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别爱“怼”人,家长温柔的坚持化解孩子的戾气

孩子特别爱“怼”人,家长温柔的坚持化解孩子的戾气,第1张

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家孩子三年级,脾气不太好,很多时候,家长一说他,他比谁都急,有一次晚上七点多,他要帮孩子检查作业,孩子就直接跟他很生气的说:“我为什么非得把作业拿给你检查?我自己检查就行了,不用你管!”朋友说,当时他火冒三丈,真想揍他一顿,他就不明白,为什么一说孩子,孩子就要怼回来?

这时我就问他:“你当时是怎么回应儿子的呀?”他说:“我对他说,你自己没写完作业,怎么还好意思吼我?”这时,我让他平静一下,然后跟他说:“你不允许孩子跟你吼,但正是你这样的行为,促使了孩子对你吼,这个时候你必须和孩子一起确定他行为的界限?”

如何去明确界限?

1、对孩子的 情感 进行映射,理解需求,明确界限。

孩子现在三年级,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和孩子不可能是绝对平等的关系,家长在这个关系中应该是那个引导者和权威者,孩子是被引导者。这时候,当孩子情绪不好,甚至对家长发火时,家长要看到他的 情感 ,并且看到他 情感 下隐藏的需求。

将这些 情感 和需求说出来,就像照镜子一样,要给他看到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时,家长要说:“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你不想让妈妈检查你的作业,你想全部自己负责,这很好!”这样,孩子就能意识到自己生气了,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不想让妈妈检查作业,他想要自己检查作业,这个需求很重要。

通过对孩子的 情感 映射,让他自己看到,明白自己的需求,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需求后,要把界限明确的告诉他“但是,你那么大声吼,爸爸不想看到!你那样用吼的语气讲话的时候,爸爸觉得很不被尊重,下次你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前,要先想一想,想好怎么说。我希望你能够用尊重的口吻和爸爸说话,因为我希望我们是彼此尊重,彼此照顾对方的感受。”这就是权威者的要求:我不允许你吼我,下次你要想好怎么表达你的想法,吼的行为,我不允许,这就是界限。

这个界限是如何确定的?当我们提出这个界限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界限的内在要求是什么,比如刚才的案例中,家庭的界限是能用好的方式来对待彼此,那这个内在要求就是要彼此尊重。

2、坚持界限时,要做到温柔的坚持。

我们收获了正确的表达方式,再来看看很多家长常用的一种错误的表达方式:贬损孩子,这样是不可取的,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对妈妈说话这么无理,别人会笑话你,你知不知道?”这样指责别人会影响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他将事情的标准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这样不好,那要怎么说给孩子?要在平时看到相似的事情的时候,比如跟孩子一块儿走路,看到有个孩子在对妈妈吼的时候,可以低声说一句“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对妈妈呢?太没有礼貌了!”这样讲话就够了,这时候孩子没有压力,所以他内心没有抵抗它,就能轻松接受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针对孩子对家长无礼,这个问题也需要做到温柔的坚持,这个词大家很熟悉,温柔的坚持实际上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态度温柔,另一层是坚持。

温柔就是温柔的去看他,去理解孩子的期望和需求,并且像镜子一样将这些 情感 和需求映射给孩子,让孩子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孩子才会更了解自己,让他看到自己的需求,后面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满足自己和家长双方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温柔的关注他 情感 的过程中,我们内心必须保持的信念是孩子你很重要,你的想法和需求很重要,妈妈很愿意去了解,这就是温柔。

那坚持呢,说的就是界限,要将界限的内在要求说清楚,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是一定要做到,哪些事是一定不能做的,最后要找到坚持界限的方法,解决完孩子无理的问题,还要解决作业到底谁来检查的问题。

刚才案例中是周日晚上七点多了,孩子不肯拿作业给家长检查,这时家长心里就会没底,因为等晚一点再发现有作业没做完时,就可能补到十点、十一点,那就太晚了,那么这时要明确地跟孩子说:“你想要自己检查作业,很好,也很重要,但之前我们没有商定好谁来检查作业,怎么检查作业的问题,所以今天采取紧急措施,为了保证你能早点睡觉,必须我来检查。今天妈妈也知道了,你想自己检查作业,那明天放学,我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确定好方法后,妈妈也就能放心让你自己管了。”

这就行了,其实刚才是在说两句话,一句是我今天一定要给你检查作业,这样才能保证你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查漏补缺,另一句是如果你自己做呢,明天咱们商量好办法后就可以让你自己做。所以这个过程也是温柔的坚持,这里的温柔不是我语气温柔,而是内心温柔,在坚持的过程中,我温柔的敏感地看到了你的需求,我心中会琢磨如何才能去坚持,并且满足你的需求,在两者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

所以,当孩子怼我们时,我们不能情绪化的怼回去,而是要温柔的坚持。温柔对应的是映射, 情感 是敏感的,看到孩子的需求映射给孩子,让他自己看的,并且帮助孩子找到方法去满足他内心的需要。而坚持对应的就是界限,这个界限是事件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你对他的期望与要求,不能跨过。

小学生爱看言情小说,这种现象近几年比较多。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很难理解所谓的爱情,容易误入歧途,甚至早恋。家长会担心可以理解,但也不要太过恐慌。小学高年级正是孩子青春期萌芽的阶段,也是世界观慢慢形成的阶段,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存有好奇心,对异性、对爱情的好奇心也不例外。尤其是一些早熟(实为半成熟)的女生,正需要这种虚幻爱情的安慰,来满足她们童话般的幻想。她们常常羡慕小说里主人公的生活,幻想久了,甚至还会创作言情小说,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的语文写作。同时,女生之间还会讨论故事情节,促进交流沟通和相互认同。按成长规律来说,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确实不适宜阅读言情小说,可就心理能力的发展来说还是有利于孩子们的情感培养的。比如《牛郎织女》这样的爱情故事也被编进了小学六年级的课本,跟孩子讲美好的爱情,也属于情感教育。所以,当孩子看一些情感类书籍时,不要害怕,这说明孩子有成长的欲望。对于孩子看言情小说这种自发的情感发展方式,家长们要懂得引导孩子,这也是对孩子在“爱”这样一个话题方面的教育,因此,不能一味地禁止,否则,只会让孩子好奇心更强、逆反心更强。老师和家长作为最直接的引导者,可以引导孩子明白言情小说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去写,为什么有人爱看,它的内容现实吗,它和其他书籍的区别有哪些。很多东西都可以被引申出来作为一种知识的探讨。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不妨有意选择一些适合孩子成长阶段和心理需求的言情类书籍,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从这类书籍中可以吸取的精华,以及学会如何区分故事内容和生活实际。阅读行为也同样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距离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你的女儿尽管爱看言情小说,但她可能并没有完全陷入其中,而是能平衡学业、亲情娱乐等生活的,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发展。你可以善意提醒孩子,因为他们所学知识有限,有些事情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些情节会有误导作用,长大后看可以理解得更好;平时多鼓励、多陪孩子接触精彩美丽的现实世界,将孩子引到现实的美好中来。近几年社会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也使孩子在文化视野方面较之前开阔得多,可供选择的读物也是层出不穷。阅读的渠道太多,堵是肯定堵不住的,需要理性引导。言情小说是虚拟不现实的,作为消遣可以,但不能上瘾。

拿起《爱弥儿》,厚厚的一大本,不免在想:“短暂的时间能看得完吗?”打开《爱弥儿》,越读越感兴趣。听了杨彦捷教授精彩的导读,细品《爱弥儿》,更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一、“自然教育原理”大胆探索并实施。

抛开书本,回到现实,反观我们平时的教育方法与“自然教育原理”似乎是背道而驰的。看了杨教授给我们播放丹麦孩子野外放养的视频,平时,我们教育者出于安全考虑,这样到野外实践,走进大自然的教学直接被扼杀。来自乡村学校的我们,有很多的教学资源,就应该让孩子走进田间,观察大自然。如:学到《雾》这一课,就可以带着孩子走出教室去观察会更有效果;村子里种了阳光玫瑰葡萄,就带着孩子们去观察果子成熟的过程,这是非常有意义;秋天,学校后山出了许多菌子,可以带着孩子分辨菌子的种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反对打压儿童的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律的活动及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受一切事物。教育者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现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唯分数论让老师只会注重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读了《爱弥儿》,“自然教育原理”我们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大胆的去实践,就像杨教授为我们播放丹麦儿童野外放养的视频一样,真正释放儿童的天性。

二、劳动教育应该渗透在教学中

卢梭认为,教育要“回归自然”,由此塑造自然。然而劳动正是“自然人”所必须从事的活动。读到这些,我不禁想到:读书时一个城里的朋友他曾经问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玉米长在哪里?”当看到卢梭在《爱弥儿》谈到的劳动教育思想时,我更加坚定,应该把劳动教育纳入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在卢梭看来,如果不叫孩子去啃书本,而是叫他在工场里干活,则他的手就会帮助他的心灵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身边,父母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往往不让孩子参与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种做法肯定是反对的。劳动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真正的智慧不可能在书本中或权威中得到,劳动教育不仅不会使人迟钝,反而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劳动教育有利于智慧头脑的形成,我也坚信,让学生自己劳动,自己创造学到的东西一定比听讲学到的东西多。除此之外,劳动教育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正如卢梭所说:“通过体力运动和劳动,才能抵制住诱惑,不致于走向歧途”,事实也如此,热爱体育,热爱劳动的人患抑郁病的概率较少。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病,高血压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只有拥有了健康,才会拥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更应该提倡劳动教育。

二:如何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教师?

《爱弥儿》一书中,作者作为爱弥儿的老师,他陪伴着爱弥儿成长。他打破传统和非常规的教师理念,提倡一种“放任无为才能有为”的教师观。他在婴儿时期关注孩子的健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陪伴着与被陪伴关系;儿童期要培养孩子的情感,这时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热爱儿童,成为学生的楷模。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少年期是爱弥儿发展智力的时期,此时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孩子选择知识,引导孩子学习思考;青春期爱弥儿需要的是德育教育,培养他社会适应能力,此时的师生关系是朋友的关系。自然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亦师亦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珍贵。

在孩子成人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按年龄特征分阶段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是个重大的进步,他对后来的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启示。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种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值得斟酌的。

合上《爱弥儿》,任卢梭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穿梭于脑海之间。也在反思着,如何做一名新时代新型的教师?再次把《爱弥儿》放于心间,似乎寻觅到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6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