毗邻,陕北的语言和习俗便和这两个省有些相同,陕北的语言多些比兴,信天游里就有很多的例子,如“山丹丹开花唻红艳艳”之类的。陕北的语音鼻音厚重,但却在语尾多了些滑音,听起来就像在唱信天游。

陕南和那四川、河南接壤,陕南的语言就成了陕、豫、蜀三省的杂合音,所以陕南人说话几乎关中人都以为是河南或者四川的人。风俗也和关中道相去甚远了。

关中人把老乡习惯称呼为乡党这个词,但从来不把这两个地方的人当作乡党,在关中人的称呼里,陕北的是“北山狼”,陕南的就成了“南山猴”。这两个称谓虽说有些贬义的成分,但也恰如其分的将这两地的人的性格和居住环境给表达了出来。

在陕西,无论发生什么大灾大难,只有关中的人没有出门逃过难,关中人也很少的除外讨生活,陕北人去走西口,陕南人去潼关挖煤,只有关中人守着自己的家。

这和关中的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八百里关中道一马平川,没有大河,所以也就没有水灾;但那小河水却恰恰的刚够浇地灌溉,所以也就没有旱灾。虽说关中道在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板块和渭北平原板块的交界处,是个地震的多发点,但上天厚爱关中,这两个板块大概是全世界最稳定的两个板块,有历史记录以来,也就明朝的时候,发生过一次大的地震,把那渭河向北移了两米。此前和此后就一直稳定,唐山当年那么大的地震,影响到关中道的时候,也不过把我的奶奶在织布机上摇了两摇罢了。

关中道的人不善于做生意,这是和关中道肥沃的土地有关的。

关中道的土地也是黄土构成的,但关中道的黄土却比陕北的黄土强多了,那从沙漠吹来的黄尘大颗的落在了陕北,小颗的因为风势渐小就落在了关中道,陕南黄土稀薄,因为高高的秦岭山脉阻挡了黄土的漂移。所以陕北多黄土,但庄稼难成,一个原因是那里黄土堆积的太多了,地下水就深深的被埋在黄土之下,少灌溉而多流失。

关中道的土地细腻,走到地边,顺手抓起把黄土,用力一捏,打开手掌一看,那黄土就象湿的面粉样在手里成了团状。

关中道的土地肥沃,顺手折下只柳条倒插进去,过几天去看,那柳条慢慢的倒长着新绿的叶子,这话有些夸张,但土地的肥沃确实真的事实。

如此肥沃的土地决定了关中道人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社会中不用奔波也能丰衣足食,所以关中道人多了些厚道,少了些陕北人的狠,也少了陕南人的精,所以吃了这些人的亏的关中道人也就把这两地的人称作“北山狼,南山猴”了。

土地的肥沃决定了关中道成了西部的大粮仓,也成了灾年各省灾民的目标地,四川也是粮仓,但那高高的秦岭挡住了饥饿灾民的两条软腿。进了潼关,关中道就是一马平川,所以灾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进入关中。

这些灾民灾年来,灾年过了很多也就不走了,做上门女婿的做上门女婿,嫁给关中人的就当媳妇,慢慢的也把自己当作关中人而自豪。关中人因为常年接纳这些灾民,胸怀在厚道上也多了宽容和接纳。不鄙视不小瞧这些外来的人。

这些厚道也常常的被一些刁恶之徒的利用,游手好闲不喜欢劳作,就假扮了乞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沿街串巷骗那些关中老太太,害的那些善良的老人,哭的象个泪人般还要颠着个小脚急急的回家,拿出几个雪白的大馒头硬是塞给他,假如是吃饭的光景,那不用说,把那家伙叫回家,当了客人,盘上盘下的招待。和陕西交界的几个省,没有那个省的人不知道关中的富裕,也没有那个省的人没有受过关中的恩惠。

和关中有着不解之缘的是河南人,这些中国的吉普赛人因为那条母亲河的原因便常年在外流浪,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河南人,在世界上,除了河南省,最多河南人的就是关中道了,有一部小说叫《黄河东流去》,写的就是当年黄河决口,河南人逃亡关中的过程。

而其他省的人,就很少是逃荒了,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的人知道关中道的地好麦子多而劳力又少,就在每年农忙的时候沿着古丝绸之路现在的西兰公路大批东下,浩浩荡荡到壮观,肩上挂着镰刀,腰里别着空空的烟袋,身上背着空麻袋进入了关中。等回家的时候,除了镰刀的仞子短了些外,那些空的也成了实的,当然,腰包里也多了些钱财。关中人习惯在某个人的职业后面加上个客字来称呼这个人,一是称谓,另一是直接指出这人的职业,譬如以做饭为主的就叫“勺勺(音SHUO)客”,以做豆腐为主的就叫做“豆腐客”。这些来关中收麦子的人,关中人称呼他们为“麦客”。

每年的阳历6月份,关中道就挤满了这些麦客,一般的这些麦客在关中道的最东段割起,一直往西,因为关中道的麦子是由东向西熟的。这些麦客们一直割到关中道的西边,关中道的麦子也完了,离这些麦客的家也近了,于是收拾起镰刀,羡慕的再看一眼富饶的关中,点一下腰包里的钱,夹着镰刀不舍的就回去了。往往的是来的麦客多,回去的少些,因为关中道的人少地多,精壮年轻的后生麦客就被有些家中多地而无劳力的顾主或者招为长工,或者就把那美丽的女儿嫁给这麦客,让他成了自己的半个儿子,当然是要上门的。关中有八大怪,其中一怪就是“女子不对外”,不对外并不是和外来的人不通婚,而是要守在关中道里,这么肥沃的土地谁愿意离开?这些麦客们在帮了关中道人之后也小富了自己。也给关中道留下不少的故事。关中道的人就说咱不出门也知道天下哩!

从古到今,关中周边的人都是关中人的受益者,关中人看到这样,丰衣足食的也就懒的出外,“老婆娃娃热炕头”是关中大多人的最高追求。

直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候,关中人真正的落在了全国人民的后面。造成这种落后的最大原因就是关中道长期以来的丰衣足食,丰衣足食时间长了,人也就懒的进取,关中有句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是这样的思想的反映。

关中人不能出外,出门不到一个月就想老婆、想孩子、想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想自己家里的牛想自己家里的地,实在想得不得了了,就想着法子回家,在外打工的,宁愿不要几个月的工资辞了工就直奔自己家的热炕头。

所以现在的关中人不愁吃不愁穿但很穷。不过,这些年来,关中道人的思想也转变了不少,把以前的纯农业大部分改为经济作物,种了大量的苹果树,渐渐的有了些活钱。但是,还是围着自家地转,出息不了多大。

=====================

关中八大怪

其实,说到关中,什么多余的话都不用说,只把那八大怪给说清楚了,那关中的风土人俗就昭然若揭了。

1老婆帕帕头上戴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有七大功用: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可谓既经济又实惠。

2家家房子半边盖

何为半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样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3板凳不坐蹲起

据说,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且,这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4面条宽得像裤带

5锅盔大得赛锅盖

6油泼辣子一道菜

西北人粗之更甚,单从他们的饮食中即可见一斑。八大怪中的“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就是一个特别形象的概括。

7秦腔大戏吼起来

8大姑娘不对外

1 关于陕北的诗句

关于陕北的诗句 1 描写陕北的古诗

陇西行

年代:唐

作者:陈陶

体裁:七绝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发源于三边高原西南部的白于山脉,流经榆林地区八个县,全长491公里,流域面积达30260平方公里,在陕北高原上画了一道弯弯的曲线,最后注入黄河。

渔家傲·麟州秋词

(注:麟州既今神木)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2 描写榆林的诗句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鄙词何所拟,

请自边城始。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白云本是乔松伴,

来绕青营复飞散。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行客已去依独戍,

主人犹自在高楼。梦亲旌旆何由见,每阻清风一回面。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砂泉丹井非同味,

桂树榆林不并枝。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莫著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3 有关榆林的诗词

送襄阳郑帅唐老(陆游)郑侯骨相非复常,伏犀贯额面正方。

声名赫奕勤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全落笔中书堂。

畿西谋帅国大事,当宁久弄黄金章。一朝丹诏自天下,两班仰首看腾骧。

郑侯此行端可羡,绣旗皂纛戈如霜。三更传令出玉帐,平旦按阵来球场。

宿兵万灶尽貔虎,牧马千群皆驌驦。酒酣赋诗幙府和,纵横健笔谁能当?虽然郑侯志意远,虎视直欲吞北荒。

榆林雁门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黄。出师有路吾能说,直自襄阳向洛阳。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卢纶)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鄙词何所拟,请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亲旌旆何由见,每阻清风一回面。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莫著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种松得徕字(其(苏轼)春风吹榆林,乱荚飞作堆。

荒园一雨过,戢戢千万栽。青松种不生,百株望一枚。

一枚已有馀,气压千亩槐。野人易斗粟,云自鲁徂徕。

鲁人不知贵,万灶飞青煤。束缚同一车,胡为乎来哉。

泫然解其缚,清泉洗浮埃。枝伤叶尚困,生意未肯回。

山僧老无子,养护如婴孩。坐待走龙蛇,清阴满南台。

孤根裂山石,直干排风雷。我今百日客,养此千岁材。

(时去替不百日。)茯苓无消息,双鬓日夜摧。

古今一俯仰,作诗寄余哀。榆林郡歌(王维)山头松柏林。

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

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

愁逢汉使不相识。定风波(王质)问讯山东窦长卿。

苍苍云外且垂纶。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

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

4 赞美“陕西”的诗句,有哪些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解释: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2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代: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解释:何处是我们分手的地方?我们已经送到这京城的青绮门。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宋代: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解释: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4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解释: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解释: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解释: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解释: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8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唐代:罗隐《雪》解释: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9长相思,在长安。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解释: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解释: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5 描写榆林的诗句有哪些

1、《襄邑道中》宋代: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2、《晚春二首·其一》唐代: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3、《洛桥晚望》唐代: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4、《出居庸关》清代:朱彝尊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译文: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

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

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5、《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7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