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罗大佑写给谁的歌曲?

《童年》是罗大佑写给谁的歌曲?,第1张

《童年》是电视剧《走过夏季》的片尾曲,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

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

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

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创作背景:

词曲作者罗大佑为张艾嘉创作了这首歌。创作《童年》的时候罗大佑正在医科大读书。

写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边,更不是在榕树下,而是一个普通的地方。

罗大佑写歌的时候,脑海中全是粉笔、黑板、便当、课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写下《童年》这首歌。  

1994年该歌曲所在的专辑获“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2009年,罗大佑凭借该歌曲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获奖记录:

2009年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    最高成就奖    

歌手:

罗大佑(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是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市区梅县区,创作歌手、音乐人、作家。

台湾乐坛有三大著名音乐创作人,他们分别是罗大佑、李宗盛、小虫。

罗大佑擅长的风格是歌唱人间大爱,李宗盛的歌曲最懂女人心,而小虫的音乐却是容易动情。

他们三个人,每个人的创作风格都不同,在港台乐坛风起云涌的几十年里,贡献了无数经典名曲。

(罗大佑、李宗盛)

更是成就了无数的乐坛明星,他们三位的功劳,放眼乐坛半个世纪,还真的很少有人能比肩的。

在三大音乐人当中,似乎很多媒体和歌迷心中的排名总是这样的,罗大佑、李宗盛、小虫。

(罗大佑、小虫)

但无论如何,他们三人终究是在华语乐坛上牢牢占据半壁江山。

一、罗大佑

青春是一首歌,有忧愁也有欢乐,但注定都是匆匆流逝的青涩岁月。

在70年代,罗大佑刚刚出道,在职业音乐道路上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但很幸运,他获得了为**《闪亮的日子》创作主题曲的机会。

在那部**的主创当中,不仅有大名鼎鼎的歌手刘文正,还有一位是已经成名已久的女演员。

她就是张艾嘉,一个让罗大佑曾经悸动过的女人。

(罗大佑、张艾嘉)

通过《闪亮的日子》,罗大佑认识了张艾嘉,他们之间有了感情。

为了博得心爱的人欢心,罗大佑为了张艾嘉创作了一首歌曲叫《童年》。

这首歌后来成为经典的校园民谣,罗大佑亲自演唱的版本更是有一种回忆的沧桑。

那种些许的叛逆,虽然轻松、欢快,但总有一丝丝的没心没肺,或许这就是童年的忧愁与迷惘吧。

(年轻时的张艾嘉与罗大佑)

罗大佑就是爱观察生活的一位音乐人,尤其特别爱观察童年的琐事。

如同那首《一样的月光》,开头便是写“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再比如那首《光阴的故事》,同样写着“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

甚至于《酒干倘卖无》《恋曲1980》《青春舞曲》《恋曲1990》,都是青春少年里最美的歌。

然而,罗大佑不仅迷恋童年,还会关怀世间,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关于乡愁、关于家国梦、关于乱世儿女情等,都在《鹿港小镇》《东方之珠》《滚滚红尘》等曲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罗大佑除了爱创作,其实他个人的声线也是非常迷人,他演唱的歌曲声音总有一种沧桑而磁性的感觉。

有一些歌曲,别人翻唱不一定好听,只有他亲自演唱的版本才是最为正宗的。

二、李宗盛

人称老李的李宗盛,似乎在网络上总被骂成了渣男。

因为老李这辈子最对不起两个女人,那就是他的两位前妻。

那便是原配朱卫茵,以及第二任妻子林忆莲。

(李宗盛、林忆莲)

李宗盛是出了名的情种,他的感情那么丰富,所以在他的情歌里总会有一个女人,有一段故事。

陈淑桦是被李宗盛肯定的一位女歌手,而且还比李宗盛出道比较早,但是一直到了80年代末,陈淑桦的成绩仍然不理想,一直找不到真正的伯乐。

1989年,陈淑桦终于签约滚石唱片,李宗盛为她打造了第一张专辑《跟你说听你说》。

主打歌《梦醒时分》,陈淑桦唱出了一个女人内心最为深沉的 情感 ,大众也认为是李宗盛直指女人心最为重要的作品。

都说每首歌都会有一个故事或者灵感,李宗盛就是这样的人。

(李宗盛、金智娟)

一次,在听了歌手金智娟的爱情故事以后,李宗盛就很想为她写一首歌。

偶然的一次在餐馆吃面,李宗盛突然就来了灵感,马上写成了《漂洋过海来看你》。

据说金智娟录音的时候,几度哽咽完全唱不下去,那是因为歌词写出了她的真情,最终在两三天的调整后才录完。

这首《漂洋过海来看你》也因为李宗盛的用心,娃娃的用情而成为经典名曲。

但不得不说的是,李宗盛的标签始终离不开一个女人,那就是林忆莲。

李宗盛早就听说了林忆莲的名气,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合作。

1992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需要配乐,于是请到了李宗盛。

李宗盛于是马上写了《当爱已成往事》,并邀请到了林忆莲来一起合唱。

歌曲合唱得动情,一听难忘,再听更难忘。

本来,李宗盛是欣赏林忆莲的才华,而林忆莲同样欣赏他的才情。

一来二往,两人早已经擦出爱的火花,但无奈当时的老李,早已经是有家室的人。

不愿意当人家第三者的林忆莲于是跑到了外国,而已经鬼迷心窍的情种李宗盛也追到了门外,苦等一夜终于感动了林忆莲。

回来后,李宗盛便写出了《为你我受冷风吹》。

他们这一段情,虽然浪漫,而且林忆莲也为他未婚先孕,可这段婚姻仅仅只是维持了6年多而已。

李宗盛多情,注定了他歌曲里的深情,当然也让他成为乐坛的一代教父。

三、小虫

有过那么一个新闻,小虫有一次因为公司会计的问题,弄得破产。

于是任贤齐二话没说,直接给他一百万元,说是不用还了。

(小虫、任贤齐)

为何任贤齐能这样有情有义?其实小虫就是他的恩师。

大家很熟悉的歌曲《依靠》,以及那首《心太软》,便是出自小虫之手。

那一年,任贤齐所在的公司运转不好,公司刷掉了好多歌手。

而没有任何特色的任贤齐也是在被刷的行列当中,可是小虫却一反常态,把任贤齐留了下来。

公司上下都不看好任贤齐,于是小虫默默为他写了一首歌《依靠》,寓意就是让他有个依靠。

果然,任贤齐唱红了这首《依靠》,也证实了小虫的眼光独到。

之后,一次打牌的经历,让小虫因为心软而输了很多钱。

回来之后,便写出了一首《心太软》,其实他也结合了任贤齐的性格来写。

任贤齐又唱火了《心太软》,这回是真正火到了大陆这边,小虫到北京时还在街上听到播放《心太软》,使他感到非常高兴。

在如今的乐坛,很多年轻歌手爱玩古风,但其实小虫早在90年代就已经玩过了。

写给陈淑桦的《情关》,写给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得意的笑》《爱不释手》,都是经典的古风金曲。

(李丽芬)

尤其是《爱江山更爱美人》,是小虫最为得意的一首歌曲,也是被认为是集合了所有中国古典的精髓与本质,那便是江山与美人。

一首歌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确实是对一位音乐创作人的最高肯定,当然歌曲能得到走红,也离不开小虫对李丽芬独特嗓音的包装。

擅长观察的小虫,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都会特别留意,他是容易用情的人。

任贤齐没有站稳,他就给《依靠》,李丽芬无法突破自己,他便给《爱江山更爱美人》。

当年梅艳芳正在走红的时候,与异国男友谈恋爱,但每天只能通过打电话来解相思愁。

每天晚上十点,梅艳芳会准时收工,为的是要打电话。

(小虫、梅艳芳)

小虫看着在角落里打电话的梅艳芳,很心疼这样的爱情,于是就给她写了《亲密爱人》,目的很简单,希望梅艳芳能找到自己的爱人。

可惜梅艳芳与这位外国男友最终还是没能成功,不过小虫的这一份情,却让梅艳芳又多了一首经典金曲。

后记

台湾乐坛三大教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特点,他们能成为乐坛的中流砥柱,确实是华语乐坛的一件幸事。

(李宗盛、黄韵玲、小虫)

而如此,三位已经步入老年人行列,新作品已经越来越少,最为经典的歌曲都是诞生于八九十年代。

我们又该有如何的新期待呢?

---END---

(本文所有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童年》是罗大佑早期影响最大的一首歌。张艾嘉首唱,后来罗大佑在《之乎者也》里翻唱了这首歌。自己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80后的我,听到这首歌,不禁有点酸楚,十分怀念过去流逝的岁月,怀念那个懵懂的童年时期。渐渐长大了,我们不得不和成长妥协,时代的记忆也会掩盖过去总总的记忆。

绝大部分人认为《童年》是一首描写童年纯真的一首歌,其实,这首歌是罗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来就是一首批判歌曲。罗大佑曾经说这首歌:“旋律,几个小时就出来了,但歌词写了很久,写了5年!”为什么要对那么一首口语化的歌词化那么长的时间呢?不能不提起罗大佑看过的唯一的一本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一部小说《约翰可利斯朵夫》他才看了一半),可以看出罗大佑对童年的回忆是痛苦的,也是批判的。

罗大佑少年时代就每天在家里练习弹琴,外面的小孩子们在玩耍。他的父亲是个矛盾的人,让他学钢琴并不是要他以后从事音乐。在罗大佑长大以后和父亲激烈争吵要不要从事音乐的时候,他当然想起了钢琴前的童年。《麦田》里的主人公的反抗,逃学逃家给罗大佑这个好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刺激。所以,罗大佑对他的童年是反抗的,这种反抗在《童年》则是受到了《麦田》和当时的校园民歌的影响。 无奈,是《童年》整曲渲染的情绪,它和同专辑的《未来的主人翁》相辅相成,批判了现代教育对少年的摧残。长大、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罗大佑童年的期盼。

但是,恰恰是剥夺了他童年的欢乐的钢琴,帮助他成年以后找到了他最能依赖的灵魂依托--音乐。这对罗大佑的心理矛盾来说,实在是一种悖论,象极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里的甲壳虫。90年代初期,罗大佑承认,当时他看了一些存在主义的作品。我们在《童年》里也能够感受到罗大佑对存在主义思潮的思考。

具体到歌曲里,罗大佑没有选择《未来的主人翁》的表现方法,而是运用了存在主义的虚拟、梦魇的渲染方法,将批判的主题通过对童年无奈的方法很淡很淡的渲染出来。相信罗大佑看过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鼠疫》。这种表现方法在罗大佑的作品中除了《摇篮曲》以外,再也没有出现过。整个歌曲带来的象征意义要超过后来的其他直白的批判歌曲。而普通人听来只能感觉到那股淡淡的哀愁,而这种哀愁的背后必须经过生活的磨练才能体会它的出处。 因此,我愿意说《童年》是唯一的一首存在主义的国语歌曲。

谁能思考“等待游戏”、“心里初恋”、“迷迷糊糊”、“这么孤单”到“盼望长大”之间的关系呢。《鹿港小镇》里质疑了“家乡的红砖”和“水泥墙”的关系,而《童年》的“盼望长大”不料却是盼望一个纷杂的社会,一个挣扎的灵魂和虚伪的人生。

这就是罗大佑用每一个人都有的童年的纯真的盼望告诉我们未来的主人翁的全部悲哀,不过他用的仅仅是一首歌而已。

看一下佑叔《封面人物》访谈视频的26分半左右有讲到

视频贴吧里有,百度上也搜的到,为防吞我就不贴了

我了解的大概有这么几点不算大众的信息:

1。《童年》写于佑叔大学二年级(1974)到大学六年级(1978年)[注:佑叔念医学院,七年制],整首歌写了五年才完成。

2。《童年》先有曲后有词,曲子是在他大二放假时去台南看女友,回程时火车上脑中跑出的旋律,而歌词却酝酿了整整五年。

3。关于诸葛四郎和魔鬼党:这是叶宏甲先生在《漫画大王》中连载的漫画《诸葛四郎》里的人物,是台湾早一代人童年的记忆(关于《诸葛四郎》可参见)

4。关于那棵榕树:这棵树其实不在池塘边,而在佑叔五岁在宜兰住的时候巷子口的,此处是整首歌唯一与真实不符之处(可参见那个视频的1分20秒左右的地方)

5。首唱这首歌的张艾嘉,收录与《张艾嘉的童年》,佑叔是这张唱片的制作人,《光阴的故事》《是否》等佑叔创作的歌曲亦于此专辑有收入

6。这大概是佑叔传入大陆的第一首歌(我没考证过),由成方圆翻唱,原来的五段歌词中“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一段未通过审核,所以大陆最早听到的歌词只有四段

大概就这么多,有什么关于佑叔的问题可以问我。

最后,

罗大佑吧欢迎您的光临!——恋上你的样子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还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 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 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 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想象着世界还有什么,想象着自己长大,盼望着自己长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1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