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永《雨霖铃》

宋·柳永《雨霖铃》,第1张

柳 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②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⑤,

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在北

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

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

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

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

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浅品闲评: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婉约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情、景、意都写得文思高绝,内藏无限画意和水墨色彩、浓淡的情思交错、忽强忽弱的词采,和出变化多端的音乐意韵。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这首词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词中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情人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他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寄托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

可以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柳永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的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蒙蒙雾气一片;一夜飘流之后,词人柳永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他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现出一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样子。在这首词里柳永用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傍晚云雾浓重、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来比喻自己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畅、心情的沉重压抑和愁绪的无边无际。又将“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在这里,柳永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寓情于景: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

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

“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扩展资料

词牌说明

雨霖铃,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入“双调”。《乐府杂录》:“《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野狐所制。”《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

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漫志》又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二、五句是上一、下三,第八句是上一、下四句式,第一字宜用去声。

创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帐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

“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而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其以问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耐人寻绎。

——雨霖铃·寒蝉凄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注释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当晚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是分别时的情景。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人间最苦是情种,“离别”是导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入愁肠愁更愁,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设想一下,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真可谓想见难,别更难。

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自古多情伤离别出自哪首诗

原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宋代柳永所作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全词原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白话文意思是蝉在寒风中凄惨哀伤地叫着,傍晚时分对着长亭,急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郊外设下帐篷却没有畅饮的心思,正是留恋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催着出发了。握着你手互相凝望着,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想到这次离去,千里路程,江面上烟波一片,夜幕下雾气沉沉,天空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都是多情的人为离别伤心,更何况是在这萧瑟凄冷的秋天呢,谁知道我今晚酒醒时分会身处何处?杨柳在岸边垂落着,面对晨风和黎明的残月。这一别,即便是良辰好景也是虚设了,即使有千万种风情,我又和谁一同诉说呢?

扩展资料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

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表达了作者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雨霖铃全诗

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宋代柳永。

全诗内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扩展资料:

雨霖铃,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入“双调”。《乐府杂录》:“《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野狐所制。”《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

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漫志》又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二、五句是上一、下三,第八句是上一、下四句式,第一字宜用去声。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全诗内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多情自古伤别离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1、“多情自古伤离别”为千古名句,本句出自北宋柳永的词作《雨霖铃》

2、全文如下: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4、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这是首咏别情的名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全篇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

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人生自古伤离别”高适的我要全诗!

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别离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千里烟波、沉沉暮霭不正是离情别绪的象征吗?黯然凄迷,无边无涯!那楚地天空虽然辽阔,但又如何能装得下这浩浩离愁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秋佳节本是团聚的日子,柳永却要告别心爱的恋人,远走异地,江湖漂泊。如果他是重利轻离别的商人,或者是懵懵懂懂的傻小子,也不会觉得痛苦。可是柳永偏偏是多情善感的书生,偏偏有一颗敏感的诗心,不仅会感到孤独寂寞,还能感受到恋人的痛苦与寂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喝醉了,离别的酒最容易醉人,因为借酒消愁的人希望用它来麻醉离别的痛苦。黎明醒来,举目四望,岸上稀疏的杨柳,江面上扑面而来的晨风,天边那一弯残月,这萧瑟的晨景又一次唤醒了被酒精麻醉的离情别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良辰美景易得,而知心恋人难觅,没有佳人在身边,又怎有心情欣赏这良辰美景呢?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风情就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中的“风月情浓”,即男女间的爱恋情怀。

柳永多情,但不滥情,他追求的是两人之间精神的愉悦,既需要女子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也需要女子善解风情,但这样的女子世间又能有几位呢?此别之后,人各天涯,自己的千种风情又向谁人诉说呢?

一滴滴清泪跌落在江面上,荡起的涟漪揉碎了江中那一弯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别离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千里烟波、沉沉暮霭不正是离情别绪的象征吗?黯然凄迷,无边无涯!那楚地天空虽然辽阔,但又如何能装得下这浩浩离愁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秋佳节本是团聚的日子,柳永却要告别心爱的恋人,远走异地,江湖漂泊。如果他是重利轻离别的商人,或者是懵懵懂懂的傻小子,也不会觉得痛苦。可是柳永偏偏是多情善感的书生,偏偏有一颗敏感的诗心,不仅会感到孤独寂寞,还能感受到恋人的痛苦与寂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喝醉了,离别的酒最容易醉人,因为借酒消愁的人希望用它来麻醉离别的痛苦。黎明醒来,举目四望,岸上稀疏的杨柳,江面上扑面而来的晨风,天边那一弯残月,这萧瑟的晨景又一次唤醒了被酒精麻醉的离情别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良辰美景易得,而知心恋人难觅,没有佳人在身边,又怎有心情欣赏这良辰美景呢?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风情就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中的“风月情浓”,即男女间的爱恋情怀。

柳永多情,但不滥情,他追求的是两人之间精神的愉悦,既需要女子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也需要女子善解风情,但这样的女子世间又能有几位呢?此别之后,人各天涯,自己的千种风情又向谁人诉说呢?

一滴滴清泪跌落在江面上,荡起的涟漪揉碎了江中那一弯残月。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境: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声情俱绘!

望采纳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0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