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

《精神的三间小屋》,第1张

第三节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精神的三间小屋

授课:闫利品 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学习目标

1.整理观点,明意图;(重点)

2.品味语言,感情怀;(重点)

3 联系生活,话成长。 (难点)

一、教学铺垫:

1读名句,找关键词。

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朱熹

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吕坤

人,没有精神长成的自由,这就是世界上悲剧的源泉。——高尔基

2 议论性散文,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或者说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3 议论性散文,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或者说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二、学生活动

任务一 明确观点

整理观点: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宜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小屋要给爱足够容量;

  第二间小屋要盛放相依和谐事业;

  第三间小屋要盛放独特坚定的自我。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归纳观点: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并继续开拓精神世界,成就精神大厦。

题目大PK

《修葺精神的屋宇》VS《精神的三间小屋》

任务二 品味语言

1“散文”笔法

6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7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案几上,一任岁月飘逝,在一个金戈铁马之夜……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的精神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精神垃圾,重塑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散文”笔法:

  整齐的排偶句式

  新奇的比喻说理

    诗意的抒情性词句

    严谨的辩证性语句

……

2 圈画给你触动的句子或者带给你美的享受的句子。

任务三 内化反思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谈你对“三间小屋”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布置:1推荐阅读:《我很重要》、《提醒幸福》、

《爱怕什么》等优秀散文。

3 如果你继续扩建一间你的精神小屋,你会用来盛放什么?仿照本文,形成文字。不少于200字。

我的思考:这节课属于新课,自己只是在听课前,匆匆从网上浏览了一下内容。作为一节自读课,这节课在设计上更好第凸显了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理念。语言大家毕淑敏的散文风格:细腻,清新,对细节和人性的刻画很细微,文字朴实,读起来却有薄荷糖般的清凉,发人深醒,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这个风格个人觉得在铺垫部分是应该向学生渗透的。这样学生爱下文品析散文笔法、和语言的时候,就会更到位。自读课教师的引和导,主问的设计还是很重要的,要想办法把学生引进文本中,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展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很重要。

        这节课最独特的地方在于2018年4月人民日报上《修葺精神的屋宇》,这篇文章的补充很好地和教材结合,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拓展,同时有利于八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1(1)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使希望永恒在眼前

(2)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3)完善自我,弘扬个性

2(1)“精神垃圾”特指心中的一些恨意,精神的压抑,形销骨立(怎么说呢,其实我也不太确定。。。)

(2)“集装箱”指对于他人的信息与意见,自己不停地汲取

3比如,上课时,一些题目你不会答,这是,一位聪明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去不敢站起来回答,恰好被自己听见了,立刻举手,大声地回答这个问题,获得了表扬。

4不仅是结束全文,也是全文论点的一个概括和说明,同样,也对人们提出了建议,对于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喜欢一个人是说不清原因的,喜欢一个作家的原因却是很明了的,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文字的风格。

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是毕淑敏老师,我尤其喜欢她的散文。喜欢她散文中浓浓的烟火味,喜欢她文字的美雅,喜欢她思想的深邃。

刚好九上第二单元的论说单元里有一篇毕淑繁老师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我欢喜的飞起来了。

毕老师说,人的心里应该有三间精神小屋,它们分别住着爱与恨、事业、自己。

毕老师说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变得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好好修建这三间小屋。

第一间小屋里,有我们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也有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如果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打扫,销毁那些精神垃圾,重塑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里,盛放着我们的事业。假如我们从事的工作,是我们的爱好,那工作的时候,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了创意。但是假如我们不喜欢它,漫长的一生,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因此,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事业,充满责任心地热爱自己的事业,那第二间精神小屋将会更加坚固优雅。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的小屋里,有时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面对繁杂的信息,我们有时太过随波逐流,总爱用别人的看法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认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自己的想要的。别人的思想占据了自己的思想,导致独立思考的欠缺。

所以我们想要更好地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精神。

其实细细想来,这三间小屋就是一个整体,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主见,才能明白自己的所爱所恨,才懂的什么样的事业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大家知道本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吗?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的三间小屋》写作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敞,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宽,也需要达标呢?正如书中所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精神的三间小屋》总结升华

1总结本文的表达和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品味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简介

毕淑敏,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于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

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8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