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能不能申请特殊病种报销费用?

双相情感障碍能不能申请特殊病种报销费用?,第1张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常常会经历周期性的情绪波动,包括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且治疗费用较高。

特殊病种报销是指社保基金对某些罕见病、特殊病种的治疗费用进行报销。目前,国家医保目录中已经将双相情感障碍列为特殊病种,患者可以向当地的医保部门申请特殊病种报销。

但是,申请特殊病种报销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需要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和诊断证明,具体的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也会因地区而异。建议您咨询当地的医保部门,了解具体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第一次花了两天时间持续地看一本书,再花一天的时间整理整本书,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看到这,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看完书时给我带来的内心的震撼。一直以来,我都清楚自己的记忆很差,看过一本书很容易被遗忘,所以,这一次的总结整理也算是加深自己的理解吧。

看这本书之前依旧是先看简介,从简介看看这本书到底在述说写什么。

简介之后,确实感觉到作者很不容易,从十七岁才开始接受学校的教育,能够考上哈佛,剑桥,能够完成博士学历,也许这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却没让我感到震撼我以为这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励志故事,但很多时候只有你完全投入进去,才能够真正领悟这一切的变化有多么不容易。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塔拉(作者)在三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所发生的故事,简单地概述了一下三部分。

故事起源于爱达荷州的巴克峰,父亲称它为“印第安公主”。

父亲是个忠诚的摩门教徒,在他眼中,到处都是异教徒,大多数摩门教徒也是异教徒,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罢了。父亲认为“公立学校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把孩子们送到下面那所学校,和把他们交给魔鬼有什么两样”。

奶奶在每年天气开始变冷时,都会去亚利桑那州过冬,这一次本打算带塔拉一起走,送她去上学。奶奶计划严密,约好5点碰面,但是塔拉没有应约,塔拉并不知道失去这次机会,下一次机会在十年以后。

助产士的工作改变了母亲,让她变得更加自信,像变了个人似的,塔拉感觉到了她身上有股神奇的力量,然而这股力量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父亲的偏执,他执意要在傍晚从亚利桑那州返回爱达荷州(之前因为父亲莫名的萎靡不振母亲提议去亚利桑那州奶奶那里旅行),车子撞上了电线杆,母亲的副驾驶正中撞击中心,造成了严重脑损伤,此后母亲总是偏头痛,母亲似乎又变回了原来的母亲,不再是那个了不起的助产士。

泰勒走了,塔卡和理查德则代替了他,成了父亲的多面手勤杂工。

因为偏头痛,有人送给母亲一瓶价格昂贵的混合精油,但是价格太贵,母亲决定自己制作,于是她随身带着记事簿和笔,以便把每一步骤都记录下来。母亲开始沉迷于肌肉测试。

父亲为了省事,造成了塔拉,卢克,肖恩不同程度的伤害。

塔拉从挂车上摔倒地上,长钉在腿上扯开一道大口子;尼克被汽油浸透的牛仔裤起火烧伤了整条腿;肖恩从二十英尺的托盘上坠落。而

塔拉为了离开废料场,开始在外找工作,“杰伊老爹”加油站,照顾小孩,兰迪商店打包腰果。塔拉参加了舞蹈班,母亲注意到我的音乐天赋,给塔拉请了声乐老师,塔拉教堂唱歌得到了认可。

来到杨百翰大学的塔拉显得格格不入,父亲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塔拉眼中,杨百翰大学的每个人都是异教徒。她们穿着背心和睡裤,她们在礼拜日购物,她们谈论“哲学基础”。

测验不及格并未削弱塔拉对旧制度的新忠诚,直到塔拉在西方艺术课上问了一个问题,“Holocaust(专指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展开大屠杀)是什么意思?”。

学期结束了,塔拉回到巴克峰,但是父亲却对塔拉说需要她的帮助,塔拉明白自己不能做这个工作,因为这么做就意味着倒退回过去,那就好像过去四个月在杨百翰大学什么都不曾发生,仿佛从未离开。然而父亲以搬走“威胁”塔拉,这一次连母亲都站在他那一边。在废料场待了一个月后,杨百翰大学就就像一个梦,某种想象出来的东西。现在,梦醒了

#关于“黑鬼”——肖恩给塔拉起的外号#

#肖恩对塔拉的伤害——你的行为像个孩子,逼我把你当孩子对待#

肖恩在每次伤害塔拉之后都会来道歉,他说他不知道会伤害到我,这让塔拉开始怀疑,真的是在闹,在开玩笑吗?一次次回忆,肖恩的表情令人难忘,不是愤怒或狂暴,其中没有怒火,只有平静的快乐,他的快乐正源于对我的羞辱。羞辱我并非事出偶然或副作用,那是他的目的。

#和主教交谈#

主教让我承诺一件事:再也不要为父亲工作了。

主教帮助塔拉申请政府助学金,让塔拉有钱修牙。

为了申请政府助学金,塔拉不得不回到巴克峰拿到父母的报税单,那天意味着我首次为了离家回到巴克峰,那天晚上,我以一个入侵者的身份进入了父亲的家。这是一种心理语言的转变,是我对家乡的放弃。

#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狂躁、偏执、欣快、夸大妄想、被害妄想。#

爱达荷州的鲁比山事件:鲁比山是兰迪·韦弗与包括me过联邦执法局和联邦调查局在内的多家联邦机构致命对峙的地点。冲突始于他将两支枪管锯短的霰弹枪卖给一个他在雅利安国民组织集会上认识的卧底。

直到此刻,塔拉才恍然大悟,原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白人至上主义,而不是父亲所说的政府要强迫他的孩子们上学。爸爸一定是在哪里读过或者在新闻上看到过鲁比山事件,不知怎的,经他狂热的大脑一加工,它不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演绎成了他自己的故事。

遇见斯坦伯格教授无疑是幸运的,塔拉的求学之路非常脆落,稍有不慎,就会轻易截断。斯坦伯格教授告诉塔拉如果塔拉申请研究生院,无论是哪所大学,他都会确保被录取。

在这个时候,塔拉已经改变了很多,她能够扔掉高领衫,开始穿剪裁更时尚的衣服,虽然看起来和其他人并无两样,但在内心深处,还是有某种羁绊,将她和巴克峰,和父亲,和肖恩联系在一起,塔拉一直在寻找这种平衡感。

塔拉收到了奥黛丽的来信,信中奥黛丽向她寻求帮助,她要她和她一起向父母当面对质,阻止肖恩伤害他人。母亲和塔拉在网上的谈话让塔拉以为父母和以前不一样了,还告诉奥黛丽应该相信他们,但是她不知道的是,母亲从来没有跟父亲对质,父亲也从来没有与肖恩对质。母亲撒了谎。她不过是在附和塔拉的意愿。

奥黛丽最终屈服于父亲和肖恩,她背叛了塔拉。人们永远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父母愿意相信奥黛丽所说的话,因为塔拉已经走得太远,改变得太多,早已与他们记忆中那个膝盖结痂的妹妹想去甚远。

塔拉开始自我怀疑,开始变得顺从,她觉得是自己错了,如果自己疯了,一切就说的通了

这是一场家人与塔拉之间的斗争,塔拉必须靠自己了断这一切,要么离开要么重回巴克峰,没有平衡,塔拉不可能既得到家人的理解又依旧向前出发。甚至在父母飞跃大半个美国去探望塔拉或者说是拯救塔拉时,塔拉考虑过自己是否该顺从他们,准备屈服,因为只有这样,塔拉才可以拥有家人。

塔拉一直在说服自己,说服自己放弃对是非、现实和理智的看法,在内心深处搜寻父亲想听的话,但是一无所获,它不在塔拉的心中,塔拉听见自己说不。

#最后的结局#

父母向其他家人述说了塔拉的事,塔拉失去了所有家人,这让塔拉精神崩溃,塔拉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她称之为“救赎之赌”。

塔拉最后一次回到爱达荷州,回到巴克峰,在飞机从跑到起飞时,她还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修好它。在家里的电脑意味看到母亲和肖恩前女友的信息,虽然在这之前,塔拉已经知道母亲和父亲同样看法悲观,但亲眼看着这些真实的字符,才更真切地让塔拉浑身发冷。

泰勒结束了塔拉对家人理解的幻想,在信中,他写道:

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他该怎么做?

一直以来,家人都是她寻求自我道路上羁绊,当塔拉做出求助大学心理咨询服务的时候,就意味着塔拉已经放下,摆脱了她的负罪感,她接受了家人的离开。终于,她接受了放弃,走向了自我

这本书给读者所带来的内心的冲击,不去阅读是感受不到的。也曾回忆自己的人生,确实平淡,从小到大,按部就班,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大学毕业以前的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似乎我就是该那么走,除了学习之外,我也确实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然而学习也并没有学得很好。

在上学以前,塔拉的人生似乎也是看得到,像她的姐姐奥黛丽一样,嫁一个人,不去医院,孩子由助产士接生,接受家庭教育,接受父亲的思想一直一直在爱达荷州生活下去。但是教育改变了塔拉,让塔拉了解到自己是可以和别人一样穿紧身衣,可以喝可乐,可以去医院,可以去学校,甚至可以去剑桥并且感受到自己属于这里,这就是教育带给塔拉的转变,教育重塑了塔拉,而我希望通过阅读可以重塑我自己,让我在以后的道路上看清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这就是我接下去该走的第一步。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一本时下很火的传记文学著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之所以个人会阅读这本书,一来是这本书在读书专题里被人反复提及,二来是自己对本书作者的经历也颇为感兴趣,一个号称在十七岁前从来没上过学的人,居然考上了大学?而且是一路高歌猛进,从杨百翰大学顺利跃迁至剑桥与哈佛,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此成功之事迹怎能不吸引人?

更有意思的则是她的家庭环境,暂且不说她的父亲是以去废料场贩铁为主营生计,最为奇怪的是他父亲居然很反对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以及去医院?这让我不由得对本书产生了好奇。

在我看到本书的前言部分,就很惊叹于作者的文采,想来不愧是获得过文学学士的人,极善于将人物心境与周遭景物勾连在一起,引人入胜。但在阅读本书的第一部分时,我对每一小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都是比较的迷糊,搞不清楚这二者的内在联系?同时,我也无法弄清楚作者人物自传的叙事逻辑是按自己成长的时间?还是按自己家庭的人?正因为这一点,让我看着看着差点弃书。

不过,进入本书的第二部分倒是好多了,不仅叙事逻辑清晰,而且书中也有很多片段激起了个人的情绪与感慨,这就让自己开始慢慢的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成长世界中,在不知不觉中,就阅读完了本书。因此,根据这个情况,我也针对本书作者描述的诸多故事细节,有意识的选择出来一些,与诸位来探讨一二。

本书的第一部分,其实就是在谈论自己在未上大学之前的故事。作者在书中交待了自己的出生环境,家庭情况,家里发生的故事,家里人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等情况。

可能是由于作者本人之前从没上过学以及自己在未上大学前,对自己的出生时间都不清楚,所以这部分的叙述内容,每一章看起来倒像是独立的记忆碎片堆砌而成,对于此,我想针对这一部分如此之多的记忆碎片,梳理一条主线出来,并且将这一条主线贯通全文。

那对我而言,这一部分的主线是什么呢?根据作者全书以教育二字结尾,以及对我而言,读完全书最有触动点的地方就在于教育这一主题,于是我便选择教育为这本书三大部分一以贯之的主线,那么,由此观之,在书中的第一部分,就是提到她在未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个阶段里,自然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家庭教育。而她在其所处的家庭环境里,又是七个孩子里面年龄最小的那一个,那么对于她而言,除却自我教育与探索之外,家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给予她某种程度上的教育影响。那么根据这个逻辑,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她的自我教育以及家庭教育。

在她的这段时间里,父亲应该是对她的教育影响程度最深远的。她的父亲据书中简要的描述,从童年开始可能就一直在山上经营农场,长大成人后在没和她母亲结婚前,是一个身上有股超越同龄人的严肃认真劲儿,身体健壮,富有主见,遗世独立,无忧无虑的人,而在结婚后,尤其是作者出生记事起却已经成了一个疲惫不堪,整日忧心忡忡,担惊受怕,忙于囤积粮食和d药对抗zf的人。

这其中的变化之因,直到作者上大学后才可能理解到是他的父亲患上了某种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或者叫躁郁症。而这个躁郁症,据书中某教授表述一般在25岁左右发作,此前都比较的正常。

而据网上资料显示,它的表现形式大概有三类,第一,情绪高涨,就是易于情绪化,很开心快乐无忧无虑,但与此同时也很容易发脾气,听不得一丝反对意见;第二,思维奔放,就是说起话来根本停不下来,而且注意力很不集中,很容易被外界刺激牵着走。第三,活动增多,就是常常忙忙碌碌,管闲事,但做事情却往往虎头蛇尾。

而且他的父亲还是一个虔诚的摩门教教徒,摩门教其实也就是基督教演化而来,他们秉承原教旨主义,认为自己才是最原始的基督徒,有着一套自己的教会组织,文本,信仰仪式。那么,对她而言,这个患有躁郁症的宗教kr的父亲,给予了她那些教育呢?

第一,经常宣扬摩门教里的圣经教义与故事。比如,圣经说不能喝牛奶,他就不准家里面放牛奶,也不允许家里人喝牛奶。

第二,不准去依靠联邦zf,也不能接受zf提供的公共教育以及医疗服务。在书中,他的父亲非常详细的举了一个他家不远处一户家庭兰迪·韦弗被美国联邦zf如何解决了的故事,以此告诫家里人,这就是美国联邦zf针对不上学孩子家庭的作为。于是他的父亲自己囤积jh,粮食来以防万一。

而家里人生病了,他非常则坚决不允许去医院,只让她的妻子用草药配合祈祷治疗。在面对他的岳母,既选择需要她妻子的草药治疗,又选择去医院的行为,会感到非常暴躁与愤怒。

对于他的三哥泰勒,选择想要去上大学的行为感到无法理解,认为大学是给那些愚蠢的人开设的,那些大学教授都是说谎话的人,靠书本是养活不了他的家庭的,自己的家庭教育培养才是最正确的。

第四,也算是对作者父亲教育的一个总结,他总是把自己信仰的教义,确定的道理,施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不容驳斥。前面提到的,就不在多加赘述,书中还提到的比如:为了实现自己的自力更生计划,让她的妻子被迫做助产士,她妻子不想干了,结果他就很不高兴,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不遵守,会遭受报应。

自己的女儿穿衣服,他认为正派的女人永远都不能露出脚踝以上的任何部位,有一次自己的女儿穿着裙子去跳舞,结果被他发现了,他就非常愤怒,大喊大叫。

再有,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垃圾废料场工作时,绝大部分真的是完全罔顾自己孩子的感受以及身体,书中描写,有一次去工作时,作者的父亲不知道站在废料场的什么地方,然后就直接随便扔捡出来废铁之类的东西,刚好作者就在不远处,所以这一不小心就扔中作者的腰部。

后来,作者发现她父亲又继续扔,所以作者躲过来,又躲过去,在躲避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其它地方划破了手指,血流到了牛仔裤上,于是作者哇哇大叫提醒父亲,这时她父亲才意识到出现了问题,才出来看看自己孩子的情况,但她的父亲见到孩子流血这一幕,居然只是对她的女儿说:“上帝与天使一直守护在你身边,你不会受到伤害的。”

其实,她的父亲不如此,他还会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想看书学习的时候,就想着法子叫他们去进行比较危险的劳动,面对可能做这些事,会遇到各种严重的受伤情况,有时候真的是丝毫不顾及。

谈完父亲,再来谈谈她母亲对她教育的影响。她母亲是在城镇里长大,一次偶然的机会碰见了她的父亲,被她父亲年轻时候的气质所吸引,于是两个人就结婚了。对于母亲的描写,作者花费笔墨不多,但是在书中,专门有一章,描述她母亲做助产士工作的点点滴滴。

这份工作,她最初是不愿意做的,而且在做的过程中都选择过想要放弃,但最终都被她的父亲给怼回去了,于是不得已,她还是选择一直做了下去。

不过,她的母亲毕竟是城镇出身,还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她曾为教导四儿子卢克识字算数,在地下室摆放了一些书籍,有草药类的书籍,还有一些科学图册,数学书,美国历史之类的书籍。

只不过,当她教导了卢克许久,发现自己的孩子卢克还是学不会数学时,就选择了放弃,从而附和和顺从他丈夫的意见,她也觉得,除了识字,其它的都是废话和洗脑而已。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母亲就是会在做出一点尝试与努力后,发现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与他人,就会选择附和与顺从,同时,书中仅有的几本书籍,也可以看到作者原生家庭的文化教育之一丝光亮。

当看完父母的教育影响以后,再把目光投向作者的哥哥姐姐们。在这里,只重点谈论一下,她的三哥泰勒与二哥肖恩。她的三哥泰勒很有意思,跟其它哥哥姐姐,在童年时的表现似乎不大一样,他听着莫扎特,肖恩的CD,渴望着父亲禁止的“书本知识”,跟父亲央求要去学校上学。

结果,他父亲还真让他去上了一年,后来发生了前文提到的兰迪·韦弗事件后,他父亲就不让他上学了,以及此后,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不允许去上学了。

但他仍旧不死心,自己去学校找老师要本代数的书自学,明确地跟父亲说自己要去上大学,于是,最终还是选择独自离开家去上大学。不过,在此期间,他给作者开辟了一片知识的世界,告诉他的妹妹,也就是作者,你要去上大学,甚至不遗余力的帮助作者如何买书,补习,通过考试等等,正是在他哥哥的推动与帮助下,她才多了几分勇气与信心去选择大学之路。

她的二哥肖恩,则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偏执狂。他在跟一个名叫赛迪的女生谈恋爱时,就直接表现出来了。他让这歌女生去买士力架,结果,别人屁颠屁颠的买回来了。

买回来以后,他却不要了,说自己要的是银河牛奶巧克力,于是这女生又去买银河牛奶巧克力去了,在这途中,这女生就把士力架送出去了,买回银河牛奶巧克力时,肖恩又不要了,说自己要的是士力架,这女生告诉肖恩已经送人了,结果他居然让这女生去要回来。

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当肖恩后来发现这女孩子跟别的男同学有说有笑时,他就实施一种冷暴力方式,那个女生给他打电话也不接,就是用不理她的方式来惩罚她。

而他二哥的这种强大的控制欲,有时也发作在作者身上,有一次他叫作者给他倒水,作者不去,结果他就发飙了,直接一把抓住作者的头发,拖到厕所,把他的头按到马桶里,逼迫作者向他道歉,后来又把作者的手指与手掌拧成螺旋状,一直拧,直到作者承受不住疼痛,说出道歉,他才罢休。其实,事后过了几个小时,他的二哥也会来道歉,但是这种道歉真的有意义么?

此后,他的二哥肖恩又觉得作者涂口红是个j女,但作者不听,于是他又抓住作者的头发,又想用之前的方式逼迫作者承认这一现实,这回得亏母亲以及三哥泰勒在旁边,才没有达成他的目的。

从他二哥对待她的暴力与控制方式,其实不难看出作者之后内心想要迫切逃离的东西,但其实在她逃离之前,还有过一段痛苦的挣扎,这当然是后话了。

当我们把父母以及哥哥的教育影响梳理完了以后,就直接来看看作者本人的自我教育是怎样的。作者从小就是一个想象力极为奇特的人,许多事情,都会在脑海里虚构出一些故事出来,比如:想象自己逃出家庭控制的景象,也同样是一个渴望冒险的人,当她爸爸跟她说联邦zf有可能会来攻打她家时,她就会幻想真的来了的时候的场景。

她对未知的事物也充满着好奇与探索的意识,比如:她会和三哥泰勒一起去听莫扎特的音乐,对书本知识抱有憧憬与神往之情,愿意去了解与吸收不一样的事物与观点。

她有对既有环境的厌倦以及对新世界的憧憬,同时也学三哥泰勒一般认真去阅读那些看起来可能比较枯燥的历史书籍。在一次参加剧场演出时,她发现父亲视为禁区的事物,比如:露出大腿,以及涂口红,却是别人欣赏与赞叹的事物。于是,这些事实似乎都在不停地撞击着她父亲灌输给她的观念。

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跟父亲说自己要上大学,但他的父亲却坚定的否决了她的意愿,甚至说只要你上大学就不能住在这里了。这对于她而言,是个莫大的打击,她甚至觉得自己不该这样想,但是她的母亲却支持她,让她选择去读大学,于是她就去报考了杨百翰大学。结果,很有意思的是她居然考上了。

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围绕着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就暂时提炼出这一些故事细节,以作分析,而全书的第二以及第三部分就是在谈论作者如何一步一步的在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挣扎与斗争中,从病态且畸形的原生三观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自我救赎,因此关于全书后两部分,我们还是紧扣教育这一主题线索来抽取一些故事细节,一起看讨论一二。

在她幸运的考上了杨百翰大学后,她在校园里发现自己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别人自如的穿着打扮,在她的脑海观念里却成了不可接触之人,这是童年时候,她父亲给她灌输的信念。

她对大学的诸多课程以及常识也非常欠缺,以至于在课堂上还出过丑。别人可以很轻松的星期天去看**,可她由于以前从来不在这一天去看**,于是选择了拒绝。 这些都似乎导致她很少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与此同时,她读大学的资金也岌岌可危,因为她上大学的钱,一部分来自以前干活时,父亲发的钱,一部分来自于自己打工,本来还能考虑奖学金,但由于学业难以跟上,于是乎,这似乎无法考虑。

不过后来,她主动请教同学,发现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才突然跟进了上去,而特别有意思的是作者在那个时候,考试差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作者觉得学习,就只是看图就行了,而不要看课本,当她听从同学建议学会读课本以后,成绩居然冲上去了。按作者自己的想法,保持这种水平,至少能拿到一半奖学金。

就这样到了暑假,她又得回到她那个老家去了。在这个时候,作者的自我意识特别强烈,她似乎更加的厌倦这里的一切,因为她的父亲告诉她,暑假必须回到家里来帮我干活,你属于这个地方,即便你上了大学,也不行。于是她又开始了以前重复的劳作生活,每天搬运废铁,周而复始,但她晚上却似乎有着另一片天空。

她以前在剧场演出认识的小伙伴查尔斯会找她一起玩,去各种商店,谈论音乐,乐队,甚至去**院等等,对作者而言,这与白天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且对于作者而言,她似乎也有能完全生活在这样世界的可能。

不久后,她的大学成绩出来后,按照她的成绩是可以拿到一半的奖学金,于是,她还是选择继续去上学。在上学期间,她听到了理查德·金伯尔博士关于美国历史的讲座,里面提到了奴隶如何走向自由,黑色如何走向平等的故事,她似乎觉醒了某种什么意识,但这种意识是什么,我并没有从书中得到某种确定性的答案,只是认为跟作者看待自己的父亲与哥哥的认识有关。

在这一年临近感恩节之际,作者突然患上了胃溃疡。舍友詹妮与罗宾一直劝作者去医院,她却死活不去,原因一,在于父亲的给予她的信念,不能去医院,二,在她自己认为,感恩节到了可以回家,只要回到家,她母亲也能治好她。

可这次感恩节回家却又重现了作者童年时的景象。她在没到家时,也邀请了她的好朋友,也算是她可能暗恋的对象查尔斯,帮她解决代数的问题,于是,查尔斯就来到了她家,而这时她二哥肖恩也在家。

于是,在她家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她端盘子经过她二哥身边时,她二哥狠狠捅了她一下,结果盘子没拿稳,摔碎了。于是,她二哥又让作者道歉,她担心被查尔斯看见,便小声说了一句,但他二哥没听见,于是之前童年时的一幕再度出现,她的头又被二哥强力拖到马桶里,威胁强迫她道歉,这一幕被查尔斯看见了。作者这时,想伪装出来这一幕是开个玩笑,查尔斯也没有戳破。

可在此后的日子里,作者把对父亲以及二哥肖恩的怨气都发泄在查尔斯身上,甚至对查尔斯说不想见到他,可有一天在作者反悔时,却发现为时已晚。查尔斯对她说,他爱作者,但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只有作者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而这些,也影响了她在大学里学习的状态,不过,她也会不断开始自我觉察,发现自己与父亲以及二哥之间的问题。她也有意识,开始慢慢向他人求助,比如:她去见了当地不远处摩门教教会会的主教,向主教倾述自己心声。

与此同时,她的学费又出现了问题,甚至连本子都买不起了。主教让她申请救助金,最开始她死活不肯,后来舍友帮她拿了申请单来,而她也确实需要这笔钱,于是还是选择了申请,最终,经历一些周折,还是拿到助学金了。这个时候,她再一次亲身验证了父亲说过的某些看起来真理的话,很可能是自己的固执己见。

而在不久后,作者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再次听到有人谈起父亲曾经对她讲述过的兰迪·韦弗故事,她自己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原来这件事情的真相,不是父亲认为的联邦zf要对付那些他家上学的孩子,而只是白人至上主义引起的。这无疑又再一次冲击了她父亲灌输给她脑海的观念。

而后,她又根据躁郁症的情况去研究父亲的症状,并且写了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作者提到父亲将信念置于安全之前,而且认为自己的观念很正确,让亲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是瘀青、擦伤、就是脑震荡、腿着火之类的,这些行为都让她很愤怒。

于是乎,这一次回家,她跟父亲就因为某件事,果断选择了有勇气对抗,对抗之后,就干脆离开了家,打算重新生活,在重新生活的时候,她遇见了一个吸引她的男生尼克,两人准备开始交往。

有一次,她生病了,尼克让她去医院,可她还是有点排斥,但也没拒绝,医生检查了以后,给她开了青霉素。可在她的认知观念里,母亲或者父亲又教育她这个东西不能吃,会不孕不育以及导致婴儿缺陷。

但她最终还是吃完了药,但与此同时,她又和妈妈说,结果她妈又给她寄来了草药,认为吃了这些草药,能够把青霉素清除了。不久后,她家里又发生大事了,父亲被烧伤了,而且很严重。

作者回到家中,发现父亲烧的快不行了,她母亲想送他去医院,他宁死不去,想给他买药,他倒好,说这是上帝的痛苦,他全要感受到,也拒绝。

而作者在照顾父亲时,也与尼克出现了感情危机,以至于在他们两人甚至都已选择结婚,以及都已是结婚一周后的时间下,她都选择了分手。理由是她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与控制,以及她也从没有跟尼克说过她过往的生活经历及家庭情况。

在父亲差不多能行走时,她又回到了大学学习。这时她有幸认识教一位历史博士克里先生,克里先生觉得她天赋不错,有意让她去剑桥进修。他刚好在那里有个项目,就把作者推荐过去了。作者去了剑桥后,带她的导师曾经是剑桥大学的副校长,dts方面知名研究学者乔纳森·斯坦伯格教授,在跟随这位教授学习的阶段,她写出了一篇让这位教授觉得是自己三十年来任教,看过的最好的论文之一,建议她去哈佛访学。

在面对这个评价以及建议时,作者不是惊喜,而是害怕,这是因为在她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原生家庭塑造的自我,那个自我,是曾经被批为yd的j女的自我,是曾经被按住在马桶里的自我,与剑桥毕业的高材生,哈佛读书的精英们的身份不配。

不过,教授后来发现了这个情况,引用《茶花女》的故事告诉她:“她只是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伦敦人,直到她相信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已经无关紧要了。”

此后不久,乔纳森·斯坦伯格教授给她申请了盖茨助学金,她也在舍友罗宾的帮助下去参加了面试审核,最终成功通过,于是她去往了哈佛。

在哈佛上学期间,她听到了以赛亚·伯林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概念,也听到了一句歌词,将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于是她意识到,自己尽管已弃绝了父亲的世界,却从未寻找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勇气。

而此后她二哥肖恩,在很多时候对待她妻子艾米莉,跟对她童年时的样子居然相似时,她意识到自己在那个时候应该鼓起勇气,采取行动,蔑视顺从,艾米莉也应该如此。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她慢慢去多接触曾经自己父亲视为禁区的事情,比如:有自己的小圈子社交,穿着修身的衣服,喝咖啡之类的,当自己一一发现与体验这些事情,才知道这并不是父亲想象的那样,这时,她才意识到活成正常人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

而此后与母亲的一番对话,也让她变成了一个真正相信自己属于剑桥的人,让她对家庭长久以来的羞耻感,几乎在一夜之间蒸发了,她可以坦然的面对过往,与朋友谈起自己的家庭情况。

在信中,作者母亲坦诚父亲确实患有了精神疾病,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对作者说:“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该好好保护你。”而正是因为这句话,触动到了作者内心,也让作者释怀了。

可事情到这就结束了么,这个家庭圆满了嘛?并没有。当她有一次回家,得知哥哥肖恩有想用qs 姐姐奥黛丽的冲动时,她告诉了父亲。在作者看来,就是因为姐姐奥黛丽曾经与她二哥肖恩对质过,他二哥就想如此之做。可她父亲却不相信,不仅索问她证据,而且还认为她成心想把她哥哥送监狱以及要破坏这个家庭。

其实作者希望的是父母能够对他二哥的b力行为加以控制与干预,毕竟他们也多次见到过二哥的这一行为,可父母无动于衷,不仅如此,她父亲还把他二哥肖恩叫来了。她二哥一来,就把一把带x的小d放在作者手心,让作者自行了断,不得已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撒了谎,说根本没有跟父亲提起过这件事,才让他二哥没有计较这件事。

就在这件事发生的第二天凌晨,作者赶紧驾车逃离这里,在路上发现了一条si狗,而这条狗本来是二哥肖恩养的心爱之物,如今却时在了小d之下。而这把小d就是他二哥肖恩,放到作者手中那把带x的小d。

这时作者才意识到,母亲从来没有对质过父亲,父亲也从来没有对质过肖恩。至于那天晚上,母亲对作者说的话,有可能只是对她的附和罢了。

没过多久,一件令作者意想不到也差点陷入疯狂的事情发生了,父亲认为二哥肖恩接收了上帝的旨意,已经变成了一个新人,根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而且还跟她作者的哥哥姐姐说,是作者在破坏家庭和睦,有问题,不信仰上帝,信仰撒旦去了,尤其是作者还担心与关心的奥黛丽,这位姐姐写信给作者,指责作者煽风点火,破坏家庭和睦与团结。

这个时候,作者面临众叛亲离,她又开始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疯了,都是自己的错,但与此同时,她又开时找自己理智的证据,找她二哥肖恩曾经的女儿诉说情况,发现与她设想一致,可她又不相信,觉得她受到了心理创伤,自然会如此说她二哥,可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作者并没有交待她找到了什么证明自己理智的证据,也没有交待自己如何度过的?

不过,在这不久之后,就是她父母来哈佛看她了,她父亲要给她赐福,表面是赐福,实际上是屈服,让作者放弃自己的自我思想,只相信父亲遵循的那一套真理。可作者觉得,自己这么努力学习,不就是为了去借由多种真理,角度,思想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么?于是她选择了拒绝,而父亲也被气走了。

在那以后,作者又开始陷入到了一种颓废过程中,原来上课,聚会,画画都不参与了,整天抱着电视看,当课业落了很多之后,她就觉得自己反正考不了博士了,这一次,就顺从,屈服吧,她无法放弃自己来的家人,于是她就打算回家,接受父亲的祝福。

可她一回家,看见母亲发给肖恩女友艾琳的消息以及艾琳回的消息后,才意识到自己回到这里,只不过是想带走的曾经记忆罢了。

在母亲的信中以及艾琳的信中双方达成了共识,就是认为肖恩已经获得赎罪已经净化,而指责作者是背叛了信仰,投靠了撒旦,是个wx人物。当作者看到这一切,也就意识到自己真的不属于这里,于是再一次选择了告别。

在此后,作者的父母甚至威胁她的三哥泰勒,就是让他也认为肖恩已经接受了上帝的旨意,完成了救赎,然后一致对外,认为作者是个wx分子,是因为恐惧投靠了撒旦,如果泰勒不答应,那么她家里就打算跟泰勒也断绝关系,而这个情况,作者也知道了,她原以为三哥泰勒也会来指责自己。

但没想到,她的三哥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父母被一连n待、操纵和控制所束缚……他们视变化为危险,不管谁要求改变,都会遭到驱逐。这是一种扭曲的家庭忠诚观念……他们称其为信仰,但这不是福音所教导的,保重,我们爱你”。

对于作者而言,最大的福音莫过于此,就像作者所言:“当你决定不再挣扎,任凭自己下沉时,正是他抓住你的手,将你拽上了岸。这一切,没有语言能够形容。”

最终,作者成功考上了剑桥的博士,也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在这期间,她也曾想再见母亲一面,可母亲却一再认为,如果作者不见父亲,她便选择永远不与作者相见。

其实对于作者而言,她反反复复花了很长时间,去找到自己做这一决定的理由,对她而言,之所以做这个离家的决定,不是父亲罪有应得,而是自己需要,同时这也是她爱父亲的唯一方式,而赋予她拥有做这一决定理由与能力的就是她所接受与发展的教育。

全书后两部分内容,详细的讨论自己超越原生家庭,重新构建自我的艰辛历程,似乎在这两部分里面,学校教育鲜有提及,更多的是讨论做者内在的自我破碎与重建,因此,可以视为作者在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中终于破茧成蝶。

读完全书,其实可以发现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以及自己超越原生家庭桎梏的艰辛路程,但透过作者亲身例子可以证明的是透过自我教育,也就是透过去学习,阅读,就能自己酝酿出自己的独立思想,与此同时,我们也或许应该对那些曾经遭受过家庭b力的人多一份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一场自我救赎。

双向情感障碍(BPD)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情感不稳定、行为失控和人际关系不稳定。这种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包括极端情绪波动、自我伤害行为、恐惧、抑郁、自我贬低、无控制的愤怒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会导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难以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

然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也有一些优点和特性,这些特性使他们成为适合从事某些工作的人。以下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一些优点和特性:

1 高度敏感。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高度敏感的特点,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或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这种特性使他们成为很好的观察者和分析者。

2 创造力。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使他们成为写作、艺术和音乐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3 独立思考。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他们不喜欢被别人干扰或控制。这种特性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

4 激情。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和热情,他们对某些事情有强烈的兴趣和热爱,这使他们成为某些行业的优秀从业者。

5 适应性。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使他们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人际关系。

鉴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拥有这些优点和特性,他们可以从事某些工作,例如:

1 作家或艺术家。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或音乐人。

2 社工或心理治疗师。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高度敏感和同理心,这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工或心理治疗师,能够帮助其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3 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创业或自由职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虽然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可以从事某些工作,但他们也应该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支持,以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表现。

双向情感精神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单纯药物治疗一般不能调整改变其心理层次上的障碍。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持续的情感高涨(躁狂)和低落(抑郁)交替出现的精神病。这种病比较容易复发,复发的危险性在治愈以后的一二年内最高,而且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越困难。一般主张,病情治愈后还要维持用药2年。但是请不用担心,它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发作之后就完全好了,不会引起大脑退化,间歇期完全可以像病前一样生活、工作。此病有遗传倾向,但不是绝对遗传。我希望你可以找更专业的,然后赶快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在两年前确诊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然后休学了一年。原本以为症状有所好转,结果今年复学之后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得很厉害。目前有配合药物(不是针对抑郁的药物,而是调节肝脏的,因为失眠太久肝脏机能不好),不过心理治疗已经很久没有做过了。现在我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在学习上,注意力总是会分散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自己的过去,或者一些很细小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未来。我的情绪已经有点失控了,要不情绪很兴奋要不就很烦躁很低落,而且我感觉自己开始抗拒学校,抗拒考试,要正常维持学业已经越来越困难。可是我不能退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3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